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金筑子的时音论 金筑子说:“按诗的押韵原理,该是诗人自己用当时的时音最为合理。然而初唐时期的宰相许敬宗是隋初人(公元592年—公元672年),他根据自己的口音认为永明体诗的用韵是最为合理的,于是就将其上奏高宗皇帝固定下来了。” ------金筑子始终认为“押韵是诗人感到顺口就行。”他所谓的“时音”实际就是“自己的口音”。可见金筑子所谓的时音,恐怕连方言都算不上,只是个人的口音。这符合任何一个社会的实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社会都是有方言的。现在中国大陆已推广普通话六十年,各地说方言人数仍然会超过一半,仍然存在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南北方言仍然难以交流。由今知古,唐代疆域面积比现代大得多,怎么会做到有统一的“时音”?若皆按个人口音写诗用韵,岂不乱套,哪里会有唐诗这样统一的用韵押韵情况?可见金筑子是在乱说一通,只不过为他自己写的出韵诗解嘲罢了! 诗的押韵原理是遵守规则。诗人考虑的受众是大多数读者,绝非小众甚至孤芳自赏。所以无论本人口音如何,写诗都要遵守韵书。许敬宗上奏建议也会以当时社会多数人能接受的流行语出发,绝不可能自私到以个人方言为准。 中国的诗韵是历代传承下来的。自诗经起就讲究押韵。到两汉魏晋已经出现了类似平水韵的韵脚。到南北朝永明体基本就是押平水韵部,到唐朝绝大多数合乎平水韵。这和某个皇帝认定没有关系。明朝皇帝不认定平水韵,不也是白搭吗?可见平水韵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是认可的传统诗韵,和某个人的口音觉得顺不顺口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