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9

古风楹联十期荷组补充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96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459
金钱
10089
发表于 2017-5-3 13: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十期荷组补充作业帖

0

主题

152

帖子

11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9
贡献
291
金钱
432
发表于 2017-5-3 15: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识对联

荷22-清风淡月

联短小精悍,所要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又不拘泥于诗词的诸多章法所限,短短七言而及十四字,道尽天下无穷事、物,所以,联厚重,是动人的两行字 。但学好并非易事,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对联有自己的独特特色,必须符合六要素 :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和谐,内容相关。

1、要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断句一致。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联句平仄交替,上下相对位置平仄相对,注意不能失替失对。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有正对,反对,流水对,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意思重覆。



成联


      静夜思

异地不堪明月满;
长宵久将故乡思。


      静夜思

中天月满有谁共;
午夜愁浓兑酒斟。




浅谈出句,对句,成联

荷22-清风淡月


出句,立意要高一点,格调也要高一点

1出句自然合理,选取物象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

4、贵在出新。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杜绝抄袭,可以化用。



对句的要求简单总结为: 工、稳、贴、切、新、奇

在理解了出句节奏,意境,风格
等的基础上,立意,选才,应对,炼字。应对的方法有三种,正对,反对,流水对。


成联的步骤与出句、对句一样,同样是立意、谋篇布局、选象、构句、精炼。

成联除了对上联和下联当句做好布局,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立意,对两句话的选象、构句做出全面的安排,使上下联既对举,又意联;上联要为下联做好引导和铺垫。在上下联的前后各部分依序体现脉络贯通。


成联一副


  悠闲岁月

茅屋三间,吟诗作画,无人识得此中趣;
浮生一世,我诈尔虞,哪个能忘世上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2

帖子

1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2
贡献
414
金钱
611
发表于 2017-5-4 05: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荷18-凝望 补充作业: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心得:
   留下最深印象是过年时贴对子,那会儿小根本读不懂上下联的意思,只觉好奇,甚至有些字还不认识,都是草写,就顺着溜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古风,或许是好奇心在作怪吧,想来认识一下对联,看看它竟究有什么奥妙,能让人如此痴迷,古今流长。
满怀激情进了古风学院联十期班,高兴中有点担心,我能行吗?
  期待中开学了!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辅导中,逐渐明白了啥叫对联,以及对联的起源和它与诗词和散文的区别:对联也是一种文学的表达形式,虽然只有两行字,但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字表达最多最美的东西,也是一门文字艺术的浓缩,取文字之精华,不像诗词散文那样繁琐。
  打好基础是上策,方能应万变。
  着实开阔了眼界,知道了联还有长短中之分,一字联到几十,几百上千字组成的联句。
忐忑中,我知道了什么是马蹄律,怎样依据平仄杆还有啥为马蹄律变格:它没有严格遵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只要遵循二四六分明,一三五可以不论。还有意节律,是马蹄律和诗律的补充,都要遵循词组,节奏点和平仄交替。
   还知道了音节的划分,联句如果二四六位置不交替就不符合格律要求,就是失替,上下两句二四六位置不能出现失对。对联的六要素要紧记: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内容相关。这是联的重点:1.忌合掌。2.忌重字,3忌失对,4.忌失替,如果不出现三仄尾,三平尾和孤平的情况下,一三五可以不论。忌上重下轻。
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区分词性,及词性活用。名词可以活用动词、形容词。名词可以活用作量词,形容词作动词等等。运用好了使联句生动有趣。
讲课后老师天天给出练习题,班级里同学活跃,老师尽心尽责,不厌其烦,甚至后半夜了还有老师在临屏辅导,老师真的是无私奉献啊!教会了我怎样去析联,知道了什么是物像,什么是意象,知道了入声字的查询,学会了使用平水韵确定平仄和入声。并知道了什么是流水对,记住了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认识到八大关系,它在对联中的作用。
让不懂对联的我,知道了平仄和运用,感受到了流水对的曼妙,加上八种关系的点缀,对联更是其乐无穷。如行云流水般,上流下接,送给我们美的享受,如痴如醉。
把讲义温习一遍,感觉清晰了许多,当初对讲义就是囫囵吞枣,谢谢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有你们我幸福!
   学联六要素
初学对联,难分结构乱音节;
熟知要素,活用名词巧仄平。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理解三个阶段的要求如下:
   对句:对句就是别人为你立意了,你需要把别人的立意,去丰满去润色,依据对联六要素来完成的一副对联。把别人欠缺的,你来补充,是和他一块完成的。也就是两个人来完成一副对联。
刚刚接触流水对,就是拧不过弯来,对句习惯性对字也就是正对:
例句:
1.含羞小朵春心动=
   好色蜜蜂馋嘴伸【凝望】
2.心扉不锁春常驻=
   梦想犹飞气永存【凝望】
通过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和及时的纠正,经过平时的练习,逐渐悟到流水对的诀窍,也对出了流水味!
例句:
1.那日别君秋正雨【月照花林】
   此时嫁你梦成真【凝望】
2.若是相思能卸载=
   何须笔墨再描摹【凝望】
  出句:先立意布景,符合六要素,在自己情感范围之内,写自己所想,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的句子。老师平常出句练习作业,题图出句,当时以春为题我的出句:
例:
1.燕子呢喃惊我梦【凝望】
2.春风戏柳花含笑【凝望】
  成联:成联是独立完成的上下间的一副完整的联,不像对联那样要看别人脸色行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选择合适物像、意象抒发情愫,要先立意,谋篇。

为何要划分初中高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对句,先练习基础知识,丢掉以往的工对对句思路,逐渐向流水句转换,先学会析联,找准关联及切入点,并通过对句练习,掌握流水对的技巧。

中级阶段:出句,就是让我们学会自己出句,先立意,知道自己想要写些什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出句中,自己主宰的色彩的深浅力度和方向,学会独立,能自信地迈入流水对的领域。

高级阶段:成联,就是让你自己成就上下一副完整的联,首先要先立意,谋篇,学会独立酝酿,把握联意,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情感和。逐渐掌握学习成联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联水平。

我们即将毕业了,和老师们相处了这段时日,深感你们的辛苦和无私的教导,我以古风为荣,在这个亲切的大家庭里,遇良师益友,互敬互爱,在此更要感谢东风老师,是他提供了这个学习平台,让我懂的了流水对,在这片如诗如画的旷野中自由飞翔!
学习成联总结成联一副:
成联有感
数日临摹,提笔得来联一副;
此时回顾,用心难抒意千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5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9
贡献
146
金钱
220
发表于 2017-5-4 12: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作业内容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对联是中国除诗词歌赋曲文之外的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用两行文字上下对举,共同表述一个主题。虽然短短两行字却能包罗世间万象,真可谓体小乾坤大。虽然不像诗词一样受韵脚限制,但同样有创作章法,起承转合样样不少,不得浪费一个字眼,务必高度凝练。更不像散文一样,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故而,这里就有铁的规则必须遵守,那便是对联之六要素。
下面我且以成联来具体阐述:

以“山”为意成联:

康桥

遍揽/古今/无数客,
仄仄 仄平 平仄仄
动动 名名 数量名
偏正 并列 偏  正

修来/风雨/百年身。
平平 平仄 仄平平
动动 名名 数量名
偏正 并列 偏  正


一:字数相等
二:词性相当
三:结构相称
四:节奏相应
五:平仄相谐
六:内容相关

上比写山的胸襟和包容,下比写山的意志坚定,不知妥否,还请老师指正。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一、如何对句

1、对句的立意要与出句意联而不受制:
对句的立意应该在出句的主题和意境的约束下展开,才能实现出对句的意联。但是,如果对句完全受制于出句,联想思路打不开,则难以成为佳对。
2、对句选象要与立意相符:
选象是为了借合适的意象,准确表达对句的立意。
因此,佳句的表现之一,是选象与立意的统一。
3、出对句之间的关系要符合逻辑:
   我们学习过顺承、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选择、目的等8种复句关系。
4、精炼动词、形容词、虚词,以便更准确表达立意。
5、用意象表达情感,更显含蓄美:
   诗词联跟白话文不一样,诗家语含蓄、委婉,留下余味。就是说,我们的情感不直接宣泄,而是借由意象或细微的动作,留下空间给读者去联想、体会。
6、注重声韵美:
   诗词联既是书面形式的文体,又可供诵读欣赏。其平仄的和谐对立,乃至于读音的爽朗或沉郁,都可以寄托情感。一般来说,开口大的字,情绪比较高昂;开口小的字,情绪比较低沉。

二、如何出句

1、对出句的要求:
   出句和对句,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两个方面。
    对句,是在别人给出主题和格律的基础上,通过析联,按照对联六要素作出回应,形成对句。相对而言,对句是被动的。
出句不受别人的约束,反而是要启迪别人,主动地参与对联的创作。所以,出句不必受“字句对等”“平仄对立”、“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奏对拍”和“意联”的限制。
那么,是不是出句就可以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呢?肯定不是的。某种意义上说,出句比对句更难。为什么?
对于出句,主要有以下的要求:
(一)、联律方面的要求:
出句在联律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本句平仄的要求。
1、出句必须符合节奏点平仄交替、句脚平仄符合一定规律的联律规则。
2、出句的尾字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不管尾字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要避免三平尾或三仄尾。
根据《联律通则》,当出句以仄声结尾时,出句为上联;当出句是平声结尾时,出句是下联。
3、对于结尾为平声的出句,忌孤平;对于结尾为仄声的出句,尽量避免孤仄。虽然孤仄不看作禁忌,但是,平仄的不平衡还是会造成音律上的损害。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二)、语法方面的要求:
出句应符合语法的一般要求。
1、词法方面的要求:
⑴、组词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要求,不能生造词汇。
⑵、大多数并列词语可以前后词换位,有些则不行。
⑶、成系列词语可以颠倒次序,成序列词语一般不可颠倒次序。
2、词语搭配要求:
⑴、数量词搭配:应符合习惯。

在诗词联中,往往为了凝炼,可以省略量词。
⑵、动宾搭配:应符合规律。
3、句法方面的要求:
⑴、出句要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和自然规律。
也就是说,出句要让人家看得顺,看得懂。
⑵、出句要脉络通顺。
指的是章法上前后贯通。如果脉络不通,前言不搭后语,何来意境?
(三)、立意表意方面的要求:
出句的意境,取决于立意的高低优劣,同时也会影响对句的立意。这是出句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出句立意要发乎内心:诗言志,联也一样。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联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出句要能启发对句人的情感。出句的立意越真实,越能打动对句人。
有了好的立意,还要有好的表意方式。
1、精准选材: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发展中,物象已经被赋予约定俗成的意象。选择物象,应该按照约定俗成的意象寄托。
2、妙用修辞。
3、谨慎用典。
4、合理谋篇布局
对于单句联而言,出句的立意大多放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通常是为后半部分的立意表述作渲染、铺垫,也就是要为后半部分营造一个适宜的语境。
5、注重炼字
炼字重点炼虚字,也就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三、如何成联

在谋篇布局方面,出句、对句都是一句话;而成联则是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所以,成联对谋篇布局的要求,比出句和对句更显重要。
也就是说,成联除了对上联和下联当句做好布局,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立意,对两句话的选象、构句做出全面的安排,使上下联既对举,又意联;上联要为下联做好引导和铺垫。在上下联的前后各部分依序体现脉络贯通。
下面以自己的拙句举例:

题三晋 康桥
欣看滔滔汾水,浩浩太行,更经年烟雨龙都,承联結汉胡之纽带,容今容古;
遥想漠漠驼铃,悠悠茶路,叹一代晋商票号,创汇通天下之先河,至信至诚。

上比写三晋自然资源,下比写三晋人文精神,不妥不当处还请老师多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0

帖子

3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55
贡献
805
金钱
1162
发表于 2017-5-4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17-5-8 08:31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荷组补充作业

       荷17--水冰泪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遵平仄、守规则,在对联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学联心得体会(一)

    终于要毕业了,有些许激动,亦有更多的不舍。想起当初来古风时,那份心不在焉、那份应付了事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可是真正学起来后,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无知。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一年来,他们对楹联的感受让我佩服,尤其是东风校长的出句与对句,更让我钦佩,也让我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学习过程中,看到老师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认真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帮我们辅导练习,开始为自己稀里糊涂的学习态度感到羞愧,经过这大半年的学习,我已经渐渐的喜欢上了对联,也让我享受到了对联带给我的乐趣。

    一、初识对联
    开学后的前三节课,我是以稀里糊涂的的态度来学习的,三讲结束,我只记住了两句话:对联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对联是分平仄的。而其它的古仄字和入声字根本就没有去在意,更没有去复习,直到偶尔一次去大群闲逛,看到同学们都在互相学习讨论,什么135不论,246分明呀,什么诗律格马蹄格呀,什么今平古仄字呀,看到他们说的这些,我统统不知道,再一看,还有什么练习题,看过老师们的辅导,再看别人的学习积极性,我开始为自己的学习态度感到羞愧。于是,我决心改变自己,从头来过。我重新认真学习了前三讲的讲议,通过重学,我知道了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对仗;知道了什么是隔和合掌,知道了什么是诗律格和马蹄格,知道了什么是失对失替和孤平等等。并开始和大家一起练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喜爱上了对联,喜欢上了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学习时光,更喜欢上了我们的古风。

    二、趔趄前行(对联六要素的学习)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使我对对联的喜爱与日俱增,也越来越不敢懈怠,每天都围绕对联六要素打转,通过学习使我知道了对联不同于诗歌、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因为他即“对”又“联”,“对”就是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联”就是要“内容相关”。而诗歌散文却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因此,我在学习“对联六要素”的过程中时常犯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1、字数相等:这个就不必说了,如果连几个字都数不明白,还何谈学联呢。
   

    2、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指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的词或词组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和结构。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的规则。这是最为基本,含义也最为宽泛的规则,只需要遵循这一点即可。而我在平时对联当中,却总是混淆词性,
如:
  月映梨花千树雪==
  春飞柳絮一天云
映是动词,飞也是动词,这是正确的,而我当时却是这样对的
  月映梨花千树雪==
  东风柳叶一霜天
映是动词,风是名词,显然是不对的
   

    3、结构相称
    结构相称是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而我却常常在结构上犯迷糊。
A、
主谓结构:前一个是名词或代词,类似于主语,后一个是动词或形容词,类似于谓语的,是主谓结构。
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水天”“风月”是主体,“一色”“无边”是目的性的,上下句结构是一样滴,因此是主谓结构。而我却
水天一色==瀚海无边
上联“水天”是并列结构,而我对的下联“瀚海”却是偏正结构,上下句结构不一致。
B、
动宾结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是名词或代词或数词的,也就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是动宾结构。
例:写尽芳华诗句瘦==流干浊泪雁声空
此联的“写尽芳华”“流干浊泪”都是动宾结构;“诗句瘦”“雁声空”都是主谓结构。而我在做练习时却认为是偏正结构。
C、
偏正结构:后面的名词或动词是中心词,前面的词是修饰名词或动词的是偏正结构。
例:一径花泥软【联友】==蓬门燕语稠【东风】
此联的“花泥”“燕语”是中心词,“一径”“蓬门”起修饰后者的作用,是偏正结构,而我在做练习的时候却认为是动宾结构,显然是错误的。
D、
并列结构:组成词组的两个词词性相同,在句中分量相等,互不修饰,是并列结构。
例:扬州明月红欄畔==汉宫春风暮烟中。
此联上句“扬州”“明月”和下句“汉宫”“春风”在句子中份量相等,因此是并列结构,而我在做练习的时候却认为是偏正结构,是不对的。
E、
动补结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是动词或副词或形容词,对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作补充说明的是动补结构。
例:泼墨描春景【联友】==题跋借燕声 【东风】
此联“描春景”“借燕声”是对“泼墨”“题跋”起到补充说明作用的,而我在做练习时却认为是动宾结构,是错误的。
   

    4、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这里的节奏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音节或者叫节拍。上联节拍的停顿处,决定了下联也要 在这个位置上停顿。也就是说节拍要一致。而我在做练习时偶尔有混淆的时候,
    比如:
    竹隐/山家/闻犬/吠【再嫁东风】
    客扶/藜杖/讨茶/喝【小手冰凉】
此联是2221句式,做练习时我给断成了2212句式。不过,现在已经不会断错句式了。嘿嘿、、、
   

    5、平仄相谐
    在平仄相谐方面,已经完全掌握了“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不能犯 孤平。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6、在内容相关上
    内容相关就是对联中的“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那么上下句,两者不能相照应、贯通、呼应,就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刚开始学的时候,我经常会犯景隔的毛病,
比如:.
   隔岸花香勾酒瘾==
   楼台玉笛惹乡思  
人家的出句暖色调,而我的对句却是冷色调,内容也不相关。
再比如:
   牧笛声声牵落日==
   渔歌阵阵逐飞鸥  
上下联内容不相关,没有起到互相照应、贯通、呼应的作用。
   

    三、领悟对联的文学特质
    对联较诗歌、散文来说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束篇
    总之,在学联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学习改正、再学习再改正,虽然目前还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正自己,虽然学联这条路是那么漫长,但我会坚持着走下去,和对联一起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并和他们一起分享对联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只想说,结识古风,吾之幸也!
   最后,以一句成联表达我学联的体会:
    学联路上多磨难==
    对仗词中尽好歌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由初到高,体味不同阶段的楹联趣事
                                —学联心得体会(二)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快毕业了,对联正一点点改变着我的生活,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欢乐,但更多的是对古风的喜爱,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友情与不舍,从初级班的懵懂无知到中级班的似懂非懂再到高级班的努力提高,不同阶段的学习,各有不同的感受,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成长过程。

     一、端正态度,认真学习
    初来古风,我听课是稀里糊涂的,一点不认真,老师讲的课程根本就没记住是什么内容,更别说去做练习了。直到某天在群里,看到老师们的临屏辅导,我才知道自己辜负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于是,我开始每天和大家一起做练习题,看老师们辅导其它同学的作业,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发现自己存在的弊病,并加以避免,同时对每一个不懂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及时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我愈发地喜爱上了对联,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努力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古风之所以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一点点从基础学起,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对句、出句和成联中有所收获。因此,在初级班里,老师们着重讲了平仄格律、出对句要求、对联六要素、词性结构、隔和合掌、对联的意境、对联的虚和实、对联禁忌、对联的八种关系等等,并让我们反复练习,以作巩固。

    在讲如何对句时,老师讲了对句的要求就是: 工、稳、贴、切、新、奇,要想对好句,必须要先审题,然后立意、选材、最后才能构句。在老师们出的上联里,我是这样对的,因为是初学,还不太会立意、选材,只能浅显的对一个,
如‌:出句:临秋又把归期数==缘
    对句:对月难将思念传(水冰泪)
    在讲如何出句时,老师着重讲了看图出句,看图出句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所题出句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明确所要表达的主题,再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元素,比如,老师给了一幅有山有松的图片,我是这样题的出句:
    松柏甘当山侍卫==
   
    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结束后,总结了一下自己经常会犯的错误,最多的是关于对联的八种关系,
比如:
    出句:爱此溪凉常卧石=联友
    对句:由他梦好不思归【听琴】
此联本是递进关系,我却回答是顺承关系,老师说“爱此.... 由他....”,有转进的味道,因此是递进关系,而我总是在这这两种关系上犯迷糊。


又比如:
    出句:又见桃花开别院=联友
    对句:便邀妻子去娘家【听琴】
此联本是转折关系我却回答是选择关系,老师给我讲“便”字为下句情况起了转变,因此是转折关系。
……
    类似的错误我只能在日后的练习中不断揣摩,认真对待,才能日趋成熟。
   

    从中级班开始,老师们着重讲了炼字、修辞与应景、对联的思路等内容。老师说炼字的目的,是为了炼句,炼句的目的,是为了炼意,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在每天做炼字的时候尽可能用最贴切的字眼达到联意的最高境界,
如:填空
   笋()春音()破土===[白衣]
我是这样填的:
   笋(长)春音(才)破土===[白衣],
可是总感觉太生硬太直白,于是我重新分析出句原意,从给出的字面上看“春音”“破土”表达的是春刚刚苏醒、万物复苏的时候,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而并非百花齐放、蜂蝶起舞的时候。应该用最初的状来表达联意。因此,我又重新填了:
   笋(伴)春音(悄)破土===[白衣]
我想还可以填的更好更贴切,我还需要努力!


又如:
   以花()酒香成()===[白衣]
我用了酿和句做字眼,
   以花(酿)酒香成(句)===[白衣]
我认为花有香、酒有味,花和酒在一起会绽放出什么样的精彩呢?于是,我用花酿成了美酒,然后书写成句,那句子必将会散发出别样的香甜气息吧。
   

    关于“修辞与应景”我认为其目的就在于它可以美化语句,强化内容,丰满主体,营造氛围。为了形容一个女子的美,可以用粉面含春、体态妖娆;看见月亮,可以想到相思寂寞;看到长亭折柳便可以想到洒泪离别等。这些我想应该是在对联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的,只有把自己融入其中,用心体会,才可以写出应情就景的成联。

    自高级班开始,老师着重教我们如何写成联,也就是怎样立意谋篇;老师说,“成联”就是自己独立完成上下句的一幅完整的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来立意谋篇。因此,结合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我在完成一幅成联的时候,先想明白自己要写什么,写的重点在哪,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按照老师讲的“上联景,下联情;上联远,下联近;上联虚,下联实;上联古,下联今”的思路进行苦思冥想。但是在给出的物象成联上,我还是没有完全打开思维,想像的和现实有时不贴切,比如以“雨伞”为意成联,我是这样完成的:
    脊骨撑开,不俱万千风雨路==(水冰泪)
    掌心收起,愿当一隅自由人(水冰泪)
风清扬老师说我下联“掌心”用的不贴切,我当时想的时候认为雨伞撑开了像人的手掌一样,就用了这个词,风清扬老师指出这个比喻不恰当,并帮我重新做了修改,
    脊骨撑开,不俱万千风雨路==
    篷衣收起,愿当一隅自由人
修改后的成联看起来更贴近事实,更比喻到位,更值得我去学习。

     三、多看、多练、多揣摩,完成好的析联和成联
    总体说来,要想学好对联,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多练多看,比如看东风老师的成联和长短句赏析以及清联三百首,每次看都会找到不一样的对联思路。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看了就会有收获,只要练习就会有提高。
   

   比如长短句析联的练习,从最初的无处下笔到如今的基本过关,还是费了不少脑细胞的。
举例说明
    出句:间有竹林藏小舍【相忘】
    对句:时闻翠鸟合春音【柒米】
赏析:竹林幽幽居小舍,不见客来访。
     却闻小鸟亮高嗓,春风总张扬。
这样析联不仅没有押韵,读来也全无美感,最关键的是没有写出此联的真正含义,在老师的辅导下,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思路没有拓展开,没有真正理解出联者出句的最终目的,因此,我根据老师的指点认真做了修改。


修改后:
出句:间有竹林藏小舍【相忘】
对句:时闻翠鸟合春音【柒米】
赏析:凤竹深深摇碧帘,泉声绕舍前。
     时闻翠鸟啭溪前,春音付管弦。

修改后的赏析,虽然还不尽人意,但较之前的赏析有了提高,也更贴近联意,因此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四、结束篇
    在古风学习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学习经历每天都在发生,在此不一一列举。虽然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实则才刚刚开始,我知道对联这条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旅程,但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只想说,能进入古风学习,真幸运;有你们陪我作伴,真好。
    最后,以一幅成联给这次作业划上一个句号:
    初入古风,于平仄中品尝趣事==
    渐趋佳境,在诗联里一揽风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9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8
贡献
225
金钱
353
发表于 2017-5-5 14: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蜻蜓补充作业

一题:浅谈学习对联初期的一点认知

很惭愧,学习了一年来的对联,没怎么学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算牢固,有时还犯原则上的低级错误,很是对不起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现在就我对楹联的初浅认知说说,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当然也包括我喽,嘿嘿……
楹联也叫对联,对子,也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楹联的种类繁多,涵盖面也很光,例如,春联,行业联,胜迹联,婚联,言志联,寿联,挽联……等等
无论哪种类型的联,大家读起来都有一种韵律的美感,这种韵律来自读音的平仄交替,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平仄交替称为韵律,也叫格律。在汉语言中,我们通常以两个字为一个音节,节奏点放在第二个字上,因此就有了在律联中2,4,6,字位置平仄音分明,1,3,5,字位置上平仄不论的说法,当然1,3,5,不论的前题是要在不造成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情况下哦。
写好一副对联,只知道了格律的平仄还是不够的。无论是对联的正对,反对,流水对,都要符合对联的六要素,既(1)字数相等(2)内容相关(3)词性相当(4)结构相称(5)节奏相应(6)平仄相谐
对联六要素说来简单,真要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注意,对练习。下面简单的从六要素中说说对联和诗联的联系与区别:
(1)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句数必须同等。  对联具有灵动性,字数可长可短,没有限制,可根据内容伸缩字数和句数。短联在十字以内,十一字到二十字之间为中长联,超出二十字都归为长联。

例如青联:
短联:
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恬淡养清虚。
中长联:
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长联:
望江楼 笪重光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
此联是多分句联,字数和句数没有限制,每个分句中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只要上下比字数句数相同就可以。
而诗联不同,它受律诗的字数限制,只能是五言联或七言联。
例如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里的诗联

误疑茅堂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上下联均是七字,为七言律联,字数严格限制。

(2)内容相关,上下联之间必须有关联,无论在景物描写上或情感上都要有关联点,你不能上下句个说个话,毫无关联吧。没有关联就叫隔,隔分时隔景隔和意隔。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你不是要关联吗,那我选择近义词应对总可以吧,呵呵,那也不行,那样会造成合掌哦,对联是忌讳合掌的。另外不在一个色调也是不允许的,例如上联你说开心快乐的事,下联你写悲凉愁苦的心情,一个暖色调,一个冷色调,在对联中也是要避免的。
例如对联:

一江秋水连天碧,
十里桃花隔岸香。

上联写秋江,下联写桃花,很明显景隔了

春回大地风光好,
日行神州景色新。

出句和对句,大地风光好,神州景色新,句子表达意思完全一样,这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而诗联不同,律诗联是为主题服务的,只要主题明确,立意清晰,小合或小隔是允许的。
例如诗联: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只。
从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所居的特殊地里位置,看似隔,实际上,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这在诗联中是常见的句子。

诗联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春酒杯,冰浆碗,有小合的嫌疑,但诗联是允许的
主题都是要给读着一种奢华的感觉描写。

(3)词性相当,上下联选择词性相近或相同的词成对。这相对来说复杂些,首先你不许知道实词,虚词,半实词,半虚词等,也就是说能够分清名词,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叹词等从而做到词性相对。
在这里对联相比诗联来说可以宽些,对联中做定语或壮语时的词语词性可宽,中心词不能宽,而诗联不能宽,要求工对。

例如诗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数量词对数量词
黄鹂对白鹭,都是名词,鸟类小工对
鸣,上,动词对动词
植物类对天文类,属于临对,也是工对。

(4)结构相称,上联和下联的结构要对称。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等。
对联和诗联在结构方面的要求是一样的。
马戴的诗联:

危石  江中  起,孤云  岭上  还。 【江中遇客】
偏正  偏正       偏正  偏正

晓梦  还留  蝴蝶影==(轻风)
偏正  偏正  偏正
春心  常托  杜鹃愁【小六】
偏正  偏正  偏正

(5)节奏相应,就是说上下联的断句节奏点一致。
例如,七言律联

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 【送睦州侯郎中赴阙】
上下联节奏点为2212。
青联:
上天竺寺 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上下联断句点也是一致的

(6)平仄相谐,上下联在节奏点上平仄要相对例如,就七言律联上联在2,4,6位置平仄必须分明,在不造成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的情况下,1,3,5字平仄可不论,上下联平仄相对,上联尾字仄收,下联尾字平收。
例如对联
故里春光醇似酒==(轻风)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肩头明月自如初。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句,2,4,6字仄平仄,尾字仄
对句,2,4,6字平仄平,尾字平
正好平仄相反

这里的难点在于古韵里要分清今平古仄字和入声字,这些字就需要记忆了。可多去班群参加练习,慢慢积累。
另外对联和诗联不同在于,对联没有拗救,而诗联可以本句救,或上下句间救。
总之,写好对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学习,练习,尤其是流水对,它的灵活性,拓展性都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中找寻灵感。还有就是多看古诗词,扩大思维空间。
现成联一副以激励自己:
多读多看多请教-(蜻蜓)
苦研苦学苦求知。(蜻蜓)

二题:荀子《劝学篇》里有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意思是说: 
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 
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 
引申意思是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中做起, 
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学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我在学联初期,真是错误百出,没有一句合格的,看到一个句子就对,什么都不懂,就是凑够字数,平仄检查无误就完事,别的都不想,只求速度,多亏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才懂得了对联的潜规则六要素,从而明白了析联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句。试举几例:
迟归竹杖敲山响-( 转)
我首先提炼主干竹杖(主语)敲(谓语)山(宾语)响(补语)
主干提炼出来,句子的意思基本明了,我在看看迟归两个字,迟,晚也,归就是归来,迟归后面是竹杖,显然人字在这省略了,应该是晚归的人拄杖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后面的响字又说明什么问题,哦,把自己看成出句者,想着在山路行走,竹杖敲石的哒哒声,没有任何声音,静的出奇,那么肯定是天黑了,我就在此基础上想出了下句

迟归竹杖敲山响-
却有冰轮引我行(蜻蜓)

我们在看一句:
墙角寒梅先得信-(转)
解析一下:大家都知道梅花,这个物象的立意吧,不畏风寒,傲骨,独有的暗香,报春信等
这个出句就是根据梅报春信为立意的,墙角的梅花开了,它告诉人们春天的讯息,有梅我就会想到雪,好像梅雪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于是我就凑出了下联
墙角寒梅先得信-
枝头残雪未全消。(蜻蜓)

到了中级班,要求自己出句了,立意要随自己意愿写,可以不受别人思想的束缚了,应该好写了吧,可是感觉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写什么都觉得语句平平庸庸,都是老套,直白的句子,看到别人的出句哗哗的,真是羡慕啊,我就仔细揣摩,多看诗词,分析写作手法,拟人啊,比喻啊,夸张,白描等各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出句中来,我试着出几个句子,希望大家指教下

花开小径香衣袂-

闲花半落犹迷蝶-

寒食花开千树雪-

满院桐花迷鸟鹊-

蔓草逢春花吐蕊-

春桥欲醉攀花别-

瀑布杉松常带雨-

渐远孤帆心载去-
学过了对句,出句以后就要自己独立完成成联了。
高级班就是成联的创作:那是真的要体现自己学习水平,考察掌握的基础知识牢不牢的检验啊。
一般只要认真学习的同学,基础上是不会有问题的,关键就是立意让我头疼。成联要求上比下比体现一个主题思想,要明确,清晰等。
我对成联的悟性太低,我目前只能很简单的处理,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物象,意象的选择力求和谐,符合题意要求,使整个联成为一个整体,没有断层。
以前写过一副成联写来,请大家斧正
烟花落尽空余恨(蜻蜓)
烟花落尽梦初醒,往事难回首,犹忆当年小棹泛波双燕舞-
冷月临窗风不止,古弦又乱心,那堪此刻残灯彻夜孑身叹。
学联一年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可是我不会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不负老师们的无私奉献。
不负古风堪努力,
弘扬国粹尽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

帖子

12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319
金钱
457
发表于 2017-5-5 2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亭亭玉立 于 2017-5-7 17:29 编辑

补充作业:荷组长-亭亭玉立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答: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内心深处无声语言的文字表达,通过成熟的艺术技巧,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用一首律诗和一副对联来看一下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律诗:
《中秋思亲》
亭亭玉立

中秋云淡雁声长,陌草侵风欲渐黄。
老树幽幽怜独影,残荷戚戚折寒塘。
谁家笑语传音远,我自窗前叹月凉。
曾是团圆消永夜,如今泪落独悲伤。

联:
梅轩一角研平仄,墨字两行忘古今。【亭亭玉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首律诗中“老树幽幽怜独影,残荷戚戚折寒塘。”和联“梅轩一角研平仄,墨字两行忘古今。”都有“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更加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例如:
1、《题昭君》
          --亭亭玉立

小人作祟,落雁容颜成丑卷,孤影深宫怨;
边塞和亲,经年战事化轻烟,美名后世传。

2、《题再嫁东风校长》
                --亭亭玉立

追逐少儿情,闲散时光研仄平,青丝覆白雪;
传承律韵梦,数年精力注联都,桃李遍古风。

        下面通过归元老师的一副成联简单介绍一下联的基本格律六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具体如下:
微风一动平湖乱;
浓雾叠生前路无。
            --归元

微风一动平湖乱;
平平仄仄平平仄         
形名副动形名动
偏正偏正偏正
节奏2221
前四后三

浓雾叠生前路无。
平仄副平平仄平
形名动动名名动
偏正偏正偏正
节奏2221
前四后三

另外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种对仗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称为流水对。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例如: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任我纵横千里目,
    看他吴楚万重山”。

流水对要求上下联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大忌。

如:
华夏/江山/迎晓日;
神州/湖海/沐朝阳。

从对联格律的三大基本要求(平仄、词类、语法)来看,这副对联完全符合。但是华夏-神州/江山-胡海/迎晓日-沐朝阳,完全同义或近义,这就导致了“合掌”。

对联创作书心意;
平仄推敲守律则。
            --亭亭玉立





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中级班跟高级班?
出句对句及成联  

  答:我们写一副成联或只写出句和对句时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意境契合,不要为写而凑。

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留余:出句时要尽量考虑到为对句者留下尽可能多的写作余地,不能一下子将意写满。

用“松”、“菊”、“兰”,各出一句上联,要求意境饱满,立意深邃,借物抒情,意在言外。

暮色染轻松鹤影==【亭亭玉立】

轻扫落桐闲煮菊==【亭亭玉立】

淡兰一朵香诗案==【亭亭玉立】

立意取象:联为诗之余,并非剩余的余,而是包容诗及其以外的所有,其实应是更为广博、更为精妙之意。

冷雨敲窗惊客梦【亭亭玉立】      冷

昨日雨中谁共伞【亭亭玉立】      暖  

孤灯映雪炊烟寂【亭亭玉立】

如云愁绪囚心久【亭亭玉立】

杖策青山云挽袖【亭亭玉立】

        3、谋篇布局:要结构精严。长联贵在气脉,短联贵在精神。一副好的对联,必定有一佳句为支柱。

1、
西风一夜催霜鬓;【茉莉】
浊酒半壶慰客怀。【亭亭玉立】

2、
抚养多年,只为养儿能慰老;
寂寥数日,不堪凄死怎舒怀。
                      --亭亭玉立

4、索句炼字:字、词要准确、形象、生动。诗句有诗眼,联句也有联眼。所谓眼,即是最关键的字词,要"好得连其它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1、
小月半窗勾旧忆;
清灯一盏叹流年。
            --亭亭玉立

2、
一封雁信北方至;
几缕乡思笺中留。
            --亭亭玉立

        对联最大的特点是"对"、"联"--即交流。可以有人出句、有人对句,也可以一出一对、一出多对、甚至多出多对。

例如:
1、
心雨淋漓春到夏=【东风】
孤杯缱绻酒与茶  【亭亭玉立】
何人惆怅夜临晨  【亭亭玉立】

2、
一指弹空多少泪=【轻寒】
孤窗嗟叹几分寒【亭亭玉立】
半盏饮尽百朝愁【亭亭玉立】
素笺捻入万秋霜【亭亭玉立】
离雁捎去几分思【亭亭玉立】

  多少素不相识的人、未曾谋面过的网友,因文字而结缘,因喜好对联而汇聚屏前,或出句,或对句,唱和一番。或共歌升平盛世,或同抒胸中块垒,或彼此搞笑揶喻,呼朋唤友,师徒相称,推敲、品评、变化、余韵、渲染、反复、选择、创新都在其中了。
古风作为一所教授对联、传承古萃的网络学校,素来以教流水对著称。学员来自大江南北,平仄格律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每一位喜好对联的学员都能掌握坚实的基础,学校开设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课程,希望学员们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对联文化,学习流水对。
我们不仅学习了出句、对句、成联,还学习了长短句析联。

例如:

玉指弹空多少泪;【轻寒】
檀郎离去这些年。【相忘】

析:
寒夜凄凄,孤窗寂寂,烛泪尽。
轻抚瑶琴,幽声戚戚,思如雨。
檀郎杳无音,频盼鱼书至,经年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校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员,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教授一批又一批新入校的学员,以此回馈学校,回馈社会。作为古风楹联十期的一名学员,很开心。虽然学的不是很好,但不会选择放弃……

为学流水,古风弟子苦研律;
不忘初心,屏后师徒细推敲。
                        --亭亭玉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3
贡献
97
金钱
141
发表于 2017-5-6 0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

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它们分别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首先,对于单句联,如三字句称为三言联,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等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如,付本信先生的七言联:篙逐一江巴蜀月;神驰五彩凤凰桥。上联七字,下联七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但对于双句联和多句联,如果只满足字数相等是不行的,必须同时满足句数也相等。例如,姜一白先生写泰山的一副楹联:问岳何奇,未到顶峰能揽月;沿途尽秀,才登半道便穿云。上下联都是两分句。
第二要素:词性对品
所谓品,就是类。就是要求在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类属性相同。词性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在现代汉语中,汉字总体上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的文字词性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例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诗句中“和”对“细” 、“绿”对“红”两个形容词相对, “吹"对“润”是两个动词相对,“柳”对“花”是名词相对,两句诗构成了一副对联,描写了美丽的春景。
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和一行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黄鹂和白鹭是名词对名词,鸣和上是动词对动词,翠和青是形容词对形容词,柳和天是名词对名词。此联在词性对品上是非常工稳的。
在这里还有必要说明一点,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间的差异,词性对品这一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表述,异类词相对的范围大致包含:形容词对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方位词对数目词;数目词对颜色词;同义词对反义词;副词对连词、介词;连词、介词对助词;某些成序列(系列)的名目,两种序(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五行、十二属相等。
第三要素: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彼此对应平衡。从语法结构角度讲,就是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是上联是主谓宾结构,而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楹联在大的语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补语对补语,状语对状语。
例如,郑板桥题月观亭联:月 来 满 地 水,云 起 一 天 山。 上下联都是主谓补宾结构相对。
再如:清代刘凤诰题小沧浪亭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巧用了数字,修辞炼丽。我们从结构上分析,上联的“四面”、“荷花”、“三面”与下联的“一城”、“山色”、“半城”都是偏正结构。上联的“三面柳”与下联的“半城湖”也是偏正结构。同时上下两联又都构成并列结构,实属精品佳作。

第四要素: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中语流节奏要一致。节律也就是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事物都具有节奏性的,如大海的潮涨潮落、人的脉搏跳动等等,都是有节奏的。节律可以产生快感和美感。楹联和诗词一样可以吟咏,具有音乐性,就是因为它有节律。所谓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例如,明代左光斗先生的楹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上下联均为二、一、二节奏而对拍。

第五要素:平仄对立
具体来说,这一基本规则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
一是,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通过相反和交替构成和谐。
二是,多句联的各分句句脚要平仄交替。
三是,上联联尾收于仄声,下联联尾收于平声。
第六要素:形对意联
对联不仅要求形式对举,而且要求意义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联犹如一篇文章的两个段落。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总之,《联律通则》中的六要素,是楹联知识最基本的东西。

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诗词与对联的不同点是,诗是首有定句,句有定字。必须押韵。联是没有定句没有定字,也不需要押韵。诗的平仄可以不同,联必须协调。还有词性不同,对字的处理也不同等。

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汉文化的精华,首先在于汉文字。中国的汉字,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潜在的内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着东方文化的外观之美,无论是汉字之音,还是汉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对联艺术的精工奇巧是这种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它具有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千百年来,它成为人们以联会友和斗智赛艺的娱乐形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
千百年来,对联虽得到人们的厚爱,却在文坛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古以来未曾登过大雅之堂,还被一些文坛权威以“雕虫小技、笔墨游戏”戏之。还认为“楹联起自宋后,在骈俪文中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张之洞的弟子许同莘在为他的老师编《张文展公全集》增订本时,不惜将对联部分全部删去。像徐文长、郑板桥等骚人雅士,都在自编诗文集时将对联弃而不录。这无形中使历史上的许多好联销声匿迹、泥牛入海。在我国诸家洋洋大观的中国文学史专著中,散文、诗词等自不必说,连俗曲、谣谚均有论及,唯独不谈对联。在他们眼里,似乎对联不属于文学作品,也不属于文学形式之一。充其量不过是教学中老师考验学生们的炼句之辞,以及文人墨客们在会友、做客时的文字游戏而已。由于历代文人对此有严重的偏见,更没有论及对联艺术方面的专著传世,只有散见于古籍中的一些名联联话,集锦之类留存。

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以上种类,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实际上分类形式还有很多,对联的种类,也有很多。

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第2题

对句时要仔细看出句的内容,充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意思,根据出句给的内容我们作出相应的对句。我们出句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句的思路,给对句留出路径,这样一副好的对联就成功了。做成联时,要有好的立意,讲究谋篇布局。行文润字,语句精炼。

我的学联心得
兴趣是第一老师。我个人感觉无论学什么都要有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兴趣,我踏入了诗词联的群,因为不懂,在那些所谓的高人面前出尽了洋相。。。
痛定思痛,我决定好好的学对联。于是,经朋友介绍我来到了古风。在这里我看见了老师们的辛勤教学。也看到了老师们的辛苦。同时也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下面就我个人学联的一点心得简单说一下,学习对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要多看多写多练多问,就能有好的句子,最好看看笠翁对韵古人诗集,等等。
现我根据我的经历成联一副,老师和学友们别说我自大哈,

偶入诗群  因人耻笑将联学
数寻网校  看我高升把榜题

在古风学院我才真正踏上了学对联的道路。说实话,学对联真的很苦,每一个字都要理解它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用法?对于这些我真的不懂什么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什么修辞啦比喻呀,拟人啊什么语法等等。真的我一直都很迷糊。老师为我们仔细的详解。使我明白了很多,有时,我们不懂,老师就一遍一遍的为我们讲解。就这样,我迈过了我的初级班。真是
长城万里从头迈!
字句双行自始开。

从此对联,便于我接下了深厚的缘。每天我看资料查出处理解老师的出句,寻找其中的关联点和切入点,但总不得要领,对句总是出现错误。有时自己也恨自己太笨。那时真的打算不想学了,可是理智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那样会有更多的人笑话,也会让曾经笑话我的人笑话。就这样我咬着牙坚持着走完了我的中级班。

想想学对联的过程,虽然很苦。可也有欢乐的时候。与学友们互相说笑,互相调侃,互相帮助互相勉励。更有老师的督促与关怀。使我对联在原先的基础上突飞猛进。对句也明显提高。

这些我想用一副对联概括
就是
平仄路途多坎坷 ,恒心必达
字词学友亦真诚,实意相帮

辅导老师   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49
金钱
71
发表于 2017-5-6 2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初学对联不久,谈一下自己对对联这一特殊体材的文体感受。
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时通常写在布上,或建筑物的廊柱上,至今在一些名胜古迹的游览区也不难看到。由于对联的篇体灵活,文题不限,字句不限,等所受人民喜爱和应用。
对联的艺术体显于,内容丰富,篇幅可长可短,趣味多彩。记得自己还没学习对联前,偶然被带进了联群当群混子,看到这样一个出句;
听风花月下==闲步水云边。
读来昂扬钝措,有起有落。不由得对其研究一翻,才晓得对联这种文体也是有格律和六大要素为骨架才付与文字与美连接,使人产生美不胜收的意境甚至是一副美丽的画面。
六要素在对联中到底起到什么做用哪?说一下我的理解;

1.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就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就称五言联,等等。但在我们学习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也难有上千字的长联。长联每分句,也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
正因为上下联字数一样而现得整个文体规矩大方。便于书写排版和张帖对称。帖在哪里都显得整洁,如果没有字数相等的要求,那么一副好联分开悬挂在哪里一长一短,就算意思在美也会有伤风景的大雅。
2内容相关。
上下句,要有关联点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作用。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衬托也分从相同或相反互相映衬、补充、互相对照,承接,转折等去拖展上联或回答上联,或对比上联的形式体显出来他们的关联性。
3.词性相当、

上下联相对的词语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


4结构相称;
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也就是说词组和句式的结构应当相同,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5节奏相应,;

节奏,本是指音乐,在这里对联也有音律之说,音律的长短在联律中,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如两字2、2、3断句式 (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一致。


6平仄相谐;
对联在声调上要求:平仄相对与仄平交替。也包含句脚和分句句脚安排。对联平仄以马蹄韵两两交替为正格。
从而使对联读起来昂扬钝措,增添语气感。

来网络  求知海上曾迷径
拜恩师  问学古风方是才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一对句;想对个出彩的句子首先要理解出句的意思,对出句做详细的解析,
一是冷色还是暖色,二是否引用典故,
三词性结构。
4 找到切入点关联点
5,明白其意后再去给自己选物某篇。

出句要求的几种情况;
一写景
如;落花铺小径==不知哪位老师的出句
这句上联就是以景为主,此句中铺用的巧妙,使联生动起来。
二是叙事
如;莫言往事曾伤己===转

三是写理
如;归来何必说甘苦【湛卢】
四是借景抒情
如;一帘月满人难寐z==转

五是借事抒情
如;指点江山谁是主
看看这些出句好在能给对句者一个空间,而不是出句就把意说尽。



成联;是上下两句全有一人完成,其自主性强,自创成联先给自己划为以下两大骤;
一,立意;立意,就是确定主题思想,围绕主题思想构思。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是,一副对联在构思之前,就要按对立统一规律来设计上下联的内容。主题思想是一致的,但上下联的内容应有所区别,甚至对立,相反相成。
1、言志:大家都听说过诗言志对吧,联也是如此。言志,是将己的理想、抱负、志向、情趣抒发出来,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诗言志”应该做两种解释,一是诗必须要言志,二是你不管采取何种手法去写,最终你的志也会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在对联中,有人将旨在抒发自己情致的对联称之为言志联。
寻来千古句,
只做一成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

帖子

12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8
贡献
319
金钱
457
发表于 2017-5-8 1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作业内容  
荷26-溪边柳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

对于我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来说这个作业是很难,起笔也不容易。
对于六要素来写心得,其实我不敢说是心得只能说是凑字来补充。
六要素主要是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节奏相应、平仄相谐、结构相称。何为六要素呢;下面用对过的联来说说:
痴情无奈青春老,
放荡可惜岁月残。

自己从字眼上看感觉可以的样子,但未果错误还是有的,字数相等就是七字对七字没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语气停顿处,都是2221无误。平仄相谐,135可宽,246分明。上联246是平仄平,下联是仄平仄,没误。
结构相称,在古风学知识里,也无误。词性相当,就是虚对虚,实对实了,感觉上也无误,那么错哪了。
错在内容相关了,痴情无奈青春老,说明任我最痴情奈青春已逝。那也是有心无力,最痴情有何用。
我却对的什么啊,还放荡,还岁月残,前四对得牛头不对马嘴,后三又对得合掌嫌疑,所以说六要素不但要记住,还要熟运用,不然所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能成对联。
这就是说,对联,必须的有关联,它与诗的区别是对联不押韵。
但是要求要比诗严格,音律,词性等必须对品。这个也是老师一直
叮咛的事情。学习是苦差事。你没有天赋,就需要勤。
我自己写了联。

题西湖
西湖
金沙堤畔,柳绕朱兰迷墨客
宝石山前,凤提玉盏醉诗人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在对句中在磨练平仄,节奏,内容这三个要素,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平仄都不掌握如何去对句。节奏不相应那来的音节美,内容不相关就更加不成对,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出句磨练结构,词性,词组,当我不熟练结构,词组,词性,就相当于暴发户不善理财一样,就成了东扯西拼,让人看了就呕,自己还沾沾自喜。
成联磨练一个意,就象一块没打磨的玉一样,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意就得用成联慢慢磨出境。
那么当我们熟悉对句,出句,成联,几个方面的知识就可以 ,联拈手就来。
止于为何分低,中,高级班,我想应该是从易到难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容易掌握六要素的基础,基础扎实了,之后就难变易了,好比万丈高楼从地盖,不可能从顶住下盖。
分低,中,高,就是要根基扎实,方可盖万丈高楼。
为什么老师要分三个等级。这好比盖房子,初是根基,根基好了,房子的墙才好,才可以起高楼。
我们刚来古风,平仄不懂,词性不懂,就是一张白纸。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慢慢地学会了基础,而且越学越好。到最后,我们会题联了。
真的谢谢老师的尽心付出。
古风学院师生聚
墨海扬帆笑语喧

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谢谢老师一路陪伴。

注:微笑老师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30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