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55

封淑英de尾转韵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14: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6-8 14:12 编辑

尾转韵
这里有三首奇怪的回文诗,顺读时最后一字没有押到韵,我感到很奇怪,怎么会脱韵呢?后来发现,也许这是一种特殊的押韵方法,即顺读最后一字与回文的押韵相同,这样接着读回文,便出现顺读少了一个押韵回文多了一押韵。不知这种押韵行不行得通,行得通,它便是转韵 ,因此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尾转韵。请讨论。

特点 最后一字不押韵,但与回文的韵同。顺逆的韵是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关系。读时把顺读回文合为一首读,这样便是一首转韵诗。
幽怨 (近代)封淑英

山重障隔影难看,饮泣偷垂泪挂框。
潺雨碎花飞散瓣,暗星残月堕流光。
还珠抱怨挑琴绿,种玉怀愁掩卷黄。
栏曲置杯擎露满,衫轻湿染透霜寒。
  顺读押七阳,寒,在十四寒,回文押十五咸、十四寒、十五删。三韵互通。读法如
山重障隔影难看,饮泣偷垂泪挂框。
潺雨碎花飞散瓣,暗星残月堕流光。
还珠抱怨挑琴绿,种玉怀愁掩卷黄。
栏曲置杯擎露满,衫轻湿染透霜寒。
寒霜透染湿轻衫,满露擎杯置曲栏。
黄卷掩愁怀玉种,绿琴挑怨抱珠还。
光流堕月残星暗,瓣散飞花碎雨潺。
框挂泪垂偷泣饮,看难影隔障重山。

春宴 (近代)封淑英

星繁闪烁灿如金,送暖春风拂草茵。
轻语小唇桃展笑,细看斜眼柳含颦。
倾樽薄醉欣醪旧,泻墨浓书喜句新。
庭院坐谈人尽兴,清辉烛影散华灯。

灯,下平十蒸。回文押八庚、九青。

感别 (近代)封淑英
霜如月色夜沉沉,冷露秋风展薄裙。
伤别感人离赠赋,扬巾望影送船行。

行,下平七阳,回文押下平七阳



另外还有一首怪诗:
咏恨 (近代)封淑英

寒轻感怯病躯孱,劫患情怀怨影单。
霜似白头遮黑帕,血如红泪染青衫。
藏空碧玉零云碎,落土黄珠断雨残。
香炷夜来闲理卷,长笺写咏藉消烦。

这首是首转韵。
顺读,押十四寒,孱在十五删,衫在十五咸,烦在十三元。顺读,三韵互通。回文读,押七阳,寒,十四寒。此诗可先回文读再顺读,顺逆不分开合为一首,这样就是转韵诗了。如
烦消藉咏写笺长,卷理闲来夜炷香。
残雨断珠黄土落,碎云零玉碧空藏。
衫青染泪红如血,帕黑遮头白似霜。
单影怨怀情患劫,孱躯病怯感轻寒。
寒轻感怯病躯孱,劫患情怀怨影单。
霜似白头遮黑帕,血如红泪染青衫。
藏空碧玉零云碎,落土黄珠断雨残。
香炷夜来闲理卷,长笺写咏藉消烦。
封淑英:著有《封淑英回文诗集》(1951年香港大华书局)《回文集》收入107首。1951年。图一幅,五言18首、五言六句8首、五言律诗8首、七言绝句44首、七言律诗23首,虞美人6首。她是大陆回文诗词断层前的最后一位回文诗词的出书者。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9 0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消藉咏写笺长【长:七阳押韵
卷理闲来夜炷香【香:七阳】 押韵
残雨断珠黄土落
碎云零玉碧空藏【藏:七阳】押韵
衫青染泪红如血
帕黑遮头白似霜【霜:七阳】 押韵
单影怨怀情患劫
孱躯病怯感轻寒【寒:十四寒】 不押韵

逆读入群格也,稍好,其它均为以口语混押入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9 07:42
烦消藉咏写笺长【长:七阳押韵
卷理闲来夜炷香【香:七阳】 押韵
残雨断珠黄土落

封淑英的100多首押韵我都已经一首首统计过,正如你说的是混压,用的是词林正韵,不是平水韵的。因此她的押韵没有问题。这里研究的是最后一个字押韵的特殊情况

点评

诗用词韵是近代的事,二既然如是,怎么又.回论转韵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9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6-9 10:4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9 07:34
眶 /七阳

拼音:kuàng

古代汉语中通借为常见的方法,尤其是上古。即今人认为的错别字。所以这里没有问题。用眶字反而错了。

又,从右声说,从匡者义相近,如匡眶框筐诓哐恇劻洭等,文字学上叫同源字,造字法上叫兼声兼义字。常可以通借。先秦两汉通借用的广,随着文字的增加,唐后通借减少了
读古诗,通借是难点之一

点评

封是古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9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9 1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9 10:44
古代汉语中通借为常见的方法,尤其是上古。即今人认为的错别字。所以这里没有问题。用眶字反而错了。

又 ...

封是古人吗?

点评

哈哈,不必钻空子。那时代的人用的都是古文知识,很自然按古人行事。不要说她,我是今人,我写古文也与你们大不相同的。  发表于 2017-6-9 1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9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9 10:15
封淑英的100多首押韵我都已经一首首统计过,正如你说的是混压,用的是词林正韵,不是平水韵的。因此她的 ...

诗用词韵是近代的事,二既然如是,怎么又.回论转韵呢?

点评

你仔细看懂后再说  发表于 2017-6-9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9 1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封之诗纯粹是口语混押,金.先生即持此说,我不反对别人混押。

点评

哪一句是口语?你们用语与她有何区别?倒是你们更近与口语呢。何况她不是今人是近代人,哪会用口语写作  发表于 2017-6-9 14:43
你的看法有误,不与你辩了。  发表于 2017-6-9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文集》收入她的107首。除了6首词,有诗101首。其中只有18首是正常用韵,其他大多用了通韵(够你大吃一惊吧,通韵竟然是这么普遍存在的现象)。
归纳得孤雁出群18例,孤雁入群26例,进退韵7例,辘轳韵5例,首联偶句通韵24例,颔联通韵5例,颈联通韵3例,首尾通韵2例,二韵互通1例,三韵互通19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读懂本文立意再发言,我不喜欢纠缠于题外是非。“不知这种押韵行不行得通,行得通,它便是转韵 ,因此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尾转韵。请讨论。”说得很清楚,要大家来分析,不是自以为是、大言欺人、巧立名目,讨论是就事论事,请不要借此攻击,不愿讨论者请不要发帖。我的帖子存在此,留待有兴趣者。

点评

这不叫转韵。转韵者,还需有往下押韵的,不会只有一韵的。从封的几首出韵诗看,实际是将前后鼻音字混押了——这在前后鼻音不分的地区(前后鼻音不分,是上古音保留所致),是有这种混押情况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3: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6-10 13:34 编辑

正误   今天丁教授赠封淑英原文影印件
饮泣偷垂泪挂框。确实是潭版说的眶。眶,今音kuàng。



但【广韵】去王切【集韵】【韵会】【正韵】曲王切,音筐。皆平声。在七阳

点评

山重障隔影难看【看:十五翰,仄声】 饮泣偷垂泪挂眶【眶:七阳】押韵 潺雨碎花飞散瓣 暗星残月堕流光【光:七阳】押韵 还珠抱怨挑琴绿 种玉怀愁掩卷黄【黄:七阳】押韵 栏曲置杯擎露满 衫轻湿染透寒霜【霜:七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10 13:27
正误   今天丁教授赠封淑英原文影印件
饮泣偷垂泪挂框。确实是潭版说的眶。眶,今音kuàng。

山重障隔影难看【看:十五翰,仄声】
饮泣偷垂泪挂眶【眶:七阳】
押韵
潺雨碎花飞散瓣
暗星残月堕流光【光:七阳】押韵
还珠抱怨挑琴绿
种玉怀愁掩卷黄【黄:七阳】押韵
栏曲置杯擎露满
衫轻湿染透【霜:七阳】押韵


寒/霜,俩字!大概输入电子文本时,弄反了!

点评

看可用。因首字本可不押韵的,用看可视为近韵借押的。但在另首诗中,却是尾句用了寒字,这是不可以的——显然这是用方言音混押的了。遥握。  发表于 2017-6-12 21:21
诗没错,我没注意首句看也出韵。因此此例作废  发表于 2017-6-11 2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9 19:11
请大家读懂本文立意再发言,我不喜欢纠缠于题外是非。“不知这种押韵行不行得通,行得通,它便是转韵 ,因 ...

这不叫转韵。转韵者,还需有往下押韵的,不会只有一韵的。从封的几首出韵诗看,实际是将前后鼻音字混押了——这在前后鼻音不分的地区(前后鼻音不分,是上古音保留所致),是有这种混押情况的。

点评

我说的转韵是与回文合起来形成一种新诗中便有两个韵了。只是研究,并没有说我就对了,所以潭版的批评是不不公道的  发表于 2017-6-11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5: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谱
音韵谱是格律诗词曲创作中,用于查阅、核对押韵状况的一种工具书。就目前出版发行的图书而言,主要是用于格律诗词创作方面的韵谱。
⒈ 《切韵》:
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切韵》原书久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
⒉ 《唐韵》:
由唐人孙愐著,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后,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但原书已佚失。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
⒊ 《广韵》
《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全书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包括平声五十七韵(上平声二十八韵,下平声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
⒋ 《集韵》
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集韵》号称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了27331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
⒌ 《韵府群玉》
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为平水韵,也称阴韵。”如此看来,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在中国音韵学史上是很有地位的著作。《韵府群玉》的内容包括音切、散事(新增许氏说文、徐氏音义)、事韵、活套、卦名、书篇、诗篇、年号、岁名、地理(附州郡名、地名)、人名(附字与号、帝王名号、国君名号、夷名、妓名)、姓氏、草木(附花名、木名、草名、药名、果名)、禽兽(禽名、兽名)、鳞介、昆虫、曲名、乐名(附律名)等项。
⒍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1223年,金朝平水(一说是官名,一说是地名)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将格律诗用字分为106韵。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古韵书《排字韵》的残片,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在王文郁发行平水《新刊韵略》大致相同的一段时间,据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1252年),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失,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与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要么是平水《新刊韵略》的修订本(若王文郁的作品在前),要么是被平水《新刊韵略》参照的韵书(若刘渊的作品在前)。106韵和107韵的区别只在于上声的“拯”、“迥”两部合并与否。元初的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现在流传的观点认为平水韵得名于已佚失的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说是因为刘渊是山西平水人的原因,而把王文郁作的平水《新刊韵略》当作平水韵形成的次要因素。这很值得考古一下:
⒎ 《古今韵会举要》:
黄公绍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前编过一部《古今韵会》。这是一部徵引典故很多,很注重训诂的书。黄公绍的同乡,又在他家坐过馆的熊忠嫌《古今韵会》注释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年)编成《古今韵会举要》。参照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分107韵。和106韵相比,多了一个「拯」韵。
⒏ 《佩文诗韵》
《佩文诗韵》是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部标准韵书的规定,和宋代的《礼部韵略》的作用差不多。《佩文诗韵》和《佩文韵府》都是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到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期间编辑成书。《佩文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上下),共106韵10235字。
⒐ 金代.王文郁
《新刊韵略》公元1223年,金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的官员)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将格律诗用字分为106韵,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在王文郁发行平水《新刊韵略》大致相同的一段时间,据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1252年),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失,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与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106韵和107韵的区别只在于上声的“拯”、“迥”两部合并与否。元初的阴时夫着《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⒑ 《古今韵会举要》
黄公绍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前编过一部《古今韵会》。这是一部徵引典故很多,很注重训诂的书。黄公绍的同乡,又在他家坐过馆的熊忠嫌《古今韵会》注释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年)编成《古今韵会举要》。参照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分107韵。和106韵相比,多了一个「拯」韵。
⒒ 《五音集韵》
《五音集韵》是金韩道昭所作的一部韵书。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据《至元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的第一篇序说,作序的时间是金卫绍王「崇庆元年岁次壬申长至日」(公元1212年),较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成书刊行还早40年。全书分160韵,比《广韵》少46韵,比《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多53韵。平声共44韵,上声43韵,去声47韵,入声26韵。
⒓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
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他认为要使北曲发挥更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使它的体制、音律、语言都具有明确的规范, 特别是语音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番总结,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
⒔ 《洪武正韵》
是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唐宋音韵在长江以北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参纂者有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淑允、编修朱右、赵埙、典薄瞿庄、邹孟达、典籍孙蕡、荅禄舆权;预评定者为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右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刘基、湖广行省参知事陶凯。于洪武八年(1375)成书,宋濂奉敕撰序。洪武正韵继承了唐宋音韵体系,作为明太祖兴复华夏的重要举措,在明朝影响广泛。
《洪武正韵》也是韵书革命的一种重要著作,对研究元明时代官话的实际读音具有重要价值。文字义训则根据毛晃父子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它把韵分成平、上、去三声各二十二部,入声十部,共七十六部。从平声不分阴阳,列有入声和保存全浊声母三点看,它参杂了南方方音,不尽合于当时的“中原雅音”[4]。
⒕ 《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戈世其家学,尤擅倚声之业。他弃官不做,以词学终老,所撰《词林正韵》为世所重,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此书从道光元年至光绪十七年五次刊印。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过影印本,2004年古籍出版社《中华韵典》载有除序言和凡例(说明)外的全部分韵部分。
⒖ 《中华韵典》
《中华韵典》即是为推广和促进现代汉语用韵的规范化而编写的。这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全面贯彻国家颁布的现行文字规范用语的韵典。
《中华韵典》在编辑、结构、组词、定位等方面,综合平衡,注意吸取前人和当代有关韵学的研究成果,多年来,对现代汉语用韵作了认真的剖析和精细的勘定,文字增删,篇帙分合,条分缕析,穷极窈眇。将以前《诗韵新编》的十八个韵部,整合归结为现在的二十个韵部。详考音义,博征载籍,凡相沿之舛缪,尽阐剔无遗。排列上照顾邻韵相邻,既便于通押,也便于记忆,端绪井然。本着审音从严的原则,以现代汉语规范读音定音,将以前每个韵部下所分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入声五部,由博反约,简分为平仄两部,以字母为序。将现代韵书中最难处理的入声字,按照规范化读音,辟出“旧读入声”一栏,分别续列于平仄两部后,以便入声韵的查找。
《中华韵典》考音韵之得失,审律谱之出落,总分音韵和体式两大部分,以今韵、古韵、诗律、词谱、曲牌综为一书。体式所包括的诗律、词谱和曲牌,是《中华韵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韵典》作为一部完整和系统的工具书,兼括诸体,巨细兼收,共收录词牌400谱,基本上囊括了传世的所有词谱。并根据《钦定词谱》、万树《词律》等古代优秀版本,考订源流,确立定格,原古谱中的平仄声调,均改用新式标注方式。依此照谱填词,清晰了然。
与音韵不同,诗词格律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华韵典》非常注重诗词作品的遴选。读者可从诗律、词谱中捃摭最优美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所选作品既保存了历来人们认可的名家名作,又从新的视觉角度,挖掘和开发贴近今日生活、早先鲜为人知的有品有味的上乘作品。
⒗ 《诗韵新编》
上个世纪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对推动新中国的诗歌创作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草创初始,略无端绪,虽匡廓粗具,却挂漏甚多,未为尽善。随着盛世诗歌创作的繁荣,该书原先遗存的时代痕迹逐渐显现出来,既与现代的用韵状况和新旧体诗、歌词曲艺的创作需求不相谐和,又与古韵较多抵牾。不少社会诗社团体和诗歌创作者,对《诗韵新编》提出了不少批评和宝贵意见,企望能出版一部对新旧体诗作者和现代歌词曲艺创作者,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均能通用的规范实用的新韵书。

点评

再多的韵典,如用今韵的,只能是按今音来分析。若用旧韵,则自应按或词韵或平水,以及用广韵、集韵等来补充的。封诗的阳韵与寒韵混押,显然是受方言音所致。——这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   发表于 2017-6-12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12 18: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12 21:32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6-12 15:11
音韵谱
音韵谱是格律诗词曲创作中,用于查阅、核对押韵状况的一种工具书。就目前出版发行的图书而言,主要 ...


再多的韵典,如用今韵的,只能是按今音来分析。若用旧韵,则自应按或词韵或平水,以及用广韵、集韵等来补充的。封诗的阳韵与寒韵混押,显然是受方言音所致。——这没有什么可以辩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12 18:57
无耻的针叶林!泼皮只会删帖!!

删你什么贴了?

点评

3 小时前 您在 封淑英de尾转韵 的帖子被 针叶林 删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刚恢复的删帖。只有一个字:删。

点评

本主题不见恢复只有一个字:删的删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12 2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6-12 23:46 编辑

点评

即使针版错了,也不该骂针版“无耻”“泼皮”,谁工作会不出差错,你潭版没出过错?出错便也是“无耻”“泼皮”  发表于 2017-6-13 14:50
就是你这一个字的贴:删。 以后看明白了再骂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2: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12 21:59
3 小时前
您在 封淑英de尾转韵 的帖子被 针叶林 删除

就是你这一个字的贴:删。
以后看明白了再骂人。

点评

刚刚糊塗,为骗子叫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59
他既然恢复了,咋不见删字帖呢??拙劣谎言掩盖不住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56
确实是只有一个“删”字的帖子。正人君子就是这样冤屈人的?与无赖没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17-6-12 22:41
针版冤哉  发表于 2017-6-12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22: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个删字,惹出几多口水。潭版还是补充下内容吧。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点评

我现在诗文均不留底,况留言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12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12 2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2 22:06
呵呵。一个删字,惹出几多口水。潭版还是补充下内容吧。到底要说些什么呢? ...

我现在诗文均不留底,况留言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22: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6-12 22:4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2 21:26
再多的韵典,如用今韵的,只能是按今音来分析。若用旧韵,则自应按或词韵或平水,以及用广韵、集韵等来补 ...

我辩了一个字么?我对你说过,讨论问题应该就事论事,不带感情的。可你看他是什么态度,那是讨论吗,那是讨伐。此版风气不改变,什么问题也讨论不了。

点评

谭版对诗律是严要求的。虽说,他也不得不承认:陆游的大拗不救的诗,也归入律诗之中。但在感情上,他还是不接受这一事实的。 他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传承,故有时不免出语重了些。如否定拗救论,他说过我是欺师灭祖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