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11

看似容易成却难(驳关于律诗的定型和拗救的悖论)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3 1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3 16:58 编辑

其实,我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我更不看别人如何不信拗救之说。我是从王力“下句第三字平可救上句任何一处拗字”之解释去研究大拗救从而得出不科学的结论的。我认为下句第三字平是作者为了表达内容自身的选字须要,非此平声字不足以表现其意境,并不是为了去救上句何处拗。“野火烧不尽,春风又生”,难道还有其他字比“吹”更好,白居易用“吹”是为了拗救不得已而为之吗?(金筑子)

白居易是在写近体诗,他当然要顾及平仄。但他顾及的平声字只是律句抅成本身,就如一个人顾及自己的健康
是自身的需要,你硬说他的健康是为了救旁边坐着的一个病人,这岂不跟前几年流行的气功骗人说一样吗?(金筑子)

-----
金筑子这种思想方法就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其成因的主观主义。如他说“唐代近体诗是沈宋从永明体中优选出来,利用考官身份让大家照着写就是!”-----如此一句话就否定了沈宋的功绩。金筑子也不动脑子想一想这“优选”的标准是怎么定出来的?同理,也不想想选定春风吹又生”诗句的作者是否考虑到文意兼诗律?你是否认为下列对句中第三字都和“春风又生”中的“吹”一样,没有其他字比吹更好呢?

远送从此别,青山复情。【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二月频送客,东津欲平。【泛江送客】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素轻。【春远】杜甫  
浩浩终不息,乃知极临。【长江二首】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未安。【初月】杜甫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3 12:45 编辑

中仄仄仄仄(大拗,四连仄),对句第三字平声救:
草木岁月晚,关河雪清。【送远】杜甫
致此自僻远,又非玉装。【蕃剑】杜甫
乱后碧井废,时清殿深。【铜瓶】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未多。【江头四咏·栀子】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梓州。【江边星月二首】杜甫
客里有所过,归来路难。【归来】杜甫  
弱质岂自负,移根尔瞻。【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杜甫
奔峭背赤甲,断崖白盐。【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杜甫
微雨不滑道,断云复行。【雨四首】杜甫
行色递隐见,人烟有无。【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未消。【又雪】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孤雁(一作后飞雁)】杜甫
幽意忽不惬,归期奈何。【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杜甫  
河汉不改色,关山自寒。【初月】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塞深。【病马】杜甫
空外一鸷鸟,河间白鸥。【独立】杜甫
-----所有对句的第三字都是按本句义非平不可无法更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修文馆学士群共有24人。其中有: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李适,刘宪,崔湜,卢藏用,李乂,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徐坚,韦元旦,等。正是他们集体定型了律诗,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贡献最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帖重贴]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28 21:08 编辑


唐近体七律的定型时间和体现的格律
     唐近体诗定型于初唐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的修文馆学士群体。其中七律定型主要贡献者是沈佺期、苏颋、张说、宋之问等人。考察了他们的七律作品共81首,其中粘式律诗共68首,占84%;首句入韵共65首,占80%。为盛唐律诗繁荣时代的到来首开风气。
                                          七律数    首句入韵                   粘式律
一、沈佺期(约656-约714)  15首,    13首                14
二、苏颋(670年-727年)    13首,    10首                13
三、宋之问(约656年-712年) 6首       5首                 3
四、苏味道(648—705)      1首       1首                 1
五。张说(667—730)       12首       9首                12
六、崔融(653-706)         1首,     1首                 1
七、阎朝隐                  2首       1首                 1
八、韦元旦                  5首       4首                 5
九、李適(不是唐德宗-)     5首       2首                 5
十、刘宪(655年―711年)    4首       3首                 2
十一、徐彦伯(?—714)     2首       2首                 1
十二、崔日用                4首       4首                 4
十三、张昌宗                1首       1                   0
十四、崔湜(公元671年 —?)1首       1                   0
十五、李显(656年-710年)  1首       1首                 0
十六、武三思(?-707年)    1         1首                 0
十七、李峤(644年~713年)  4首       4首                 4
十八、杜审言(约645-约708) 3首,     3首                 2

            合计                        81首,      65首,首句入韵80%   68首,84%
他们的七律多数是宫廷唱和应制之类,少数不是。例如: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沈佺期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作古意,又作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1, 篇式短小规整,七言八句。
2, 都是律句。句内平仄两两(2、4、6位)交换,少数是特殊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用在第七句。无孤平、三平尾,有极少三仄尾。
3, 首句可平起也可仄起,押平韵一韵到底。首句多数入韵(80%)。
4, 四联。中二联对仗工整。首尾二联不对仗。
5, 联内两句平仄相对(首句入韵字除外),
6, 联间平仄接续多为粘式(84%)。
----这和其后盛唐中晚唐时代乃至历代七律的主流形式是基本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10-17 04:03 编辑


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有增补)
永明体五言八句平韵诗是唐近体五律的先声。与唐代近体五律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平仄粘对声律的变化。永明体五言八句是由四联八句组成,但四联之间是不注意粘对的,即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是随机的、任意的。四联之间一共有八种粘对组合方式 (设一首律诗是由出对句平仄相对的4联组成,2联之间有粘和对2种连接方式,律诗中这样的联和联之间的连接点有3处,所以共有2×2×2=8种粘对连接方式。而对于四句2联组成的绝句,则2两联之间只有2种粘对 方式:粘式和对式,对式又称折腰体),若4联自由组合,则每种方式出现的几率是均等的,即八分之一(12.5%),其中包括全粘式或全对式,皆是12.5%的几率。
为此考察了从沈约(南北朝)到武则天(初唐)时期的11位诗人的五言八句平韵诗,现将他们诗中粘式律诗的比率统计如下:
序号    姓名 在世年代      五言八句平韵诗数   合律(粘式)数     占比
1,     沈约(441~513)           27                         2               7.4%
2,     庾信(513-581)            81                         5                  6%
3,     徐陵(507~583)          35                         5                14%
4,     江总(519--594)           38                         4                10%
5,    杨师道(?-647)             5                          1                20%
6,    许敬宗(592-672)           7                          1                14%
7,     王绩(约590~644)         8                          3                38%
8,    李世民(598-649)        34                          5               15%
9,    李百药(565--648)         11                          2               18%
10,  武则天(624—705)          8                          1             12.5%
11,  卢照邻(约636-约680)    33                          6               18%
而到沈佺期宋之问定型五律之时的五律粘式律情况变化为:
1,    杜审言(约645-约708)    28首,1首失对 ,                    96%
2,    沈佺期(约656-约714)    70首 ,7首失粘,                    90%
3,    宋之问(656~712)         90首9首失粘失对。                  90%
4,    张九龄(678---740)        87首,9首失粘,合律              90%。
5,    王昌龄(698— 756)       30首,失粘7首,合律               77%
6,    王维   (699----761)     106首,1首失粘, 合律             99%,
7,    杜甫   (712----770)     625首,违律3首,合律622首   99.5%
8,    李白   (701----762)     199首,合律122首,               61.3%        
由上可见在初唐沈宋时期诗风产生一个突变,诞生于640年-700年之间的与沈宋同时代诗人的五律粘式律突变到90%左右。其后的杜甫几乎无出律。但也和个人风格有关,如天性自由奔放的李白,向以不受格律约束为名,“白也诗无敌,超然思不群。”但其五律合律率也超过了半数,达到了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2帖证明沈宋们在律诗定型中所做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3 12:53 编辑

永明体是句子讲四声、首联和尾联之间的上下句讲对仗的一种新体诗,后人称为永明体。五言八句是其中的一种。把对仗限于两联是最好的组合,多了呆滞重复,少了缺乏变化。这是闻一多先生于1922年就有论述的。到了初唐,一批人选择了五言八句这一种好之,但其他形式也写。沈宋因是其实的考官,加以推广提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产生了唐近体。就其近体形式本身,百多年之前它就存在,还用得着多人去集体创造?它的型体已存在百年以上,还用得着多人去集体定型?(金筑子)
------------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强词夺理的杠子头表现! 老调重弹!沈宋是亲自实践者还是“提倡,推波助澜”者?你完全不顾事实乱说!集体定型是客观存在的,任谁也埋没不了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6: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今从永明体中挑选五言八句押平韵诗141首,其中符合粘对律并且中二联对仗的(同五律)有 12首(占8.5%),列于下:

1、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  庾信
细柳望蒲台。长河始一回。秋桑几过落。春蚁未曾开。
萤角非难驭。搥轮稍可催。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
2、舟中望月诗 庾信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3、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十二  庾信
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绮罗。翔禽逐节舞。流水赴弦歌。
细管吹藂竹。新杯卷半荷。南宫冠盖下。日暮风尘多。
4、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十六   庾信
度桥犹徙倚。坐石未倾壶。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沙洲两鹤逈。石路一松孤。自可寻丹灶。何劳忆酒垆。
5,二三      庾信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着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6,经始兴广果寺题恺法师山房诗  江总
息舟候香埠。怅别在寒林。竹近交枝乱。山长绝径深。
轻飞入定影。落照有疎阴。不见投云状。空留折桂心。
7,春夜山庭诗 江总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8,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江总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9,《内园逐凉》 作者:徐陵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10,《折杨柳》: 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11,《别毛永嘉》 徐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12,《鬬鸡诗》徐陵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聘才。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鬬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备注:沈约集中有一首《登北固楼诗》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
符合五律。但此诗另载全唐诗:名《过台城感旧》,表明作者是沈青箱,因此存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6: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从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九------永明体到近体诗之跃升

    文体变化其实和社会制度变化有类似之处,即每一次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而不是简单的量变。比如所论永明体到唐近体,有人认为在永明体中就存在粘式律和对式律之争,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是会发展到粘式律,所以认为唐初沈佺期宋之问的作用是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认为即使没有沈宋也会发展到粘式律----这是非历史的观点。这种观点否定了人在推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能动性,符合当今一股取消主义的思潮。
    永明体诗歌是在汉魏乐府诗歌基础上,由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之说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在诗句中讲究四声搭配,讲究前有浮声后有切响,一句之内四声悉异。在此思想指导下产生了五言律句,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2,        每两句组成平仄相对的一联,每首诗由数联构成。
3,        每联中词义多对偶,具有对称美。
4,        诗作趋向短小精悍,文雅字酌,境美义深。特别是五言八句诗作尤多,为后来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与后来的近体相比,还有下列问题没有解决:
1,        所有诗人没有遵守四声八病之说。比如有一半数量的诗作没有避免平头,即联内平仄失对。
2,        各联之间平仄搭配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是任意的随机的。比如五言八句诗,是由四联组成的。如果这四联皆是平仄相对的合格律句,那么他们组成一首律诗有八种粘对组成方式:
                  1,粘粘粘   粘式律                 
                  2,对对对   对式律            
                  3,粘对粘   混合律                     
                  4,对粘对   混合律              
                  5,粘粘对   混合律            
                  6,粘对对   混合律                 
                  7,对对粘   混合律                  
                  8,对粘粘   混合律
----而且这八种粘对方式出现的几率是均等的,在沈宋之前所有诗人的诗作中,没有哪一种表现出数量的优势。可见徐青说“出现了粘式律的优势”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也就是说,若无人为有意识 干预,粘式律出现的几率只有八分之一,与其他对式律、混合律没有区别。
3,        押韵:押平韵和押仄韵数量大致相等。
4,        对仗:有全部对仗的,也有全不对仗的。
5,        句数:虽是双数,但不定,从两韵到几十韵都有。
    其中粘式律的确定因变化多,差异小,没有规律可循。如何确定了粘式律?这就属于沈宋的创造性的劳动。若从规则的简单来说,显然皆粘或皆对是最易操作的。但若皆对,则四联全是相同的叠加,显得单调。只有联间互粘,才有变化。通过修文馆学士群体的创作实践包括互相唱和,互相讨论评价,终于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共识,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粘式律风靡全国。这就是律诗产生的一次质变。沈宋和杜审言等诗人,自然是这次改革的领军人物。所以《新唐书•宋之问传》有一段话赞扬沈佺期、宋之问对近体诗声律定格的贡献:“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大唐史书肯定并记载了这次改革:实际进行了一次文体变化的量子化跃升,沈宋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13 19: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懂律的诗人来写四十字的五言八句诗,平仄全合的机率为1/13824,故沈宋之前的合律现象决非瞎貓咬了死耗子那么碰巧。

点评

你的数学怎么学的?不懂诗的写五律,仅40个字的全排列是多少?其倒数是多少?你这13824怎么算出来的?不懂诗的能写出五律的几率是0,还要计算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3 1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1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3 19:02
如果不懂律的诗人来写四十字的五言八句诗,平仄全合的机率为1/13824,故沈宋之前的合律现象决非瞎貓咬了死 ...

你的数学怎么学的?不懂诗的写五律,仅40个字的全排列是多少?其倒数是多少?你这13824怎么算出来的?不懂诗的能写出五律的几率是0,还要计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13 2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13 23:09 编辑

沈佺期等修文馆学士唱和诗一例: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宋之问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旌门临窈窕,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崔湜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李峤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
   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
   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崖深经炼药,穴古旧藏书。
   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刘宪
   东山有谢安,枉道降鸣銮。缇骑分初日,霓旌度晓寒。
   云跸岩间下,虹桥涧底盘。幽栖俄以届,圣瞩宛馀欢。
   崖悬飞溜直,岸转绿潭宽。桂华尧酒泛,松响舜琴弹。
   明主恩斯极,贤臣节更殚。不才叨侍从,咏德以濡翰。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苏颋
   摐金寒野霁,步玉晓山幽。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百工征往梦,七圣扈来游。斗柄乘时转,台阶捧日留。
   树重岩籁合,泉迸水光浮。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
   恩如犯星夜,欢拟济河秋。不学尧年隐,空令傲许由。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李乂
           曲榭回廊绕涧幽,飞泉喷下溢池流。
           祗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沈佺期(墓志铭(墓址位于湖北英山县金家铺镇黄林冲村5组两河交界处的山咀上。座西朝东。三门四柱,大理石质。碑通高0.80米,宽0.45米,中间碑阴刻):“大唐修文馆大学仕,迁英一世祖沈佺期之墓。”
           东山朝日翠屏开,北阙晴空彩仗来。
           喜遇天文七曜动,少微今夜近三台。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武平一
   三光回斗极,万骑肃钩陈。地若游汾水,畋疑历渭滨。
   圆塘冰写镜,遥树露成春。弦奏鱼听曲,机忘鸟狎人。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落景摇红壁,层阴结翠筠。
   素风纷可尚,玄泽蔼无垠。薄暮清笳动,天文焕紫宸。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     赵彦昭
   贤族唯题里,儒门但署乡。何如表岩洞,宸翰发辉光。
   地在兹山曲,家临郃水阳。六龙驻旌罕,四牡耀旂常。
   北斗临台座,东山入庙堂。天高羽翼近,主圣股肱良。
   野竹池亭气,村花涧谷香。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鹓行。

新唐书记载修文馆学士名单:
京畿道------适,  韦元旦,苏颋,  李炯秀,徐坚
都畿道------说,  杜审言,刘允济,韦嗣立,
河南道------崔日用,刘宪,  刘子玄, 徐彦伯
河东道------宗楚客,宋之问,武平一,薛稷
河北道------沈佺期,卢藏用,李峤,   阎朝隐,郑谙,  崔湜, 李乂
陇右   ---  -赵彦昭
山南东------
江南东------褚无量,  马怀素
(唐会要记载:“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以充之。......十月四日,兵部侍郎赵彦昭,给事中苏颋,起居郎沈佺期并为学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