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43

王力的拗救,并不符合元兢调声术与唐朝试律诗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7-5-4 18: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4 18:28 编辑

王力的拗救,并不符合元兢调声术与唐朝试律诗


一、元兢调声术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
  二,护腰者,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甚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云三平向下承也。


二、唐朝试律诗

《徐州试反舌无声》张  籍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春风扇防和》崔立之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涨曲江池》 郑 谷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春风扇防和》郭 遵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头像被屏蔽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4 18: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4 18: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5-4 18:46 编辑

提示一下   你说调声术可以,但不能说它是格律的律条之一。律和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这个人一辈子最固执的缺点就是要求学生概念一毫都不许错,三段论推理,大前提一定不准错。这个坏习惯在奇诗派如此,在这儿也改不了。.
格律诗我不懂,你说得头头是道,很不错,向你学习

点评

格律诗我不懂,你说得头头是道,很不错,向你学习 ------既然大前提是你“不懂”,怎么会有推论“头头是道”?你的三段论是怎么学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5:56
律,法也。——《尔雅·释诂》 术,法也。——《广雅》 不必过于计较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1:01
依据三段论,王力错在了【小前提】或【中项】上! 因为特拗句,并非是法律的【严密】,而是法律的【泯灭】! 大前提 M——P 小前提 S——M 结 论 S——P 王力《汉语诗律学》: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0:51
元兢的调声三术: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其实,唐朝科举试律诗,并非全部尊崇。 从这种观点来说,将调声术的【术】,与声律的【律】分开,也并无不可! 顺便提及:小三羊,就是三羊。三羊的网名不能登录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8:45
提示一下   你说调声术可以,但不能说它是格律的律条之一。律和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这个人一辈子最固执 ...

元兢的调声三术: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其实,唐朝科举试律诗,并非全部尊崇。
从这种观点来说,将调声术的【术】,与声律的【律】分开,也并无不可!

顺便提及:小三羊,就是三羊。三羊的网名不能登录啊!

点评

小三羊,就是三羊,早已知道,握手。也知道有人一直攻击你。搞理论研究的不要怕别人攻击,以科学的态度不理睬别人的干扰。希望我们多交流,能成为好朋友。以后可能会出现激烈的争吵,但只要互相尊重对方,在争吵中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1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4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4 18:51
元兢的调声三术: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其实,唐朝科举试律诗,并非全部尊崇。
从这种观点来说 ...

小三羊,就是三羊,早已知道,握手。也知道有人一直攻击你。搞理论研究的不要怕别人攻击,以科学的态度不理睬别人的干扰。希望我们多交流,能成为好朋友。以后可能会出现激烈的争吵,但只要互相尊重对方,在争吵中更会加深友情

点评

今天我们的可见资料,文苑英华记载的458首唐朝科举省试贴,其中: 既有换头律诗,又有折腰律诗; 既有平韵律诗,又有仄韵律诗。 特别提醒:458首省试贴的大拗句,并非必救,而是多为不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9: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9:04
小三羊,就是三羊,早已知道,握手。也知道有人一直攻击你。搞理论研究的不要怕别人攻击,以科学的态度不 ...

今天我们的可见资料,文苑英华记载的458首唐朝科举省试贴,其中:
既有换头律诗,又有折腰律诗;
既有平韵律诗,又有仄韵律诗。
特别提醒:458首省试贴的大拗句,并非必救,而是多为不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4 20:52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8:37
拗存在,自然有存在的理由。诗求变,才有生气。我们一再说,我们没有反对有拗的诗,我们反对的是救拗的理论 ...

大拗句、特拗句,【奥】在何处?【傲】在第25两字!
大唐声律,在继承沈约的基础之上,又发展了沈约!
六朝沈约的【蜂腰】理论是:五言第25五两字,不可【同平、同上、同去、同入】。
唐朝元兢的【蜂腰】理论是:五言第25五两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点评

好。找到了切入点  发表于 2017-5-4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8:45
提示一下   你说调声术可以,但不能说它是格律的律条之一。律和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这个人一辈子最固执 ...

依据三段论,王力错在了【小前提】或【中项】上!
因为特拗句,并非是法律的【严密】,而是法律的【泯灭】!

大前提        M——P
小前提        S——M
结  论        S——P

王力《汉语诗律学》: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如上节所举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一个例子,“剑”字仄声,本是不合的,若要换另一个字,却非常难换;倒不如轻轻地用平声“思”字一救,就避免了孤平的毛病了。又如普通数目字中,只有“三”字和“千”字是平声字,其余从“一”至“六”,从“八”至“十”和“百”字、“万”字都是仄声字,岂非不便于对仗吗?但是,像本节所举的子类特拗,“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一”可以对“百”,“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一”可以对“二”,丑类特拗,“马蹄践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七”可以对“四”,以仄对仄,自然谐和,这也是拗救的妙用。总之,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点评

问题出来了,怎么“以仄对仄,自然谐和”?是直觉还是想当然?  发表于 2017-5-4 2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4 21:03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8:45
提示一下   你说调声术可以,但不能说它是格律的律条之一。律和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这个人一辈子最固执 ...

律,法也。——《尔雅·释诂》
术,法也。——《广雅》

不必过于计较啊!
《文镜秘府论》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4 2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5-4 21:32 编辑

律,法也。——《尔雅·释诂》
术,法也。——《广雅》
注意   此法非彼法。因为法是多义词。法律也;方法也。后面那段像和尚念经、道士作法,术士算命,风水师堪地脉,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令人不信。令我想起一则笔记,说有人用了上个月的时间来推测一东二冬 区别,最后区别倒是出来就是什么轻和重的微别,说了等于没说

点评

自欺欺人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问题出来了,怎么“以仄对仄,自然谐和”?是直觉还是想当然?  发表于 22 分钟前

==========================
在下三羊,请您不要【点评】发帖,最好【回复】发帖。以免三羊不能及时回帖!

点评

他已经自己承认只研究杂体不懂诗律,跟他说话岂非对牛弹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4 21:23
律,法也。——《尔雅·释诂》
术,法也。——《广雅》
注意   此法非彼法。因为法是多义词。法律也;方法 ...

自欺欺人啊!

点评

哈  发表于 2017-5-4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4 2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4 21:46
刚刚
问题出来了,怎么“以仄对仄,自然谐和”?是直觉还是想当然?  发表于 22 分钟前

他已经自己承认只研究杂体不懂诗律,跟他说话岂非对牛弹琴?

点评

他比你强之百倍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22: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4 21:48
他已经自己承认只研究杂体不懂诗律,跟他说话岂非对牛弹琴?

他比你强之百倍啊!

点评

因为你赢得了他的崇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4 2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4 22:04
他比你强之百倍啊!

因为你赢得了他的崇拜?

点评

哈  发表于 2017-5-4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5 01:0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咩咩,你连近体诗的格律都未搞清楚,成天脱裤行街,丢不丢人?格律诗是什么永什么明体吗?近体诗早已经超越了永明体,你还死抱咸鱼不放。

点评

大眼怪,理论的探讨不是如你大言不惭的空头支票。你说【近体诗早已经超越了永明体】,请你说说,近体诗与永明体声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从声律来说,近体诗的超越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相对于永明体的声律,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5: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5 01:02
咩咩,你连近体诗的格律都未搞清楚,成天脱裤行街,丢不丢人?格律诗是什么永什么明体吗?近体诗早已经超越 ...

大眼怪,理论的探讨不是如你大言不惭的空头支票。你说【近体诗早已经超越了永明体】,请你说说,近体诗与永明体声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从声律来说,近体诗的超越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相对于永明体的声律,近体诗的继承部分或发展部分各是什么?

点评

你可以去比较,然后写出一百吨重的巨著来。近体诗与你的永明元克克是有区别的,这点我扫过一眼就已经下了结论。至于区别在哪,这是我给你的作业。路指给你啦,诺贝尔奖拿不拿得到,看你的能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8:51
近体诗与永明体声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从声律来说,近体诗的超越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相对于永明体的声律,近体诗的继承部分或发展部分各是什么? -----不论对谁,三羊提的这些问题很好。最好让金筑子来回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5: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8:45
提示一下   你说调声术可以,但不能说它是格律的律条之一。律和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这个人一辈子最固执 ...

格律诗我不懂,你说得头头是道,很不错,向你学习

------既然大前提是你“不懂”,怎么会有推论“头头是道”?你的三段论是怎么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6: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又在乱扯。元兢调声术隐含了拗救的原理,即平仄平衡术,但与王力总结的拗救不是一回事,怎么会“符合”?唐朝试律诗也并非近体格律诗的代表,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你重弹这些老调何意?你是同意还是反对拗救理论?

点评

唐朝科举试律诗的声律标准,就是近体诗的声律标准,并且是唯一的近体诗声律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43
什么叫【隐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5 05:27
大眼怪,理论的探讨不是如你大言不惭的空头支票。你说【近体诗早已经超越了永明体】,请你说说,近体诗与 ...

近体诗与永明体声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从声律来说,近体诗的超越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相对于永明体的声律,近体诗的继承部分或发展部分各是什么?

-----不论对谁,三羊提的这些问题很好。最好让金筑子来回答,可逗大家一笑!

点评

三羊敢说,你针叶林和金筑子都不能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6: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03
三羊又在乱扯。元兢调声术隐含了拗救的原理,即平仄平衡术,但与王力总结的拗救不是一回事,怎么会“符合” ...

什么叫【隐含】?

点评

隐含即没有明确下句救上句,只是“承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03
三羊又在乱扯。元兢调声术隐含了拗救的原理,即平仄平衡术,但与王力总结的拗救不是一回事,怎么会“符合” ...

唐朝科举试律诗的声律标准,就是近体诗的声律标准,并且是唯一的近体诗声律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6: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5 06:46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5 06:41
什么叫【隐含】?

隐含即没有明确下句救上句,只是“承接”。元兢之时律诗并未定型,格律未严,故有上承下承出现了三平尾。

点评

【元兢之时律诗并未定型】,永隆二年(681)八月的皇帝诏令,是吃素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7:17
既然,没有【明确】,你说成是【隐含】,是否存在【胡说八道】至嫌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06
近体诗与永明体声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者从声律来说,近体诗的超越部分是什么?或者说,相对于永明体的 ...

三羊敢说,你针叶林和金筑子都不能解释!

点评

我已经有专文介绍其区别。你坐井观天自我封闭,什么也不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6: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5 06:45
三羊敢说,你针叶林和金筑子都不能解释!

我已经有专文介绍其区别。你坐井观天自我封闭,什么也不知道。

点评

你的专文何在?令人生疑的很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7: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43
隐含即没有明确下句救上句,只是“承接”。元兢之时律诗并未定型,格律未严,故有上承下承出现了三平尾。 ...

既然,没有【明确】,你说成是【隐含】,是否存在【胡说八道】至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7: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43
隐含即没有明确下句救上句,只是“承接”。元兢之时律诗并未定型,格律未严,故有上承下承出现了三平尾。 ...

【元兢之时律诗并未定型】,永隆二年(681)八月的皇帝诏令,是吃素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06:47
我已经有专文介绍其区别。你坐井观天自我封闭,什么也不知道。

你的专文何在?令人生疑的很啊!

点评

就你那点文化水。你看也看不懂。告诉你岂不是对牛弹琴! 如同与不懂诗律却反对拗救理论40年的人对话,和你对话也是白耽误功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5 08:5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5 05:27
大眼怪,理论的探讨不是如你大言不惭的空头支票。你说【近体诗早已经超越了永明体】,请你说说,近体诗与 ...

你可以去比较,然后写出一百吨重的巨著来。近体诗与你的永明元克克是有区别的,这点我扫过一眼就已经下了结论。至于区别在哪,这是我给你的作业。路指给你啦,诺贝尔奖拿不拿得到,看你的能力了。

点评

你除却空头支票,就没有别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5 08:51
你可以去比较,然后写出一百吨重的巨著来。近体诗与你的永明元克克是有区别的,这点我扫过一眼就已经下了 ...

你除却空头支票,就没有别的吗?

点评

你反对,就应该你去研究。你不明白,所以应该你去比较。我才懒得为你去背乘法口诀。 做学问,得先自己沉下去,钻进去,横出来。不能盲人摸象,抓住大象尾巴就学母鸡下蛋,大声喧嚣大象是条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