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同韵回文诗集 前言 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尾字为一组韵,两组韵的韵母相同、平仄一样,这样的两组韵叫顺逆同韵。顺逆同韵回文则是又能回文的顺逆同韵。 顺逆同韵回文诗的叫法:又叫一韵回文,余藻华则称之为八变换句式。 顺逆同韵回文是我们近几年归纳出来的回文新类。没有人专门研究过,也没有人收集过。这种诗能读出多首诗,由于它的特征明显,数量很多,应该在通体回文中成为一个专类。 顺逆同韵回文诗其实早在南北朝就已经存在,如: 和湘东王后园(梁)定襄侯萧祗 青山映雪含思,碧草抽烟系晴。 屏香梦愁月落,棹兰吟苦风清。 零珠泪红轸促,惨云娥翠杯停。 听君唱我离恨,声悲心凄骨惊。 宋朝时顺逆同韵回文诗已经常见,如孔平仲《题织锦图》、宋伯仁《小舟晚赏荷花回文》、张斛《回文二首》、陈朝老《因小儿学琴终夜不寐作》、《暮春》、随斋徐瓘《偶书》、宋伯仁《晚春溪行》、杨万里《宜春登舟待潮回文》、杨冠卿《回文四时》等,明清以来数量更多,但因为是无意识的出现,人们只把它当一般的通体回文,顺逆能读出两首而已。余藻华才开始注意它的读法,但认为只可读出八首。此后又没有人注意。直到奇诗派的刚刚才重新重视这种诗,但当时也只读出24首。 顺逆同韵回文诗的源头:《诗体明辨》:“四曰颠倒韵,四句同用两字为韵,略如反复诗者是也。”颠倒使韵最早是: 咏雪(颠倒使韵) 萧纲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颠倒使韵符合“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尾字为一组韵,两组韵韵母相同、平仄一样”,但它叫本章回文,不是通体回文。顺逆同韵回文诗要求能通体回文。 顺逆同韵回文诗的范畴:顺逆同韵回文诗是通体回文中的一个小类。只要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尾字为一组韵,两组韵韵母相同、平仄一样的,一首顺逆能读出两首的都叫顺逆同韵回文诗。也有不止这两组韵的,有的另有叫法,有的在顺逆同韵名称后面添个尾巴。 比如有三组韵的(如果顺读有两组韵的,叫双韵诗):第一种是奇句尾字也为一组韵,这组韵有三种情况:一是平仄、韵母都与偶句尾字不同的,叫交锁韵,整首诗便叫顺逆同韵交锁韵回文诗;一是韵母与偶句尾字相同但平仄不同的,叫间韵,整首诗便叫顺逆同韵间韵回文诗;一是韵母与偶句尾字相同且平仄相同的,叫柏梁体,整首诗便叫顺逆同韵柏梁体回文诗。第二种是偶句首字为一组韵的,叫顺逆同韵折叠回文诗。 四组韵的:叫四变回文,与顺逆同韵有关的有顺逆同韵四变回文、柏梁体四变回文、顺逆同韵矩式回文。 因为四变回文、间韵体回文诗、交锁韵回文诗、矩式回文、柏梁体诗都另列专节,所以这里只收两组韵的顺回同韵诗。 读法:1.余藻华的读法。调序读得四首,分别通体回文读,又得四首,共读得八首。具体方法见下面《约客》的调序读。 2. “按韵顺回离合读”,是清朝童叶庚的一种回文读法。到底如何顺回离合,作者没有说明,我的理解是:离合,指的是分离出来的句子重新组合成四句一首的诗。顺回,在两首诗中,只要是这个韵的句子,不管是顺读的回文读的,便可重新组合成四句的诗,而且还能把这首四句诗通过句子调序又变成新的一首四句诗。在同一首诗中,顺的和逆的,只要是同韵的,也可以通过顺读和回文读重新组合成新诗。 有不少的特殊诗体可用“按韵顺回离合读”。如四句诗中顺逆有四组韵的四变回文;顺回有三组韵的间韵体回文诗、交锁韵回文诗;顺逆有两组韵的矩式回文、顺逆同韵柏梁体诗、顺逆同韵诗。 3.刚刚的读法。调序读得8首,左折叠读,读出的柏梁体诗也调序读,得24首。这很自然就成了顺回离合读法,最少可读出32首诗。 七绝有四个韵字的、五个韵字的和六个韵字的,分别看能读出多少首。 a. 4个韵字的 约客(顺逆同韵回文诗) 刚刚 家家尽兴观梅雨,草蔓池塘闹乱蛙。 佳客有约常夜半,慢敲棋子落灯花。 1.调序读 家家尽兴观梅雨,慢敲棋子落灯花。 佳客有约常夜半,草蔓池塘闹乱蛙。
佳客有约常夜半,草蔓池塘闹乱蛙。 家家尽兴观梅雨,慢敲棋子落灯花。
佳客有约常夜半,慢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尽兴观梅雨,草蔓池塘闹乱蛙。 共读得正体绝句两首,折腰体绝句两首。它们都可通体回文,因此共得正体绝句四首,折腰体绝句四首。总共8首。 2.半折叠读 半折叠读是错杂回文中的一种方法,部分句子回文读,部分句子不动。这里是一三句回文读,读得柏梁体诗一首。 雨梅观兴尽家家,草蔓池塘闹乱蛙。 半夜常约有客佳,慢敲棋子落灯花。 柏梁体诗可以调序读,即所谓的离合读。根据数学组合公式,得4×3×2×1=24,如 雨梅观兴尽家家,慢敲棋子落灯花。 半夜常约有客佳,草蔓池塘闹乱蛙。
半夜常约有客佳,草蔓池塘闹乱蛙。 雨梅观兴尽家家,慢敲棋子落灯花。 因此4个韵字的常规可读得8+24=32首。 b.5个韵字的 齐女曲 刚刚 心知未贵自齐人,艳女菱歌足万金。 吟出曲间倾一敌,越纨妝镜更明新。 注 一,全体,整个,所有的。 1.调序读 第三句不动,也是正体绝句两首,折腰体绝句两首。都可通体回文,因此共得正体绝句四首,折腰体绝句四首。总共8首。
心知未贵自齐人,越纨妝镜更明新。 吟出曲间倾一敌,艳女菱歌足万金。
越纨妝镜更明新。艳女菱歌足万金。 吟出曲间倾一敌,心知未贵自齐人,
艳女菱歌足万金,心知未贵自齐人。 吟出曲间倾一敌,越纨妝镜更明新。
2.折叠读 ①.一三句折叠读 人齐自贵未知心,艳女菱歌足万金。 敌一倾间曲出吟,越纨妝镜更明新。 读得的柏梁体又调序读,读得24首诗。(略) ②.只第三句折叠读 心知未贵自齐人,艳女菱歌足万金。 敌一倾间曲出吟,越纨妝镜更明新。 读得的柏梁体又调序读,读得24首诗。(略) 因此5个韵字的常规可读得56首。
6个韵字的 ---桃花 刚刚 忙占枝红烁漫江,圃桃欺雨贺花狂。 芳浓忘醉瑶台路,详记题诗客咏长。 1.调序读 第三句不动,也是正体绝句两首,折腰体绝句两首。都可通体回文,因此共得正体绝句四首,折腰体绝句四首。总共8首。 2.折叠读 ①.一三句折叠读。读得的柏梁体又调序读,读得24首诗。(略) ②.只第三句折叠读。读得的柏梁体又调序读,读得24首诗。(略) ③.三四句折叠读。读得的柏梁体又调序读,读得24首诗。(略) 因此6个韵字的常规可读得80首。 其他非常规的如减字读、选句读、三字句读、四字句读、五字句读等技巧这里不计,可参考七言顺逆一个韵部中(清)李渔《合锦回文传》中的《回文诗》. 顺逆同韵回文诗的数量有多少?以前人们不知道有这种类别,当然无从知道数量的多少。两年前我提出这种类型并给它命名,也只是朦胧感到它有不少,今年我花了几个月进行分门别类收集,大吃一惊,数量太大了。光是两组韵的顺逆同韵,就已超过100页,网络中的顺逆同韵回文诗还没有收,加上遗漏的,如果再加上四组韵的顺逆同韵四变回文;有三组韵的间韵体顺逆同韵回文诗、交锁韵顺逆同韵回文诗;顺逆有两组韵的矩式回文、顺逆同韵柏梁体诗。再加上与其他杂体合璧的如顺逆同韵折叠回文诗、顺逆同韵连珠回文诗、顺逆同韵复字回文诗、顺逆同韵独木桥回文诗、顺逆同韵同音回文诗、顺逆同韵联顶针回文诗等技巧诗,数字翻一倍恐怕不是吹牛。可以说顺逆同韵回文的数量,除通体回文外,其他品种都难望其项背。 既然它以前并没成类,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写?可能最初的出现是无意的、偶然的,但后来有一些作者可能就是偏好了。一是追求音韵的美感。一般的回文诗顺读一种韵,回文另一种韵,明显的两首诗。顺逆同韵的回文诗给人的感觉是一韵到底,一气呵成,美而爽。到明清时,有一批回文多产作家,喜欢按平水韵次序写一个遍,有的人一首诗顺逆用一个韵,这便是顺逆同韵了,有的每首依次用两个韵部来写,有很多韵部是邻韵,可以通用,这便是顺逆通韵了,两种统称为顺逆同韵。这样顺逆同韵便批量生产了,像张玉德、叶秉敬、曹封祖、魏荔彤、杨枝远、冯锦诸等就是这种批发商。 有人就会问,既然数量这么多,怎么会生在深闺人不识呢?其实,古代回文诗虽然很多,但很单一,只是通体回文一种,虽然本章回文也出现得很早,却无人写作,直至清代写作者才多起来。上下句回文、本句回文和折叠都是到明朝才出现,清朝才流通。通体回文中只有反复体作为专门的小类还引人注意,其他各种小类,都是在明清时期才慢慢出土滋长,更多的小类则是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奇诗派大量发掘出来的,所以顺逆同韵回文犹如考古发现,现在才展现出来。 顺逆同韵划分为专类的意义: 这是数量特别多的品种,将引起大家高度重视,这种诗像蜘蛛网一样粘连着其他许多品种,这种渗透能力值得研究。顺逆同韵回文属于多读回文,由于类型多,如何读、能读得多少首,都要花功夫去研究。这是回文的一种新的写作途径,定位后,将迅猛发展,前途无量。 目录 一、七言 (一)、顺逆一个韵部 (二)、顺逆为通韵 (三)、古不为通韵,今为同韵 1. 平水韵中上平十一真、上平十二文、上平十三元与下平十二侵不通韵 2.一东二冬与八庚不通韵 3. 上平十三元、上平十四寒、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与下平十三覃、下平十四盐、下平十五咸不通韵 二、五言 三、六言 四、顺逆同韵绝变律 五、其他
为什么七言分得那么细,而五言六言却不分细目?因为六言例子太少。五言例虽多,但顺逆押韵平仄一样的回文,会出现三平收或三仄收的句子,在古风中当然不碍事,在格律诗中,五言的顺逆同韵回文却有违格律,所以不分类。只有七言,无论古风或格律,它都不碍事。由于顺逆同韵的韵有三种情况,所以分别归类,为了不至于分类出错,这次对每一首诗的每一个韵字,都认真核对了它的韵部,这就是时间花得特别多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