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15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何错之有???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5 18: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格律诗中流行最广的一个口诀,它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和尚真空的《贯珠集》。其有关上下文是这样的:“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与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两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中华声律的历史,是由烦到简、循序渐进、继承发展的历史。大道至简、完美无缺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中华声律理论的终极理论。从永明,到大明,历经千年修炼,终得真空正果。


如果说,六朝沈约的声律理论是初级理论、明朝真空的声律理论是高级理论,那么,唐朝元兢的声律理论,则是过渡阶段的中级理论。


如果说,六朝沈约的声律理论是四声理论,明朝真空的声律理论是平仄理论,那么,唐朝元兢的声律理论,则是四声与平仄交互理论。


所谓四声与平仄交互理论,依据五言平韵近体诗来说就是:单句讲四声,双句讲平仄。单句讲四声,节点不是第24俩字,而是第25俩字。


但从声律理论来论,大清不大清的大清王朝,做了两件错事。一是,康熙大帝的《词谱》;一是,赵氏秋谷的《诗谱》。


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早有名言:“平仄固有定律矣,然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须斟酌而后下字,方得无疵。”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1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羊。阳关大道你不走,偏往羊肠小道行。先是死抱住这句口诀不放,奉为根本大法。后又抱住元兢解释的蜂腰病不放,称为“二五大唐交换律”。怎么现在又回过头来抱住口诀了?恶性循环哪?

点评

你天天叫喊的大唐平仄律,能解读李程 状元试律赋吗?? 《日五色赋》全文八韵分八段,逐段如下: 德动天鉴,祥闿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干爻于君位;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9:44
你天天叫喊的大唐平仄律,能顺利解读: 王力认定的刘长卿和刘禹锡仄韵近体诗 4.11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下面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9:41
此一时,彼一时。【此】一时,【彼】一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5 19:3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19:16
可怜的羊。阳关大道你不走,偏往羊肠小道行。先是死抱住这句口诀不放,奉为根本大法。后又抱住元兢解释的蜂 ...

此一时,彼一时。【唐】一时,【明】一时。

唐朝元兢五言格律诗的律句理论是:二五俩字调四声。简称:四声律。

明朝真空五言格律诗的律句理论是:二四俩字调平仄。简称:平仄律




点评

唐和明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你咩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背后的格律要求是什么,你有了解吗?别随便啃一把草就乱出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5 19:3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5 19:21
此一时,彼一时。【唐】一时,【明】一时。

唐朝元兢五言格律诗的律句理论是:二五俩字调四声。简称:四 ...

唐和明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你咩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背后的格律要求是什么,你有了解吗?别随便啃一把草就乱出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明朝的平仄律,硬套唐朝的四声律。实属:【唐】吃【明】粮、【明】冠【唐】戴!
不是【关公战秦琼】,也是真空战元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19:16
可怜的羊。阳关大道你不走,偏往羊肠小道行。先是死抱住这句口诀不放,奉为根本大法。后又抱住元兢解释的蜂 ...

你天天叫喊的大唐平仄律,能顺利解读:

王力认定的刘长卿和刘禹锡仄韵近体诗

    4.11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下面是一些仄韵律诗的例子:
  1.五律
  湘中纪行十首(录一)刘长卿
  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十首之中,有五首是平韵五律,其余五首自应认为仄韵五律。平仄亦合于律诗。)

  海阳十咏(录一)刘禹锡
  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十首之中,也有五首平韵,五首仄韵,与刘长卿的《湘中纪行》情形相同)

====以上摘自王力《汉语诗律学》,以下是三羊补录=======

湘中纪行十首 湘妃庙(唐·刘长卿)
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
苔痕断珠履,草色带罗裙。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

湘中纪行十首 斑竹岩(唐·刘长卿)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湘中纪行十首 洞山阳(唐·刘长卿)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湘中纪行十首 赤沙湖(唐·刘长卿)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湘中纪行十首 云母溪(唐·刘长卿)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湘中纪行十首 秋云岭(唐·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平仄平仄平?通平仄平去?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去?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去?通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去?


湘中纪行十首 花石潭(唐·刘长卿)
江枫日摇落,转爱寒潭静。水色淡如空,山光复相映。
人闲流更慢,鱼戏波难定。楚客往来多,偏知白鸥性。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湘中纪行十首 石围峰(唐·刘长卿)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上?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上?


湘中纪行十首 浮石濑(唐·刘长卿)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仄平?通平平仄上?平平平仄仄?通仄平平上?


湘中纪行十首 横龙渡(唐·刘长卿)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通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海阳十咏(并引) 其一 吏隐亭(唐·刘禹锡)
并引:元次山始作海阳湖,后之人或立亭榭,率无指名。及余而大备,每疏凿搆置,必揣称以标之,人咸曰有旨。异日迁官,裴侍御为十咏以示余,颇明丽而不虚美,因捃拾裴诗所未道者,从而和之。

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
日轩漾波影,月砌镂松阴。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海阳十咏(并引) 其二 切云亭(唐·刘禹锡)
迥破林烟出,俯窥石潭空。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
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
海阳十咏(并引) 其四 玄览亭(唐·刘禹锡)
潇洒青林际,夤缘碧潭隈。淙流冒石下,轻波触砌回。
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故令无四壁,晴夜月光来。
海阳十咏(并引) 其八 棼丝瀑(唐·刘禹锡)
飞流透嵌隙,喷洒如丝棼。含晕迎初旭,翻光破夕曛。
馀波绕石去,碎响隔溪闻。却望琼沙际,逶迤见脉分。
海阳十咏(并引) 其九 双溪(唐·刘禹锡)
流水绕双岛,碧溪相并深。浮花拥曲处,远影落中心。
闲鹭久独立,曝龟惊复沈。蘋风有时起,满谷箫韶音。


海阳十咏(并引) 其三 云英潭(唐·刘禹锡)
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瑩。
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有时病朝酲,来此心神醒。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去?平平仄平仄?通仄仄平去?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去?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去?


海阳十咏(并引) 其五 裴溪(唐·刘禹锡)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倒影罗文动,微波笑颜起。君今赐环归,何人承玉趾。

仄仄仄平平?通平仄平上?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上?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上?
【君今赐环归,何人承玉趾。今/人,同平存疑!】

海阳十咏(并引) 其六 飞练瀑(唐·刘禹锡)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上?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上?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上?


海阳十咏(并引) 其七 蒙池(唐·刘禹锡)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平平仄仄?通仄平平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海阳十咏(并引) 其十 月窟(唐·刘禹锡)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去?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去?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19:16
可怜的羊。阳关大道你不走,偏往羊肠小道行。先是死抱住这句口诀不放,奉为根本大法。后又抱住元兢解释的蜂 ...

你天天叫喊的大唐平仄律,能解读李程 状元试律赋吗??

《日五色赋》全文八韵分八段,逐段如下:

    德动天鉴,祥闿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干爻于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懿彼日升,考兹礼斗。因时而出,与圣为偶。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时也寰宇克清,景气澄霁。浴咸池于天末,拂若木于海裔。非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余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合璧方而孰可,抱珥比而奚匹。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浩浩天枢,洋洋圣谟。德之交感,瑞必相符。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

    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着明,庶物咸睹。名翚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斯乃天有命,日跻圣。太阶平,王道正。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彰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平仄律,能解读唐朝七律崔颢第一的黄鹤楼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斥【四声律】,死抱【平仄律】,你能解读以下24个律句吗?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8首仄韵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一声吹断横笛。

2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苏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一尊还酹江月。

3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姜夔
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
旧家乐事谁省。


4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姜夔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几回沙际归路。

5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
剪取一半烟水。

6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张炎
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
长翁元自如此。

7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张辑
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
月悬良夜千尺。

8
又一体 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赵长卿
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
画工应为描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9: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凭
不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崇口诀为根本大法的首推桂召普先生,不知三羊知道不。他可比三羊执着多了!

点评

当然知道! 拿平仄律的【称】,去衡量用四声律造就的唐诗宋词, 虽然不能说,赵执信董文焕林正三王了一等诸位大师,【看】错了【称】, 但是可以说, 赵执信董文焕林正三王了一等诸位大师,【用】错了【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2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20:04
推崇口诀为根本大法的首推桂召普先生,不知三羊知道不。他可比三羊执着多了! ...

当然知道!
拿平仄律的【称】,去衡量用四声律造就的唐诗宋词,
虽然不能说,

赵执信董文焕林正三王了一等诸位大师,【】错了【】,
但是可以说,

赵执信董文焕林正三王了一等诸位大师,【】错了【】,

点评

比桂召普有创新?找他合伙立论出版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2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5 20:26
当然知道!
拿平仄律的【称】,去衡量用四声律造就的唐诗宋词,
虽然不能说,

比桂召普有创新?找他合伙立论出版吧

点评

桂召普虽有创新,但有些说法,也不是很到位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28
研究或探索中华声律,节点定位和声调的分类,是至关重要的两大硬件。 第一步:是【节点】的定位, 第二步:是【声调】的分类。 所谓声律或调声,无非就是两个节奏的两个节点上的声调问题。除却两个节点之外的任何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2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20:38
比桂召普有创新?找他合伙立论出版吧

研究或探索中华声律,节点定位和声调的分类,是至关重要的两大硬件。
第一步:是【节点】的定位,
第二步:是【声调】的分类。

所谓声律或调声,无非就是两个节奏的两个节点上的声调问题。除却两个节点之外的任何字,与声律内有任何瓜葛。所谓声律,其本质就是两点问题,两点上的声调问题。也即:两点调声艺术,或者叫:【节】上艺术、【节】上文章。至于【孤平】或【三平】的说法,岂止节外生【枝】,当是节外生【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21: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5 20:38
比桂召普有创新?找他合伙立论出版吧

桂召普虽有创新,但有些说法,也不是很到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2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摘自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  词律》章节是片段。
文摘中的红字,是在下三羊添加的!

  常见的四字仄脚拗句是平仄平仄。例如:“离思何限”(周邦彦:齐天乐)、“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注:还包括〇仄平仄,如“枝上同宿”(姜夔:疏影)。)。常见的四字平脚拗句是平平仄平。例如:“从今又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人在——何处,平上——平去】
【枝上——同宿,平上——平入】
【从今——又添,平上——平去】

  五字句的拗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仄仄平仄(注:在词谱中也作 仄 平仄或 仄仄平仄。):“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烟柳暗南浦”、“十日九风雨”(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平平仄平:“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
  仄平平平仄:“拥雕戈西戍”、“望秦关何处”(陆游:谢池春)。
【拥雕戈——西戍,仄平平——平仄】
【望秦关——何处,仄平平——平仄】

  大多数的五字句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上二下三。但是有些五字句是上一下四,例如“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在平起的四字句前加 仄,在仄起的四字句前加 平,就是六字句:
   仄 平 仄:“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谁记当年豪举”(陆游:鹊桥仙)。
   平 仄平平:“伤心千里江南”(吴文英:惊啼序)、“断肠点点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六字句常见 仄 平平仄(第五字必平)的格式,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六字律句。例如:“望处雨收云断”(柳永:玉蝴蝶)、“燕子不知何事”(周邦彦:西河)、“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二十四桥仍在”(姜夔:扬州慢)、“花外漏声迢延”(温庭筠:更漏子)。
  六字句颇多拗句,常见的有:
   平平仄平仄:“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匆匆春又归去”、“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摸鱼儿)。
【一时——多少——豪杰,仄平——平上——平入】
【一樽——还酹——江月,仄平——平去——平入】
【匆匆——春又——归去,仄平——平去——平入】
【蛾眉——曾有——人妒,平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