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9-8
威望355
金钱1162
贡献805
高级会员

威望- 355 点
贡献- 805 次
金钱- 1162 枚
|
发表于 2017-5-12 15: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17-5-22 10:01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荷组毕业论文
荷17-水冰泪
遵平仄、守规则,在对联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古风十期 水冰泪 毕业论文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快毕业了,有些许激动,亦有更多的不舍。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欢乐,但更多的是对古风的喜爱,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友情与眷恋,从初级班的懵懂无知到中级班的似懂非懂再到高级班的努力提高,不同阶段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成长过程。今天,借这篇论文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吧。
一、初识对联
初来古风,我听课一点不认真,老师讲的课程根本就没记住是什么内容,更别说去做练习了。直到某天去大群闲逛,看到老师们的临屏辅导,我才知道自己辜负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于是,我开始每天和大家一起做练习题,看老师们辅导其它同学的作业,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发现自己存在的弊病,并加以避免,同时对每一个不懂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对仗;知道了什么是隔和合掌,知道了什么是诗律格和马蹄格,知道了什么是失对失替和孤平等等,渐渐地我喜爱上了对联,喜欢上了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学习时光。
二、打牢基础,纠正错误
古风之所以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一点点从基础学起,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对句、出句和成联中有所收获。因此,在初级班里,老师们着重讲了平仄格律、出对句要求、对联六要素、词性结构、隔和合掌、对联的意境、对联的虚和实、对联禁忌、对联的八种关系等等,并让我们反复练习,以作巩固。
(一) 关于“对联六要素”
1、在结构相称上
结构相称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而我却常常在词性结构上犯迷糊,最难把控的是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
A、主谓结构:前一个是名词或代词,类似于主语,后一个是动词或形容词,类似于谓语的,是主谓结构。
例:水天一色==
上联主谓结构,“水天”是主体,“一色”是目的性的谓语,因此是主谓结构。而我却对出了:
水天一色==瀚海无边
上联“水天”是并列结构,下联“瀚海”却是偏正结构,上下句结构不一致。
B、动宾结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是名词或代词或数词的,也就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是动宾结构。
例:写尽芳华诗句瘦==
此联的“写尽芳华”是动宾结构;“诗句瘦”是主谓结构。而我在做练习时却对出了:
写尽芳华诗句瘦==常思故里泪痕长
上联“写尽芳华”是动宾结构,下联“常思故里”是偏正结构。
2、在内容相关上
内容相关就是对联中的“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那么上下句,两者不能相照应、贯通、呼应,就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对出的下联经常与上联无关,
比如:.
隔岸花香勾酒瘾==
楼台玉笛惹乡思
出句暖色调,而我的对句却是冷色调,内容也不相关,没有起到互相照应、贯通、呼应的作用。
以上是我之前做过的练习,当时真的弄不太明白,经过每天的练习,基本已经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现在拿过来对联,先看词性结构,然后再立意选材,基本对出的下联都没有原则上的错误。我想要想对出好联,词性结构和内容相关是必须要掌握的,不然,你对出的下联与上联处于混搭状态,永远也不能对出好的下联。
(二)关于“流水对的八种关系”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因此,流水对的八种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八种关系也是最容易混淆的,今天重新整理一下,以作巩固。
1、顺承(连贯)关系
出句:登上云梯偷小月=联友
对句:抱回寒舍赠娇妻【听琴】
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偷了小月干嘛?哦,原来是要送给娇妻呀”。
2、递进关系
出句:爱此溪凉常卧石=联友
对句:由他梦好不思归【听琴】
下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了进一步,“爱此.... 由他....”,有转进的味道。
3、条件关系
出句:离家已近十三载=联友
对句:梦你不知多少回【听琴】
上句给出了情况,下句在里面做出回应。
4、假设关系
出句:纵使囚心成桎梏=联友
对句:依然含笑待春风【听琴】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纵使....是假设语气。
5、转折关系
出句:又见桃花开别院=联友
对句:便邀妻子去娘家【听琴】
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转折跟顺承、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发展的情况不是一般预料的。又、、、便、、、下句情况起了转变。
6、选择关系
出句:何以同樽消永夜=联友
对句:唯求一醉伴红颜【听琴】
是有甲乙可以选择,在上句的情形中,选择了什么。“何以、、、唯求、、、意思是不想跟你喝整夜,要去陪红颜”。
7、因果关系
出句:幸有佳联消永夜= 【墨默】
对句:再无块垒乱心扉 【听琴】
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下句的情形,来自上句造成。“幸有、、、再无、、、”
8、目地关系
出句:且向湖山赊快意=联友
对句:不于尘世钓浮名【听琴】
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为什么向湖山赊快意?因为“不于尘世钓浮名”
三、关于对句与出句
1、对句
对句的要求就是“工、稳、贴、切、新、奇”,要想对好句,必须要先审题,然后立意、选材、最后才能构句。
例:
昨夜春风如约至==朵朵
审题:昨天还有丝丝冷意呢,今天却已经有了点点春的气息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立意:既然春天来了,那应该是枝儿抱蕊、草儿发芽、燕子归来的时候吧。
选材:从以上给出的物象中,我选取了燕子。
昨夜春风如约至==朵朵
此时燕子为香来(水冰泪)
2、出句
我们常练习的出句是看图出句,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所题出句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明确所要表达的主题,再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元素。练习时,老师给了一幅图片,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彩虹,我是这样题的出句:
虹桥一抹勾画境==(水冰泪)
这个出句给人感觉只描述了一个彩虹,至于什么样的画境,让人完全云里雾里,不知所踪。因此,我又重新做了修改
远处青山开画卷==(水冰泪)
这个出句明显有了更强的画面感和层次感,一个“青”字给出了画面的色调,“画卷“给出了层次感,语感和意的表达也比之前流畅许多。
现在回头再看自己做过的练习,老师的批评和辅导还真是到位呢。为老师们的认真点赞。
四、关于炼字与修辞应景
1、炼字
炼字的目的,是为了炼句,炼句的目的,是为了炼意,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在每天做炼字的时候尽可能用最贴切的字眼达到联意的最高境界,
如:填空
笋()春音()破土===[白衣]
我是这样填的:
笋(长)春音(才)破土===[白衣],
可是总感觉太生硬太直白,于是我重新分析出句原意,从给出的字面上看“春音”“破土”表达的是春刚刚苏醒、万物复苏的时候,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而并非百花齐放、蜂蝶起舞的时候。应该用最初的状态来表达联意。因此,我又重新填了:
笋(伴)春音(悄)破土===[白衣]
这样的字眼看起来更好更贴切了。
又如:
以花()酒香成()===[白衣]
我用了酿和句做字眼,
以花(酿)酒香成(句)===[白衣]
我认为花有香、酒有味,花和酒在一起会绽放出什么样的精彩呢?于是,我用花酿成了美酒,然后书写成句,那句子必将会散发出别样的香甜气息吧。
2、“修辞与应景”
对联之所以要修辞与应景,就在于它可以美化语句,强化内容,丰满主体,营造氛围。为了形容一个女子的美,可以用粉面含春、体态妖娆;看见月亮,可以想到相思寂寞;看到长亭折柳便可以想到洒泪离别等。
如:微雨石桥人独立====[再嫁东风]
江南曲径燕双飞(水冰泪)
上联明显是冷色调,下联用燕双飞就没有应景。不应景的下联,你的的修辞再炫丽、再美好也不能称之为一幅好联。
细想着一个微雨迷蒙的清晨,女子孤独的站在石桥上,或许是等着心上人的归来吧,可是那人却迟迟不来,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这样想着,我的下联便应运而生,
微雨石桥人独立====[再嫁东风]
清风纸伞泪空流(水冰泪)
这些我想应该是在对联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的,只有把自己融入其中,用心体会,才可以写出应情就景的成联。
五、关于成联与析联
1、成联
“成联”就是自己独立完成上下句的一幅完整的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来立意谋篇,最后让上下联之间达到一个行云流水的效果。因此,我在完成一幅成联的时候,先想明白自己要写什么,写的重点在哪,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按照老师讲的“上联景,下联情;上联远,下联近;上联虚,下联实;上联古,下联今”的思路进行苦思冥想。但是在给出的物象成联上,我还是没有完全打开思维,想像的和现实有时不贴切,比如以“雨伞”为意成联,我是这样完成的:
脊骨撑开,不俱万千风雨路;
掌心收起,愿当一隅自由人。
辅导老师说我下联“掌心”用的不贴切,我当时思考的时候认为雨伞撑开了像人的手掌一样,因此就用了“手掌”一词,辅导老师指出这个比喻不恰当,并帮我重新做了修改,
脊骨撑开,不俱万千风雨路;
篷衣收起,愿当一隅自由人。
是呀,雨伞撑开了更像斗篷一样才对,这样的比喻看起来更贴近事实,更比喻到位,更值得我去学习。这些和我平时的观察力和想像力不细致有极大关系。
2、析联
长短句析联的练习,我从最初的无处下笔到如今的基本过关,还是费了不少脑细胞的。如:
出句:间有竹林藏小舍【相忘】
对句:时闻翠鸟合春音【柒米】
赏析:竹林幽幽居小舍,不见客来访。
却闻小鸟亮高嗓,春风总张扬。
这样析联不仅没有押韵,读来也全无美感,最关键的是没有写出此联的真正含义,在老师的辅导下,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思路没有拓展开,没有真正理解出联者出句的最终目的,因此,我根据老师的指点认真做了修改。
修改后:
出句:间有竹林藏小舍【相忘】
对句:时闻翠鸟合春音【柒米】
赏析:凤竹深深摇碧帘,泉声绕舍前。
时闻翠鸟啭溪前,春音付管弦。
修改后的赏析,虽然还不尽人意,但较之前的赏析有了提高,也更贴近联意。
总体说来,要想学好对联,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多练多看多揣摩,比如多看东风老师的成联和长短句赏析以及清联三百首,甚至拿过来练习,每次看和练都会找到不一样的对联思路。我相信“勤能补拙”的道理,只要看了就会有收获,只要练习就会有提高。
六、结束篇
总之,在古风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学习改正、再学习再改正,类似这样的学习经历每天都在发生,在此不一一列举。虽然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实则才刚刚开始,我知道对联这条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旅程,但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只想说,能进入古风学习,真幸运;有你们陪我作伴,真好。
最后,以一幅成联给这个论文划上一个句号:
初入古风,于平仄里品尝趣事;
渐趋佳境,在诗联中一揽风华。
2017年5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