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13
威望131
金钱489
贡献356
高级会员

威望- 131 点
贡献- 356 次
金钱- 489 枚
|
发表于 2017-5-9 0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
兰~蓝樱
一·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答:六要素是学习对联必须掌握的基础。
首先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这实际讲的是对联的体裁格式。包括分句联中各分句的字数相等,句尾平仄相对,收尾上联必须仄收尾,下联平声收尾。
其次,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节奏就是断句的划分,一个句子可能有多种分法,但必须上下句一样,不然就失去了美感。平仄相谐,联句基本遵循马蹄韵两两交替的原则,已保韵律美,因为平音和缓,仄音短促,任何一个音多或少都会使句子枯燥无生气,失去抑扬顿挫的美感。另外还有意节律,这里面包括了领字。
这里平仄相谐,还包含了古仄即入声字,有一点需要注意,古仄字不一定是入声字,不可混淆,比如:拥。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内容意境相关。
也就是上下联内容要有关联,不能偏离主题。否则就会造成隔景隔意。
上联春,下联秋,上联晴空万里,下联暴雨倾盆都是景隔,上联心花怒放,下联泪流不止则为意隔。
这里面还必须掌握对联的九个禁忌。
【一忌合掌】即上下联一个意思
【二忌重】即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四失替应留意】
【五为乱脚】
【六孤平】
【七切记三平尾】
【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癖典】
禁忌跟避免是两回事,这个要分清。
严格按照六要素执行,才能成称为一副好的对联。
二: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对联短小精悍,有人形象地把对联称为动人两行字。对联是诗词派生出来的超浓缩的特殊文学体裁,自开宗以来,代代传扬,好的对联字字珠玑,且具有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双重性,配以龙飞凤舞的书法体现出来,如喜联,春联,行业联张贴于大门之上,自会烘托气氛。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谬论被重复多遍也会变成真理,而取代原本真实的东西,所以求知来不得半点虚假,基础一定要牢固。
三:对联的分类方式
1.按字数分为短、中、长联,
2.是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3.是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流水对”,或称“串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4.五是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等等,这个我们没太多涉及,稍作了解就行。
5.是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
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题赠联,趣巧联,学术联,行业联,杂感联。
四:流水对的特质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
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任何一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答:对联的章法是既对又联。
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联,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 。
我们在拿到一个出句,应对之前,首先是需要析联。析联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句子的色调、精准地解读句意,从而应对出契合的下联,从而避免出现景隔、时隔、意隔、情隔的状况。
东风老师将对句的要求简单总结为: 工、稳、贴、切、新、奇
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
工整,安稳,合体,贴切,新颖,出奇,这要求我们要学会用诗家语,要有丰富的阅读量,明确立意,精炼字词。
对于出句,我们不仅要理解,有时候还要去升华出句,提炼出句, 对于出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都是正常的,所以才有不同的对句。
在读懂出句的基础上,去构思对句,一般按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立意,选材,构句,炼字。
首先要找准出句节奏,其次把我出句风格,体会出句意境。在了解这些以后就可以选取合适的物象,利用修辞与应景
组织我们的对句了。
一个好的对句,应该是将出句占为己有,为自己的对句做铺垫。思路,决定联路,只有丰富的想象力,联路才不会毫无生气,才能在文字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出句,需要多读多看多分析古诗词的句子,还要勤练勤写,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多练习,找感觉。
出句的完成,需要想象力,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怎么好使怎么使,没有一成不变的出句思路,有人说对句容易出句难,有人说,出句容易对句难,要学精,都难。
出句,立意要高一点,格调也要高一点,文字,需要点素质来打底的。
立意,谋篇,组句,格律,这些都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有所准备。
立意,谋篇,打磨=出句
出句要做到
1,自然合理
2.言之有物
3,联句流畅
4,有新意
5,富有余味
6.学会化用
我们要成联,首先要立意,立意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成联的立意,有多种途径,可以是睹物思人,可以是触景伤怀,可以是由一字一词一意来做膨胀 。
如何写好成联呢,借用老师的话:
一,琢磨立意二,润饰行文立意,简单的说,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行文,简单的说,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学识的积累,事理的分析能力,以及学识和实践的对比参照,其实都是为了立意打基础
联的学习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不断的深化积累。
对句,再给出的出句基础上划分节奏,找准立意,学习对方的表达手法。然后试着自己出句,借用合适的物象,加上适当的修辞,来完整的恰当的与上句完成切合。成联则是先立意,然后围绕中心去表情达意。
古风这样划分初中高级班是知识面不断递进的过程,我觉得很合理。
学联有感
慕名而至,古风学府识流水,
因意而联,两句文中远俗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