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59

有拗不救乃是谬论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5-24 18:58 编辑

拗者,违也,不顺从也。拗律者,违律也,安有不救之理?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唐风、唐律甚宽,从永明律体至狭义律体乃为渐进,狭义律诗虽有雏形,却未成定制。唐代历皇体恤万民,未以此严苛标准约之。然,无规矩不成方圆,子民何忍我中华诗礼长期无序?

昔我大清建国,注重梳理中华文化,编修《四库全书》,钦定《平水韵》、《词林正韵》为诗韵正统,自把律诗重列为科举科目以来,决然以狭义律诗为格律标准约之。

自此,律体诗经历千年方真正成型,诗礼最终被皇家钦定。民风、民俗一经被皇家钦定,便上升为中华礼制,即刻体现皇家意志,安有不尊之理?律诗有“小八股文”之称,应严格尊之。

诗礼乃中华礼制之组成,按照中华礼制规定,《周礼》跨越朝代仍具约束力,今之诗礼应遵循相邻之清代礼制,焉有舍近求远,沿用未定型之唐制之理?

因此,有拗不救实为谬论。唐代未定型可以不究,今人如仍沿用必须究之。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4 15: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4 16:05 编辑

别说唐朝,就是宋代,也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
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指出:“平仄固有定律矣,然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须斟酌而后下字,方得无疵。”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8首仄韵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一声吹断横笛。

2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苏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一尊还酹江月。

3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姜夔
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
旧家乐事谁省。


4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姜夔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几回沙际归路。

5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
剪取一半烟水。

6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张炎
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
长翁元自如此。

7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张辑
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
月悬良夜千尺。

8
又一体 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赵长卿
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
画工应为描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17:0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拗,孤平。因中心音节长度不足,使节奏过快,舒缓不足,所以才要补足。只有会吟唱的人才能体会到孤平带来的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7: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17:09
拗,孤平。因中心音节长度不足,使节奏过快,舒缓不足,所以才要补足。只有会吟唱的人才能体会到孤平带来的 ...

孤平和拗没有关系。拗句是可救的,孤平是声病,没有救的。你和金筑子认为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是孤平是概念错误。王力,启功等早就一致论述孤平之忌限于平声收尾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17:5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7:17
孤平和拗没有关系。拗句是可救的,孤平是声病,没有救的。你和金筑子认为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是孤平是 ...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这是孤平?是出律!启功之流只是个笑话,也只有象你这种没有思辨能力的人才供奉他。
到现在你都还搞不清楚拗与孤平是什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8: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17:51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这是孤平?是出律!启功之流只是个笑话,也只有象你这种没有思辨能力的人才供 ...

启功之流只是个笑话,

------只有小玩闹才会说这种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4 22: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邂逅 于 2017-5-24 22: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7:17
孤平和拗没有关系。拗句是可救的,孤平是声病,没有救的。你和金筑子认为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是孤平是 ...

产生孤平的句型——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仅此句型。
孤平也应算作拗句,只能本句自救,即:平仄仄平(孤平)——仄平仄平。(拗救),也仅此一种句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7-5-24 22:46
孤平句型——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仅此句型。
孤平也应算作拗句,只能本句自救, ...

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 是小拗句,但作为“大忌”却非因“拗”,而是因其“声调不好听”(启功)。其调整句内平仄过程叫孤平自救,但一旦形成孤平句,则无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4 23: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2:54
孤平句  仄平仄仄平 是小拗句,但作为“大忌”却非因“拗”,而是因其“声调不好听”(启功)。其调整句 ...

变格拗救原则,(一)平平脚句型,(二)仄仄脚句型,(三)仄平脚句型,(四)平仄脚句型
四种句型各有对应的拗救措施,一般来说,仄变平不必救,平变仄,必须救(除小拗可救可不救)孤平、大拗是要必须救的。
不过,各人理解会有所不同。
王力先生是一代宗师,他的诗词格律理论是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的,也具有权威性和公认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23:3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7-5-24 23:15
变格拗救原则,(一)平平脚句型,(二)仄仄脚句型,(三)仄平脚句型,(四)平仄脚句型
四种句型各有 ...

变格拗救原则,(一)平平脚句型,(二)仄仄脚句型,(三)仄平脚句型,(四)平仄脚句型

——也就是说,四句标准句都有可能出现孤平。这个观点正是某个人不认可的,每每以启功之流作依句。
一个连孤平与拗都不知是什么回事的人,是没法讨论的。我在此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孤平不是拗,那么什么是拗?所谓的不顺,又从何谈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拗必救,这是一个原则,特别是清代的人是持这个观点的。有违逆而不去救赎,从礼制的角度上说也是不允许的。

看一个人是否为顺民,就是从平时的行为来观察,看他的礼制是否守得好。不排除唐人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时的诗人在利用狭义律诗形成初期时尚未定型、尚未被官方真正指定为标准格律时,利用写“拗律句”的方式来违礼,来有意无意地发泄对朝庭的不满。

本句拗救便于识别,便于掌握。但是对于对句拗救、特拗句,我们只是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例子,并没有真正例举出所有的句子,究竟怎样才能算作是常用?才能定为特拗句?这个标准怎样定?所以这就是对句拗救与特拗句经常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这就是需要当今诗词界研究的课题,就是要进一步去明确与厘清广义律诗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23:5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5-24 23:34
有拗必救,这是一个原则,特别是清代的人是持这个观点的。有违逆而不去救赎,从礼制的角度上说也是不允许的 ...

孤平为拗,拗则为句有病,有病就要治。这与出律不同。
拗救的过程就是补全孤平的过程。于中心音节的下一个音节借一个平声来恢复双平,也就是传统上的本句救。四句标准句中,只有一句因本句自身没法救而谋求在联内救。其他三句不也有样学样耍流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0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23:32
变格拗救原则,(一)平平脚句型,(二)仄仄脚句型,(三)仄平脚句型,(四)平仄脚句型

——也就是说 ...

如果孤平不是拗,那么什么是拗?所谓的不顺,又从何谈起?

-----无人认为孤平非拗。拗字本义是不顺口,是与律相对的。即认为合乎平仄两两交替才是顺口的。因此产生了小拗句和大拗句。按此标准,仄平仄仄平,没违反二四平仄交替,只能算小拗。那为什么忌孤平句?显然不是因为小拗,显然另有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5 2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23:32
变格拗救原则,(一)平平脚句型,(二)仄仄脚句型,(三)仄平脚句型,(四)平仄脚句型

——也就是说 ...

根据定义,只有仄平脚句型才会出现孤平现象,即:平平仄仄平句型。其它三种句型不会出现孤平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5 23:4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7-5-25 22:22
根据定义,只有仄平脚句型才会出现孤平现象,即:平平仄仄平句型。其它三种句型不会出现孤平拗句。 ...

这种论调只能当笑料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6 08: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仄平脚句才有孤平之论,完全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6 12: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5 23:49
这种论调只能当笑料看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6 12: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5 23:49
这种论调只能当笑料看

“孤平”是个旧术语,指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仄平仄仄平”,
其特征为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我们今天沿用的仍然是旧术语,证明这种格律是传统的。科举时代,试帖诗犯孤平就算不合格。
这个术语容易被误解,以为别的句型也有孤平,如五言仄仄仄平平,这是概念错误。
研讨题目要明确,定义要准确,忌盲目,否则没有任何意义,真成为笑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6 12:4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7-5-26 12:39
“孤平”是个旧术语,指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仄平仄仄平”,
其特征为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 ...

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无法交流。还是多写诗好,扯蛋没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5-26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6 12:49
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无法交流。还是多写诗好,扯蛋没前途。

自我表演,戾气十足,不屑置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6 13: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平,律诗等名词都牵涉一个准确定义的问题。应该按专有名词来定义,否则会望文生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6 1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6 13:20
孤平,律诗等名词都牵涉一个准确定义的问题。应该按专有名词来定义,否则会望文生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解释 ...

孤平的定义,王力与启功,
不应该剪子包袱锤!
公平公正公开抓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3: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诗句中出现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我认同这个观点,这是从狭义律诗的角度来匡定的。

广义律诗的概念不严谨,比如对“对句拗救”与“特拗句”的认定,只是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句式。与古风的区分点也不是很明确,概念比较笼统,没有细化。

而狭义律诗的概念非常严谨,今人应采用狭义律诗的格律标准来衡量是否出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6 1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6 13:4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5-26 13:40
凡是诗句中出现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我认同这个观点,这是从狭义律诗的角度来匡定的。

广义律诗的概 ...

两仄夹一平,这是启功的观点!严禁借用启功,诬陷打击王力!针叶林会极力反对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3: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继承与推广的应该是狭义律诗与古风。

古风用韵较宽,不限格律,利于长篇弘颂,叙事。

狭义律诗进化充分,也可继承。

象永明体,及带有大拗救,小拗救,特拗句的所谓广义律诗一律淘汰。古人写的可以作为历史的过渡“产品”予以承认,但是现在应弃用。

要么写狭义律诗,要么写古风,二选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504

帖子

6249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974
贡献
1277
金钱
2455
发表于 2017-5-26 14: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6 13:47
两仄夹一平,这是启功的观点!严禁借用启功,诬陷打击王力!针叶林会极力反对你的!
...

其实启功的两仄夹一平,比王力的孤平说更为严谨。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4:3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6 13:47
两仄夹一平,这是启功的观点!严禁借用启功,诬陷打击王力!针叶林会极力反对你的!
...

基于狭义律诗的概念,对孤平的认定应是两仄夹一平。

标准的狭义律诗应是正格体加本句拗救的变格体。依据这个标准来认定孤平的概念应是两仄夹一平。

所以每遇到争论要先把概念搞清,要一步一步地来,否则越争越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6 14: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子 发表于 2017-5-26 14:27
其实启功的两仄夹一平,比王力的孤平说更为严谨。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

启功涵盖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6 15: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哪方面说“两仄夹一平是孤平”之说是望文生义,错误的。因为下列句子皆含“两仄夹一平”,都是律诗之忌吗?
五言:
仄平仄仄仄(小拗)    仄平仄仄平(孤平)
仄仄平仄仄(大拗)   
仄仄仄平仄(小拗)
平仄仄平仄(小拗)
平平仄平仄(特拗)
   
七言
仄平仄仄平平仄(小拗)     仄平仄仄仄平平(小拗)
仄平仄仄仄平仄(小拗)     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小拗)    平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大拗)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以上除了特拗,都是合乎二四六分明的句子,显然只有红色句才是律诗之忌的,其余均可作为律诗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1 15: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5-31 15:47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4 15:27
别说唐朝,就是宋代,也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
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指出:“平仄固有定律矣, ...

提示一下,词与格律诗不同,别混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