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31 07:23 编辑
后人的既犯蜂腰又例外“二五同平非病”不能自圆其说
二五异声句在一首诗中的机率只有七分之一。下句押平声,同仄的机会没有,同平不算病,因此下句就不存在二五同声病。上句尾字为仄声,有一半为二平五仄,只剩下另一半为二仄五仄。这二仄五仄句按字音的概率上去入声只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同声。因此句子避二五同声的蜂腰病那是无的放矢。只有避二四同声才是必要的。
在一首诗中,偶然出现有八分之一的句子二五同声病是感觉不出来的。就如在一首诗中出现一句平平仄平仄不粘句也属正常一样。 例如王绩的两首诗:
1、平起只有第七句有犯二五同上去入的机会: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2、仄起仄收第一句、第五句有犯二五同上去入的机会: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沈约应该不会对这种概率极低的句子专门提出“犯病”一条的。后人不能自圆其说,才既说犯蜂腰又例外“二五同平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