一、名称 最初叫回环韵,后来有人称对称回文,萧玉苍则称之为倒句回文,他说:“所谓倒句回文,即句序一概不变,而语句则要倒读者。一般体例(诗体、词牌)仍旧,而韵律亦相符;但个别字音,则要求变读。此种回文,以词曲为常见。”网络上有人把近人樊增祥的《玉楼春》排在左边,把它的回文排在右边,解释说犹如一本书的左页和右页,两页各一首,把书合上就变成一首,所以叫折叠回文。这种解释生动形象,被奇诗派的怪友们欣赏,经他们提倡推广,折叠回文的叫法便流行了,其他的叫法便不为人们所知。
二、存在发展情况
折叠回文其实早已存在,但在通体回文掩盖下,一直不为人注意,比如宋朝刘敞的《雨后回文》、杨冠清的《回文四时》绝句,宋朝王安石的《泊雁》律诗,都可折叠读,但都只做通体回文读了,明朝华云《病起新晴戏作回文诗》、洪翼圣《对秋悯蝗 书汶上县察院壁 丙辰》,明明不能通体回文读,但只是标明回文,没有明确指出,说明那时已有折叠读的方法了。直到清人毛奇龄(大可) 在回文词《浣溪沙》中首创、命名为“回环韵”,折叠回文读才正式走进回文的厅堂。最初用在回文词中,李调元、凤齐等人把它拉进了回文诗的队伍。折叠回文还出现在长篇回文诗中,如最长的折叠回文是易佩绅的《回文闺词二百韵》七言一百句,够吓人吧。值得一提的是今人萧玉苍还把它用到回文曲中。现在,怪友们又把它广泛地应用到其他回文诗体中,尤其是图形诗中。当然它在回文词中更是大出风头,能折叠回文的计有菩萨蛮、西江月、虞美人、玉楼春、醉公子、浣溪沙、天仙子、摊破浣溪沙、滴滴金、十六字令、鹧鸪天、后庭花、天净沙、浪淘沙、醉妆词、酒泉子、忆王孙、渔家傲、破阵子等。
三、折叠回文在回文中的地位
以前我们所见的折叠回文因为很像通体回文,只是句序从第一句开始,因此当初我们把它当作是通体回文中特殊的一类。这样一直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总说回文基本形式为通体回文、双句回文、本句回文和本章回文(词中叫颠倒回文)四大类。随着研究的深入、收集的增加、使用的推广,折叠回文属于通体回文的一类已说不通了。
首先,它不光从第一句开始依次每句回文,也可以用在本章回文中,还可以像通体回文一样,从诗的最后开始,还可以奇句回文,偶句不回文,也可以偶句回文,奇句不回文,类型很多。因此说它是某类的附类已说不通。
(二)、那么能不能把它当作杂体回文这个大类中的一类。但我们看到它除了回文这个杂体要素外,没有其他的杂体要素,因此它无法挤进杂体回文诗中。
(三)、从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它出现得比较晚,但使用的范围非常广,间韵回文、交锁韵回文、顺逆同韵交锁韵回文、尤其是回文词中。由此还产生折叠双回文、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等新的回文形式。从收集到的折叠回文数量来看,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它有独立成一大类的基础。
结论 以后我们该说回文有六种基本形式:通体回文、双句回文、本句回文、本章回文、折叠回文和错杂回文。
四、折叠回文的类型
我们原来只看到了奇句的第一字不是韵字,因此不能通体回文。但偶句的第一字是一组押韵,尾字又是一组押韵。于是依次每句回文。这种折叠回文我们现在称它为通体折叠回文。后来我们收集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折叠回文,于是整理出下面几种类型:
(一)、通体折叠回文。奇句的第一字不是韵字,但偶句的第一字是一组押韵,尾字又是一组押韵。例
回文诗 (清)李调元 晓烟含柳岸,高天落月残。 远梦悲游宦,潮涨待归帆。回文
岸柳含烟晓,残月落天高。 宦游悲梦远,帆归待涨潮。
(二)、折叠双回文。既可通体回文又可折叠读的。
诗体特点
有三组韵,奇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偶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为一组韵。
读法特点
共可读出三首诗,顺读一首,又可读出一首通体回文诗,还可读出一首通体折叠回文诗。所以叫折叠双回文。
形成的原因
实际上是暗含间韵或交锁韵的回文诗。它读出来的通体回文诗,就是一首间隔韵(可以是间韵回文诗,也可以是交锁韵回文诗)。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即奇句押一组韵,偶句押一组韵,它们的韵母相同,但平仄不同。交锁韵诗,也是奇句押一组韵,偶句押一组韵,但它们的韵母不相同,平仄也不同。
可通体回文又可折叠读的其实早已有之,只是大家只知道它本身的通体回文,因此掩盖了它的折叠读。如
雨后回文 (宋)刘敞
绿水池光冷,青苔砌色寒。
竹深啼鸟乱,庭暗落花残。
回文;
残花落暗庭,乱鸟啼深竹。
寒色砌苔青,冷光池水绿。
折叠回文读
冷光池水绿,寒色砌苔青。
乱鸟啼深竹,残花落暗庭。
(三)、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
特点
顺逆同韵,指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的首字和尾字各为一组韵,奇句首字偶句的尾字两组韵韵母相同、平仄一样。
折叠双回文,指偶句首字也为一组韵,因此既可用通体回文读,又可用折叠回文读。
读法
1.调序读得8首,
2.左折叠读,读出的柏梁体诗也调序读,得24首。
3.右折叠读,再调序读,得8首。
4.折叠读,再调序读,得4首。
总数 44首 例
回文四时 (宋)杨冠清
纹簟挹香余汗粉,绿眉攒恨旧愁新。
焚香夜拜初生月,暮色窗纱薄雾匀。
“挹”一作“浥”。
(四)、本章折叠回文。其一部分是原诗,后一部分是它的折叠回文,这样组成的诗叫本章(本篇)折叠回文。例
后庭花 秋日闺情 甘国基
冽风秋冷衾如铁,怯心寒彻。熱魂香梦惊离别,月明情结。
铁如衾冷秋风冽,彻寒心怯。别离惊梦香魂熱,结情明月。
(五)、半折叠回文。
全诗只有原来的一组韵,因此不能通体回文,但奇句却是能回文的,这属于部分回文,因为句序没打乱,所以是半折叠回文。
(六)、倒序折叠回文。
它与通体回文一样,也是从后面开始回文。但通体回文是从最后一句开始逆序而上。倒序折叠回文则是以联为单位,一副副的联,从奇句开始读再读偶句,这样一组组逆序而上。例
浣溪沙 初夏晚坐 章隽
绿树千村暮鸟飞,青山万壑夜猿啼,清风度柳拂前溪。
平浪碧波浮淡月,情孤逗影落花篱,屏峦滴翠野云移。
月淡浮波碧浪平,篱花落影逗孤情,移云野翠滴峦屏。
飞鸟暮村千树绿,啼猿夜壑万山青,溪前拂柳度风清。
五、折叠回文到底能读出多少首诗?
能读出的首数决定于韵的组数与形态。
通体折叠回文有两组不同的韵,顺逆可读出两首诗;折叠双回文有三组不同的韵,顺逆一般说可读出三首诗,但实际上它可读出共22首;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有三组韵,其中两组韵相同,顺逆读得44首。
六、最后是定义问题,由于原来的收集有限,所以关于折叠回文的定义必须修改。不是萧玉苍说的“句序一概不变”,而应该以联为单位。
定义:每联中回文的句序不变,叫折叠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