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10

荒唐不过拗救论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2 0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22 09:04 编辑

荒唐不过拗救论

    近体诗的形式从永明体择优而来。近体诗的句子也是永明体的句子:
    上句: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下句: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少了一个仄平仄仄平,古人认为这种句式不可以,后人叫它孤平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个名子也未尝不可。
    拗救理论却说: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为定式。其他为变格。这也罢了。但拗救理论者又生出新花样:他们把这种句式仄平平仄平挑出来说第三个平声是为了救第一个仄声。那么平平平仄平,第一个不是仄声,那第三个平声又是干什么?把平平仄平仄挑出来,说是第四个平声是为了救第三个仄声。那为什么没有仄仄平仄平这个句子用第三个平声救第四个仄声?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0: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宋什么格式都写。沈宋也没说什么是正格,什么是变格。沈宋更没说他的变格一经拗救就都变成正格了。
病人,通过医救,他就是健康人。病句,不管怎么救它还是病句。
病人,通过医救,是他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成为健康人。病句,是甲处少了什么,在乙处再长出一个什么,叫自救。自己少了什么,别人多了什么,它就得救了,叫大拗救。也就是大谬救!

点评

拗救谬论的谎言:拗,是病;救,是药。有拗有病病痊愈。 三拗四救,相当于:张三有病,李四吃药。 四拗三救,相当于:李四有病,张三吃药。 有病的,吃不到,病咋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2 1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2 11:2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22 10:44
沈宋什么格式都写。沈宋也没说什么是正格,什么是变格。沈宋更没说他的变格一经拗救就都变成正格了。
病人 ...

拗救谬论的谎言:拗,是病;救,是药。有拗有病病痊愈。

三拗四救,相当于:张三有病,李四吃药。
四拗三救,相当于:李四有病,张三吃药。

有病的,吃不到,病咋好?
张三干结病,李四吃泻药。有病的不拉屎,无病的拉肚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9: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5-22 19:36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正格与变格两者之间关系,即定格是共性,变格是个性,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格是最具活力的 ...

我讲的是大拗救,即上句拗下句第三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2 19: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5-22 19:36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正格与变格两者之间关系,即定格是共性,变格是个性,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格是最具活力的 ...

二四分明就是【〇平〇仄〇】的共性,一三五不论就是【〇平〇仄〇】的个性!
由【〇平〇仄〇】,依据共性二四分明,可得8个律句: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对于以上8个律句来说,只有个性,没有共性。
共性,决定着律句的本质24分明;个性,反映着律句的表面135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句: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下句: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
从永明体到沈宋,以上句子为近体格式的常用句。它们互相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不能说哪句是救,哪句不救。只是到了清人,才分出了什么定体,什么救体(变体)。从永明体到沈宋,只有一种理论,叫“上句平声少,用下句三平承之”。但这是对这一联上下整体的声调平衡而言,并非是什么“下句第三字平声救上句大拗”。这就是我不同意大拗救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5-23 18:06 编辑

和针叶林:
留头不留发,有奶便称娘。
头靠发来救,拗依他句帮。
前贤吟好律,后学说荒唐。
不说荒唐事,大清焉给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07: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诗只能证明永明体的遗迹,不能证明大清的拗救。
永明体:上句可用四声交替,下句才转为平仄交替。
上句连五仄,其仄声二四不得同声,如杜甫:“幽意忽不惬”,下句三平承之。当然杜甫也有疏忽的时候,如“草木岁月晚”,但这是极少数。
大清的大拗救则是:上上上上上、去去去去去、入入入入入,都可用平平平仄平拗救。大清的荒唐就在这里!这些深层之处浅薄的针叶林是看不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07: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从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明白拹拗救理论的荒唐:
1、本句自救:仄平仄仄平,救了之后成仄平平仄平。也就是说,将仄平仄仄平这个孤平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救了之后,原来的病句在一首诗中已经不存在了。就如一个病人医好了成健康人,病人在这个家庭中已经不存在了。
2、仄仄仄仄仄,通过下句平平平仄平大拗救之后,仄仄仄仄仄这个拗句在这首诗中依然存在。就如一个女人生病,用她男人的特别健康去救,救了之后,这个病女人在这个家庭中依然存在。
我们在一首律诗中是看不到孤平句的。所以说这首诗是合律的。我们在一首律诗中是看得到大拗句的,这不合律的大拗句存在于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说这首诗通过了拗救就是合律的,这就是双重标准,因而是荒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