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26

律诗分类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8 0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城市的某条街太长了,用的是同一名称来命名,经常导致收信的延迟。原因是这条路它是分段属于四个邮局的投递所管辖,所以经常会把信分拣到错误的投递所,造成投递的延迟。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写收信地址时在这条路的名称前多加上一个所属的街区(街道办事处管辖区)的名称。律诗也是如此,它的“战线”拉的太长了。所以我们才有必要给它分类,在律诗前面加上一个广义与狭义的定语,构成广义律诗与狭义律诗的概念。这样分类早就有,但是始终未得到重视。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

正格体不用再赘述,大家都知道。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时加上本句救孤平(两仄夹一平),这就是本句拗救的概念。

正格体加上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加上诗韵(平水韵)构成狭义律诗的核心。只要把这三要点抓住,再加上对仗,一首诗是否为狭义律诗就能很快“敲定”。

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概念不严谨的广义律诗进行有效剥离。以后的争论只限定在广义律诗那样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不要再把狭义律诗也拉进去“连坐”、“陪绑”。

我们的争论要有层次、有效率、有成果。如果还是象以前那我们总不能达成一个共识,时间就会白白地耗费。所以我们开设诗词理论这个板块要能真正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我们才会有成就感。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议题”,真正地能够做到去解决一些问题。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8 06: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
但比喻为长街略有不妥,长街为线,只有准确定位功能,缺乏容量。我意比喻为一城市,城市分区为律绝各体,郊区为永明体,再周围旷野为古风,划分一些同心圆,如水深虚线。中心圆深蓝色为近体。次圆浅蓝色为永明体。再外白色为古体。交界处略模糊。
   近体中律诗只有一个标准即可,广义狭义会复杂化。古风式律诗本身就是边缘化的东西,数量也少,自然不被提倡。但拗救应为格律之一内容,其诗应化为合格律诗,这样律诗才会发展。标准僵化了会影响律诗的推广和发展。
    对否供参考。

点评

针叶诗友说的太好了,本人挺赞成支持,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别的论坛》我写了不少变格,也就是出了三两音,这在韵书上也是允许的,但却被那些食古不化的老迂腐吹毛求疵。百般刁难!他们就是要标准正格,一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4 14: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8 20: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诗之分类,个见:先按律体诗(合字数、对仗要求)来说,可分近体律诗(简称律诗,即狭义上的律诗。即合平仄粘对要求的),近体之变格有折腰和顺风调之类(失粘不失对者);不合平仄粘对要求(即多有拗句)的,则归入拗体律诗(即古风式律诗,简称拗律)。律诗之半谓之绝句,律诗增联谓之排律。凡不合对仗要求的,则归入古风之类,其平仄要求也是不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2 13:55 编辑

如观把在理论版块提出的一些观点与主张作一个提纲性的总结:

一、诗体的分类(仅指古诗,不包括自由诗,词,曲):

分为古风,广义律诗,狭义律诗三大类。

狭义律诗的概念,只包含正格体及本句拗救,与之对应的孤平概念是两仄夹一平。

从年代上划分:沈约到沈佺期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广义律诗时代。之前的称为古风时代,之后的称为狭义律诗时代。

从技术上划分,把除去狭义律诗与古风的这些什么永明体、带有半古风半律句,对句拗救,特拗句的诗体一律称为广义律诗。

二、律诗用韵:平水韵,主张把诗韵树为与律诗格律同等的地位,是律诗的核心组成,反对实施新韵或新旧韵并存的双轨制。

平水韵从初唐许敬宗时形成邹形,宋末定型,清代略作改动。

三、按诗的内容分类:国风体,风月体,咏颂体

是类比《诗经》对当今诗坛就诗的内容进行的一个大体的分类。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以李杜为代表的风月体对中华千年诗坛的垄断并弱化其地位,恢复古老的《诗经》所明示的风、雅、颂的三足鼎立局面。

四、对完善诗赛赛制,适度引入商业机制,促进诗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上的内容如观都做过一些阐述,以后会随时补充。今后准备对诗的禅境,咏颂体的评析,诗圣二皇(李世民与乾隆)的诗评、步和的技巧等方面写一些心得,与诗友们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23: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为古风,广义律诗,狭义律诗三大类。

狭义律诗的概念,只包含正格体及本句拗救,与之对应的孤平概念是两仄夹一平。

从年代上划分:把沈约到沈佺期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广义律诗时代。之前的称为古风时代,之后的称为狭义律诗时代。

从技术上划分,把除去狭义律诗与古风的这些什么永明体、带有半古风半律句,对句拗救,特拗句的诗体一律称为广义律诗。

---------------------------------------------------
这是如观已经提出的对诗体分类的建议。

沈约到沈佺期之间的这段时期的是属于摸索时期,无论是永明体还是半古风半律句,对句拗救,特拗句的诗体,它们的概念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不象狭义律诗那样清晰,并且从技术上的角度容易区分。

所以才要把永明体也归入广义律诗中去。

诗经时代(春秋战国及以前)-----楚辞时代(战国后期到汉代初)-------古风时代(汉、魏晋)-----------广义律诗时代(也可称为“两沈时代”从沈约到沈佺期)------------狭义律诗时代(沈佺期以后)

这是如观初步的意见。应是诗歌发展的主线。象什么乐府、歌行、柏梁体不能作为主线与标志,一律列到杂诗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8 15: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愚蠢而提问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这些属于什么体,在不在正格体中?应该是变格体了。其次与再次是两类还是三类?尤其是本句拗救,也是非正格体,那么正格体就只有区区的四种句式,一点变化也不行吗?是不是太八股了。还有假如本句不拗救的又该属于什么体呢?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时加上本句救孤平(两仄夹一平),这就是本句拗救的概念。-----------那么本句不救孤平,却救了三平收三仄收又算什么呢?

正格体加上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加上诗韵(平水韵)构成狭义律诗的核心。只要把这三要点抓住,再加上对仗,一首诗是否为狭义律诗就能很快“敲定”。----------这个“狭义”大家不同意的话,该怎么办?

点评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原则),其次是本句拗救。(开许)--------------------两者构成狭义律诗概念。 这两句话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14
看过,感到悲哀。楼主自己分得清楚吗?!唐宋律诗中,为何有那么多的特拗句?特拗句特在哪里?又拗救句救谁了?救或不救与律诗的定义有关系吗?为何会有“可救可不救,有救有不救”?就这几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恐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18 16: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版主,你这不是难为拗救谬论的粉丝追星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8 16: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18 15:21
因愚蠢而提问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 ...

看过,感到悲哀。楼主自己分得清楚吗?!唐宋律诗中,为何有那么多的特拗句?特拗句特在哪里?又拗救句救谁了?救或不救与律诗的定义有关系吗?为何会有“可救可不救,有救有不救”?就这几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恐怕楼主都未必清楚。算了,说多得罪人。遥握。

点评

三羊给你释疑: 不管特拗句,不管大拗句, 合律的根本在于,符合【25四声律】! 依据五言来说就是:25俩字,平、上、去、入的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18 17: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8 16:59
看过,感到悲哀。楼主自己分得清楚吗?!唐宋律诗中,为何有那么多的特拗句?特拗句特在哪里?又拗救句救 ...

三羊给你释疑:
不管特拗句,不管大拗句,
合律的根本在于,符合【25四声律】!
依据五言来说就是:25俩字,平、上、去、入的不同!

点评

二五论,在这里没有市场,在所有的诗词论坛都是这样——这对你来说确实非常的悲哀。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8 17: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03
三羊给你释疑:
不管特拗句,不管大拗句,
合律的根本在于,符合【25四声律】!

二五论,在这里没有市场,在所有的诗词论坛都是这样——这对你来说确实非常的悲哀。遥握。

点评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讲理,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上嘴皮与下嘴皮的自由交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18 17: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6-18 17:1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8 17:06
二五论,在这里没有市场,在所有的诗词论坛都是这样——这对你来说确实非常的悲哀。遥握。 ...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讲理,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上嘴皮与下嘴皮的自由交合!你若不信,你可以看看杜甫的所有大拗句〇仄〇仄仄,到底有几个【25同上、同去、同入】的?

点评

你可以看看杜甫的所有大拗句〇仄〇仄仄,到底有几个【25同上、同去、同入】的? 点评 -----不光杜甫的,任何人的都没多少二五同上同去同入的。但这结果却不是故意遵守什么二五大法的结果,而是语言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20
你的事实,是用你变读来解决——而这确实叫人不能接受!请你将黄鹤楼诗分析清楚了再来谈律吧。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8 17: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09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讲理,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上嘴皮与下嘴皮的自由交合!你若不信,你可以看看杜甫 ...

你的事实,是用你变读来解决——而这确实叫人不能接受!请你将黄鹤楼诗分析清楚了再来谈律吧。遥握。

点评

三羊早有,你没读明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8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17: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18 15:21
因愚蠢而提问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 ...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其次是本句拗救,再次是小拗救、大拗救、特拗句,半古风半律句。

律诗最严苛的标准是正格体(原则),其次是本句拗救。(开许)--------------------两者构成狭义律诗概念。

这两句话就概括了。为什么要拗救?为了避孤平,什么是孤平?两仄夹一平。两仄加一平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执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产生的”。

只开许了这一种,那么肯定不包括三平尾,三仄尾。

这个版本是给这里具备一定诗词理论常识的人解释的概念,里面有一些专业术语。

当然,对一些初学者需要进一步解释,比如什么是三平尾,三仄尾。什么叫作“平”,什么叫作“仄”。这样解释下去会很长,也没有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18 17: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8 17:13
你的事实,是用你变读来解决——而这确实叫人不能接受!请你将黄鹤楼诗分析清楚了再来谈律吧。遥握。 ...

三羊早有,你没读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8 17: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09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讲理,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上嘴皮与下嘴皮的自由交合!你若不信,你可以看看杜甫 ...

你可以看看杜甫的所有大拗句〇仄〇仄仄,到底有几个【25同上、同去、同入】的?
点评
-----不光杜甫的,任何人的都没多少二五同上同去同入的。但这结果却不是故意遵守什么二五大法的结果,而是语言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这里不需要这条“大法”的约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979

帖子

41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8
贡献
1168
金钱
1496
发表于 2017-6-24 14: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8 06:23
赞赏!
但比喻为长街略有不妥,长街为线,只有准确定位功能,缺乏容量。我意比喻为一城市,城市分区为律绝 ...

针叶诗友说的太好了,本人挺赞成支持,为了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别的论坛》我写了不少变格,也就是出了三两音,这在韵书上也是允许的,但却被那些食古不化的老迂腐吹毛求疵。百般刁难!他们就是要标准正格,一字都不能出律,唉!真是老顽固,没办法,只好写点正格送去,这才笑逐颜开,高兴的的不得了,把我给气得-------,唉,没办法,老顽固啊!后来一想,年纪大就这么回事吧!思想僵化了,没办法-------

点评

也许应该标明变格、变式之类,可免争议  发表于 2017-6-24 1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