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8

回文诗词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4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体诗词名词解释》二稿已发表了好几年,随着收集与研究的深入,二稿已显得陈旧。这次先把《杂体诗词名词解释》中的回文部分做了一次整理,以后还得不断修正。回文名词解释的二稿只148词条,本稿词条已达408条,增加了近三倍。

一、回文诗词条

1.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朝鲜称“回头文”)。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

2.回环,辞格之一。把两个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段紧紧连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循环往复的情趣。回环与回文很相似,但是仍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回环是利用词的词序颠倒和反复,回文是利用字的字序回绕。古代回文诗是利用字的字序回绕的回文方式,现代新形式回文诗则多是利用词的词序颠倒和反复的回环方式。

3.回文体,回文用于文体上则称做“回文体”。

4.回文诗,回文体用在诗中叫回文诗。肇始《毛诗》,最早的有贺道庆的四言诗和苏蕙《璇玑图诗》。

5.回文词,回文体用在词中叫回文词。始自宋朝刘攽(字贡父)。

6.回文曲, 回文体用在曲中叫回文曲。始自元朝周德清(字日湛)。

7.回文联,回文体用在联中叫回文联。始自宋朝王珪。

8.回文赋,回文体用在赋中叫回文赋。始自南唐的胡元龟。

9.回文铭,回文体用在铭中叫回文铭。始于西汉的铜镜,最早的见曹植的镜铭。

10.回文颂,回文体用在颂中叫回文颂。如达摩《真性颂》。颂,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

11.回文箴,回文体用在箴中叫回文箴。如吕岩《酒箴》。箴,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箴诵于官,铭题于器。”(“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为箴铭)。

12.回文尺牍,回文体用在尺牍中叫回文尺牍。如陈枚《与张履安》。尺牍,指信札,书信。

13.回文谜,又叫回文隐语,回文体用在谜中叫回文谜。始自清朝张超南(原名海楼、字蟹芦)。

14.回文四体:通体回文、本句回文(就句回文)、上下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

15.回文六体,刚刚(许传刚)把回文四体扩充为回文六体:通体回文、本句回文(就句回文)、上下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折叠回文、错杂回文。

16.通体回文体,又叫倒章回文,又名双回文。是回文最基本的形式,即通常所谓“一顺一倒”。先连续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环读至开头。一首诗变成两首诗,所以又叫双回文。

17.本篇回文体,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最初又叫颠倒使韵。

18、双句回文体,又叫上下句回文、两两回文、倒语回文、颠倒韵、逐句回环体、逐句回文体,即前人所称的隔句回文。明代有人称为“一句重读回文”、“随句回文”。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倒读,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倒读,全篇每二句为一组,是颠倒互为回文的一种回文方法。多用于《菩萨蛮》词。

19.就句回文体,又叫双回文诗、本句回文、当句回文、倒句回文、倒顺回文诗、对称回文、本句回复式回文诗。所谓当句回文,即指当句之中其文便可回读者。每一句完成一个循环,从左右两边读都可,也就是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

20.折叠回文,又叫倒句回文、对称回文、回环韵。顺逆读时奇句和偶句的次序都不变。特点是偶句的首字也为一组韵的回文叫折叠回文。

21.错杂回文,形式很多,如部分回文、半折叠回文、隔句回文、连绵叠体、十字顶真回文诗、隔句添字回文、创半回文、词中的上下句回文与本句回文结合、词中的交错回文等。万树、万斯同的《六棱品字玦》,便用了错杂回文。

22.双回文,见通体回文体、就句回文。双回文前面如果还有修饰词,则表示一首诗可用两种回文方法读。如折叠双回文,就是既可折叠回文读,又可通体回文读,读出来的加原诗共三首。本句回文中又可以通体回文读的也叫双回文。

23.本句双回文,本句回文诗只能读出一首诗,如果本句回文诗也能兼首尾回环读者,即除了本句回文一首外,还能用通体回文的方法再读出一首的。

24.颠倒回文词,用本章回文方法的回文词。

25.通体折叠回文,用折叠读法读出一首诗,加原诗共两首的,叫通体折叠回文。

26.折叠双回文,用折叠读法,读出一首,加原诗共两首,便是通体折叠回文。如果又能用通体回文读法读出第三首的,叫折叠双回文。通体折叠回文和折叠双回文的区别是:通体折叠回文的偶句首尾为韵,共两组韵。折叠双回文则奇句的首字也为韵,共三组韵。

27.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共三组韵,有两组韵是顺逆同韵,指奇句首字为一组韵,偶句尾字为一组韵,两组韵韵母相同、平仄一样。第三组韵是偶句的首字。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用多种读法共可读出44首诗。

28.本章折叠回文,其前一部分是原诗,后一部分是它的折叠回文,这样组成的诗叫本章(本篇)折叠回文。

29.半折叠回文,属于错杂回文中的部分回文。原诗只有一组韵,因此不能通体回文,但奇句却是能回文的,因为句序没打乱,所以叫半折叠回文。在折叠回文中,也有奇句不回文读(一种是不能回文,一种是故意不回文),只偶句回文读的半折叠回文。

30.倒序折叠回文,它与通体回文一样,也是从后面开始回文。但通体回文是从最后一句开始逆序而上。倒序折叠回文则是以联(或阕)为单位,一副副的联,从奇句开始读,再读偶句,这样一组组逆序而上。折叠双回文也常可倒序折叠回文读。

31.双句倒读回文,这种回文诗与折叠回文一样,从头到尾。但不同的是折叠回文句序一点都不变,第一句仍是第一句,第二句仍是第二句。双句倒读回文则以联为基础进行回文,也就是回文读时奇句为偶句,偶句为奇句,如第二句做第一句,第一句做第二句。这是一种新颖的回文方法。因为句序已变,不合折叠原则,所以叫双句倒读回文。最早可能见于华彬《菩萨蛮四调》,其实通体回文也多可这样读,有三组韵的回文诗可常用这种回文方法,为回文的写法和多读法又开辟了一条路。第二句的首字若与奇句首字同平仄的,则不能通体回文,只能用双句倒读回文。  

32.连绵叠体回文,是就句回文体的变式,实际是就句回文体的源头,属于错杂回文。七言中每句的第三字没回文,即第五字不与第三字同,却与第四字叠字(节奏上属于顶针,句中顶真叫连绵叠体),因此每句都有两个相同的字黏在一起。

33.间隔韵回文,所谓“上下句双用韵”。回文诗只要有三组韵的,都属于间隔韵回文。有交锁韵回文、间韵回文、折叠回文等。

34.交锁韵回文,回文诗有三组韵,奇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奇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与奇句的尾字韵组的韵母不相同。

35.间韵回文,回文诗有三组韵,奇句的首字为一组韵,,奇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为一组韵。偶句的尾字与奇句的尾字韵组的韵母相同,但平仄不同。

36.顺逆同韵交锁韵回文诗,交锁韵回文中,奇句首字与偶句尾字的韵同韵部或为邻韵。

37.顺逆同韵回文,顺读的韵与逆读的韵同一韵部或为邻韵的回文诗叫顺逆同韵回文诗,又叫一韵回文,余藻华则称之为八变换句式。属于顺逆同韵回文诗的类型很多,如顺逆同韵折叠双回文、顺逆同韵交锁韵/間韵回文、顺逆同韵柏梁体、顺逆同韵四变回文、连珠体顺逆同韵柏梁体回文诗等。

38.转韵回文,不一韵到底,中途进行换韵。转韵形式很多,有两句一韵的(掷韵)、有抱韵的、一节一韵的等。格律回文诗一般不换韵。

39.尾转韵回文,一种特殊的回文。顺读最后一字不押韵,但此字与回文读的韵同。顺逆的韵往往是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关系。读时把顺逆两首合为一首读,便是一首转韵诗。

40.神智体回文,又叫会意回文。神智体原是拆字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所謂“以意寫圖”,就是在“字”的變化上產生“圖”的效果,使觀者生發視覺聯想,並不是將每一個字串連成實物圖象。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粗细、长短、排列疏密、笔划增损、缺笔、位置高低、正反、颠倒、欹侧、反书、拆借,偏旁的粗细文字变形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用神智体的方法写出来的回文叫神智体回文。

41.神智体合璧回文,有神智体诗联合璧、神智体联绝合璧、神智体诗词合璧、神智体双词合璧等。

42.次韵回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的回文。

43.限韵回文,写作回文中限用某韵或某几个字。

44.和韵回文,回文两头叶韵,以一首和两首,赵吉士所创。

45.限字回文,在限定的字数内限定写多少首回文绝句或回文律诗。

46.禁体回文诗,禁体亦称诗禁体物语,又名白战。出题后,不许用与题目事物中易使用的形容、修饰语和易联想易作比喻的东西,来增加写作的难度。回文诗中使用禁体方法叫禁体回文诗。

47.双篇回文,通体回文中之一种。又叫变义回文诗。通体回文读所得的两首诗词,或者描写角度不同,或者描写的主要人物发生变换,或者事件、时间发生变化,甚至成为两个主题。两篇合起来表现的主题或内容更全面,意境更高远,形象更丰满。

48.合璧回文,两种诗体合在一起的回文。文字不增减,不调位,不改动,顺读与回文是两种诗体的,叫合璧回文。如诗体合璧、联诗合璧、诗词合璧、词曲合璧、律绝合璧、联绝合璧等。萧玉苍说:“所谓合璧回文,即指揉合二种诗词体裁,有如珠联璧合者,一般需耍改动标点符号,可以视为倒章回读之特例,此殆回文中之最难制作者。计有诗词合璧、词曲合璧,以及律、绝合璧,四、五言诗合璧等。”

49.诗词合璧回文,合璧回文中,顺读与回文时,一是词,一是诗的,叫诗词合璧回文。通过标点,把诗变成词,或把词变成诗,比如虞美人合璧回文。利用加字减字使诗词互变的不属于合璧。

50.双词合璧回文, 顺读与回文是两种词牌的,叫双词合璧回文。

51.诗合璧回文,主要靠标点、节奏的变化,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之间互变的,或者把几种诗体的写法综合在一起,刚刚称它为诗合璧回文。诗合璧回文和多变回文常常结合起来运用。那种主要靠减字、添字而产生诗体变化的,属于多变读法,叫多变回文,不是合璧。

52.诗体合一回文,在诗合璧回文中,如果一首诗中有杂体诗体的综合,就叫诗体合一回文。有几种体结合就叫几体合一,如倒序,回文,联诗,同音韵诗,柏梁体,福唐体,同头诗,半字回环顶针诗,重字体诗综合的便叫九体合一。常见的有二合一、三合一。五合一以上的较少,因难写。

53.联诗回文,联与诗合璧的一种。格律诗中有一种是全部由对联组成,叫宗楚客体(宗楚客,字叔敖,武则天之侄)。这种全部由对联组成的回文诗叫联诗回文。与回文联诗不同的是回文联诗只由一副对联构成的绝句,联诗回文是由两副对联组成的绝句,或由四副对联组成的律诗。

54.回文联诗,有一种联诗合璧是藏诗体对联,简称“藏诗联”。藏诗体就是指一副对联中藏有一首绝句“连环诗”。其中回文联诗即对联可以回文,叫回文联,回文联读出来正好又是诗。这种又是对联又能回文的通常叫回文联诗,又叫回文诗联包含体、联绝连环体。“藏诗联”的联题即诗题。回文联诗有好几种情况,有一副对联组成的本篇回文绝句,有两副对联组成的本篇回文律诗,有四副对联组成的通体回文律诗。

55.五言联绝回文体,简称五言回文联诗,是联与诗合璧的一种。五言两句组成的对联,又能读成本篇回文的回文诗。这样的本篇回文绝句,一般叫联绝回文体,简称回文联诗。

56.七言回文联诗,联与诗合璧的一种。结构为上联第一字与下联最后一字同韵。诗为本篇回文。

57. 脱卸回文联诗,这是本篇回文与脱卸回文结合的回文联诗。结构为:一三十与十四同韵。可读出5首诗。读法:1.本篇回文。上下联直接读后再回文。2.上面的诗调序读,即把三四句当一二句,又得一首。 3.从下联开始,用14字的脱卸连环法读(8――14,11――14  1 2  3。1――7,4――10。)得一首。4. 原上下联用双句回文读,得一首。5.上面的诗上下调序读,得一首。如果第五字第十二字也押韵,就能多读出一首脱卸回文诗(共6首)。这首从第七字开始逆向读。

58.玻璃回文诗,全篇用玻璃字写成的回文诗叫玻璃回文诗(包括玻璃回文词)。

59.玻璃回文联诗,由玻璃字构成的回文联诗。玻璃字即正反一样的字。

60.坤歌联绝体,把日本的坤歌与对联、绝句结合的三合璧回文。是刚刚创造的一种新体。十个字构成,三、四、五、十字押平声韵,一、二、六字押仄声韵。顺读为坤歌一首。后五字倒读,与前五字顺读构成对联一副。读得回文诗14首(由第四字开始读读得回文诗2首,由第五字开始读,得回文诗2首,由第一字逆读得回文诗2首,由对联构成四变回文诗,加上双句回文读,又得八首)。

61.回文晔歌和回文坤歌,日本用汉语写的回文俳句,它的形式是3+4+3。回文晔歌和回文坤歌读出来的就是我们说的十字辘轳诗。也可以像我们的十字辘轳诗一样画成圆形图。但不同的是读时要从第四字开始,4――10,7――3,再回文。

62.双十字辘轳回文联诗,由两组十字辘轳回文联诗组成。20个字,仄声起,1、4、17、20压平声韵,7、10、11、14压仄声韵,13要平声。可读出数十首诗来。

63.词联回文诗。是词,又是对联,又是回文诗,可包含多种诗体,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字数,可读出数百首到十几万首诗来。

64.辘轳回文诗,利用顶针的本篇回文诗之一。网络上常见的是十字辘轳回文诗,其实辘轳回文诗的类型很多。有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等八种。

65.联绝辘轳回文诗,可以组成对联的辘轳回文诗。

66.十字辘轳体回文诗,简称十字辘轳回文,又叫十言连环回文体、十字回环诗(源于网络,叫法不科学)、十字环复回文诗、“前七后三”七绝诗、连理回文诗、转尾减字回环、鸳鸯交颈十字回文体(明代天河钓叟的“鸳鸯交颈十字回文体”。按,明世宗朱厚熜自号天河钓叟(1507年~1566年),不知是不是他)、叠字回文诗(其实只是叠字回文诗中的一种,叠字回文诗种类很多,十字回文辘轳体只是其中之一)、回文联珠(其实只是联珠回文中的一种)、十字联珠回文,也叫借句回文(其实只是借句回文中的一种),又叫减字转尾回文(又叫转尾减字连环)。叫法实在太多,使人稀里糊涂也。从结构上看属于本篇回文。这种诗体是回文体与顶真体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诗体格式。从写作方法上说属于卷帘体本篇回文。实为四字顶真。其读法为“前七后三”:以一至七字为首句,四至十字为次句,然后倒句回读之,则为三句及尾句。“后三”者就是第二句为顶针四个字加剩下的三个字。

67.十字辘轳回文联诗,一副联十个字,用本章回文法可读出一首五言诗,又可用辘轳的方法读,读出一首七言诗。

68.九字辘轳回文诗,清朝有人把10字改为9字,实为五字顶真。结构:1、7、9押韵。读法:1至7,3至9,然后回文成七绝。此外还可一字顶针读成五言本章回文诗。

69.七字辘轳回文诗,为七字连珠回文,属于本篇回文,实为三字顶真。可能是萧玉苍创制的。读法1至5,3至7,然后回文,为五绝一首。制法:1与7同韵,平声韵的为△○●●●○△形式,仄声韵的为▲●○○○●▲(或▲●○○▲●▲)形式。缺点是平声韵的有三仄收,仄声韵的有三平收(为避免三平收则用括号中的形式,但会出现三仄收)而且失粘,因此只能当古风回文。

70.四变七字辘轳诗,刚刚把七字辘轳回文诗改造为△○▲●▲○△或▲●△○△●▲形式,有四组韵(实合并为两组韵),用辘轳方法读,所以叫四变七字辘轳诗,可读出四首诗来。

71.双七字辘轳回文诗,由两个七字辘轳回文句构成,可读出一百多首诗来。与四变回文联绝体的区别在于双七字回文辘轳体的两句不是对联。

72.八字辘轳诗,读法:1到7,3到8和1。然后本章回文。还可通过调序等读法读得七言诗、四言柏梁体诗、五言柏梁体诗若干。

73.借句(字)回文,实际就是顶针。所谓借句回文是指下一句借上一句末尾的三字或四字构成一首连环往复的诗,注意这里的借句是指借用上一句末尾的意思,而不是借用古人已有的句子。借句回文的特点正在一个“借”字和一个“回”字上,实际是不同顶针形式和回环形式的运用。像辘轳体、脱卸连环、转尾连环、鳞叠连环、叠句连环等都是借句回环。大多数借句回环不能反读,不属于回文诗,只是因为这种格式的诗有的是可以回文的,因此多把不能回文的也称为回文,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了,这种混淆实际是回环和回文两个概念的混淆,今天我们应该明确地说能够回文的借字借句(即顶针)才是借句(字)回文。

74.环复回文,环复回文是回文体和连环体的综合运用。先连环诵读至尾,再从尾字开始连环读至开头,从而形成重复倒旋的回文格。十字回文辘轳体、脱卸连环等利用顶针与回环结合的都属于环复。

75.联珠回文,包括脱卸连环和转尾连环在内,属于不规则的回文。有脱卸连环的十字与转尾连环的十六字两种。萧玉苍说:“所谓联珠回文,即指前后两句相套扣,有如珠子之相联缀者。计有两种格式。常见者为十字格,若联缀而回读之,可成七绝一首。其读法为:以一至七字为首句,四至十字为次句,然后倒句回读之,则为三句及尾句矣。另一种为十六字格,可联缀回读而成七绝二首。其谈法略同于前一种,惟三句乃七至十三字,尾句乃十至十六字耳(转尾连环)。此为第一首七绝。若再倒章回话之,则得第二首七绝矣。”

76.脱卸连环,即回转回文诗,叫脱卸连(回)环(属于连环格),又叫连环诗,又叫借字回文体,转轮诗。这种诗大多数不能算真正的回文,只是一种回环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也叫它回文了,其中有部分可以回读的才是真正的脱卸回环回文诗。一般由十四字组成,十四字的脱卸回文有434式,即第二句顶针四字,第三句顶针三字,所以叫脱卸,第四句又回到四字顶针。还有十五字的回转回文诗,也是434式(两组押韵的,为2、7、10字押韵,1、8、11押韵,读法是434式,最后一句末二字为十五字开头的一二字)。

77.转尾连环,属于头尾不粘式,所谓不粘,就是最后一句没有与第一句顶针,没有形成回环。也叫转尾回环、连理文、十六字联珠回文。一般由十六字组成,脱卸读,顺回七绝二首。这类诗有同于回文连珠诗(十字辘轳体)的地方,也有不同于它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采用后一句为前一句后四字顶针(有人叫前四后三)。不同的是:回文连珠诗第三、四句是第一、二句的回文字,从诗的尾部读与顺读只成一首诗,属于本篇回文式。而转尾连环回文诗从尾部读时却成第二首诗,属于通体回文式。转尾连环回文诗与脱卸回环回文诗也很相似,第二句都是用第一句的后四字,但第三句不同,转尾连环回文诗仍然用前一句的四字,而脱卸回环回文诗只用前一句的三字。第四句都有前一句的四字,但脱卸回环回文诗的后三字要回到第一句的前三字上,形成回环,转尾连环则不回环。

78.添甲回文,与脱卸连环同理,脱卸连环的卸是第二次减一字顶针,添甲的添则是第二次添一字顶针。常见的有232、343、454式。

79.添甲转尾回文,添甲回文最后一句不与第一句连环的。

80.顶真回文诗,每句的开头一到若干个字是上一句的末尾一到若干个字,回文也是一首诗。顶真回文诗可以是通体回文诗也可以是本篇回文诗。十字辘轳体、脱卸连环、转尾连环等也属于特殊的顶针回文诗。

81.一字顶真回文诗,每句的首字是上一句的尾字,回文也是一首诗,属于通体回文诗。

82.双字顶针回文诗,每句的首二字是上一句的尾二字,回文也是一首诗,属于通体回文诗。

83.顶真回环回文诗,顶真回文诗中,最后一句的末尾的一到若干个字是第一句的开头的一到若干个字,这样循环往复的诗就是顶真回环回文诗(属于连环格)。脱卸连(回)环、叠字回文诗、矩式连环回文诗和倒顺连环锦缠枝等都属于顶针回环回文诗。

84.一字顶真回环回文诗,一字顶真回文诗如果最后一句的尾字是第一句的首字,就叫一字顶真回环回文诗。即连环格。绝句便是矩式回文。矩式连环回文诗和倒顺连环锦缠枝都属于一字顶针回环回文(属于连环格)。

85.双字顶真回环体回文,二字顶真回文诗如果最后一句的尾二字是第一句的首二字,就叫双字顶真回环回文诗(属于连环格)。

86.连环回文,回文中指十五字的回转回文诗和十四字的的回转回文诗。萧玉苍说:“所谓连环回文,即指首尾相复合,有如环节之互相套住者。计有两种格式(如按复合字之多寡分,则有三种格式)。一种为十四字格,其读法有二:以一至七字为首句,四至十字为次句。八至十四字为三句,再以三句后四字与首句前三字复合而为尾句;或以七至十二字为三句,再以十至十四字加首句前二宇而为尾句。如是则成一首七绝矣,一般不可以回读之。另一种为十五字格,其设法亦有二:前三句设法与第一种同,惟尾句系取十一至十五字与首句二字,或取十至十五字与首句之第一字,如是乃成第一首绝句,若倒章回读之,则得第二首七绝矣。”不能回文的为回环,非回文,能回文的叫回环回文或连环回文。都是顶针,属于不规则的顶针。

87.翠蕉体回文,又叫鳞叠连环回文,简称回文鳞叠回文。特殊的顶针,每句都重复上一句除第一字的所有字,即递减一字的顶针诗。只加最后一字,就好像鱼鳞相叠,所以叫鳞叠连环。所谓翠蕉,是它可做成图诗,画成四片蕉叶。有七言和五言的,但五言实际就是四言顶针。七言则为六字顶真,每句七字,鳞叠递减一字读,成七绝一首,回文又一首。鳞叠连环常见于杂体诗,用于回文则始见于清朝华彬的《杂咏》。

88.卷帘鳞叠连环回文诗,与鳞叠回文一样,每句鳞叠递减一字读,最后一句的最后的字或词与第一句句首相同,所以为卷帘。

89.节蝉联回文,节蝉联回文则到清末才出现,又叫首尾联环回文诗。形式上两节之间有利用词的,也有利用句的顶针。

90.联蝉联回文,联蝉联即联顶针。一联的尾字是下一联的开头(上下句之间则不顶针),字数灵活,属于跳跃式的顶针。

91.段叠字顶针,节蝉联回文中的一种,段与段之间的顶针规定为叠字。

92.首尾联环回文诗,相当于接龙组诗。每首都得是回文诗,上一首的尾句是下一句的首句,最后一首的尾句是第一首的首句。

93.首尾吟体回文,诗的最后一句与第一句相同。

94.顶真首尾吟回文,既是首尾吟,又每句顶针。有一字顶针、二字顶针、四字顶针等。

95.脱卸首尾吟回文,既是首尾吟,又用脱卸顶针法。所谓脱卸顶针就是第二次顶针比第一次少一字,第三次顶针恢复字数。脱卸法常见有545、434、212式。没有323式。

96.分联对顶回文诗,一联当中,上句的首字与下句的尾字相同,上句的尾字与下句的首字相同。分联对顶回文诗属于连环格和顺逆同韵诗。可以是通体回文,也可以是本章回文。

97.四读回文,简称四回文诗词合璧中,顺读回读成诗,顺断、回断又可分别成词,共为4首。

98.四变回文,奇句的首尾为两组押韵,偶句的首尾为另两组押韵,顺读和回文可通过调序读,得16首诗。四变回文一般为四组韵,但也有合并为三组韵两组韵的,读出的首数各不同。比如顺逆同韵,就有倒顺回环读法。矩式回文属于特殊的四变回文,合并为两组押韵。萧玉苍说:“所谓四变回文,即指一首绝句,如变换其平仄韵脚而逐句正读之,则可得四首绝句;若可倒章回读者,则可共得绝句八首。至若倒章、倒句两读均可者,则加倍而成十六首绝句矣。”

99.四变回文联绝体,回文联诗中的一种。结构是上句的第一字与下句的末字同韵,且上句的末字与下句的首字同韵。可以读出四首诗,一是本篇回文法读法,即顺读后再倒读。二是先倒读对联,再顺读对联(叫调序读)。三是上下联对调,用本篇回文法读法得一首,四是再用调序读又得一首。

100. 四变脱卸联绝体,结构是1、3、10、14字同平声韵,7、8字同仄声韵,可读出 16首(其中四变回文,共8首。从第二句开始脱卸回环读,加上跳读,共有4首。从第一句的第四字读起,读到第一句的第三字止,再加上这副对联。加上跳读,也共有4首)。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7: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1.矩式连环回文诗,又叫方局诗,简称矩式回文。这种诗是顶真回文诗的一种,也是特殊的四变回文(四组韵合并为两组韵),可画成矩形,所以叫矩式回文。它的关键是图中四个顶角字,分为对顶角的两组韵,一组为平声韵一组为仄声韵。读出的诗中是顶针,四个顶针字是两组韵字。

102.多变回文,含百变回文。有的回文诗,虽然没有在同步韵上用韵字,但因为措词巧妙,巧妙用韵,通过减字、跳读(乱点鸳鸯法,其实就是调序与重组)等综合读法,可读出几十首甚至上百首诗。
103.百变回文,或叫百读回文。通常的两首回文诗外,另外还可原文截前二字成五言律,截后二字亦成五言律。截中一字成三言或六言,截三字成四言,加上乱点鸳鸯读法(调序跳读法)便成百变回文。

104.虞美人诗词合璧百变回文,除了虞美人诗词合璧诗词合璧外,另外还用百变回文法读出许多诗来。

105.合璧虞美人百变回文反复体,把七律、虞美人和回文反复体结合在一起。有两首反复体与它们结合。读出的首数超出任何诗词,是回文诗词中的冠军。

106.玉連環,本为古代一种玉器玩具。铭文中有“举一字而诵皆成句,字字可起,顺逆可读”称之为玉连环,后用于诗,叫反复体。

107.回文反复体,“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也。”这是反复体。反复一词本身无回文意思在内,但是有许多诗不但顺向可以是反复体,反向也可以是反复体,这种反复体我们称它成为回文反复体,又叫“字字回文诗”、反复回文。是反复体与回文体相结合的一种诗体。发源于“玉连环”。古时的反复体字几乎都是偶数。
108.联绝连环反复体,回文联诗中的一种,既是对联,又是绝句,还是回文反复体。适宜10字回文联,原则是要有五组押韵。10字的容易出现三平收和三仄收,因此它的平仄模式只有两种:1.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2.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分别是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

109.借字回文反复体,利用共用字的回文反复体诗。字为奇数,借其中一字凑成偶数而成反复体。此体创于刚刚。现在这种体的作品已渐多。

110.双十字圆盘诗词,颐翁创,由两个十字辘轳回文句构成,组成内外两个圆。按三四五六七字任意寻韵断叠组句。可读出四五十首诗词来。其实源于20字的回文反复体,只是不搞字字回文。首数的多少与押韵组数有关。有些随意,规律不显,此体尚不成熟。

111. 双十字圆盘诗词反复体,在双十字圆盘诗词基础上改造而成,由两个十字辘轳回文句构成,画成圆盘的反复体,除了反复体的一般读法,还有十字辘轳体的读法,还可按三四五六七字任意寻韵断叠组句。其实20字的回文反复体中1、7、8、10、11、17、18、20同韵字的便为双十字圆盘诗词反复体。
112.句子回文反复诗,举一句而反复成诵,句句可起,顺逆可读。如矩式回文、八方回文、六角扇、四变回文、分联对顶回文等。
113.当代回文体诗,当代的回文体诗与古体回文诗有本质的不同。古体回文诗是以字为基础的倒读,属于字序循环,当代的回文体诗是以句为基础的倒读,属于句序循环。
114.减字回文诗,如果前后都能减去二字的,就成为一种诗体,叫减字回文体诗,一般也照样叫减字回文诗。要成减字回文体诗,第三字和第五字应该是两组押韵。减字回文体诗是百变回文中的一种最重要读法。

115.三句半回文诗,是近年新提出来的一个品种,但收集到的其实是辘轳连环之类,并不是真正的回文。真正的回文结构为22字组成,有5773式和7753式。可读出五言、七言、九言等诗。押韵字,最基本的为: 4  7  12  14 17  22为一组平声韵;1  6  13  16为一组仄声韵。

116.柏梁体回文诗,句句押韵的回文诗。有四种形式:顺逆不同韵皆为柏梁体的;顺逆同韵皆为柏梁体的;顺逆只有一边为柏梁体的;连珠体顺逆同韵柏梁体回文诗。
独木桥回文,押韵为同一个字的回文。
117.叠韵回文诗,又叫仿一韵叠字诗。又叫韵字诗、同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叠韵是指两个或几个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构成词或词组。如果五言诗中要求每句的五个字必须迭韵的叫五字叠韵诗。叠韵诗一定是柏梁体诗,那么叠韵回文诗一定是顺逆同韵柏梁体诗,根据顺逆同韵柏梁体诗的研究,共可读出432首。
118.叠字回文诗,每句有叠字的回文诗。含叠字顶针的回文诗。后者种类很多,如十字回文辘轳体、脱卸连环、转尾连环等。刚刚按,顶针和叠字虽然都有相同的字,但顶针不能叫叠字,否则便混淆修辞格的概念,顶针可叫联珠。

119.通体叠字回文,每句都有叠字的回文诗。

120.纯体叠回文,句子字词全由叠字组成的回文诗。

121.连珠回文,每句都嵌规定的两个字,如嵌花和月的《花月吟》回文,便叫花月连珠回文。

122.二字连珠回文,两字连珠诗在唐朝就出现了,但两字连珠回文则在明朝才出现。即每句都嵌规定的两个字。

123.四字连珠回文,每句都嵌规定的四个字的回文。

124.五字连珠回文,每句都嵌规定的五个字的回文。

125.同字体回文诗,包括复字体回文诗,同头体回文诗,重字体回文诗,两字连珠回文等。

126.复字体回文诗,“复字”是让同样的字多次重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复字诗是在全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也可以用合成词),而且一句中可以重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全置于句首的便叫同头诗。

127.同头体回文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回文诗。

128.双拟对重字折叠回文,双拟对,上下联中重字的位置相同就叫双拟对,全首都用双拟对的方法就是双拟对体。重字体、复字体、复字同头体,数名诗中多有这种诗。重字用双拟对方法排列,又是折叠回文的叫双拟对重字折叠回文。

129.重字体回文诗,又叫同字回文诗(注意不是同头回文诗)。是指同一词语在一句中重复使用,但不迭用。重字本为诗忌之一,而故意用重字的重字体诗却营造了另一种诗境。重字体和复字体不能混为一体。

130.首尾同字折叠回文诗,每句的首尾为同字的折叠回文诗。

131.同旁字回文,回文诗中,每句字的偏旁相同。有一句用一个偏旁的,也有全诗用一个偏旁的。
132.全仄全平回文诗,一句中的平仄全一样。有五平回文、五仄回文、合五平五仄回文、五平反复体、五仄反复体、合五平五仄反覆体等。

133.五平回文,五言回文诗中每句全平。

134.五仄回文,五言回文诗中每句全仄。

135.合五平五仄回文,五言回文诗中一句全平一句全仄。

136.五平反复体,五言反复体回文诗中每句全平。

137.五仄反复体,五言反复体回文诗中每句全仄。

138.合五平五仄反覆体,五言反复体回文诗中一句全平,一句全仄。

139.镶嵌体回文诗,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字;或有规则地嵌入特定语句;暗含另一层意思;或把词语拆开交错搭配。利用镶嵌手法的回文诗叫镶嵌体回文诗。

140.嵌姓名回文诗,把姓名分开与前后字分别搭配组词,这样姓名分在两个音节中,达到暗嵌姓名,别有所咏的目的。利用镶嵌姓名手法的回文诗叫嵌姓名回文诗。

141.嵌词牌回文诗,以词牌名称联串而成的回文诗。

142.嵌药名回文诗,有药名离合回文诗,也有嵌药名的回文诗。

143.药名诗离合体,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文字的诗。以药名二字离於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属为一药名的回文诗。
144.嵌五行回文诗,又叫五星诗。每首冠以金木水火土五字。

145.建除体回文诗,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从第一句起,每联开头冠以十二辰的名称,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利用建除体手法的回文诗叫建除体回文诗。

146.嵌地名回文诗,嵌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假借词意,联缀成篇。利用嵌地名的回文诗叫嵌地名回文诗。

147.嵌棋牌名回文诗,把象棋名、围棋名、牌名、骨牌名、麻将名嵌进回文诗中。

148.八音回文诗,八音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八音诗就是将八音之名称,顺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149.数名回文诗,将一至十的数字嵌入回文诗中。

150.回锅体回文,就是保持原诗字不变,不增减字,打乱重新组合成另外一首回文诗。或者在原诗中选部分字组合成新的回文诗。这种多读回文诗,非常罕见,首创者为清代的沈士瑛,作品叫《美人揉碎梅花回文诗》。

151.绝律变体回文,回文诗如果第二联用对偶句,就可多出一种绝律合璧——绝律变体回文;如果第一联第二联都是对偶句,就又可出来两种合璧,联诗和绝律变体回文联诗。
152.创半回文,清朝涨潮所创,属于错杂回文。一句回文,一句字不打乱,词组打乱,字不少不变。如“山空罩雾松堤曲,浦远笼烟柳径前”,上下联字,也可交错读成“山远罩烟松径曲,浦空笼雾柳堤前”。

153.联句回文,联句者,系两人或多人合作一篇。由两人以上合作的回文诗叫联句回文。

154.扇形诗,有一种十三字诗,可构成七言回文诗、五言回文诗、四言回文诗,还可以读出三言回文诗和十六字令回文诗,这种诗因为有时画成圆扇形,有人称之为扇形诗、连环诗(回转回文诗也叫连环诗)或十三字辘轳诗(十三个字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辘轳成诗。)。扇形诗属于诗词合璧。读五言为二字顶针回环;读七言为四字顶针回环;读四言为一字顶针;读三言,第一字当诗题,其他四句每句三字;读十六字令,10、11字重复一次,第十六字再用一次第一字。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55.通贯回文,通贯回文有三类,一是拆字通贯回文(以五言,通过离合借字成七字),二是诗词合璧,三是双词合璧。

156.拆字通贯回文,既是回文诗,又能拆字读,所以叫拆字通贯回文。原诗通体回文读得两首,拆字后也能通体回文读得两首。

157.拆字通贯回文反复体,把拆字通贯回文和回文反复体结合的诗体。

158.半字顶真回文诗,每句的头一字是上一句尾字的部分,末句的尾字又是首句首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是末句的尾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和末句的尾字可共组成一字。这种诗叫半字顶真回环体,但半字顶真回环体多不能逆读,所以叫回环,而不叫回文。只有既回环又回文的,才是半字顶真回文诗。

159.联环结,即“菩萨蛮”的回文体。一般指两两回文的菩萨蛮。

160.集句回文诗,集古人或他人成句成诗,唐人号称“四体”至宋始名“集句”。又是集句又是回文的诗叫集句回文诗。

161.集字回文诗,摘取前人诗赋中的字词而凑成的回文诗。

162.按韵顺回离合读,是清朝童叶庚的一种回文读法。离合,指的是分离出来的句子重新组合成四句一首的诗。顺回,两首诗中,只要是这个韵的句子,不管是顺读的回文读的,便可重新组合成四句的诗,而且还能把这首四句诗通过句子调序又变成新的一首四句诗。同一首诗中顺的和倒的,只要是同韵的,也可以通过顺读和回文读重新组合成新诗。

163. 倒映三台,十六字令中1,5,8,16押韵的一种宝塔读法,第一层14,15,16,第二层1至5,第三层5至13,第四层是第一层的回文,第五层是第二层的回文,第六层是第三层的回文。由作者幸是取名。

164.诗词合璧虞美人,四读回文中的一种,顺读、回读分别成两首虞美人词和两首七律。

165.变体回文词,双词合璧回文词中,回文有些不合词牌要求的叫变体,或叫变式。

166.词曲合璧回文,萧玉苍首创。词回文为曲,或曲回文为词。

167.本句回复式回文联,本句回复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回文联。又叫卷帘格、对称字回文对。一联中间的字叫“轴”。它追求文字次序上的回绕,以造成语言上的缠绵往复。即就句回文。

168.上下联回复式回文联,上联倒读便形成下联,叫上下联回复式,又叫倒字回文联。它因语言回环有致,更添对联的意境美和情趣美。即上下句回文。

169.待回式回文联,一副对联倒读,可变成另一副对联。这种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以一副对联变成两副对联的回文叫待回式,又称为反复回文,又叫翻意回文联或暗回文。这种对联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有时两副对联合起来便真成了一首回文格律诗。这种对联倒读有时意思保持不变,但多数意思与顺读时相反,别有情趣。

170.局部回文联,即部分回文。比如部分词语换位的回文,叠字联也常常使用局部回文。

171.谐音回文联,类型比较多。一是这种对联有的从字面上看不是回文,但按字音读却是回文。一是或按字音读是上下句回文,看字面非回文。一是有的对联从字面上看不是回文,但按字音读却是回文,同时还可以当通体回文,得出第二幅对子,这种谐音回文对联,是真正的回文,是名副其实的谐音回文对联。一是有的对联从一联字面上看不是回文,但按字音读却是回文,从整联来看却又是回文对联。这是本身既是谐音又是回文的对联,是谐音回文联的正宗。一是还有一种谐音双关回文联。



二、回文诗词条查询

1.迴文,见回文。

2.回纹,见回文。

3.倒章回文,见通体回文体。萧玉苍说:“所谓倒章回文,即指整个一章,从结尾一字倒读至开头一字,无不可通者。若为诗,则可仍其章句;若为词,则需易其标点。”

4.上下句回文,见双句回文。

5.隔句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6.一句重读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7.随句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8.逐句回文体,见双句回文体。

9.逐句回环体,见双句回文体。

10.逐句回文体,见双句回文体。

11.一句重读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12.两两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13.随句回文,见双句回文体。

14..倒语回文,见双句回文体。即前人所稱的隔句回文。全篇每二句為一組,顛倒互為回文的一種回文方法。萧玉苍说:“所谓倒语回文,即指上下句之词语相雷同,而其词序相颠倒者。一般以词为限,若‘ 菩萨蛮’词,可全句倒读之;若‘ 阮郎归’词,则只可大半句倒读矣。此类回文,只读一过;若回读之,则徒重复而已。”

15.颠倒使韵,见本篇回文体和双句回文体上下句回复式。本篇回文和两两回文都属于顺逆同韵,因为顺逆的用的韵字一样,所以叫做颠倒韵。

16..颠倒韵,见本篇回文体、双句回文体和颠倒使韵。

17. 颠倒虞美人,见颠倒回文词。

18.本句回文,见就句回文体。

19..当句回文,见就句回文体。萧玉苍说:“所谓当句回文,即指当句之中其文便可回读者,且以七言为最常见。其法以每句中之第四宇为界,前后三字同其形而异其序。此乃回文中之最简易者,盖不必另章回读也。”

20.本句回复式回文诗,见就句回文。

21.倒句回文,见就句回文。

22.倒顺回文诗,见就句回文。

23.对称回文,见就句回文。

24..变义回文诗,见双篇回文。

25.倒句回文,见折叠回文。萧玉苍说:“所谓倒句回文,即句序一概不变,而语句则要倒读者。一般体例(诗体、词牌)仍旧,而韵律亦相符;但个别字音,则要求变读。此种回文,以词曲为常见。”

26.对称回文,见折叠回文。

27.回环韵,见折叠回文。

28.方局诗,见矩式连环回文诗。

29.矩式回文,见矩式连环回文诗。

30.回文诗联包含体,见回文联诗。

31.联绝连环体,见回文联诗。

32.回文藏诗体对联,见回文联诗。

33.回文联绝连环体,见回文联诗。

34.鳞叠连环回文,见翠蕉回文。

35.鳞叠回文,见翠蕉回文。

36.十言连环回文体,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37.十字回环诗,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38.十字环复回文诗,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39.十字回文诗,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十字回文诗,叫法不严谨,十字图诗也被叫做十字回文诗。

40.“前七后三”七绝诗,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41.转尾减字回环,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因转尾回环可读得七绝二首,此只读得七绝一首,为前者之半,简称转减。

42.连理回文诗,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连理文,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和转尾回环。

43.回文联珠,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44.减字转尾回文,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45.转尾减字连环,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46.卷帘体本篇回文,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

47.四变七字辘轳诗,见七字辘轳诗。

48.鸳鸯交颈十字回文体,见十字辘轳体回文诗。这十个字画作圆形,第二句的开头几个字和第一句的末尾几字相合,所以叫“鸳鸯交颈十字回文体”。

49.脱卸连环,见回转回文诗。
50.连环诗,见回转回文诗,又见扇形诗。
51.转轮诗,见回转回文诗。
52.十六字联珠回文,见转尾连环。

53.转尾回环,见转尾连环。

54.连理文,见转尾连环。

55. 回转回文诗,见脱卸连环。

56.字字回文诗, 见回文反复体。

57.方局诗, 见回矩式连环回文诗。

58.十字顶真回文诗, 见十字图诗。

59.十三字辘轳诗,见扇形诗。

60.四回文,见四读回文。

61.百读回文,见百变回文。

62.顺回同韵,见顺逆同韵。

63.八变换句式,顺回同韵诗又叫八变换句式。

64.一韵回文,顺回同韵诗又叫一韵回文。又见叠韵回文诗。

65.一韵叠字回文,见叠韵回文诗。

66.韵字诗,见叠韵回文诗。

67.同韵诗,见叠韵回文诗。

68.反复回文,见回文反复体。萧玉苍说:“所谓反复回文,即指浑然一体、逐字推移、反复读之、左右咸宜者。其特点为:由其中任—字起读,无论顺逆,皆押韵而可成诗。一般只限于古体绝句。例如古体四言绝句,若逐字左右推移而反复联缀读之,可扩展为三十二首;至若六体五言绝句,则可扩展为四十首。此乃回文中之最富于变化者。”

69.字字回文,见回文反复体。

70.回文隐语,见回文谜。

71.会意回文,见神智体回文。

72.同字回文诗,见重字体回文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7: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图形诗词条

1.图案回文,利用几何图形或文字图形构成的回文诗词。

(一)、十字图诗系列

1.十字图诗,十字图诗属于图像诗,多数不是回文诗,有的是回文诗,甚至是回文诗中的反复诗。它的特征是由17字或13字排成十字形,以中间一字为轴,中心字是公用字。上下、左右字数一样多。读法多样。或称十字顶真回文诗。

2.析字体十字图回文诗,17个字,上下左右各四个。中央的字和右端的字为压韵。中央取字是成功的关键:中央的字是个形声字,如果是上下结构,则上部应是仄声字,如果是左右结构,则左边应是仄声字。读法:从上读到中间一字的一半,再读下四个字添上中间那一字为第二句。第三句从左读,取中间字的一半为收尾的字,第四句以中间字的另一半为始字读到右边的最后一字。读出一首五言绝句。

3.十字顶真回文诗,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十字图形诗。有13个字和9字的两种,上下左右各三个。一般四端有三字平声压韵,有一字仄声。

4.七言四句加五言四句十字图诗,25个字,由13个字按十字图诗摆好后, 四端各有三字连接,左端与上端之间接三字构成圆圈或四边形。读法:读完十字图诗后,再读四端成五言四句。

5.十字架诗,排成十字形,字横两行竖两行。第一首竖读,从右到左;第二首横读,从上一行到下一行。中央四字彼此借用。也可以中间一字可分为四个字用,四端字一字分为二字用,通过横读、竖读、折读、交叉读等,读出绝句八首与其他非格律诗。

(二)、盘中诗(文字阵图)系列

1.盘中诗回文,将诗句写于盘中,屈曲成文,词意回环。它以汉苏伯玉妻的《盘中诗》而得名。但苏伯玉妻的《盘中诗》只是回文诗的雏形,并非真正的回文诗。后人利用盘中诗的形式制作出许多种类的回文图诗。照搬盘中诗形式的回文图诗中心只一字,外有数圈文字组成,规范整齐的盘中诗诗并无什么技巧而言,25字49字81字之类的回文诗词都可排成若干个圆形,规则是1、8、16、24、32、40、----,每圈加8字而已。又,凡方块诗(如25字诗、36字诗、49字诗)也可列成几个圆形。不规范的则可由作者自己设计。读法为从中心字按提示一圈圈往外读,读完为一首。然后往回读至中心字得第二首。

2.龙盘势回文,改变读诗的方向。盘中诗本从中心读到外层。龙盘势则与它相反,是从外层读到中心,再回读到外层。图形则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与长方形。

3.螺旋体回文,把盘中的多环改成螺旋形。

4.蟠桃回文,实际是把一层的螺旋图做成蟠桃形。不同的设计读得的首数不同。

5.石榴,实际是把一层的螺旋图做成石榴形。读得回文诗或词两首。

6.五云回文,把螺旋体画成云状,共五个螺旋体。画成中央一朵大云,周围四朵小云。像盘中诗一样,由内读到外,一朵云一首诗,共五首,再回文又得五首。也有与拆字结合的五云。

7.河图,四层构成。中心十字星5个字,第二层正方形,上边下边各5字,左右无字。第三层,右纵线4字,左纵线3字,上横线2字,下边中央一字。外层下横线6字,上横线7字,左纵线8字,右纵线9字。实际是螺旋式,从外层上边左读起,一圈圈向内读至十字形的中央字。得鹧鸪天一首,回文又是鹧鸪天一首。

8.太极图回文,把盘中图改成太极图,图似太极图,黑色的是阴文(白色字),白色的是阳文(黑色字)。实际是利用阴阳二字为首字的两首诗,把两首七绝揉在一起,阴字开头的依阴文顺序读,读完后读阳字开头的,依阳文顺序读。诗虽借阴阳二字,其实是有意让两首诗句混在一起,太极图则是为了使混在一起的两首诗泾渭分明。清朝万树把太极图诗写成回文。

9.八卦成象,太极图外加八卦图,八卦图为八边形,读得六言回文一首,太极图读得七绝回文两首,取太极阴阳之象。

10.雀翎宝扇回文,与云璈同理,即把多个盘中诗放在一起。图的中央是一个大盘中诗,读得律诗一首,回文也是律诗一首,周围八个小盘中诗,读得绝句八首,回文也是绝句八首。

11.四块玉回文,把盘中图改为方盘图,四个方盘图表示是四块玉,每个方盘各顺逆读出两首诗或词。

12.鸿来燕去 迎鸿送燕回文,方盘形,按螺旋体排列,龙盘势读,一首顺排,一首倒排,倒排的穿插在顺排之间,所以叫鸿来燕去 迎鸿送燕。

13.倒顺连环锦缠枝,简称锦缠枝。七言八句(七律)回文顶真诗编成图形,图形共48字,横、竖各七字,1与28为公用字,左下方缺一字,缺口交叉处的字(公用字,第六行的第二格)在诗中出现三次:1句的1、5句的首字、4句的尾字。通过旋读、连环、回文,可读成七言八句诗二首。正读倒读皆可。由第六行的第二格开始到第六行的第一格,再按顺时针旋,每句七字,读的时候要像锦缠在树枝上那样一圈一圈的绕着读,每句的第七字又当下一句的开头(一字顶针)。到第七行第二格时上穿第六行的第二格,继续按顺时针旋,最后旋到图形的中心(第四行的第四字)。

14.叠翠体回文,10行字。相同的字在诗中位置为1、4、9、16、41、48、53、56。一二行各二字,并且第一行两个字相同。三四行各四字,五六行各六字,其他四行各八字。中间劈开右边从上往下环绕读到底,再接着从底部向左环绕向上读到左边顶字。读出一首七律。今奇诗派人把它写成回文诗。写作要点有二:一是顺逆同韵,二是首尾同字。

15.方阵回文诗,每首都排成纵向和横向字数相等的方阵,除了可以横向的顺读和倒读成文以外,还可以纵向的顺读和倒读成文以及环读和倒环读成文,而且还能在方阵中嵌入有特定含义的字词。

16.转折回文,文字排列为正方形。一左一右地转折读到底,并且可回文的诗。

17.旋图回文诗,文字排列为正方形。除了一般的回文外,还可以一句左读,一句右读,这样一左一右地转折读到底,并且也可回文。例如犯韵体旋图回文诗、犯韵体旋图一七体回文诗。
18.旋转回文,文字排列为正方形或矩形。除了一般的回文外,还能顺时针或逆时针地由外读到内,甚至又能从内再读到外。如顺逆顶真回环体、方盘旋转诗等。转角处常用半字顶针法。根据设计,可以读出各种各样的诗词来。

19.纵横回文诗,文字排列为正方形或矩形。可以横向的顺读和倒读成文以外,还可以纵向的顺读和倒读成文。如顺逆顶真回环体、方阵回文诗、纵横相同回文诗、纵横回文叠字诗、离合体纵横回文等。

20.纵横相同回文诗,这是在纵横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回文诗。纵横诗就是横读出的诗与纵读出来的诗一样。

21.纵横回文叠字诗,这种诗凡是“回文”的诗都必须是要能够“叠”读;凡是“叠字”的诗都必须是要能够“回”读;凡是“顺回”叠的诗都必须要能够“垂逆”叠;凡是“垂逆”叠的诗都必须要做到能够“顺回”叠、“纵横交并”。

22.方盘旋转回文诗,排成矩形,七言八行,本身是七言回文诗,又可顺时针旋转读,七言诗一首。旋转时第一句末字一分为三(离合字),其他地方每逢转角处为半字顶针。

23.翠蕉型回文,做成叶子形,所以叫翠蕉,用翠蕉诗的方法读,顺时针一首,逆时针一首。作法:由一平一仄的两组韵字交叉构成,由于全是韵字,要写得通顺是较难的。

24.犯韵离合纵横体,21个字。排列对称,排成横纵各五行,上下左右都是三个字。利用犯韵体和离合体,可横读,可竖读,可转折横读,转折纵读,也可回文读。读得35553式的诗若干首。

25.纵横体铜钱,铜钱形,周边四字为题,铜眼中13字,13531排成近矩形,其实就是犯韵离合纵横体每行减两个字,纵横、顺逆皆可读,还可辘轳回文。读得13531式诗4首,七言辘轳回文诗一首。

26.四物汤,四个螺旋图构成,每螺旋28字。但它不是旋转到中心停止,而是从外旋转到中心然后再旋转出来,两个进出口既可以是出口也可以是进口。读得8首七绝。命名为四物,是因为一句一义,两句成一物,四句为二物。又回文另为二物,顺逆四物,因是药名,所以叫四物汤。四首共隐八药名。

27.小锦片,四个小锦片组成,锦片看起来似四个不同的迷宫图片,实际就是四个环形的变形。为诗为词,字数多少,通体回文或本章回文,都由作者设计而定。

28.一垣星斗,四角由四个三角形螺旋体构成。中间由四个六边形螺旋体构成。有公共边。四角读得四首颠倒《南乡子》,中间读得四首颠倒《长相思》。

29.同心结,一圆,中央一字,周四字,每字外边有一方块,方块中五行,每行五字。从中心字开始连接圆周上一字,再链接方形由外向内旋转读,再回文读至圆心字,得颠倒临江仙一首。共读得4首。

(三)、环形及其变形系列

1.一环,用得最广,一般回文诗都可用之。也可用于玉连环(回文铭)、連環回文、连环贯通回文、脱卸连环、藏头拆字连环诗、反复体回文等回文。

2.双环,两环相交有两个公用字。加回文读得四首诗。也有两环相交有一个公用字,可读出顺逆同韵字的回文独木桥诗两首。

3.玉交环,两环相交,每环八个字,为一幅对联。反复体。读法:1.铭文,四言,上环八字,下环同。不拘何字起,各分两句读。2.四言诗,可环环相扣,也可两环合用四字,还可转折读。

4.火齐环,两个大环相交,每个大环有四个或八个小圆,每个小圆四个字,读得两首本句回文绝句或一首本句回文律诗。

5.双套环,图形类似于火齐环,每个套15个小圆,每圆中心一字,周七字。每圆翠蕉顶针读得七绝一首,回文一首,共计60首。

6.连三环,三环相连,连接点为公用字。读法很多,有三环转折进退回环读、三环转折不进退回环读;二环转折进退回环读、二环转折不进退回环读;单环回文读。总数62首。

7.端阳文胜,三环相连,中间环小些,上下突出些。左右两大环也各向左右突出些,突出处多一字。环环相交两处也突出些,用大字嵌。8字形读法,加回文得4首诗。

8.珠联璧合,三圆,内圆空心,另两个圆各有八个小圆,每个小圆四个字。一个小圆读一句七言诗,句法凡叠字只写一字,取璧合之义。

9.三元及第体,大圆中有三圈,所以叫三元及第。中心一字,外两圈各六字,可读出三言、五言、六言(要用分联对顶法)诗。

10.水晶环,四个圆环,每环16字。顺回皆脱御读,即古转尾连环,得七绝8首。

11.一串金钱,一根索串着八个铜钱,每个铜钱四个字。本句回文体七律一首。

12.多环反复体,每环本身是反复体回文,又可以用多种方法与其他环交叉结合起来读,因此读出的诗可翻倍的增加。如宋太宗五环的《心轮》,清朝傅维鳞8字型两轮的《连环诗》、四轮层叠的《四时》,民国王如香四环的《石幢回文》,清末民初手帕回文诗(3圈),溥儒回文诗(3圈),李凡四环借字反复体《四季》、五环的《五首同韵反复诗》。如钱惟治两环《宝子垂绶连环诗》可读一字至七字诗二首;四言回文二首;五言四句一首的二十字连环读反复体四十首,两圆共八十首;五言八句二首;七言回文四首。

13.心字团香,四把扇摆成圆形,中央合成的一圆为香字,所以叫心字团香。全图组成两环八边,读得回文叠韵七言绝八首。

14.独轮车回文,八根V形车条为七律辘轳回文诗,共可读出诗32首。车轮为六律辘轳顶真回文诗,七律每句的尾字分别为六言句的首尾字,也可读出32首。

15.车轮,外圈32字、内圈16字,加八根V形车条40字。车条与外圈交接的8个字为公用字。外圈加公用字为五律回文,内圈加v形车条为七律回文。

16.菱镜,实际是把环做成菱镜的形状。可以是回文诗,也可以是反复体诗。

17.葫芦,其实是环形变形成葫芦形而已。它可以是一个环的变形,也可以是8的变形。可以用于一般的回文诗,也可以当成8字形用,用于有公用字的回文诗和反复体。

18.四出天香,其实是环形变形成四瓣花形而已。顺逆读得两首。

19.玉如意,其实是环形变形成玉如意形而已。顺逆读得两首。

20.上弦月,其实是环形变形成半月形而已。顺逆读得两首诗或颠倒回文词。

21.银锭,其实是环形变形成银锭形而已。顺逆读得两首。

22.牟尼珠,其实是环形变形成牟尼珠形而已。用于长诗,环形占位置,做成佛珠可随意弯曲,一字一珠,遇要标点处,用黑色珠或颜色珠代替。顺逆读得两首。

23.玛瑙珠串,画成玛瑙珠串图,一个珠子一个字。其实是两个环形变形成玛瑙珠串形而已。顺逆读得两首本章回文诗或颠倒回文词。也可读出通体回文2首。

24.八音,八环装在大圆中,每环中有一样乐器,所以叫八音。环外七字,倒句回文读,每音二句,得上下句回文诗16句一首。

25.子母钱,大钱中有八个小钱,每个小钱有4个字,逐句回文读,七言律一首。

26.围脖,画成围脖形。中间一大圆,外面梅花形,像搬运队工人的垫肩。其实是两个环形。外环45字,内环18字。用转尾减字连环回文(四字顶针)读,内环2首,回文也2首。外环5首,回文也5首。

27.藕片,画成藕形,外一大圆圈,中心一小圆圈,周围七小圆圈。大圆圈为通体回文词,八小圆为回文律诗。

(四)、宝塔系列

1.宝塔形回文, 杂体诗中有一种叫做“宝塔诗”的特殊体裁,这种诗的特点表现在字数上,它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书写时如果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用宝塔诗形式写出的回文诗叫宝塔形回文诗。

2.火焰体回文,火焰体是宝塔诗中的一种,属于复字诗,用火焰体形式写出的回文诗叫火焰体回文诗。

3.宝塔合璧回文,诗写成宝塔形,句句押韵(行行押韵)。可读出宝塔诗、柏梁体诗与回文诗。

4.菱形塔回文,一正一倒两个塔,倒塔是正塔的回文,可以是通体回文诗两首,也可以是本章回文一首。与宝塔合璧回文一回事,一个把回文写了出来,一个不把回文写了出来而已,于是便形成两种图形。

5.两头纤纤,菱形,顶一字,逐层增加一字,最多的一层有十字。然后逐渐递减,最后一层为一个字。外一层右边顶头半字读起,四尖俱藏头读,得五言律一首,第二层也从这层的右顶端字读起,得七言绝句一首,回文读。第三层六言绝句一首,每尖藏头,从这层的右顶端读半字起。中五言绝句一首,从这层的右顶端字读起,每句第一字先读全字次读半字。与菱形塔回文图形的区别在于菱形塔底层是两个塔底,两头纤纤公用一塔底,另外读法不同。

6.叠翠体回文,10行字。一二行各二字,第一行两个字相同。三四行各四字,五六行各六字,其他四行各八字。中间劈开右边从上往下环绕读到底,再接着从底部向左环绕向上读到左边顶字。读出一首七律,有8个相同的字。今人把它写成回文诗。写作要点有三:一是顺逆同韵,二是叠翠诗相同的字在诗中位置为1、4、9、16、41、48、5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07: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顶针系列

1.蜂房,四个六边形与一个矩形相交组成,有八个公用字。加回文读得绝句两首。实际是一字顶针回环诗。

2.钱神,做成铜钱形,中间钱眼角射出的四根线与钱外圆形相交,得八个公用字。与蜂房同理,是一字顶针回环诗。

3.橄榄球,把窗花图的一个椭圆压缩到另一个椭圆中,四个公用字变成了两个,便是分联对顶回文诗了。

4.地球仪,画成地球仪的样子,经线画五根,加上圆圈共七根,每根7字。纬线3根,代表南极北极赤道,与经线相交点是共享字。八句分联对顶诗(同时是独木桥诗)。回文也是分联对顶诗(同时是独木桥诗)。

5.顺逆顶真回环体,文字排成矩形,八行共六十四字反复颠倒念之,读法实际是八字回文辘轳体(读法:1到7,3到8和1。然后本章回文。),一行一首。

6.連環回文,全詩寫成一個環形(一般為十五字,七絕體),從某字起讀,沿定向先取七字为首句,然後隔二字依次取七字讀之,可成一絕句,倒章回文讀之亦成一絕的一種回文方法。此法字句首尾相含。实为五字顶针连环回文。

7.八方回文,把顶针四变回文的律诗做成八边形图形。两边相交点为公用字,因此有公用字八个,实际是一字顶针回环诗。矩式回文用于绝句,八方回文用于律诗。五律32字,七律48字,再分别加公用字八个而成。八边形图,或叫八阵图,用于句子回文反复体,总数读得192首。

8.矩式回文,又叫铜方。矩形图,两边相交点为公用字,有公用字四个,实际是一字顶针回环诗。如果对顶角各为一组韵,全诗只两组韵,便是四变回文。

9.五星回文,五星回环诗由10字组成,构成五角星形状,图形的上面三角为压韵字,中间五字为公用字。诗句为四字顶针,最后回到顶上开头的字,所以叫五星回环诗,如果能写成回文诗,那就叫五星回文诗了。



(六)、拆字离合系列

1.七襄,华彬的七襄,图形很简单,读法很复杂。图形是上与下各一字,各拆分为二字,左右牵合读。中间四边形字阵,两条直边的字横卧排,其他的字正常排列成12行。先读两直边,上下两字离合连接两边,读得四变回文一首,四变回文可调序读,华彬读得4首,刚刚则读得24首。然后连边每剩一字,左右交织读,读得七言12句古风二首。

2. 离合体纵横回文,每句都有离合字构成。共五行,排列起来纵横一样。横的上下两行各三字,中间三行各五字,纵看左右两行各三字,中间三行各五字,读时可横读也可纵读,可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可从左到右也可从右到左。还都可回文读转折读。



(七)、文字图系列

借用某个文字,把字排在文字中,按照某种规则读出的各种回文对联、回文诗和回文词。常见的有丫、丳、弗、旦、地等。

1.丫,得十六字令回文四首。

2.丳,两个口为十六字令回文各一首,从口字左竖中间字读起。两竖为七绝回文一首。交合处为公用字,共8个。注意,每首十六字令与两竖的左竖第一个交接处要选平仄多音或两读字,否则七绝会失律。

3.弗,按笔顺读,弓字得回文诗或回文词,两竖为回文对联。

4.旦,篆体旦字图,藏头读,同头七绝一首,回读独木桥体。

5.地,草体的地字图,按笔顺读,得诗词合璧虞美人词两首,七律两首。

6.卐字,中间空心,实为四边,每边一首回文诗词。

7.癖王,三个王字,一个在上,两个在下。逐句回文,《菩萨蛮》三首,先读竖后读横。

(八)、符号回文诗系列

这是奇诗派发明的回文图诗品种。常见的有≠キ、Μ、≮或≯、8等。

1.≠キ,左为数学符号,右为日语字母,任选一个写作,回文读。得本章回文六句诗。

2.Μ,交接处拆字读,各读一半,读得本章回文八句诗。

3.≮或≯,>读得两句,│读得一句,再回文,得本章回文六句诗。

4.8,第一字与中间交叉字为共享字。有多种设计,多种读法,可以8字形读,也可以3字形读,读出的可以是多首通体回文或十六字令,也可以是反复体回文。



(九)、几何图形系列

1.三菱锥回文,大三角中三个小三角。是七言顶针柏梁反复体诗,任从一个顶端读都可读出不同的3句4句5句6句7句8句12句等不同的诗来。

2.圆锥回文诗,由一个椭圆与三角组成,按一定的次序顺逆读。

3.玻璃杯回文诗,与圆锥回文诗差不多,把三角换成杯子外形,再加一个底座。不同的形状读不同的诗词,共有三种诗词,有的不能回文。

4.雨伞回文诗,把椭圆变成伞形,再插一根伞把。从伞开始旋转读,左旋一首右旋一首。属于部分回文。

5.锡朋(蜂窝)回文,七个六边形拼合,上二中三下二。每边四字,共七首回文词。两交处两重旁字,三交处三叠旁字。此图用到的重旁字三叠旁字过多,是绝难的。读得长相思回文词三首,自度回文词四首。

6.蜂房,两个蜂房组成,每个蜂房由四个六边形构成。两边相交点为两重旁字,三交处三叠旁字。读得颠倒长相思八首。

7.内圆外方回文结或内方外圆回文结,两种图共同点都是一圆一方相交处一边有一个公用字,加回文读得四首诗。

8.内外皆方回文结,与内圆外方回文结同理,只是把内圆做成了内方。可读得借字双矩式回文两首,或其他的回文诗。

9.三函为一,大三角中有一个方向相反的小三角形相交,因此有四个小等边三角形。有公用字六个。加回文读得两首诗。

10.魔方,立方体图。一首诗的四个句子做在立方体上,犹如魔方,每面读出的都是四变回文,每首四变回文可读出16首诗,共得96首。其实它正是一首四变回文调序读的首数。因此魔方形象的反映了四变回文调序读的情况。

11.合蒂梅(又名六出花、锦心、并蒂莲),六边形,从中心字与各边组成七层塔形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两条腰各与邻三角形公用。读出六首七绝,加回文十二首。华彬则读得七绝二十四首。

12.六菱品字玦,六边形,从中心字与各边组成七层塔形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两条腰各与邻三角形公用,其中有三个三角形的第二行各少一字(本6字,只有5字)。不缺字的三个三角形读得颠倒虞美人三首,缺一个字的三角形每条腰向中心旋转,共读得六首五绝(属于交错回文)。

13.六角扇,六边形加一个把(把上没有字),便是六角扇。属于句子反复体诗。可以任何一句为首,顺逆读各一首,句子反复体读共得12首。也可以对面读,一共有两组组合,每组句子反复体读顺逆读分别得12首,便是24首。因此共读得36首诗。

14.扇面,四把折扇圈成一个圆。每扇28字,得七绝回文8首。每扇又可读出一首颠倒虞美人,可得4首虞美人。

15.同心锦,实际是用一个十字形链接四个正方形。从十字形中心的字读起,读完一个正方形,再回文读为一首本章回文诗或颠倒回文词。共为四首。

16.灵膏,由三部分组成。正方形四角各一字,每边6字,正方形中央一圆璧,外圈16字,内圈8字。正方形四边各对着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中由1357字宝塔排列。正方形读得七绝回文二首,圆璧读得颠倒眼儿媚一首,三角形读得十六字令八调。

17.菱花镜,菱花镜的外围就是菱镜,即环形,24字,读得六言诗48首。中有第二环,20字,读得五言诗40首。中心为方形,16字,读得四言诗32首。全为反复体。

18.六棱碧玉环,四个六棱环组成。每环读得本章回文诗或词一首。

19.五铢钱,似铜钱样,只是把钱眼做成弧形与圆相交,相交点为公用字。实际是四个椭圆两两相交。圆形读得菩萨蛮通体回文2首,钱眼也读得菩萨蛮通体回文2首。



(十)、织锦系列

1.璇玑图,苏蕙所创,840或841字的方形图,读法多样,可横可竖也可斜,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可读出上万首诗。

2.拟赵阳台回文诗,清金礼嬴撰,这是回文图中最庞大最复杂的图。形式如苏蕙的织锦图,但字比其多,凡一千五百二十一字,设计的读法更非苏蕙能望项背,如衔尾读、绦文读、折带格、卸甲格、翻车格、回肠格、穿心格、蒂梅格、纺车律吕相生格、踊跃格、续断格、弈棋格、连头带尾格、四通八达格、勾弦格等,尤其是还可分解出四十九个分图,如太极乾形锦、四游锦、建辰锦、紫微锦、山河锦、思维锦、八索坤形锦、八寅锦、围枰锦、围枰锦(第二局)、龙飞八阵锦、大交龙锦、小交龙锦、鸣鸾锦、翔鸾锦、回鸾锦、舞鸾锦、三花方胜锦、大庆云锦、小庆云锦、四时锦、四时锦(第二)、 金钱锦、八围锦、亚字锦、珠联璧合锦、失名锦等,这些锦又可读出各种各样的诗词来。共可读出57000余首。真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拟赵阳台回文诗》是织锦类图形中字最多、读出的诗最多、构思最复杂的回文诗,可号称世界第一奇诗。

3.织锦绝句,七言诗横四句纵四句相交组成的图案。有大量公用字。不同设计有不同的读法,读出的首数大不一样。

4.拟织锦图,目前看到的拟织锦图,一般没有回文形式的,只有奇诗派人写作。回文中凡14倍数的诗或词其实都能做成拟织锦图。拟织锦图的诗句不能直读或横读,只能斜读,读到边上时,下面转折成八字形,转折成人字形乂字形读都会失败,别的各种转折读更加不行。这和织竹席子的方法一模一样,竹席织到边时往后翻转过来便与前面的斜篾并行排成八字。也就是说边上的那个字不能直接往下读,必须平行再读一个字才能反向斜读下去。完全符合纺织和编席的原理,所以叫拟织锦图。

5.斜文锦锻,方形斜行,字一行顺一行逆,读时从顶角顺行一行行读,读完再读逆字。顺逆各一首,又回文各一首。

(十一)、其他图形

1.纨扇,古人用的纨扇为椭圆形加一根把。把的一端与中间椭圆的顶相交,另一端伸出扇外。从扇端相交点旁边的一字读起,读到扇外的把端,得七律一首,回文读,又得七律一首。

2.电风扇,最中间圆心,四字回文铭;三个扇叶,三首鳞迭连环诗;外圈,脱御连环诗。

3.心字团香,四把折扇围成圆形,中央一香字为公用字,每把扇子有两个圆弧,共组成内外两圆圈,八根骨子每根7字,小弧7字(含与骨子相交的公用字两个),大弧15字(含与骨子相交的公用字两个)。两根骨子与大弧读得一诗,共四首,加回文共8首。四个小弧读得一首。

4.窗花,四瓣花形,实际是把四句诗做成两个椭圆相交,有四个公用字。中间一圈。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用各种方法去循环读回文读,其它的可用顶针,回文等法去读,能读多少不知,但首数不会少的。

5.盘鉴图,鉴,铜镜。全名叫转轮钩枝八花鉴铭,图原是古铜镜后面的,中间一花安八字。其盘屈纠结为八枝,凡纠结处为公用字。交接出八环(八花),每环(花)中一字,所安之字可左旋读之与右旋读之。花上八字环旋读之得四字十六句。八枝环旋读之得四字九十六句。

6.蝴蝶结,图为蝴蝶形。四个翅膀相交于蝴蝶背上,相交点为公用字。实际就是两个8字。加回文读得两首诗。

7.灵檀几   44字,句式是77555555。与两两回文一样,实际只要写四句。其中有四个字要公用,分别为2、13、25、34;6、9、35、44;15、24、27、32;19、20、37、42。因为可排成桌几的形状,所以叫灵檀几。

8.菩萨蛮灵檀几,“菩萨蛮”的回文体之一,可排成桌几(灵檀几)的形状。其中有四个字要公用,分别为2、13、25、34;6、9、35、44;15、24、27、32;19、20、37、42。

9.花樽,“菩萨蛮”的回文体之一,可排成长脚樽的形状,所以叫花樽。文字成王字形,19个字,横皆5字,竖为七字,凡交接处都是共用字(共3处)。读法:先从上到下竖读中间一竖的七字,再逆读。次上横,再次中下横,各五字先顺读,再回读。

10.回文题扇图,反凹字形,两两回文的菩萨蛮的图形化。顶横7字,四竖各4字,下横6字,中间空一字。第二横为5字。读时从顶中央开始,顺时针转。逆读回中央字时转到第二行中间字,右转读,逆读向左向上,直到顶部中央。

11.金锁,两把金锁形,呈凹字状。一把锁44个字,读得折叠回文菩萨蛮。因此两把锁得四首词。

12.三体合一,三体:十字形连环全句回文诗(七言),矩(方)式连环回文诗(五言),环(圆)式连环回文诗(五言)。共37字,4个公用字。可贯通交接读得数百上千首诗。

13.三体合一反复体,三体合一图形。45字,十字形外包着一个矩(方)式,和一个圆,有4个公用字。音韵安排成反复体,可读出数千至十来万首诗。

14.心心相应,像布条折成的心形。三个交叉点为压韵字,最后一个压韵在心尖,共四个公用字。而在心窝的字还可一字三用,两拆一合。从布条一头读进去,从另一头出。回文则从出处进从进处出。

15.药笼,画成药箱形,共五格,药名诗离合体,句末与次句首字皆合成药名,可用于回文诗。回文为另外的药名。

16.莲瓣砚,实际是把两个椭圆形的一头锯掉而成莲瓣,另一头一个公用字,从公用字开始,顺时针读,又从此公用字开始,逆时针读,形成同头诗。可写成诗也可以写成铭。

17.双鱼,把回文诗排在双鱼中,弓字形的读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18.酒樽,酒樽形,从杯口读起,读完椭圆形的杯口,接着往下读樽身,读到杯底,再往上读到杯口止。然后回文读。

19.交格方棂,正方形中有一个风车形的窗格,这样有方形矩形共六个,利用公有边,顺逆可读出12首诗。

20.秋叶,八片叶子圈成圆形,每片叶中1231字排列,叶子中两头的1各可开头,八片叶子左旋一首,右旋一首,因此读得4首七律。此实际为四变回文七律。

21.浮图,七层宝塔。读得西江月二调,虞美人二调,临江仙二调,醉花阴二调,南乡子二调,渔父二调。读法,从右脚柱向上环绕着读,读到左脚柱。两脚柱读完再横行向右或向左,遇角即从上转下,塔顶止。然后回文读。

22.杂佩,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这种杂佩,四部分组成。上面长方形中嵌这一个菱形。中一个长方形两腰上突出了一些,下面左右各一个奖章形,奖章有长方形与六边形串成。读法复杂,有顶针、部分回文、逐句回文读等,根据自己的设计,可读得多种诗或词。

23.遶屋梅华,一行五方块,共六行三十方块。每方块20个字,为五言回文诗。共五绝六十首。

24.穿心回文体,七行字,竖15751排列,横看则1335331。读得上下句回文菩萨蛮。每句都读成上下句回文,先纵读,中央七字两边五字,然后横读中间五字,所以叫穿心。

25.古懽集,由三十个矩形组成,横五纵六排列,每个矩形中四行字,为回文诗一首,共得60首。取名缘由是是集句。

26.井田,井字形外接正方形,每边10字,共64字.利用公用字,纵横读,每两行为一首,俱回文。得五绝八首。

27.一垣星斗,复杂而有序的螺旋形图。大正方形图,四角为三角形螺旋图,中间有六边形四个,矩形一个,有线条连贯为一整体。从上边中央字向左右的三角形分别螺旋读到中间去,分别得南乡子通体回文2首,颠倒南乡子2首。从下边中央字向左右的三角形分别螺旋读到三角形中间去,也分别得南乡子通体回文2首,颠倒南乡子2首。共计南乡子8首。中间矩形从两条连线开始左右读到六边形内,得颠倒长相思8首。

28.镜屏,由镜面、镜框、镜架、镜座四部分组成。镜面有两个正方形,上一个正方形6字一行,共8行。下一个正方形6字一行,共7行,但第二行第六行的第二第五字空缺。镜框左右和上面三条边共26字。镜架左右两边各12字。镜座34字。从右镜架读到镜框上边中间,第三句顶针一字,共26个字,再回文,得颠倒南柯子一首。从左镜架读,也得颠倒南柯子一首。上镜面右第一行从上至下,第二行从下至上,第三行只读一字,第四行从上至下到倒数第二字,其中第三句四字顶针。再回文,得颠倒南乡子一首。上镜面左第一行则从下至上读,也得颠倒南乡子一首。下镜面读法复杂,从中间开始,用部分回文法读得减字木兰花2首。镜座从中间劈开,从脚读起,分别读得颠倒长相思一首。

29.相思版,外面矩形边64字,顺时针读得4首十六字令,从第一首的第八字开始逆时针读,又读得4首十六字令。矩形内有四片瓦,每片瓦三行字,每行7字。两片瓦合为一首浣溪沙,倒序折叠回文又为一首浣溪沙,共4首浣溪沙。

30.相思板,折子形,七个矩形,246空页,1357矩形中各有七个字。七绝顺回二首。

31.鸳鸯砚,画成鸳鸯砚形,中间一圆圈,中央两个字。两个字相间成文,即圆上一字与中心一字搭配,接着便是圆上另一字与中心另一字搭配,依次进行到底,然后回文,得颠倒南乡子。然后每退四字,读法仿此,又得六首颠倒南乡子。

32.疎棂,上下两层。各四根棂,上棂每根4字,下棂每根10字,两棂之间上下各夹一字。从三四棂之间的字读起,叠字开头,七字句,然后回文五个字。然后从二三棂之间的字读起,照此法得阮郎归一首,但第五第六句是三字句,二三字叠,第七句回文五个字把第一个叠字去了。八九句恢复原法。第二首从上首的第八字开始,也是阮郎归。下棂也是阮郎归,也从三四棂之间的字读起,叠字开头,但不回文,第六句一字顶针,两棂所夹的下字都不读。第四首阮郎归从一二棂下面的夹字开始逆向读,两棂所夹的上字都不读。这两首是部分回文。

33.龟纹,由龟甲12块、头、尾、四脚四部分组成,相交处为公用字。把盘旋图做成迷宫形。先从头读起(包括两个公用字)再到右边的两脚,再到尾巴,再到左边的两脚(都包括公用字),得菩萨蛮一首。用第一首的折叠回文读,但次序是头、左脚、尾、右脚,又得一首菩萨蛮。中间一块龟甲为一首回文诗,得24首。

34.宝鼎,两耳各2字,鼎口三行18字,鼎脖6字,鼎身七行字第三第五行各6字,其他为7字,鼎脚两条各7字。先两耳再鼎口与鼎脖,得转应曲一首,其六七句重叠第五句后两字。折叠读又得一首转应曲,六七句重叠第五句后两字。鼎身鼎脚得鹧鸪天通体回文,鼎脚为其第二句和倒数第二句,只有第三第五行各6字是固定的,第五行做顺读的第五、六句,第三行做逆读的第五、六句。

35.云版,由三部分构成:云版框,中央偏下有Λ形玉磬,下挂云版。根据作者字数安排,各读得一首通体回文诗或词。

36.玉磬1,Λ形空心,得六条边。七言八句,顺逆贯通。通体回文诗。

37.玉磬2,悬挂的玉磬形,玉磬分成两歧,每歧4字,首尾要同韵。利用多音、节奏,读两遍,得十六字令一首。

38.异布,六个不同形状构成,分三排,迷宫式的排字。读得六首上下句回文的菩萨蛮。

39.朝带,四个空心矩形组成。上下两个大矩形迷宫式的安排字,中间并排两个带环的矩形为四边排字,环把上各自有两个字。大矩形从上边中央开始转折读到上边中央最后一字止,再回文读,读得两首是或词。中间各自环把上读得本章回文诗或词一首。

40.莲叶,中心圆是空的,发出六根筋,其中四根直接与荷叶边上的字相连,另两根的一端又生出两根筋分别与边连接。叶边七律,顺回读二首。叶筋五绝用平韵,五古用仄韵。不同的连法加回文,得二百八十四首。

41.放鹤亭,由柱和亭顶组成。亭顶由四楹三檐边构成三个三角形。三檐边的中边7个字,中央嵌“放鹤亭”,所以图名放鹤亭。另两边各5个字。四柱,柱子从左读到右,再回文,得两首。柱子从右读到左,再回文,也得两首。右第二楹读到第一楹,再到右檐边,再到放鹤亭,得七绝,回文又一首七绝。从放鹤亭读到左檐边,再到左楹,再到左二楹,得七绝,回文又一首七绝。

42.雷峰塔,四层半圆构成,每层的字是本句回文,读时,每层做两句读,中间一字作顶针读,成上下句回文,得上下句回文菩萨蛮一首。

43.美人揉碎梅花廻文圖,清沈士瑛作。是综合多种图形、多种技法的复杂大型图。中央一圆圈,生出14根梅花须,每根4字构成,外两圈,各28字,最外边为六瓣花形,56字。作者定读法为:“读法毕备,一流水读,二回风读,三连环读,四脱蝉读,五穿花读,六夹蜨读,七断云读,八腰蜂读,九旋帆读,十归雁读”,像名取义,神与口传,计图内藏七言律诗六首,绝句二十四首,共得梅花诗三十首。其实远不止三十首。有人共读诗千七十有四首。

44.同心栀子图,清吴宗爱撰。《栀子同心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全图凡165字,中间是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图心的“雪”字也可分拆成“雨”“山”二字),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除此还可分出数十种图案。到底能读出多少诗词,还是个谜。



四、图形诗词条查询

1.锦缠枝,见倒顺连环锦缠枝。

2.转轮钩枝八花鉴铭,见盘鉴图。

3.铜方,见矩式回文。

4.六出花,见合蒂梅。

5.锦心,见合蒂梅。

6.并蒂莲,见合蒂梅。

7.八阵图,见八方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5 1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甚为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5 11: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8与19条有何区别?

点评

18、双句回文体,又叫上下句回文、两两回文、倒语回文、颠倒韵、逐句回环体、逐句回文体,即前人所称的隔句回文。明代有人称为“一句重读回文”、“随句回文”。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倒读,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倒读,全篇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5 15:24
哪部分的  发表于 2017-5-5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5 15: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5 15:2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5 11:50
18与19条有何区别?

此文最大缺点就是未举例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2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  18,上下句回文  例   园林慕静避尘嚣,嚣尘避静慕林园。
19,本句回文  例  宫近东城城近宫,松遮宝殿殿遮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