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疯子! 于 2014-10-30 17:04 编辑
赏读《赞菊》的感悟: 言之有物是诗魂
——野疯子——
临赏一篇佳作,恰饮一杯琼浆。这是疯子赏读《双版》山人赏墨的七绝·《赞菊》之后的一点收获。
菊,自古就是诗人赞美的对象,名篇雅句绵绵不绝。战国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三国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赞叹“百卉凋瘁,芳菊始荣”。以“早植晚登”,“冒霜吐颖”赋予菊花君子花之德性与劲直的品质。晋代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享誉千载佳句之所以深受文人墨客青睐,与其说羡菊花之美,倒不如说感叹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志气。古人咏菊寄情,托物言志。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所见所感,各具不同象征。
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咏菊诗作中,山人赏墨所做《赞菊》犹如毫不起眼的一朵山间野菊。然而,这首小诗却以自有的芬芳尽显出一位平民诗人的情怀,实为《双版》及东北诗坛不可多得咏菊佳作。
《赞菊》 ——山人赏墨—— 傲骨平添几卷诗,一帘馥郁笔行迟。
冰心不与花争色,独向寒门舞艳姿。
《赞菊》用词简练,行笔流畅,远离奢华词句,毫无雕琢之痕,寓意丰富,余韵不绝。读后,既使人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力,又体现了作者的积极心态。正篇构思巧妙,开篇以”傲骨“一句统领全篇,起笔不凡。”一帘馥郁笔行迟“一句一个”迟“字,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写了作者心态,是被菊陶醉了,还是作者惊呆了,只有读者自己理解了。不能不说”迟“用的巧妙。而结句“独向寒门舞艳资”,既深刻地感受到菊的“傲”,又感受到菊的“品”。要说“独向”体现了“傲”,而“寒门”却体现了“品”,“独向寒门”一句紧紧扣首句“傲骨”,一下子提升了此绝的全篇品味。转句“冰心不与花争色”,既是对首句“傲”,作了阐释,又暗含了“独”的寓意,又为结句做了极好的铺衬,彰显山人文字功力和自身的品格。
山人赏墨看到疯子首评时,回复到:“山人的诗本来一般,但在疯哥的笔下真的神了”。对此,疯子认为这实属是山人赏墨经年修养的品格在诗作中的自然流露,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的表现。纵览现今时“咏秋”、“唱秋”之作,仅就疯子之作而言大多是属于“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者有之、东施效颦者有之,以艳词堆砌故弄玄虚者的创作欲望更是每每涌动。山水诗大家王维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古代文学地位恐怕不在一个层次上。然而,身处安史之乱的王维的诗作里却没有一首是关心民众疾苦之作。与之相,反郑板桥的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诗坛奠定了独有地位。在写此文时看到山人接受了疯子的建议,将尾句又做了修改,将尾句的“舞艳姿”改为“舞野姿”。这里到不说这一修改是否适当,这更反应出山人不受俗世约束的心态与个性。这里疯子补充一句:“舞艳姿”削弱了菊的“傲”,“舞野姿”贬低了菊的“品”。倒不如借用陶渊明“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诗句,改为“独向寒门展秀姿”的好些。
疯子在读罢《赞菊》这首佳作之后,深深的感悟到:在诗词创作上,如果自己把玩、消磨时间倒也罢了,若是真的要托物寄情、以诗言志,还真得着点边际,“接地气”方能成为上品。总而言之,疯子得出的感悟是:言之有物是诗魂。
琼浆沁脾浣浮尘,傲菊芬芳慰我心。 何惧霜风秋月冷,一身豪气见诗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