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2

不可否定对句拗救与特拗句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9 0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力总结的拗救理论主要归纳为三类,即本句拗救,对句拗救,特拗句。

本句拗救一般争议比较少,关键是对句拗救和特拗句。出现这种句子的前提首先应该是整体律诗的粘对都要有序,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含有对句拗救和特拗救的唐代律诗,违反此条的比较少。并且拗救和特拗句不可超过一、两句,否则就成了古风了。那时律诗的正格体虽然早已出现,但是没有最终定型或被普遍认可,或是没有形成主流,所以对律诗的认定标准同我们今天不同。

特拗句是指唐代律诗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句式,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拗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律诗的演变过程,随意主张废除不可取。

如观对此问题的看法是承认对句拗救和特拗句,但只是作为研究和了解唐代这些不规范的律诗(或是叫作广义律诗)而用,不主张今人还去那样写,在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他的著作也曾是有说明的。





2017-5-18 23-35-00_0123.jpg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二版的专著《诗词格律》第34页指出:“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象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王力先生这段话明确表达了,拗救理论(特别是对句拗救、特拗句)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唐宋律诗,但是不主张今人去模仿。


2017-5-19 0-47-41_01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二版的专著《诗词格律》第36页又指出:“当然,这所谓的“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没有定型化,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
王力先生的这段话明确指出:律诗是逐步演化的,不能按照我们今人狭义律诗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出律,要承认所谓“广义律诗”的地位与历史作用。

但是对句拗救与特拗句不主张今人去写,今人应该按照严格的狭义律诗概念去创作。


2017-5-19 0-48-51_01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9: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