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36

继承发展、弘扬广大拗救原理,是熔古铸今的大势所趋!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0 08: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0 09:22 编辑

继承发展、弘扬广大拗救原理,是熔古铸今的大势所趋!


    正确理解和巧妙使用拗救原理,既具有广阔意料之外的现实意义,有具有深远情理之中的历史意义。继承发展、弘扬广大拗救原理,是熔古铸今的大势所趋!
    正确理解和巧妙使用拗救原理,可以释疑诸多的病句。拗救的操作解释,是灵活多变的:既可以使用【本句自救】,也可以单独使用【对句相救】,还可以单独使用【对句相救】,还可以同时并举【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至于【本句自救】,到底是【三拗四救】,还是【四拗三救】,就不必【说三道四】!比如: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三拗四救说:
【念】应仄而平,是【拗】;【君】应平而仄,是【救】!
四拗三救说:
【君】应平而仄,是【拗】;【念】应仄而平,是【救】!
在下三羊,特别说明:只可【本句自救】,不宜【对句相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本句自救:
【湖】应仄而平,是【拗】;【水】应平而仄,是【救】!
对句相救:
【水】应平而仄,是【拗】;【混】应平而仄,是【救】!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本句自救:
【湖】应仄而平,是【拗】;【水】应平而仄,是【救】!
对句相救:
【水】应平而仄,是【拗】;【混】应平而仄,是【救】!


《田家》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潁川滨。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枕】应平而仄,是【拗】;【川】应仄而平,是【救】!
【言】应仄而平,是【拗】;【避】应平而仄,是【救】!
【劝】应平而仄,是【拗】;【园】应仄而平,是【救】!
【忝】应平而仄,是【拗】;【川】应平而仄,是【救】!


落花》李商隐
髙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应平而仄,是【拗】;【应平而仄,是【救】!
】应平而仄,是【拗】;【应平而仄,是【救】!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举的例子,234例都是出律的诗。
连出律与拗都区别不了,谈何拗救。

点评

拗救理论,当是: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0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0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09:03
你举的例子,234例都是出律的诗。
连出律与拗都区别不了,谈何拗救。

拗救理论,当是: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点评

你先弄清什么叫出律,什么叫拗救,拗救又分几种,每种拗救是原理是什么。 义山诗首联及颈联是对句救,及本句救。对句救是基于上句多仄,所以下句补平。本句救是因为不救就孤平。这种句式的诗,没有什么三拗四救,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09:25
拗救理论,当是: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你先弄清什么叫出律,什么叫拗救,拗救又分几种,每种拗救是原理是什么。
义山诗首联及颈联是对句救,及本句救。对句救是基于上句多仄,所以下句补平。本句救是因为不救就孤平。这种句式的诗,没有什么三拗四救,或四拗三救。

点评

拗救的原理,不就是讲原本出律的,凑合成律句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09:43
你先弄清什么叫出律,什么叫拗救,拗救又分几种,每种拗救是原理是什么。
义山诗首联及颈联是对句救,及 ...

拗救的原理,不就是讲原本出律的,凑合成律句吗?

点评

拗救并非出律,而是变格。 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1、仄仄脚的三字尾第一、二字平仄互换,五言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加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写成这一句型之后,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1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0:50
拗救的原理,不就是讲原本出律的,凑合成律句吗?

拗救并非出律,而是变格。
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1、仄仄脚的三字尾第一、二字平仄互换,五言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加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写成这一句型之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是特定格式。

    2、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就在三字尾第一字换用平来补救。五言写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写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叫孤平拗救,是本句自救。

    3、平仄脚的三字尾第二字用仄,或第一、二字都用仄,就在对句三字尾第一字换用平来补救。五言写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写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相结合。

    4、平仄脚的三字尾第一字用仄,五言写成(仄)仄仄平仄,七言写成(平)平(仄)仄仄平仄,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点评

拗救并非出律,而是变格。 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1、仄仄脚的三字尾第一、二字平仄互换,五言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加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写成这一句型之后,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13
请问:拗句,到底是出律,还是不出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10:55
拗救并非出律,而是变格。
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请问:拗句,到底是出律,还是不出律?

点评

请问:你问的是那一种格式的拗句?列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10:55
拗救并非出律,而是变格。
在唐宋诗中较常见的变格有以下几种:

    1、仄仄脚的三字尾第一、二字平仄互换,五言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加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下同)写成这一句型之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是特定格式。

状元的律诗卷,为何可以 仄平仄平仄 呢?

点评

代表什么,代表王力认为你的试律诗是近体诗吗?王力在那里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了?有那个权威专家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元兢吗?还是沈约?他们在那里明确地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 如果都没有的话,那为什么不可以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1:13
状元的律诗卷,为何可以 仄平仄平仄 呢?

代表什么,代表王力认为你的试律诗是近体诗吗?王力在那里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了?有那个权威专家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元兢吗?还是沈约?他们在那里明确地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
如果都没有的话,那为什么不可以仄平仄平仄,只有你一个认为是近体诗,我并没有认为试律诗是近体诗,所以存在这个格式不正常吗

点评

王力已说过的,你可以不认可;王力未说过的,你也可以认可! 王力的说过与未说过,与你的认为没有任何关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1:11
请问:拗句,到底是出律,还是不出律?

请问:你问的是那一种格式的拗句?列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11:28
代表什么,代表王力认为你的试律诗是近体诗吗?王力在那里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了?有那个权威专家说过试律 ...

王力已说过的,你可以不认可;王力未说过的,你也可以认可!
王力的说过与未说过,与你的认为没有任何关系吧!

点评

如果王力元兢沈约,有一人说过,我绝对认可!反之,你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1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1:33
王力已说过的,你可以不认可;王力未说过的,你也可以认可!
王力的说过与未说过,与你的认为没有任何关 ...

如果王力元兢沈约,有一人说过,我绝对认可!反之,你呢?

点评

【沈约】,你要玩时空穿越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58
三羊为何需要你的认可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11:39
如果王力元兢沈约,有一人说过,我绝对认可!反之,你呢?

三羊为何需要你的认可呢?

点评

谁说认可你了? 我是说,如果王沈元有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我就认为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3
贡献
13136
金钱
1556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0 1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湖水平,失律句也。王绩田家,既失粘又失对,律式古风也。李商隐落花,是真正的拗救。

点评

得到你的认可,也属难得啊! 髙阁客竟去,【客】应平而仄,是【拗】;【竟】应平而仄,是【救】! 肠断未忍扫,【未】应平而仄,是【拗】;【忍】应平而仄,是【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1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11: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1:47
三羊为何需要你的认可呢?

谁说认可你了?
我是说,如果王沈元有说过试律诗是近体诗,我就认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5-20 11:48
八月湖水平,失律句也。王绩田家,既失粘又失对,律式古风也。李商隐落花,是真正的拗救。 ...

得到你的认可,也属难得啊!

髙阁客竟去,【客】应平而仄,是【拗】;【竟】应平而仄,是【救】!
肠断未忍扫,【未】应平而仄,是【拗】;【忍】应平而仄,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1: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11:39
如果王力元兢沈约,有一人说过,我绝对认可!反之,你呢?

【沈约】,你要玩时空穿越啊!

点评

混淆了,是沈佺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7: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于进海

    作者简介:于进海(1954—),男,河南漯河人,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汉语史研究。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是指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其拗救,王力先生称之为“平仄的特殊形式”,即“把那本该用‘平平平仄仄’的五言句子改为‘平平仄平仄’,又把‘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七言句子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换句话说, 就是腹节的两个字平仄互换。”腹节的两个字,究竟是何字拗,何字救,现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五言为“四拗三救”说,如赵执信《声调谱》、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吴丈蜀《读诗常识》等。

一种认为五言为“三拗四救”说,如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及其主编《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席金友《诗词基本知识》等;

还有王力的三四两字“平仄互换”说!“特定格式”说!!

这给近体诗格律的教与学带来了不便。有的论著、教材讲诗律时采取谨慎态度或回避这种拗救;有的教材初版时主张“四拗三救”,再版时改为“三拗四救”;有的学者主编两本教材,一本采用“三拗四救”,另一本则采用“四拗三救”。笔者在教学中,分别使用过不同的教材,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也曾感到一些困惑。今不揣谫陋管窥蠡测,以就教于方家同道。

点评

什么阿三阿四的,这种货色还教人,害人是真。连基本概念都未掌握,这种教授,授的是些什么玩二?也就是你咩咩拿他当神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06:22
理论的第一句就错了。近体诗仄仄脚律句,是指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这种格式是仄仄脚吗,这是平仄脚好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2: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1:58
【沈约】,你要玩时空穿越啊!

混淆了,是沈佺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17:25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于进海

    作者简介:于进海(1954—),男,河南漯河人,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理论的第一句就错了。近体诗仄仄脚律句,是指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这种格式是仄仄脚吗,这是平仄脚好不好

点评

这个没有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22:12
理论的第一句就错了。近体诗仄仄脚律句,是指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这种格 ...

这个没有错!

点评

也许叫法不一样。我一般都叫平仄脚,仄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叫法不一样。我一般都叫平仄脚,仄仄尾。

点评

五言“平平平仄仄”,不就是仄仄尾,仄仄脚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20 22:33
也许叫法不一样。我一般都叫平仄脚,仄仄尾。

五言“平平平仄仄”,不就是仄仄尾,仄仄脚吗?

点评

叫法不一样,这里问题不大。我明白你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0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20 2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0 22:37
五言“平平平仄仄”,不就是仄仄尾,仄仄脚吗?

叫法不一样,这里问题不大。我明白你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拗四救本句自救法:还知圣明代,平平仄平仄。
【圣】字,应平而仄是【拗】;【明】字,应仄而平是【救】。

1、《明堂火珠》崔曙状元试律诗例句:还知圣明代。
2、《春风扇防和》郭 遵试律诗例句:熈熈与春亲。
3、《春风扇防和》崔立之试律诗例句:逺近芳气新。
4、《宫池产瑞莲》王贞白试律诗例句:雨露及万物。

例1】,可以使用【三拗四救本句自救法】!
例2、3、4】,为何不能使用【三拗四救本句自救法】!

这是拗救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1 0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发展、弘扬广大拗救原理,是熔古铸今的大势所趋!
------发扬光大成了“弘扬广大”,羊的汉语水平。

点评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1/c_128652161.htm 河南省孔子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在汴举行 弘扬光大儒家文化 http://www.kf.cn/kfrb/html/2016-03/23/content_262140.htm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0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1 04:59
继承发展、弘扬广大拗救原理,是熔古铸今的大势所趋!
------发扬光大成了“弘扬广大”,羊的汉语水平。 ...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1/c_128652161.htm

河南省孔子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在汴举行
弘扬光大儒家文化
http://www.kf.cn/kfrb/html/2016-03/23/content_26214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明堂火珠》崔曙状元试律诗例句:还知圣明代。平平仄平仄。
【圣】字,应平而仄是【拗】;【明】字,应仄而平是【救】。

2、《春风扇防和》郭 遵试律诗例句: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仄。
【与】字,应平而仄是【拗】;【春】字,应仄而平是【救】。

3、《春风扇防和》崔立之试律诗例句:逺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
【芳】字,应仄而平是【拗】;【气】字,应平而仄是【救】。

4、《宫池产瑞莲》王贞白试律诗例句:雨露及万物。仄仄仄仄仄。
【及】字,应平而仄是【拗】;【万】字,应平而仄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2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
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本句相救法:
【酒】,应平而仄是【拗】;【扬】,应仄而平是【救】。
【荷】,应仄而平是【拗】;【罩】,应平而仄是【救】。

两联双救法:
【酒】,应平而仄是【拗】;【荷】,应仄而平是【救】。
【扬】,应仄而平是【拗】,【罩】,应平而仄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21: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家》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潁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本句自救法:
【枕】应平而仄是【拗】,【川】应仄而平是【救】
【言】应仄而平是【拗】,【避】应平而仄是【救】
【劝】应平而仄是【拗】,【园】应仄而平是【救】
【得】应平而仄是【拗】,【林】应仄而平是【救】

点评

咩咩,你瞎了吧?这是近体诗吗? 你的无知与浅薄在这里展现得太完美了。连诗体都不知直接就上,这是第一。把出律当出拗,夸夸其谈更是令人侧目。 装逼也需要些本钱的,你和花花一样,连小丑都做得不合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