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文 于 2017-5-15 09:22 编辑
天地无私慈母心 ——歌咏母爱诗选
评注:用“凯风”(夏天南风)比喻母爱,用“棘心”(酸枣树的芽心)、“棘薪”(可做柴烧的酸枣树)比喻初生与长大的孩子。“寒泉”水冷宜于夏时,“黄鸟”声清悦耳动听,而自己兄弟七人却不成才,难慰母心。
评注:母亲盼儿早归又怕迟归。对于春天阳光般温暖博大的母爱,纤纤小草似的儿女如何报答得尽!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评注:末句自肺腑中流出,催人泪下。 评注:这是一首僧人思念亡母之作。“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门子弟也难舍母爱。
评注:“儿啼母仍苦”指母亲弥留之际因闻儿哭而仍觉悲苦。
评注:在母亲去世三十四年后路过家乡时作。“焚黄”指在墓前焚烧用黄纸缮写的追赠诰命的文书,与母亲遗物“破袄”形成对比。
评注:出发应童子试时“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可分别之后,母亲难免家信连连(“墨痕新”三字可见);一旦重逢,更不禁怜瘦问苦。
评注:作者四岁丧父。“搴[qiān]帏”指掀起门帘,“河梁”泛指送别之地。
评注:古人怀母之作,多写生离死别,无不凄切哀婉。此题图诗也写“别母”,难得不乏豪气。
评注:古代妇女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很难在诗中读到发自母亲自己的心声。作者是现代著名女词人,此诗亲切如话,弥足珍贵。“于归”指出嫁,“宜家”指家庭和睦。
更多精彩图文,欢迎关注“诗词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