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10

[香江月旦] 解诗记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7-5-17 18: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酉暮春有浙地之行游,夜宿飞云江畔。
穿越梅岭
春水野烟婉转深,山中草木昼阴阴。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廊听梵音。
往昔鸿泥元有迹,当时风露岂无心。来从江畔梨云影,一夜阑珊意不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村野老评
山中花木昼阴阴”这种幽境甚好,读者看来能体会,却不大有身入其境之感。二三联造景之中,衬托己心,三联又似乎别有用意,与前四句景意不同,耐人寻味。“一夜阑珊意不禁”,到结句这种情思还未说破。诗贵淡不贵浓,贵远不贵近,正是作诗之法。字句工稳,只未见精炼之功,诗之情理甚好,我以为要更进一步,要在炼字琢句上下功夫。
(梅岭留言:点评到位。)
白鹤子评
春水野烟婉转深,起一句,就能看出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灵与巧,我们想象一下,春水、野烟,它们都是流动着的,婉转、深,短短三个字,就已搞定。画面感异常强烈。那么,春水和野烟这样婉转着,去向哪里呢,最后的“深”字,引着我们的视线,进入到长满草木的山中。
诗作者对密林丛深的环境描写是真实的感觉是强烈的。岁于白天,那里面的湿气也会让人觉得阴气森森。“山中草木昼阴阴”,几个字便交待得清晰明了,不难看出诗作者练字的能力。
而且,诗的每一句,都是相关联的。有人或许会问,为何白天还会“阴阴”的?第三句,已然说明,行携旧雨入苍翠,“我”就这样走着,草木叶子上旧日所留的雨水沾了一身。“入苍翠”这三字即解释了那些旧雨水来自哪里,也表明了“我”是向上、向着密林深处走去的。作者是多么高明啊,一句话,简单扼要,深入浅出。
走得累了,“我”便坐在那里(空廊),寂静空旷之地,听取梵音,能够体味到的是一种禅境。此联格局完整,对仗工整,与前面两句浑然够成一体。诗词的语言,描绘出的却是丹青水墨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虽不及王维诗的凝炼,却也摸到了禅诗的门脉。虽未能深入,却也能够将表象拿捏有度。
人归于静,思绪并未停止。从前的事,翻浆而泻。
有人说第三联与前面衔接不好。我倒是不觉得。一个“坐”字足以引出下面的思绪万千。
后面四句,读来是伤怀无限的。为何情所困,我心总不知,可也体味到了如此这般的“意不禁”。
唐 白居易 《咏怀》曾有:“白髪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明 王錂 《春芜记·讯病》也写到:“情思转阑珊,更粉消珠泪,翠锁眉山。”
所以个人认为“一夜阑珊”并没有那样的不可理解。
这一首诗看来,诗人心境是复杂的,所谓修禅修心,谁也是难以割舍下尘世间的万般情绪,即使置身于如此寂静山林。白日阴阴,那不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吗?
诗人的感受是真实的,他(她)不会把自己提升到某种高度,而是把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诗人也不愿说得那样透彻,只任凭他人去揣摩诗中所隐含的故事。
有解读错误之处还请原作者包涵。
(梅岭留言:读的很细致,引例也好。)
一苇评
春水野烟婉转深,山中草木昼阴阴。——春景,扣暮春题,”阴阴“不是太恰当
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廊听梵音。——苍翠,承草木。梵音,是有寺庙了。
往昔鸿泥元有迹,当时风露岂无心。——鸿泥有迹,化用老苏诗中之典,忆兄弟之情。忆中当为一男子。”风露“有点突兀,为结句铺垫
来从江畔梨云影,一夜阑珊意不禁。——梨云,似乎暮春时节梨花早已凋零,或指梨花状云朵,与夜相隔。结句有回味。
(梅岭留言:解读虽然跟我的思路有点隔,但总体是靠谱的。)
中都浪子评
首先看题,季节是春季,一个万物生酥情丝疯长的时节。地点是浙江某地,据浪子考证确定是温州,读者可以参看梅岭兄近期诗词作品,多有参加温州诗会的诗词。时间最少是一天一夜。题目的有字浪子有疑义。私下和梅岭兄探讨的时候梅岭兄说是必须的。个人以为诗写现实存在,有无是多余的,结合诗的内容看,可能说重游更好。
梅岭兄学杜诗,老杜倒装起用的炉火纯青,这里亦是。山中草木繁盛,春水野烟皆婉转幽深。顺手破题之时间地点。轻松自然不着痕迹。
颔联言行游,一旧雨就让我们知道有故事了,这个人是男是女,留下悬念,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当然也可能是无奈之举。毕竟作者风流倜傥粉丝众多,不能太明白。否则粉丝会跳楼的。但浪子以为此人必是一位才艺双绝的佳丽。如果不是的话,他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写的这么空灵晦涩,结合后面的内容看,再结合作者与男士同游的诗词作品风格看,我这个结论很靠谱。
与佳人同游却只向佛寺听梵音,见作者和佳人的纯洁情感和高尚品质。
不过这里的行携入和坐向听个人觉得有问题,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动词组合。一是语感不好,二是动词过多有些挤。携——入,向——听,这样就可以了。记游诗说行 多余,坐 字坐实也不好,难道不能走走坐坐,而且限制剧情的发展,同时与第五句结合不紧密,不如用两个虚词。所以当时在群里我冒昧改为:但携旧雨入苍翠,却向空廊听梵音。
颈联流水精工,走走看看一路行来,往昔情景不断浮出水面,这株古树曾留过倩影,那片深潭曾洗过柔夷。当时的温情也不断升腾弥漫。
各位请允许浪子在这夹带点私货,浪子重游梅园有句:高跟鞋印宛然在,除却梅花剩一人。情景与此相当,不过是一个单一个双,一个悲剧一个喜剧而已。
尾联结的含蓄蕴藉,面对满地似雪梨花,或者是白衣胜雪的佳人。作者沉吟不眠。究竟是为啥!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浪子也不知道,各位自己想吧!
(梅岭留言:知我者,浪子兄。)
无休先生评
如果说整首诗的断裂处,应该是颈联的中间。要是单从联对来说,可能只是觉得有点凑对,但从整诗的意节,这里就存在脱节了。颈联起句的往昔鸿泥承了颔联对句的空廊梵音,这样变成“梵音”的有迹可寻了。再看尾联的起句来从梨云影,其又接过了颈联的风露岂无心,下来才有了一夜意不禁。只不过颈联的意节却稍难连接起来。
虽说首句涉嫌孤平,但是从声律上还是可以接受的,用三个上声去平衡一个阴平,读来同样感觉不到拗口。
(梅岭留言:可备一说。)
云闲评
“一夜阑珊",不通。“意不禁”与“听梵音"冲突。前面难挑剔,末句收尾需斟酌。
秋瞳
是贵含蓄,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法按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的去解。比如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
梨洲仙草
此诗寄托遥深,想听作者的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颇有李商隐此句的境界
(梅岭留言:同感。)
知秋夜雨评
是贵含蓄,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法按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的去解 。比如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
万霓虹评点
这首诗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处理得还不是很巧妙
词作者词汇量算不得很多
其实同样意思可换词做解
首句算不得精致,尾句感觉有些薄寒,管见!
不说了,讲多令人生厌
风格可各异,直白也未尝不可,但得成一体系
(梅岭留言:不明觉厉)
一荷评
在一首诗里有不同场景和时间的描写,也是常见的。这首诗题比较长,也有游,也有宿,所以作者是否就写了比较多的内容。雪泥鸿爪,也代表了个人的行迹有痕,风露侵人,也有意,对人生对自己都有好处。诗意和结构还是值得肯定的。
(梅岭留言:对诗的感觉把握的很好)
艾尘子子
山中不一定无寺,梵音不一定空穴来风,不言明反有蕴藉想象的空间。且梵音不必一定是寺院产物,大自然任何声响都可成为行者心中梵音。心在红尘外,凡物自无尘。
(梅岭留言:分析颇为中肯,也切合诗的特殊表达方法。)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宏宇评:
1、春水野烟婉转深,山中草木昼阴阴。-------上来就来一句孤平,用词多别扭啊。“昼阴阴”,真奇怪。首联是强写出来的。
2、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廊听梵音。-------动词太多。想质实,但不得法。旧雨。就是前游此游都有雨而已,非要靠老杜“旧雨来新雨不来”之典则属生硬。“听梵音”,故作高深,可憎。
3、往昔鸿泥元有迹,当时风露岂无心。------“往昔”、“当时”,算合掌吗?“鸿泥”对“风露”,勉强。这联是很正常的章法。
4、来从江畔梨云影,一夜阑珊意不禁。------“来从”,不懂。算病句吗?
这首不是硬凑就是强写,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妙。还不如你那首“高跟鞋”呢。
(梅岭留言:应该没有读懂本诗。)
中都浪子跟评此条:山中白天也是阴阴的也正常。况属春季。孤平一说,以他的水平,不可能不知而仍然用,自有他的道理。而且我谈诗从来不谈平仄。
至于旧雨,作为作者的朋友,里面的故事我是很清楚的,绝非过度解读,此处动词毛病我已经指出。听梵音,既是写实亦是表达情操的需要。
往昔和当时貌似合掌,其实不然。往昔者岁月,大的时间段,当时者,旧游之时也,小的时间段。因为有来从,所以我把梨云解读为白衣胜雪的佳人,那么,不算病句。
和我那个高跟鞋是两码事,一个绝一个律。
梅岭自评:
记游怀情之作,首联将所游历的地方写的非常幽寂,也许是为了某种心境下的需要,或者跟个人的写作习惯有关,却也符合暮春天气下的深山景况。个人觉得首联很好。第二联于写景之中便已寓情,何以见得,不见“旧雨”乎,既是此时此刻所亲历,又是一种心情的表露,属于景中带情。值得注意的是,颌联在写法上很特别,在上下句的第五字的平仄运用上颇具匠心。“入”这个位置本应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听”这个位置本应该仄声,却用了平生“听”。这样用,是要造成声调的拗折之响让诗的音调达到一种新异的效果。这种用法,老杜用之、黄庭坚为最善用。如黄有“只今满座且樽酒,后夜此堂空月明”、“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鲁直换字对句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声易之,欲其气势挺然不群,此法,黄于杜处得之。”本句属于效法杜黄,有人提出是上下句拗救,非也。
从颈联开始,境调突变,似跟前四不合,看上去有脱的感觉,可能也有人说是隔。其实不然,这是典型的句断而意连。第五句紧接第三句,第六句紧接第四句。尾联没有说尽,但那种情绪,通过中间二联的渲染,已经很浓烈了。总之,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后四可知,结句“阑珊”二字,多少不能言表的复杂心情尽在其中。
对于有人“不是硬凑就是强写,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妙。”的说法,个人不赞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换句话说就是,你非我,安知我之心情、情感。当然,也不否定评者是带着情绪来评的,如此,则一笑而已。
对于首句的孤平,其实,这句要想不孤平是很简单的,只要稍微调下,成“野水春烟婉转深”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为什么竟然不肯去做,而非得留下疵累成为诗病呢?前面无休先生说“虽说首句涉嫌孤平,但是从声律上还是可以接受的,用三个上声去平衡一个阴平,读来同样感觉不到拗口”。浪子兄也“孤平一说,以他的水平,不可能不知而仍然用,自有他的道理。”虽然我极度认可两位的说法,但读者朋友们一定会以为二位是在为作者回护。我个人认为写诗,不能拘于格律,死于句下,用最能表达你心情的音节和字词来写,才是最好的。记得于文政先生说过一句话“佳句何妨违八病,好诗无所谓孤平。”活法很重要,这跟“鸿泥”对“梵音”一样,对未必工,句何尝不稳。
这首诗也许不是很好,但它确实写出了那种心情,尽管有些地方处理的很隐晦,却也没有违背律诗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梅岭2017/5/1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主题

3636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822
贡献
2943
金钱
4689
发表于 2017-5-17 19: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王哥。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8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24
贡献
72707
金钱
9067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7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解诗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8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24
贡献
72707
金钱
9067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7 1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酉暮春有浙地之行游,夜宿飞云江畔。
穿越梅岭
春水野烟婉转深,山中草木昼阴阴。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廊听梵音。
往昔鸿泥元有迹,当时风露岂无心。来从江畔梨云影,一夜阑珊意不禁。
诗作风格依然如故,触景忧思,抒发孤寂沉郁情怀,或寻缘或怀旧,或无可奈何欲言又止……

点评

老姐评点正确,上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5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8
贡献
49
金钱
94
发表于 2017-5-18 0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岭诗更趋成熟,有感而发,意韵尤深。
醫人赞赏

点评

谢谢先生赞赏,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07: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7-5-17 19:51
丁酉暮春有浙地之行游,夜宿飞云江畔。
穿越梅岭
春水野烟婉转深,山中草木昼阴阴。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 ...

老姐评点正确,上茶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07: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可醫人 发表于 2017-5-18 06:49
梅岭诗更趋成熟,有感而发,意韵尤深。
醫人赞赏

谢谢先生赞赏,问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主题

9266

帖子

3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华夏韵墨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957
贡献
9862
金钱
12138

巾帼诗人勋章

发表于 2017-5-20 08: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携旧雨入苍翠,坐向空廊听梵音。”好句妙吟,诗心宁静,诗意委婉,赏学佳作,问好梅岭老师,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402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078
贡献
4312
金钱
5723
发表于 2017-5-20 16:1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当时你和人家矫情,就知道是你老写的了。嘻嘻。问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