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8
注册时间2016-10-3
威望1072
金钱10280
贡献8761
金牌会员
 
威望- 1072 点
贡献- 8761 次
金钱- 10280 枚
|
发表于 2017-5-25 05: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体裁,是诗人依据创作需要创制或选用的形式。第一个写此体裁的称创制,后面的叫跟随或选用。有的诗体是用较长时间,逐步打磨逐步完善逐步形成的,比如五七律绝(即格律体)。格律体初出现在南朝永明时期,被称为永明体,唐代拿过来称近体。由于被科考选作必考,一直延续千余年。
体裁是硬件,科考阅卷有规定依据,诗内容是软件,有发挥余地,评测也需考官的考量,其标准难定。所以增加考试难度,就在体裁上下功夫,这就是“格律”越来越严苛的原因。倒顺句+格律要求+险韵限韵+步韵,最难。但只是徒增其难,倒顺句+格律要求+险韵限韵+步韵与诗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一个题目一个内容(人物事件等),可以用各种诗体写(用此可、用彼亦可),千人千样(不会重复不可重复;有重复非撞车即抄袭),所以体裁方式只是要求。出新意高境界、出佳句立新异、富余音耐品味,才是诗所必需。体裁,量体裁衣,依据身体需要合身得体,是身体所选,即使“露”些,也是为美。180KG富态弄个90公分细腰,只能穿一条腿。
诗必称“唐”,是历史的选择,是千余年认可。若说唐格律不如清格律严苛,是真的。若说格律严苛就上乘,就是错误的。清朝人把崔颢《黄鹤楼》放七律第一,说明什么?说明诗“出新意高境界、出佳句立新异、富余音耐品味”是第一位的。曹雪芹说的是至理名言:有了好句平仄是可以不顾的。
诗是半瓶子醋,就只好张扬瓶子。好酒用大碗喝,也不是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