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50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威望- 521 点
贡献- 6693 次
金钱- 7450 枚
|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1 00:21 编辑
依据《文镜秘府论》,解密大唐声律蜂腰法
1、《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蜂腰》: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〇〇⊙——〇〇⊙。
思在体【上】为素粉【上】,悲随衣【平】以消除【平】。
〇⊙——〇〇⊙
常恐【上】秋节至【去】,凉风【平】夺炎【入】。
2、《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蜂腰》: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而理翰”;(六言。)失者:“美化行乎江汉”,(六言。)“袭元凯之轨高”。(六言。)得者:“高巘万仞排虚空”,(七言。)“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犹聚鹄之有神鹓”;(七言。)失者:“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得者:“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失者:“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得者:
惆怅【去】崔亭伯【入】。〇⊙——〇〇⊙。
得者:
刺是【去】佳人【平】。〇⊙——〇⊙。
失者:
扬雄【平】甘泉【平】。〇⊙——〇⊙。
得者:
云汉【去】自可【上】登临【平】。〇⊙——〇⊙——〇⊙。
摩赤霄【去】而理翰【平】。〇〇⊙——〇〇⊙。
失者:
美化【平】行乎【平】江汉【去】。〇⊙——〇⊙——〇⊙。
袭元凯【平】之轨高【平】。〇〇⊙——〇〇⊙。
得者:
高巘【上】万仞【去】排虚空【平】。〇⊙——〇⊙——〇〇⊙
盛轨与【上】三代【去】俱芳【平】。〇〇⊙——〇⊙——〇⊙
犹聚鹄【入】之有【上】神鹓【平】。〇〇⊙——〇⊙——〇⊙
失者:
三仁【平】殊涂【平】而同归【平】。〇⊙——〇⊙——〇〇⊙
偃息乎【平】珠玉【入】之室【入】。〇〇⊙——〇⊙——〇⊙
得者:
雷击【入】电鞭者【上】之谓天【平】。〇⊙——〇〇⊙——〇⊙
失者:
润草【上】沾兰者【上】之谓雨【上】。〇⊙——〇〇⊙——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