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6-16
威望1016
金钱3495
贡献2251
金牌会员
 
威望- 1016 点
贡献- 2251 次
金钱- 3495 枚
|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7-5-21 05:48 编辑
评殷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云:“凡律句无孤平。‘言因’二字(按:诗有“言因六梦接”句)皆平声,故‘六梦接’可以三仄。此律句定格,不须下句互救者。若‘言因’再用一仄声,则为孤平失调,下句更无救法矣。俗有‘一三五不论’之说,其言固陋,谨守声韵,不考唐人变例者,又以三仄为失调,皆非也。”阐述对唐代试律诗用韵变例的见解。评陆复礼《中和节应诏赐公卿尺》时指出:“第一句‘令’字用‘仄平仄’,失调。唐人起结原不拘,如文昌《反舌无声》,并二、四亦不谐是也。今则不可。必不得已,下句当以‘平仄平’救之。”唐人起结原不拘,指唐人试律起句、结句平仄不是那么严格。又评李勋《泗滨得磬》云:“凡律句有单抅,‘何时一樽酒’,三四互换;‘小园花乱飞’,一三互换是也。也有双抅,‘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第三字上下互换是也。皆可以入之试律。他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上句不拘平仄,下句以第三字救之,亦为谐律。故义山《桃李无言》诗,落句竟用此格,然施于今日则骇矣。如此种拗律,今日亦不可效,取其审题不苟可也。”义山《桃李无言》,指李商隐《桃李无言》诗,一般认为是模仿试律而作,或是习作,但毕竟是试律体。这些,都是对唐代试律诗用韵规则的揭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