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7

《切韵》是怎样形成的?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韵》是怎样形成的?


   “开皇之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旨法言门宿。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这八个音韵学家全是北方人,他们在北齐时的反切韵书多为两汉传下来的北音。但他们现在都为隋朝的官,当然要考虑重修韵书的问题。陆法言随父则是南朝的官,他当然对南朝的江东韵较为熟悉。而这八个北人当然更认识到南北语音的差异,得出了“吴楚则时伤轻浅,秦陇则去声为入,梁溢则平声似去。”然后列举了南北韵书之“各有乖张”,须重编一部适合南北统一之韵书。
   陆法言当时年轻只有二十岁,只记录了这八个人的言论,那么在之后的二十年间,诗人们又用什么韵呢?从传下来的诗作看,也还是沿袭永明体的用韵。
   陆发言四十岁时,因受其父被贬的牵连,小官被黜,才有时间来编纂《切韵》。他的方法是采纳南北韵书,今古之音,只分不合,多达193个韵部。例如,他把南人的“支、脂、鱼、虞”共为一部分为四部。把“元、魂、痕”共为一部分为三部。在南人看来,“支、脂、鱼、虞”,分为“支脂”“鱼虞”即可,“元、魂、痕”分“元痕”即可。
   《切韵》平声部有上平声二十八加下平声二十九共五十七部。
到了许敬宗的同用,而“鱼虞”则没同用,真不知许是以什么标准同用的。上下平声同用后为三十一部,宋末的“平水韵”将第三十一部同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再合并为三十部。
    其实,从永明体到唐近体诗押的平声韵也就是这三十部。
    《切韵》只为近体诗提供了四声平仄,而没有为近体诗提供押韵韵部。近体诗的押韵也与《切韵》的“邻韵合并”不尽相同。这从陆法言成书(601)年至唐高中(650-683)的许敬宗“奏请合而用之”之间,至少有五十年至八十年间诗人们的用韵皆同永明体的用韵相似。许敬宗上奏的理由是用切韵韵部对待官考生“苦其苛细”,才“奏请合而用之”。其实谁也没用《切韵》的“苛细”押过韵,许的奏请只不过是为考官们通过皇帝定一个具体的标准而已!
    许敬宗杭州人,发道地的江东音,他以同用的名义奏请,从唐人诗的押韵实际来看,足以证明唐近体诗就是继承永明体诗的江东韵。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人陆法言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因此,它成了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分为193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南宋,山西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7-6-8 08:42 编辑

其实吧,平水韵源于切韵,而切韵是千年来自然吟者韵味结晶,不必对其太过纠结,每个韵部韵字很多,自由选择恰当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1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41
贡献
72880
金钱
908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8 08: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和传承平水韵,是对诗史韵味的保护和传承,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