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11

唐代诗律流传至清代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5-27 18: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代的格律书籍,常常说平仄规律是后人根据唐诗总结出来的,其实这个平仄律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我们比较唐代王昌龄《诗格》与清代《诗法指南》对平仄律的类似叙述,就可知此诗律并没有失传过:
1、唐代王昌龄《诗格》:
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2、清代《诗法指南》:
   发蒙正规:近轩偶录学诗先要知平仄,不可失粘,大凡五言律诗一句中以二四字为眼,当以平仄仄平平仄始终粘之,起句单,第二句要反初句,第三局要粘第二句,第四句要反第三句,第五局要粘第四句,第六句要反第五句,第七局要粘第六句,第八句要反第七句,与起句同。七言律以一句中二四六字为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比较两种叙述,清代增加了第四字平仄的描述,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叙述。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8:3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唐代《诗格》的“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换成了清代的“与起句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7 1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常说平仄规律是后人根据唐诗总结出来的
-----历代人若学诗,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单靠熟读不行。其中理论就包括拜师。拜师其实就是口口相传。
      但对理论工作者而言,除了参考先辈理论外,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总结。比如现在见不到沈宋定型律诗的理论,就要通过其诗总结出其特点,看比过去有了那些发展。所以说格律是后人总结的,也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7 19: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所言甚是。我在搜韵网上,看到唐朝新定詩格(唐 崔融)中有:詩格舊題唐‧王昌齡撰,其卷上,即讲到调声。又:文镜秘府论中也讲到这个的。二四交替及粘对规则,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后人的拗救论,应是为唐宋律诗中拗句现象作解释的——这只是我的假识。不知在唐时有没有关于拗救方面的理论。遥握。

点评

北山所言甚是。我在搜韵网上,看到唐朝新定詩格(唐 崔融)中有:詩格舊題唐‧王昌齡撰,其卷上,即讲到调声。又:文镜秘府论中也讲到这个的。二四交替,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后人的拗救论,应是为唐宋律诗中拗句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7 1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7 1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7 19:0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7 19:01
北山所言甚是。我在搜韵网上,看到唐朝新定詩格(唐 崔融)中有:詩格舊題唐‧王昌齡撰,其卷上,即讲到调声。又:文镜秘府论中也讲到这个的。二四交替,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后人的拗救论,应是为唐宋律诗中拗句现象作解释的——这只是我的假识。不知在唐时有没有关于拗救方面的理论。遥握。

【二四交替,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在唐朝还是在清朝?
在初唐还是在晚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7 2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增加了第四字平仄的描述,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叙述】
明朝以前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5-27 20:3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肯定是有自己当时的平仄韵律规则。这个是无疑的。但后人肯定是又加以总结发展。唐朝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点评

科举肯定有规矩!但不是246分明的规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7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7 2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5-27 20:35
唐朝肯定是有自己当时的平仄韵律规则。这个是无疑的。但后人肯定是又加以总结发展。唐朝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 ...

科举肯定有规矩!但不是246分明的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5-27 21:0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的规矩,是一方面,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流行写法,也是规矩。

点评

两种规矩的说法,很难成立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7 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7 2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5-27 21:05
科举的规矩,是一方面,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流行写法,也是规矩。

两种规矩的说法,很难成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5-27 22:2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能成立呢。比如官方定价黄金一克多少钱,但黑市也有自己的实际价格。那么十年后统计现在的黄金价格,应该按照哪个算?

点评

你的举例与声律不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7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7 2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5-27 22:20
怎么不能成立呢。比如官方定价黄金一克多少钱,但黑市也有自己的实际价格。那么十年后统计现在的黄金价格, ...

你的举例与声律不是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