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0|回复: 68

古风楹联十一期中级第六讲怀冰组作业帖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1888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6
贡献
2222
金钱
26737
发表于 2017-5-31 2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孤星。 于 2017-5-31 22:29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0

主题

504

帖子

22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0
贡献
654
金钱
812
发表于 2017-6-1 0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1、《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此是利用对偶,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也更加的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尤其是全诗皆是动态,更是将风之动表现的淋漓精致。
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前面两句简洁明了的描述了菊花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不足为奇,妙在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仅仅两句,设问,夸张,描绘出了菊花的霸气和秋天的肃杀。
3、《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全诗,先扬后抑,通过反问的语气让人深思: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诗,唯一有修辞手法的就是后两句,对偶。全当凑个数。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上下句虚实结合,上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三是色彩对比强烈,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1、每年仲夏惹人厌
2、乘凉老骥蝉声热
3、雷声不掩蝉声烈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院里闲观桃白红
              

点评

出句前四后三衔接再练。  发表于 2017-6-2 13:09
一题完成很圆满.  发表于 2017-6-2 13:08
对句很好挑不出什么瑕疵。  发表于 2017-6-2 13:06
安安好!作业完成的太快了赞一个哈!  发表于 2017-6-2 13:03
点赞!交的快!  发表于 2017-6-1 0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5

帖子

11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1
贡献
296
金钱
442
发表于 2017-6-1 15: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生如夏花.. 于 2017-6-2 18:19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生如夏花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1.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5.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相思树下鸣蝉语【夏花】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柳下常思客远归【夏花】



点评

谢谢沙鸥辛苦了!/茶  发表于 2017-6-3 13:05
3.对联题。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3 01:20
2.出句题:鸣蝉语,怎么理解?鸣蝉唱,鸣蝉噪。鸣,很大声。一鸣惊人。语,小声,耳语。矛盾了。  发表于 2017-6-3 01:19
之五。看顾安安的作业说明。  发表于 2017-6-3 01:00
之四。比喻竹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及不畏强势的精神  发表于 2017-6-3 0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4

帖子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336
金钱
514
发表于 2017-6-2 05: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鸥 于 2017-6-2 05:30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组副-沙鸥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1.作者: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修辞方法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
2.作者: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3.作者:【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为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4.作者:宋代:王安石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词一贯含蓄的作风。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此诗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5.作者:唐.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1:暮蝉声尽斜阳落
出句2:斜柳蝉声秋巷里
出句3:蝉鸣杨柳秋声近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1:身后不谈人短长
   对句2:梦里焉知客去留

点评

谢谢小溪点评。辛苦了。  发表于 2017-6-3 00:24
一,咏物联找的好。  发表于 2017-6-2 20:47
1,尽换一个动词试试,个见  发表于 2017-6-2 20:47
二,2,柳多数都用春季较多。  发表于 2017-6-2 20:46
三,焉知比较好。  发表于 2017-6-2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6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7
贡献
177
金钱
244
发表于 2017-6-2 05: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09――小溪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梅花 /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柳 / 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蝉吟悠曳多情味
出句:树高枝细闻蝉唱
出句:蝉声细细唱秋意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园内闲观柳淡浓
,对句:心里犹思雁北南
,对句:事后不知人去留
,对句:心内已知事短长
老师辛苦

点评

对句题,小溪姐姐勤奋,对的多!学习了,这个出句,有哲理意义,不太好对,容易对字  发表于 2017-6-2 20:17
蝉声细细,或许用切切,所表现的秋意更浓烈些,各见  发表于 2017-6-2 20:13
三个出句平仄都好,立意也可见!学习了!悠曳是不是“幽咽”  发表于 2017-6-2 20:12
五首咏物找的恰当,学习了!小溪姐姐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解读下诗句!  发表于 2017-6-2 2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8

帖子

40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68
贡献
1026
金钱
1496
发表于 2017-6-2 2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掠雪之鸿 于 2017-6-2 20:21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组-掠雪之鸿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一)早梅
唐代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用词造景赏析:
全诗写早梅的早,重点是抓住了“寒和先发”并且是满树来体现的。同时又通过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及高洁耐寒,进而以此喻人,达到咏物的终极目的咏物亦咏人。
(二)鹧鸪天·桂花
     宋代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用词造景赏析:
这里只学习下直接描写桂花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寥寥十四字,凝练传神,“暗”“淡”“轻”“黄”“柔”“香”的特质具备,形象立现,值得学习。
(三)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代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用词造景赏析:
纳兰写雪花句,总所周知的别具一格,别有根芽的比拟,抓住了冷处偏佳和漂泊的特征,并融入典故,值得学习。
(四)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末元初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用词造景赏析:
题目是“未开海棠”,诗人以白描手法,贴切逼真的向我们展现了未开海棠的新叶特征“新”和“重重”,以此来烘托未开的花蕾,进而用“深藏”和数点来修饰红,把未开海棠的姿态情状描摹的淋漓尽致又如实贴切,独具匠心没有雕琢痕迹,笔力在自然中凸显。值得学习。
(五)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用词造景赏析:
首句描写鸟的自在吟唱和自由飞移,承句写它吟唱的环境,在自然环境后又寓指了红红紫紫的官场环境,为后两句的议论做了铺陈,值得学习。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蝉鸣五月榴花艳[掠雪之鸿]=
出句:暗夜寒蝉时入耳[掠雪之鸿]=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园里闲看燕去来【掠雪之鸿】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身外已抛姓有无  [ 掠雪之鸿 ]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念里何愁路短长  [掠雪之鸿  ]



点评

下次不在你后面交作业了,让人无法点评  发表于 2017-6-3 15:02
对句二的转折也有点大了,个见  发表于 2017-6-3 15:01
出句二前四不是很好,似乎还可再练  发表于 2017-6-3 15:00
不愧是老师,各句分析的丝毫无差,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3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6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66
金钱
237
发表于 2017-6-3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合句用了疑问手法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合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咏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用了排除法来表现竹的耐寒品质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后二句用递进复句来表现菊花的品格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用衬托的方法解释了风的各种形态
二、出句    以”蝉”为意,修辞造一七言句

出句:凭栏欲静蝉声闹

三、对句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笔下惟书爱有无(晓竹)

点评

总体作业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3 18:06
三题对句再练  发表于 2017-6-3 18:05
晓竹你好;二题出句不错。  发表于 2017-6-3 18: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1
贡献
71
金钱
102
发表于 2017-6-3 17: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十一期03蓝色梦幻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一题;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春词》
作者: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瑶池》
作者: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秋夜曲》
作者: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二题;
出句;蝉音渐化知秋近
二题;对联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柳下闲观燕銜泥

点评

三题,上下联感觉联系不大。莫问应该是一个关键点,感觉没流转起来。  发表于 2017-6-4 09:26
一二题做的很好。特别是二题通过前四的蝉音变化和后三知秋近进行衔接流转。  发表于 2017-6-4 0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1

帖子

399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词校七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31
贡献
942
金钱
1577
发表于 2017-6-4 09: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冰11-寒鸦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绿窗小憩听流响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执手已知意久长

点评

第三题执手对花前宽了  发表于 2017-6-4 13:52
第二题意境很美,流响能不能表示蝉声我也不知道  发表于 2017-6-4 13:49
第一题几首咏物诗找的很好,诗中的修辞方法,再仔细看看  发表于 2017-6-4 13:48
学习了,作业很好  发表于 2017-6-4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4

帖子

1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3
贡献
437
金钱
670
发表于 2017-6-4 1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追月! 于 2017-6-4 13:40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size=49.7556px]怀冰-06追月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饮清露”。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出句:  秋风起处蝉声止=
出句:  何堪日短高声泣=
出句: 居高独饮清凉露=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   月下独斟梦短长
  对句:   阶下来观蝶去留
对句:   卷里方知事古今

点评

能力有限,不周之处见谅  发表于 2017-6-4 12:06
第三题感觉尚可,上下关联能再贴近,回扣有力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7-6-4 12:06
第二题出句2:何堪有些突兀,能再炼会更好  发表于 2017-6-4 12:04
第一题,未能明确点明修辞手法,比如:拟人,通感,明喻,暗喻…………  发表于 2017-6-4 12:02
追月你好,作业很棒,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7-6-4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

帖子

17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9
贡献
413
金钱
653
发表于 2017-6-4 1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染纤尘 于 2017-6-4 18:30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16-不染纤尘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夸张比喻
①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以物拟人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修辞拟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悟高
作为咏物诗,杜荀鹤的《小松》可谓一绝。深深的草窠中,一株小小的松树蓬勃茁长,自己已经感到了成长的快乐;“而今渐觉出蓬蒿”,多么兴奋,又多么自信!读至此处,读者甚至都要为小松的迅速成长欢呼雀跃了,可是诗人却将笔锋一转,直呼道:“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是多么不正常、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啊!小松还小,虽怀着凌云壮志,但有谁肯为它倾洒热情?小松不畏惧冷落,甚至嘲讽,终于高可参天,曾经冷落它的人,此刻,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嘴脸,诗人不讲,读者已经清楚的看见了他们——也许就端坐在我们生活着的环境中的某一个角落里!
修辞——以物喻人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蝉鸣叶底饮清露

二: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  廊下闲观燕往来

点评

第三题的对句太棒了,活脱脱的一幅闲适怡然自得画面,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5 11:08
第二题出句很形象的道出了蝉的生活形态,不知是不是也暗示了蝉的低调高洁的品质。  发表于 2017-6-5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83
金钱
120
发表于 2017-6-5 1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怀冰-小麦: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1、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展现了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坚韧不拔的品格。

2、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也是通过用拟人的手法展现竹的刚直、谦虚、不亢不卑潇洒于世的风格

3、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诗是一开始用陈述的描写道出了菊花的平淡无奇,紧接着用转折的关系说明:
因为是菊不与群芳争艳独自凌寒的高洁品质让作者独独的爱上了菊。

4、           
                  《兰》
                  宋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这首诗也是用平淡的陈述,赞美兰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的特点;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一种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5、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展现了春柳的妩媚和春的细腻。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1、破土重生品自洁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月下相携爱久长

点评

第三题对对联蛮好看的!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5 17:55
第二题品自洁三仄尾!  发表于 2017-6-5 17:55
问好学友!第一题完成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5 1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2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75
金钱
105
发表于 2017-6-5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雪 于 2017-6-5 18:01 编辑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组:01-落雪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蝉:
鸣声高远知音几==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群里休言谁是非

点评

一题没说什么修辞手法  发表于 2017-6-6 00:47
花一群,春一谁没对上  发表于 2017-6-6 00:46
二题孤仄了  发表于 2017-6-6 0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6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
贡献
165
金钱
231
发表于 2017-6-6 0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班第六讲作业:
怀冰05-鸿雁在云
一、找五首咏物的古诗词,看别人是怎么通过修辞来达到歌咏的。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偶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对偶,拟人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比喻,反问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对偶,拟人
5.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比喻,拟人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秋风野草寒蝉泣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   月下闲斟酒淡浓

点评

二题三题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7-6-6 15:22
第一大题对作品修词造意的阐述简单了些  发表于 2017-6-6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8
贡献
32
金钱
40
发表于 2017-6-6 14: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出句题:
    用“蝉”为意,修辞,然后造一七言句以表达你内心的某种情愫。
    要求:符合联律,尾仄,246替,忌三平尾三仄尾
造句:知了秋心花意冷
三:对联题:
    出句:花前莫问春深浅【风过无痕】
    对句:笔下堪留韵短长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抓紧哦  发表于 2017-6-7 17:03
对句题,有对字感哦,说的不一定对。这个对哲理难凑词,建议直接对景。  发表于 2017-6-7 17:03
出句前三和后四没联系,另外知了和秋心直接搭配也直白和不通  发表于 2017-6-7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天府书院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25
贡献
5207
金钱
67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9 2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冰组非常认真到位,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