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1

回文走出“顺逆都是一个意思”的迷宫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15: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文走出“顺逆都是一个意思”的迷宫   
抚州市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室  
许传刚

摘要:回文诗“顺逆读都是一个意思,文字游戏而已”的传统看法不正确。主宾互动,尤其是人物参与的互动和顺逆整体的互动,还有词语的多义、语素搭配、反序词意义的变化,句序顺逆产生的因果倒置等,都会使顺逆读的意思不一样,甚至出现连主题都不一样的双篇回文式。



关键词:主宾互动
双篇回文式
词的多义 语素构词 反序词 句序造成因果倒置





1  前言


回文诗词的研究者一般还停留于收集、整理、分类、考证等工作上,还没发现有人从语言角度,利用汉语的特性进行内在的语言结构分析。我最近编写了一本《临川回文集》,分析作品时发现了回文诗的一些语言规律,于是撰写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抛砖引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深入地研究回文形成的语言原理、语言结构演变、语言词语的差异、语言层次在回文中的变化,打开回文这扇神秘奥妙的大门。

2  正文


人们批评回文诗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顺逆读都是一个意思,文字游戏而已”。受这种论调影响,大家头脑中便打下了“回文诗顺逆读都是一个意思”的烙印。其实回文诗中很有一批顺逆读并不都是一个意思的作品。严格的说,这种批评大约只适宜于回文诗的初级阶段。
一、先研究主语的变化。


语法中主语可以变成宾语,宾语可以变成主语的有四种类型。


以最早的《後园回文诗》及其和诗为例:


後园回文诗 (梁)湘东王萧绎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回文


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


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和湘东王后园 (梁)定襄侯萧祗


危台出岫迥,曲涧上桥斜。


池莲隐弱芰,径篠落藤花。


回文


花藤落篠径,芰弱隐莲池。


斜桥上涧曲,迥岫出台危。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 (梁)简文帝萧纲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回文


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清池。


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



回文诗 (梁)劭陵王萧纶


烛华临静夜,香气入重帷,


曲度闻歌远,繁弦觉舞迟。


回文


迟舞觉弦繁,远歌闻度曲。


帷重入气香,夜静临华烛。


题也作《和湘东王后园回文》。



和湘东王后园 (周)庾信


旱莲生竭镬,嫩菊养秋潾。


满池留浴鹭,分桥上戏人。


回文


人戏上桥分,鹭浴留池满。


潾秋养菊嫩,镬竭生莲旱。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明末清初)刘命清


憩马嘶亭柳,浴鹄恋池泉。


袂长招戏鞠,林晚噪幽禅。


回文


禅幽噪晚林,鞠戏招长袂。


泉池恋鹄浴,柳亭嘶马憩。


第一种情况,相互关系,顺逆是一回事。


比如“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与“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意思确实完全一样,多数回文都是这个模式。其原因是虽然主语变成宾语,宾语变成主语,但二者是相依的关系,处在同一个层次中,比如都是静态的,与数学的1+2=2+1的情况一样。


第二种情况,主语由主动的换成被动的。


主语虽变,支配对象却不发生变化,因此语法形式虽然变化了,意思的表达却丝毫不发生变化。如“径篠落藤花”
与“花藤落篠径”,“落”指的都是“花”。“憩马嘶亭柳”与“柳亭嘶马憩”,“嘶”指的都是“马”,与“亭柳”不发生关系。以上两种类型是回文最常见的形式。它们是回文顺逆读起来为一个意思的主要原因。
第三种情况,主宾互动。
即使是初期的回文,有时也会不自觉的出现第三种主宾变化情况:主宾互动。这些回文句随着主语变化,支配的对象也跟着变化。
1.主宾或者二者都是可动性的,如“繁弦觉舞迟”与“迟舞觉弦繁”;“池莲隐弱芰”与“芰弱隐莲池”;“袂长招戏鞠”与“鞠戏招长袂”。弹弦与跳舞互相影响,莲芰互隐,谁做主语,谁就是主动者,二者结合,使场景描写更加细腻,更加生动迷人。
在“壮风天假几扬舲”中,是“天假舲”方显风之壮,在“舲扬几假天风壮”中,是“舲假天风”方能扬(见李茹旻《登滕王阁二首》)。
“花飞拂舞袖,鸟语杂鸣琴”与“琴鸣杂语鸟,袖舞拂飞花”(明·龙膺《含清阁回文诗》)中,“鸟语杂鸣琴”顺逆一回事,但“花飞拂舞袖”是花拂到袖子,而“袖舞拂飞花” 是袖子拂到花。
2.或者一动物一植物,如“花馀拂戏鸟”与“鸟戏拂馀花”。这种景给人的迷幻的感觉,不知是花在戏鸟呢还是鸟在戏花。
3.或者用可拟人的动词,如“池清戏鹄聚”与“聚鹄戏清池”;“浴鹄恋池泉”与“泉池恋鹄浴”。鹄戏清水,清水也戏鹄,水有了情感。鹄恋泉,泉也恋鹄,泉也有浓厚的情感。
又如宋朝周明老《题龟山》中“远浦渔舟钓月明”,回文则“明月钓舟渔浦远”,无论是“舟钓月”还是“月钓舟” 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景形象迷人。回文诗中很喜欢月的这种拟人写法,如“清月夜窥林”与“林窥夜月清”(宋·纡川《絶句》),月窥林,林也窥月。“曲池风碎月,欹岸雨催沙。”与“沙催雨岸欹,月碎风池曲。”(宋·张斛《回文二首之二》)风碎月,月也碎风;雨催沙,沙也催雨。
“藤枯埽石枕烟铺”与“铺烟枕石埽枯藤” (陈琼仙《秋山》)顺逆的情景很有些不同,一枕烟一枕石,一埽石一埽藤,情趣各异。
主宾互动的回文已不是顺逆读起来都是一个意思了。或者是写景的角度不同,或者是描写的方法不同,或者是表现出来的情趣不同,便造成顺逆读出来的意思各有不同。
第四种情况,有人物参与的互动。
这种顺逆读,意思会有更大的不同,甚至会形成两个主题。
其一是人与物的互动。
“香清为客来”与“来客为清香”(宋·梅窗《冬》),前者梅引客而放清香,后者客为寻清香而来,二者情趣不同,这就是回文的神奇之处。
“帆送远情孤落影”与“ 影落孤情远送帆”(清·陈琼仙《秋宵吟二十七首秋雁》),“帆送远情”与“情远送帆”的互动,显得难分难舍。
“僧归送月扶藜杖”与“杖藜扶月送归僧”(陈琼仙《秋山》),“僧归送月”此送字妙。“月送归僧”、“僧归送月”,采取主宾互动,“僧”“月”何其多情,简直就是十八相送了。
“人寝独窥斜月小”与“小月斜窥独寝人”(陈琼仙《秋凉》),人与月进行了互动,小月斜着眼偷窥人,很有点初恋情人的味道。
秋霖 陈琼仙
庭间冷鹤伴松关,阁外烟迷竹径湾。
青浴晚林园漱玉,响分遥水涧添湲。
冷冷雾障浓遮树,淡淡云屏暗写山。
埛护绿畴寒陇湿,停车远客逐飞鹇。
回文
鹇飞逐客远车停,湿陇寒畴绿护埛。
山写暗屏云淡淡,树遮浓障雾冷冷。
湲添涧水遥分响,玉漱园林晚浴青。
湾径竹迷烟外阁,关松伴鹤冷间庭。
此诗善用主宾互动,大量使用拟人手法,有双方为静物的,有一动物与一静物的,有一植物与一静物的,也有人与物的,既使静物动化了,又使景物有了思想感情,从而顺读逆读各有情趣。如:客逐鹇、鹇逐客;埛护绿畴、畴绿护埛;鹤伴松关、关松伴鹤;烟迷竹径、径竹迷烟;障浓遮树、树遮浓障;云屏暗写山、山写暗屏云。其“障浓遮树”则见障不见树,“树遮浓障”则见树不见障。其“客逐鹇”是客对鹇产生兴趣,“鹇逐客”是鹇居然对客也产生兴趣。这样产生的景不同,情趣也不同。
回文 宋·李洪
病卧愁花落,春深怨夜长。
镜明羞短发,窗净惜残香。
  此诗充分利用了主宾互动:“病愁花”与“花愁病”;“春怨夜”与“夜怨春”;“镜羞发”与“发羞镜”;“窗惜香”与“香惜窗”。其中人病容易多愁善感,为花落而愁,回文则落花为人病而愁,同病相怜,花多有感情呀。镜子嘲弄短发,回文则短发使镜子都蒙羞,可见人因病而短发是多么尴尬的事呀,这镜子可就没有落花那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了。
其二是人与人的互动。
这种互动,顺逆句意完全不同。比如“母思子”与“子思母”,无论是动作的发出者与动作涉及的对象都完全不同,因此表达的内容也完全不同。诗句如“知君欲醉饮”与“饮醉欲君知”(唐·张荐《和潘孟阳春日雪回文绝句》),顺读是我知君,君欲醉饮。逆读是我饮醉,我想让君知。意思完全不同。
其三是顺逆整体的互动。
如果回文中人与人的互动涉及到整篇,那么顺逆便出现两个主题。顺逆为两个主题的回文诗,我们称之为双篇回文式。
和湘东王后园 (梁)定襄侯萧祗
青山映雪含思,碧草抽烟系晴。
屏香梦愁月落,棹兰吟苦风清。
零珠泪红轸促,惨云娥翠杯停。
听君唱我离恨,声悲心凄骨惊。

惊骨凄心悲声,恨离我唱君听。
停杯翠娥云惨,促轸红泪珠零。
清风苦吟兰棹,落月愁梦香屏。
晴系烟抽草碧,思含雪映山青。
  听君唱我离恨,顺读意为夫怨妻,倒读意为妻怨夫。
此诗恐怕是回文中第一篇双篇回复式了。

题织锦图 (宋)王观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
风吹柳絮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回文
郎见恨书缣洒泪,骨萦愁絮柳吹风。
肠回九曲新人故,锦字千丝素手红。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回文
琴弦断是愁肠断,客赋悲吟自白头。
深恨别君文似锦,锦文回首一看羞。
  “红手素丝千字锦”这首是双篇回复式,顺读妻惦郎,回读郎惦妻。
  “羞看一首回文锦”也是首双篇回复式,顺读女赋客,回读客赋女。

夫忆妻 (清)失名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盃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顺读夫忆妻、父忆儿,回读妻忆夫、儿忆父。

巧读诗 刚刚(许传刚的网名)
古有赵家官人,享齐人之福,迁荆州刺使,携妻赴任,妾留家中。移年,妾寄一书,唯诗一首,圈成方形,首尾相接,伤字上一圈,一箭头向左。官人收信,尚未拆,妻已夺之,拆之曰:“看狐媚何说。”颠倒观之,不识其意,疑而问夫。夫一看,已知书意,假意说:“涂鸦耳,吾也不识。”妻曰:“如何回音?”夫曰:“无须耳。原物打回。”于是于情郎之郎字上亦一圈,画一箭头向上。妻问:“何意?”夫曰:“示郎已阅。”
其实圈与箭头皆示读法也。妾诗为:
伤心雁远郎离妾,苦泪妾思郎忆棠,
长句深情柔妾梦,妾心惦寄有情郎。
夫诗乃回文诗也,诗曰:
郎情有寄惦心妾,梦妾柔情深句长。
棠忆郎思妾泪苦,妾离郎远雁心伤。
刚刚评曰,妻亦何妒,妾亦何黠,夫亦何猾。
二、再研究词语的变化。顺逆读中某些词语也会造成句意的不同。
1.词的多义
某一个或几个词由于在顺逆读中解释不同,于是顺逆读句意不同。
(清)李茹旻《登滕王阁二首》中“襟胸一向泻瀛溟”,是心中一直被大海所倾倒,“溟瀛泻向一胸襟”则是大海倾注于心中,即心中装有大海。“泻”在两句中倾倒和倾注意思有些不同,“一向”是一直的意思,“向”是朝向的意思。
2.语素构词产生变化
顺逆读由于节奏不同,有时便会出现语素不同的搭配,构成不同的词,顺逆读的句意自然就会不同。
(清)李茹旻《徐孺子祠二首》中“中人党锢几簪缨”,宦官集团利用党锢禁止一些搢绅;“缨簪几锢党人中”,搢绅们几乎都被禁闭于党人事件中。除了“簪缨”“ 缨簪”意思差不多,其他构词与词义都不同,“中人”,宦官;“人中”,人们之中。“党锢”,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几锢”,几乎被禁闭。“党锢”与“党人”含义不同。
“也见先生老荜衡”,也发现有先生这个老隐士;“衡荜老生先见也”,这个老隐士有先见之明。荜衡,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除了“荜衡”“衡荜”意思一样,其他构词与词义都不同,“也”一副词一助词;“先生”与“老生”;“见”与“先见”
(清)李茹旻《失题回文(杂汇四首)》“肠断一天横雁候,恨分三径落花时”与“时花落径三分恨,候雁横天一断肠”中, “一天”为一个名词;“天一”是两个词,“天”是天空,“一”是竟的意思。“候雁”,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这里的“候”为时节的意思;“雁候”的“候”,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三”,一为“三径”,一为“三分”。“恨分”的“分”为动词,“三分” 的“分”为名词。“时花”,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出自《乞巧赋》,“时”是季节的意思。“落花时”的“时”为时候。
秋水
雯移净镜玉涵清,绿涧生寒带雨鸣。
曛晚织波浮锦荇,岸深垂钓系丝柽。
云流瀑影江分白,月浸湖阴树倚明。
芹载满舟轻泛泛,闻歌古渡远潮平。
回文
平潮远渡古歌闻,泛泛轻舟满载芹。
明倚树阴湖浸月,白分江影瀑流云。
柽丝系钓垂深岸,荇锦浮波织晚曛。
鸣雨带寒生涧绿,清涵玉镜净移雯。
利用语素的搭配,顺逆合起来扩充与补充了内容。如“古歌”补充了“闻歌”,“古渡”“古歌”,古意盎然。“净镜”“玉镜”合起来表现出宁静的水与清澈的水色,“织波”“织晚曛”构成奇妙的幻境。因此顺逆句意不完全是一个意思,而是同中有异,相互补充。

3.有的反序词意思不同
在“香迷蝶使最多姿”与“姿多最使蝶迷香”(清·李茹旻《失题回文(杂汇四首)》)中,“蝶使”指蝴蝶,比喻男女双方情爱的媒介。“蝶使”是名词;“使蝶”是动宾结构;“香迷蝶使”与“使蝶迷香”主宾互动,前者“蝶使”是宾语,后者“蝶”是兼语式中的兼语(宾语兼主语),语法结构与内容都有些差异。
秋怀陈琼仙
游知倦矣老堪渔,水际云深竹覆庐。
楼倚独吟孤对鹤,艇归携酒换将鱼。
秋声万籁松宜最,白树千林月有余。
休笑一身闲负却,犹人不为半生书。
回文
书生半为不人犹,却负闲身一笑休。
余有月林千树白,最宜松籁万声秋。
鱼将换酒携归艇,鹤对孤吟独倚楼。
庐覆竹深云际水,渔堪老矣倦知游。
  利用词的多义的:“犹”,尚且(顺读时);相似(逆读时)。“休”,顺读为不要,逆读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将”,顺读为助词,逆读为动词,拿来。“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逆读为疲乏。
  利用语素搭配的:“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松籁”,风吹松树发出的自然声韵。
  反序词意思不同的:“有余”,有剩余。“余有”,剩下来的有,多出来的有。“负却”,辜负。“却负”,却具有,却享有。“(半)生书”,半辈子读书。“书生”,读书的人。“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身闲”,指工作清闲,没有多大肉体劳累。
  这首诗作者煞费苦心,顺逆意思有较大的不同,说明回文并不是人们说的顺逆全是一个意思,而是灵活变化的。利用词的兼类和多义,利用反序词的词义差距,使顺读与逆读产生差异,如“犹人不为半生书”与“书生半为不人犹”意思完全不同。甚至顺逆两诗主题也会不同。顺读是游学厌倦了,不如老了归隐水际云深处做个渔翁。虽然“艇归携酒换将鱼,秋声万籁松宜最”,但“楼倚独吟”和“月有余”,都显得孤独和无奈,最后自嘲道不要笑我一身无事辜负了好年华,何况人们有几人会半辈子读书呢?逆读是说读书人多半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不能当官也只是一笑罢了,拥有自然美景,过着悠闲生活,住在“竹深云际水”处,吟诗打渔,与知心好友玩到疲倦为止。两首诗的思想境界不同,足显回文的睿智。可以说这是首双篇回文式。

三、最后研究句序。有时顺逆因句序的变化,造成因果倒置的效果。有的也会成为双篇回文式。
春望(宋)梅窗
丝丝栁翠连云幕,点点鸥轻漾晚波,
时事无心随兴逺,日长闲处理衣蓑。
回文
蓑衣理处闲长日,逺兴随心无事时。
波晚漾轻鸥点点,幕云连翠栁丝丝。
利用反序词意思不同:“衣蓑”,衣服和蓑衣。“蓑衣”,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后来人们发现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时事无”,最近期内的大事没有。“无事时”,没有事的时候。
“时事无心随兴逺,日长闲处理衣蓑。”不是真的“时事无心”,而是无法关心,是一种无奈,风景虽好,“无心”欣赏,只是“闲处理衣蓑”。回文“蓑衣理处闲长日,逺兴随心无事时。”则是悠闲无事,逍遥自在的欣赏自然风光。顺逆是两种情怀,并不是人们说的顺读逆读一个意思。
春昼 (宋)李涛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沉烧处碧凝烟。
纱窗闭着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
回文
天雨乍晴新困极,起慵犹着闭窗纱。
烟凝碧处烧沉水,齿透香时嚼饼茶。
顺读吃完茶饼后开始犯困。逆读则犯困时吃着茶饼齿透香,自然是精神振作的表现。顺逆正好写出了春昼犯困的两种情况。

3小结
巧妙利用主宾互动、词语用法和句序,就可让回文从顺逆读起来一回事中解脱出来,显出回文的神奇妙用。

4参考文献
丁胜源、周汉芳《回文集》
作者简介:许传刚(1947-),男,江西宜黄人,中学高级职称,退休后主要从事杂体诗的研究与创作。是网络奇诗派的创建者之一。Email:349230560@qq.com
(此为2016年上交的论文)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2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後园回文诗 (梁)湘东王萧绎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很好,但也很难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