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7-1-9
威望549
金钱4870
贡献4059
金牌会员
 
威望- 549 点
贡献- 4059 次
金钱- 487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7-6-3 16: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回文词发展简史
目录
(一)古代
1、发展历程
2、首创或最先出现的回文词列表
3、古代回文词作者名单
(二)现代
(1)发展历程
(2)首创或最先出现的回文词列表
(三)诗词合璧
1)虞美人诗词合璧回文
2)其他诗词合璧
回文词的起源,据宋人笔记记载最早出现于北宋初年,回文词原来只是偶然性现象,所以数量一直很少,直到清朝才有人试验突破这种情况,当代有刚刚者用两读字和错杂回文两个理论,把回文词从偶然推向必然,从个别推向普遍。
(一)古代
1、发展历程
1)词牌的发展
宋朝刘攽首创回文词,“律度精致”。流传下来的回文词作品苏轼是最早的作者。考:苏轼作有《菩萨蛮》七首,分别题曰:“回文”、“夏景回文”、“回文春闺怨”等等。其“回文春闺怨”乃四时闺怨之首,傅乾注坡词本题作“四时闺怨回文,效刘十五贡父体”,刘十五即刘攽,字贡父,《全宋词》未收其作品,故曹树铭校编《东坡词》卷三云:“傅注……殆不可信。”然而《苏轼文集》卷五十一《与李公择十七首》之十三云:“效刘十五体,作回文《菩萨蛮》四首寄去,为一笑。不知公曾见刘十五词否?刘造此样见寄,今失之矣。”卷五十与刘攽第三简又称赞其所作“回文小阕,律度精致,不失雍容”,可见苏轼的回文词系仿效刘攽而来绝无疑问,由此可见,刘攽作回文词早于苏轼,苏轼只是现存回文词的最早作者。也说明回文词出现最早的是菩萨蛮词回文。同时代的王齐愈也写了七首《菩萨蛮》回文词呼应苏轼。
虞美人回文也不比菩萨蛮迟多少,因为第一首回文虞美人的作者王齐愈是苏轼同时期人,与苏轼是好朋友。
宋朝时有五个词牌可回文(菩萨蛮、西江月、虞美人、阮郎归、瑞鹧鸪),前四个回文谱出现的时间差不多。
元至明时增加了几个词牌(南乡子、玉楼春、醉公子、生查子、浣溪沙、贺圣朝变柳梢青)。总数大约11个。汪廷讷贡献最大,有四个词牌:玉楼春、醉公子、生查子、浣溪沙明朝金汝皋写出第一首双词合璧《贺圣朝变柳梢青》。
回文词中首数最多的就是两两回文的菩萨蛮,网络作品除外,我们主编的《回文词大全》中收了500多首。写得多的有沈宜修17、毛奇龄12、樊增祥22、刘鉴10、华彬12、俞琎9。
其次是虞美人。写得多的有樊增祥31、华彬8、万树7。
2)写法的变化
菩萨蛮回文形式多样,宋朝时最先是两两回文形式,明朝时出现通体回文,清朝时增加了折叠回文。
回文虞美人,宋朝出现通体回文,明末清初出现颠倒回文虞美人与诗合璧,清朝出现颠倒回文。
颠倒回文方法在宋朝已用。
值得一提的是(宋)梅窗在《阮郎归?元夕》中使用了半句回文的方法,为后来的错杂回文打下了基础。
从宋到明回文词的写法不外四种:两两回文(苏轼的菩萨蛮)、颠倒(苏轼的西江月)、错杂(梅窗的阮郎归)、通体(王齐愈虞美人、郭从范的瑞鹧鸪)。后来增加的南乡子、玉楼春、醉公子、生查子,都是通体回文,西江月增加通体回文读法。折叠、本句回文、双句回文、双词合璧、诗词合璧,这些都是清代的功劳。
回文词图已出现,有《花樽菩萨蛮图》(佚名,见朱象贤《回文类聚》续编。)也是较早的回文图诗,属于双句回文菩萨蛮。
3)清朝高峰期
一是可以回文的词牌增加了近四十个,有十六字令、双带子、后庭花、踏莎行、蝶恋花、剔银灯、临江仙、南柯子、长相思、浣溪沙、卜算子、太平时、赤枣子、谒金门、好事近、鹧鸪天、杨柳枝、阿那曲、眉峰碧、玉联环、归国谣、风流子、天仙子、天净沙、望梅花、调笑令、蝴蝶儿、三字令、三台、四犯令、步蟾宫、夜行船、滴滴金、春晓曲、思帝乡、月中行、相见欢、眼儿媚、诉衷情、忆江南、渔父(渔歌子)、巴渝辞(竹枝) 、山花子(摊破浣溪沙)、传言玉女、木兰花令、巫山一段云、减字木兰花、霜天晓角等,加上原有的菩萨蛮、虞美人、阮郎归、西江月、瑞鹧鸪、南乡子、玉楼春、醉公子、生查子、贺圣朝,回文词牌总数已达到六十个。
二是原有的词牌增加了回文的方法
虞美人、瑞鹧鸪和南乡子都增加颠倒回文写法。醉公子增加上下句回文。
三是新创的方法
发明了新的回文方法:折叠回文。全首折叠的为清初毛奇龄(大可)首创,命名为“回环韵”。
最大的贡献是出现诗词合璧和双词合璧。
最先出现的诗词合璧是虞美人,汪洤在回文中作七律一首,“愈征巧妙”。杏孙和之云:“孤楼绮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围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阑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可惜,除了清代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的介绍,没有其他的汪洤有关资料。但这种合璧方法为回文词开辟了一条大道,成为网络写作的一大品牌。清时张芬有《寄怀素窗陆姊》,朱杏孙和的那首叫《四读回文闺情》,即读出虞美人顺回两首,又读出七律顺回两首,所以叫四读回文。清朝虽然只出现这一首诗词合璧,却为回文词的诗词合璧开辟了一条大道。
清初毛奇龄第一个写出双词合璧《春晓曲?回文木兰花令》(即历史上第二首双词合璧),清初的董以宁又补充了《卜算子》倒读为《巫山一段云》。更值得指出的是回族诗人丁澎著《词变》一卷,共填回文词三十九首(赤枣子、渔父、生查子、太平时、巴渝辞、三台、杨柳枝、阿那曲、南乡子、减字木兰花、谒金门、好事近、眉峰碧、玉连环、山花子、三字令、步蟾宫、夜行船、归国谣、霜天晓角、四犯令、滴滴金、瑞鹧鸪、木兰花令)。探索双词合璧,共发明了南乡子?变竹枝》、《赤枣子?变渔父》、《蝴蝶儿?变醉公子》、《生查子?变太平时》、《瑞鹧鸪?变木兰花令》、《风流子?变天仙子》、《卜算子?变减字木兰花》、《山花子?变三字令》、《归国谣?变霜天晓角》、《望梅花?变调笑令》、《四犯令?变滴滴金》、《杨柳枝变阿那曲》、《眉峰碧?变玉联环》、《谒金门?变好事近》、《步蟾宫?变夜行船》,共15个词牌。变者,变体也,即回文有些地方不合词谱。
四是出现回文词图
清朝时出现图形回文词,万树、李晹、张潮、万斯同、童叶庚都参与写作,形式多样化。
五是作者大增,作品数量大增。
我们编的《回文词大全》收清作者210来家,回文词近700首。回文词(清)章隽撰,这是第一本回文词集。
2、首创或最先出现的回文词列表
清代回文词牌先后按丁澎(1622~1686)《扶荔词别录》、毛奇龄(1623)、章隽《回文词》(1673年)、万树《璇玑碎锦》(1695年)、华彬《兰湄幻墨》(1738年)、保其寿排列
(1)两两回文:
菩萨蛮 (宋)苏轼、王齐愈(王文甫)。苏轼在黄州时“效刘攽十五体,作回文菩萨蛮四首。”
醉公子 (清)龚胜玉
(2)通体回文
虞美人 (宋)王齐愈(王文甫)
瑞鹧鸪 (宋)郭从范(郭世模)
通体菩萨蛮 回文 (明)邱浚
西江月回文 (明)邵经邦
56字南乡子 (明)邵经邦
28字南乡子 (清)章隽
玉楼春 (明)汪廷讷
醉公子 (明)汪廷讷
生查子 (明)汪廷讷
浣溪沙 (明)汪廷讷
鹧鸪天 (清)华浣芳
三台 (清)丁澎
巴渝辞 (清)丁澎 单调二十八字竹枝(又叫巴渝辞)
单调二十七字渔歌子 (清)丁澎
长相思 (清)丁澎
巫山一段云 (清)章隽
思帝乡 (清)章隽
月中行 (清)章隽
相见欢 (清)章隽
眼儿媚 (清)章隽
诉衷情 (清)章隽
鹧鸪天 (清)华浣芳
十六字令 (清)华彬
醉花阴 (清)华彬
临江仙 (清)华彬
杨柳枝 (清)保其寿
天净沙 (清)保其寿
水龙吟 (近)王易
捣练子 (近)王远甫
(3)颠倒回文
西江月 (宋)苏轼和(宋)黄庭坚(宋)梅窗
双带子 (清)毛奇龄
长相思 (清)章隽
南乡子 (清)章隽
七律 ?舞东风 (明末清初)张綖,句序变化颠倒虞美人与诗合璧。实际是现代回文诗的先河。
虞美人 (清)万树
十六字令 (清)涨潮
渔歌子 (清)华彬
眼儿媚 (清)华彬
醉花阴 (清)华彬
临江仙 (清)华彬
南柯子 (清)华彬
传言玉女 (清)保其寿
剔银灯 (清)保其寿
瑞鹧鸪 (清)张埙
望江南 (清)周暟
(4)本句回文
浣溪沙 (近代)匡绍仪
(5)上下句回文与本句回文相结合
踏莎行 (清)华彬
(6)折叠回文
浣溪沙 (清)毛奇龄
玉楼春 近人樊增祥
菩萨蛮联折叠回文 (清)华彬
倒序折叠回文浣溪沙 (清)章隽
后庭花 (清)甘国基
(7)隔句回文
减字木兰花 (清)潘曾玮
(8)部分回文
减字木兰华 (清)华彬
(9)错杂回文
阮郎归 (宋)梅窗
减字木兰花 华彬
蝶恋花一调 华彬
(10)双词合璧
贺圣朝 变柳梢青 (明)金汝皋
赤枣子?变渔父 (清)丁澎
南乡子?变竹枝 (清)丁澎
谒金门?变好事近 (清)丁澎
生查子?变太平时 (清)丁澎
杨柳枝?变阿那曲 (清)丁澎
眉峰碧?变玉联环 (清)丁澎
风流子?变天仙子 (清)丁澎
望梅花?变调笑令 (清)丁澎
蝴蝶儿?变醉公子 (清)丁澎
山花子?变三字令 (清)丁澎 山花子 即摊破浣溪沙,在浣溪沙每片后加三字而成。
步蟾宫?变夜行船 (清)丁澎
四犯令?变滴滴金 (清)丁澎
瑞鹧鸪?变木兰花令 (清)丁澎
归国谣?变霜天晓角 (清)丁澎
卜算子?变减字木兰花 (清)丁澎
卜算子(卜操作数)?倒读为《巫山一段云》 (清)董以宁
春晓曲?回文木兰花令 (清)毛奇龄
南乡子?倒读天净沙 (清)保其寿
(11)诗词合璧
联序变化(律与虞美人合璧)(明末清初)张綖
颠倒虞美人与诗合璧 清?华彬
虞美人回读成七律一首 清?王锡
四读回文虞美人 清?朱杏孙
(12)图形回文词
花樽菩萨蛮图(佚名,见朱象贤《回文类聚》续编。)也是较早的回文图诗,主要是双句回文菩萨蛮。
两两回文图(上下句回复式)菩萨蛮 回文题扇图(金)王寂
两两回文图(上下句回复式)灵檀几?菩萨蛮 万树
五云其三 春游词 南乡子 李晹
五铢钱 日暮江行 菩萨蛮四调 李晹
蜂房 长相思七调 (佚名)见万树《璇玑碎锦》
一垣星斗 闺怨词(含《南乡子》四调,《长相思》四调。) 万树
同心栀子 浣溪纱二阕 张潮
同心锦?四出冰文 调寄南乡子四阙 万斯同
四出天香 咏桂 调寄菩萨蛮 万斯同
玛瑙珠串 长相思词两首 万斯同
雷峰塔 《菩萨蛮》一调 童叶庚
3、古代回文词作者名单:
宋 苏轼、王齐愈、晁元礼、赵子崧、王炎、鉴堂、王安中、刘焘、张孝祥、程垓、曹勋、朱熹、梅窗、黄庭坚、吴文英、郭从范。
金元 李晏、王庭筠、孟宗献、刘因、王寂。
明 陈之遴、卞远文、东皋心越、顾应祥、顾飏、桂华、黄祖儒、计南阳、金汝皋、乐頀、李日华、刘然、卢象升、马朴、彭孙贻、钱夫人、邱浚、祁顺、佘翘、邵经邦、沈延铭、沈静蓴、沈宜修、释唵囕、孙钟铃、孙仁孺、汤显祖、汤传楹、唐世济、王辂、王世贞、王弘海、王宗蔚、汪廷讷、魏际瑞、魏偁、吴山、夏言、夏旸、萧师鲁、徐石麟、徐士俊、杨慎、叶承宗、俞彦、张旭、张苇如、张綖、郑侠如、朱谏、卓人月、佚名、曾开。
清 爱新觉罗恒仁、蔡守、蔡季谟、蔡祖庚、曹培亨、成本璞、陈聂恒、陈?、陈衍、陈枋、陈玉璂、陈聂恒、陈得善、陈婉卿、程独清、椿轩居士、保其寿、宝荣翰、卞梦钰、丁澎、董元恺、董以宁、邓裴、邓嘉缜、堵霞、德方、富察明义、傅维鳞、傅燮詷、樊增祥、方成?、冯履端、冯兰贞、冯云鹏、冯履和、甘国基、戈载、郭福衡、郭宝珩、郭钟岳、高翃、宫鸿历、龚胜玉、桂念祖、顾贞观、韩绂、韩纯玉、何采、华彬、华浣芳、胡正基、胡应宸、胡延、黄坦、黄垍、黄生、黄湘南、黄生、黄浚、黄治、蒋瑑、焦袁熹、江声、江临泰、蒋敦复、金恭、金章、金其相、陆瑶林、陆文蔚、陆宏定、陆志渊、鲁俾侯、陆嘉淑、刘鉴、刘馆藻、刘嗣绾、刘溎年、林企忠、李曾裕、李眺、李嘉芬、李霨、孔昭虔、柯煜、毛奇龄、缪珠荪、倪抡第、纳兰性德、庆凤晖、邱林芳、秦云、任方珩、彭贞隐、潘江、潘钟瑞、潘曾玮、沙张白、邵锡荣、邵香听、邵滋、盛本柟、沈穆孙、沈琇莹、沈金镕、沈尔燝、沈纕、沈榛、双槐堂、史承谦、师表、释大汕、时娴、宋鸿、孙云凤、孙琮、田实发、陶然、汤元芑、汤懋纲、汤思孝、唐之风、屠文漪、王士祯、王锡元、王锡、王增年、王怀孟、王以敏、王端淑、汪藻、汪灏、万树、万斯同、翁哲胤、翁与淑、吴庆焘、吴蔚光、吴湘、吴烺、谢元淮、谢默卿、雪抱生、徐基、徐崇岳、徐吴升、徐士俊、徐长龄、徐瑶、徐旭旦、许燕珍、许周仁、许崇熙、许宗彦、许元凯、王以敏、王定安、王季父、叶小纨、严沆、杨福谦、杨莘、杨英杰、杨芳灿、严骏生、姚之骃、姚倩、姚之骃、姚炳、姚燮、易宗瀛、俞琎、叶翰仙、尤侗、袁起、詹贤、曾广钧、曾灿、章隽、张梁、张鸿卓、张兴镛、张渊懿、张天湜、张习孔、张埙、张习孔、张学贤、张玉珍、张芬、涨潮、宗婉、朱迈、朱璵、朱彝尊、朱光炽、朱一是、朱杏孙、钟景、赵韵卿、赵婉扬、赵吉士、周斌、周稚廉、周金然、周葆贻、周暟、郑熙绩、郑景会。
(四)本书收集到的古人回文词5首以上的:
古人常把顺读和回文当两首,我这儿只当一首计。
邵经邦5、徐石麟5、徐旭旦5、姚之骃5、陆宏定5、汪灏5、汪廷讷6、毛奇龄6、叶翰仙6、王锡元6、胡延6、苏轼7、王齐愈8、刘焘8、梅窗8、张埙10、万斯同10、俞彦11、刘鉴11、俞琎13、章隽15、沈宜修17、保其寿18、万树24、丁澎30、樊增祥54、华彬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