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1

版主好耍赖吗?!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20: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5 21:47 编辑

版主好耍赖吗?!

作为版主,如果对他人的理论帖有反驳的,一般是在他人的理论帖下反驳吧。然针这个人,是特喜复制他人帖子再开主帖的。另开主帖也可,但不能篡改他人帖子的内容吧。然针就是这样的人:他将我原帖第一段故意分成二段后发到论坛,再进行歪曲性解读。我指出他的不对,他却多次造谣,说我帖子与他的不同,是因他批驳后,我再改的。然而事实却是:我原帖最后发表时间是2017519629分。而他所谓批驳我的,可是在什么时候啊,是1157分的有疑问性跟帖——也谈不上是反驳。那么,我会时光倒流不成!——他帖子与我原帖不同,不是他对帖子的恶意改动又是什么!
特别让人不齿的,还是针叶林这人不诚实和特会耍赖。他用自己的帖子,故意串说成是我的,再说我的跟帖与他不同,是在他批驳之后我改的——这与造谣有什么不同。我有没有改的呢?有,但内容不改,只是改了字号和颜色。我现在不妨将他的恶劣表演,复制下来,好让大家认识下这个针叶林,是如何耍赖的!



附件1:我的原帖及针的跟帖:http://www.hksc888.com/thread-694439-1-1.html
本帖最后由晓风轻送 2017-5-1906:29 编辑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显然的,对于五律言,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其基本句式无非这么四种,统称标律句:
  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
那么句式变化的规律又当怎样呢?这可以用以下的几句话来概括: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
1.“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字的平仄称为起,第五字的平仄称为收。如句型①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平收句。在四种基本句型中,除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有条件可变外,其它三种句型的第一字都是无条件可变的,三个变式句: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统称为等律句。
2.“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在五言律句中,第三字平仄变了,即为小拗句。然当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作仄时,则为孤平了。为救孤平,则必需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即成“仄平平仄平”句式,称为本句自救。又有为了救出句A种拗“中仄仄平仄”或B种拗“中仄中仄仄”,在对句选用“中平平仄平”句式相救的。两个拗救句“中平平仄平”,是视同等律句用的(注:中表示平仄皆可意)。
3.“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在五言律句中,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平用仄时,成“仄平仄仄平”句式,称孤平句。句型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句式,若第三字平仄变动,就成句脚三连仄或三连平了,称三仄调或三平调。在正体律诗中,孤平、三平调是禁忌的。(有人作过统计,孤平、三平调在唐人诗句中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4.“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四字平仄有违,称为大拗句。其中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人律诗中常用,故称为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视同平平平仄仄)。五言仄收大拗句有:句式“中平中平仄”(除特拗外)称大拗O;句式“中仄中仄仄”称B种拗;五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A类。
5.“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在五言诗句中,合律的只有十个句式,即:四个基本句(标律句)、三个变式句(等律句)、两个拗救句、一个特拗句。除此皆为拗句。其中小拗句,并不影响平仄粘对,故除了禁忌句孤平、三平调外,句式:中平仄仄仄(三仄调)和中仄仄平仄(A种拗)不受限制。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对整首近体诗言,律句(标律句和等律句)必须过半,即不能少于四句。超过这个容忍限度,就只能作为拗体律诗了(注:拗体律诗没有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注: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在了解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就非常容易掌握了。简要的说:七言律句的后五字,要严格地按五言律句来要求;前两字,其第一字不论平仄,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平仄相对。七言仄收大拗句统称大拗B类,七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C类。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注:律诗中也有押仄声韵的,与押平声韵的区别是:押平声韵的,出句仄声收尾[首句押韵例外],忌犯孤平和三平调;而押仄声韵的[作拗律看],则是出句平声收尾[首句、五句可例外],不忌孤平和三平调。又:若出句的收式乱了,则作古风看待。)
开化县国税局:叶晓风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附针叶林在我原帖下的跟帖(只有两个)
第一个跟帖:
金筑子发表于 2017-5-19 08:04
你在这里说吃饭要用碗用筷子,难道叫别人说吃饭该用手抓?
金筑子在家里吃饭用碗用筷子(使用拗救方法写诗),但对外宣传说他吃饭用手抓,不用任何工具,显示他的原始和质朴:本能就会吃饭(反对拗救)。

第二个跟帖:
刚看了一遍主贴,若是楼主自己的总结,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见楼主是个讲究严谨的人,这点甚为欣赏。观点基本赞同。但有两点有可斟酌处。
1,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
-------押韵诗的提法含混。注意律诗一般是指唐代以后的近体诗,不能包括以前的各种诗。以前的古诗即使字数和对仗和唐代律诗一致,也不能叫律诗,即:时代性是关键。比如汉乐府中就有字数和平仄能合上绝句的,也不能叫近体诗。
2,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说不能自圆其说过分。关于拗救,是对前人使用方法的总结。结果是除非你说的“等律句”外,小拗和大拗多数是救的。对大拗而言,虽然不是经常出现,但几乎每个诗人都有,虽然有救有不救的,但救的比不救的多。这就是前人的一种技法。后人总结出来参考并使用,无疑开拓了诗艺。  “但书”的存在是客观的,合法的。三羊说但书就是否定法律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我对他跟帖的回复:
针叶林发表于 2017-5-19 11:57
刚看了一遍主贴,若是楼主自己的总结,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见楼主是个讲究严谨的人,这点甚为欣 ...
老针没看仔细呢。近体还需要讲平仄合律。平仄不合律的,即使有前两个条件,也只是拗律。遥握。

从针叶林的跟帖看,第一个跟帖当在金筑子帖子之后,即在804分之后。
从我对他的跟帖的回复可以知道:针叶林的第二个跟帖时间是1157分。同时也可看出,他的反驳强吗?!我会改帖子的内容吗?特别是我原帖的最后发表时间点可是629分啊。针所谓的在他反驳之后,我还怎么改啊,难道我有特殊功能,让时光倒流?这个针叶林啊,真是说谎不脸红,让人笑掉大牙!



附件2:他的篡改帖(将我的第一段故意分作两段)http://www.hksc888.com/thread-697057-1-1.html
先看原文:
律诗平仄小议(晓风轻送)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针故意将我原帖第一段分作两段目的吧。——是要作歪曲性的解读。当我指出他的做法不对时,针却大言不惭地说,我的原帖与他复制不同,是因他批驳后,我改过的。就算他对我原帖的跟帖二,是对我原帖的反驳吧。可那时什么时候啊,是1157分。而我原帖的最后发表时间是629分。我怎么改?——我会时光倒流不成?!
又他还将自己的帖子故意说成我的跟帖,将我的跟帖说成我后来改的。我有自己的原帖,复制的内容怎会是与他篡改帖的相同?——他太会耍赖了!



附他的耍赖:
他首先将自己的跟帖故意串说成我的:
你是在18:54回复我这贴时贴出“律诗平仄小议”的, 字体是黑色,我当即复制为WORD文档。
文档: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我是在19:24发表批评你第一段的回帖,帖中有你第一段的原文引文(黑色)。该帖中显示你的这贴发表时间是19:03,距离你发文时间错后9分钟,

但从19:03又过了13分钟19:16分你又进行了修改:合并了段落为一大段并改为红色,而我保存的是你18:54分发表的“小议”文档。所以我说你是“后来修改的”。

-----请你解释:你19:16分为什么编辑?既然是早就发表过的旧帖,复制过来即可,你还编辑什么?



附我的跟帖: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这是你的帖子呢。

后面跟帖才是我的: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注:我因字号和颜色有改过,但内容绝对不会改,毕竟我是复制自己原帖第一段)

你用自己的帖,硬要串说成我的帖,然后将我的跟帖说是我改过的。——怎么说谎都不会脸红啊
哎,你真无耻!



哎,幸好现在不是文革,若是,那么被他改几个字,然后加于你我,那还不被他害死吗?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不难得出:针叶林这人是个什么货了——耍赖的。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自己顶一下。零回帖总不太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