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6

古风楹联十期画组补充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96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459
金钱
10089
发表于 2017-5-3 13: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十期画组补充作业帖

0

主题

638

帖子

59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09
贡献
1447
金钱
2272
发表于 2017-5-3 2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作业内容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如果说诗词是带着枷锁的舞蹈,那么对联则是带着枷锁的冰上芭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联格律对仗比诗词更讲究,更精致。诗词里的对仗确切地说只能算是对偶,在平仄词性结构上来说宽泛得多。何况诗词平仄格律方面还可以有拗救,对联的平仄格律是绝对不允许的。对联更不同于诗歌散文,每一个字都浪费不得,更不要说洋洋洒洒的抒情几千字。这里简单地把诗词诗歌散文和对联的异同阐述一下,以下重点总结对联六要素和九忌和分类的心得。
       首先说对联六要素吧,基础是字数相等和词性相同,音律是平仄相替和节奏相应,意境为内容相关和意境对等。基础和音律一般容易做到,意境是一副好对联的关键。下面以此联为证:
      千年/古树/当/衣架
       平平 仄仄 平 平仄
        形      名   动   名
       万里/长江/做/浴盆
       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形     名  动   名
上下七字,符合字数相等,平仄相替,词性相同,且都是主谓宾,符合结构相谐。这联无论基础音律意境都是上品。
       基础和音律虽然不是难事,但要完美也并非容易,上下联的每一分句字数都要相等,每一分句的每一节奏点都要相替,每个分句都要上仄下平收尾,这样才有顿起下句和结尾余味的美感。意境以我现在的成联水平来说还真说不好,不过既然是心得也就说我心想好了。心中必须有正义感,写的东西有正能量,实事求是。也许实际生活有些消极,但在消极中也要表现出积极光明向上的态度。比如象林则徐被贬伊利的路上的诗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我们应以他为榜样。
       接下来谈谈九忌,六要素掌握后忌就不用九了,合掌,重字,用典,上重下轻,隔景隔意也就五忌。这些恕不一一举例。
      最后叙叙对联的分类和流水对的几种形式。对联分类: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人物联,名胜古迹联。流水对的几种形式:承接、因果、转折、条件、选择、递进、目的。工对一般上下联在同一幅画面之内,而流水是上下联两重意思,但又不间断,而象行云流水一样街接的天衣无缝。
      

乍进古风,日日思平平仄仄
长居此地,时时想对对联联

辅导老师    无可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对句是别人写好一个上联或下联我们来续写完成,我们要顺着别人的思路来写。可以说他已经给设计好了框架或范围。出句就是自己按自己的思路来写上联或下联了,一般出句都是上联,但也有下联,出下联的概率比上联的要少的多。这就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说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舞台也是有限的,有一定的范围。那么成联就是自己独主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不管是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总要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一件事,一个物体,一段情感的观点和情绪。当然这些都必须在我们掌握了一定对联基础知识时才可以进行。
       古风按照对句、出句、成联来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来学习对联,这很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们学习的循序渐进牲。在对句的过程中按照别人的框架顺着别人的思路完成一副对联的同时也欣赏学习了他们出句的思路,这正是为我们自己出句打下基础。当对句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欣赏了一定量的出句,那么就有了自己出句的冲动。便可以照葫芦画瓢来出句了,当然开始的出句还不太好,但最其玛是合乎格律的。
       掌握了对句,学会出句,成联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出的第一个上联是:忙里偷闲观日月。当时我正在一个饭店干前台很忙,但总要在哪怕只有三两分钟的闲遐时间看看太阳,月亮,天空,白云……门外的风景。很快就对出下联:喧中取静写诗联。比如我,在没进入古风前对联知识多少有些了解,见联就对,当然拍砖一片。平仄词性结构那那都是破绽,更不要说立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对句大有起色。
  如:四壁清寒书做枕(白衣)
       一围疏篱菊为邻(妮妮)
       青山最喜轻名客(相忘)
       此地难留重利人(妮妮)
      何必狂歌消块垒(相忘)
       不如一笑向湖山(妮妮)

这几联是我在对句过程中获得较高赞誉的。我的出句功力不够得到赞誉的少,但也有一句,是看图出句,关于咏蝉的:
       独抱高枝声自远(妮妮)
进入古风才学出句,出句用的时间远没有对句多,这可能就是没有好句的原因吧。成联自不必说更无上品,只能是符合对联六要素了。
        烟花

借得三分春色彩
绽成一宇夜繁华
这副是我比较满意的,获得一点点掌声。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才达到的。
       就说这些吧,虽然快毕业了,我的出句和成联水平还不高,大道理倒能讲一套。学联道路是无限的,我会继读努力。就以这副对联结束这篇总结吧。

书田有壤勤耕种(妮妮)
联海无涯苦探究(妮妮)

辅导老师    无可  果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7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东方文苑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7
贡献
37195
金钱
44923
发表于 2017-5-4 07:3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期补充作业
画18-诗音敏儿


浅谈对联独特的文学特征
诗音敏儿

我们都知道,对联只两句话,那怎么样把这两句话写好呢?下面我们根据六要素来看: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

对联的六要素其实分做三个面向
1. 基础: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有对称的美感
如:
出句22:云埋冷月清秋下【再嫁东风】
对句22:影伴孤灯长夜中【相忘】
这个联每句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云埋冷月清秋下【再嫁东风】
名动形名形名方位词
影伴孤灯长夜中【相忘】
名动形名形名方位词

2. 音律: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
音律,和律诗一样,也得246分明,不能失替,在不造成三平唯三仄尾和孤平之下,可以135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论。

云埋/冷月/清秋/下【再嫁东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
影伴/孤灯/长夜/中【相忘】
仄仄平平平仄平

3. 内容: 内容相关,意境对等
既对又要联,不能各说各话
出句22:云埋冷月清秋下【再嫁东风】
对句22:影伴孤灯长夜中【相忘】
立尽长庚,望尽天涯,读尽孤灯,任只影埋在异乡的黑夜。
上下联内容相关,所选物像和义相吻合,色调一致。好美的对联啊。

对联跟诗歌散文的区别,只要是对联附合六要素,短短两行字,却有对称美,音律美,既对又联,因为字数限制,没过多的字去铺垫,字必须凝炼。
那么,如何营造对联的独特文学特征:

第一个层次是体裁格式的对称
包括各分句分别字数都要相等,每个分句的句尾都要相对,才符合对称的要求。
然后整个句尾上仄下平收尾,才有顿起下句跟结尾余味的美感。

第一个主要是对称性
第二个是音律的美感
节奏就是断句,一个句子可能有很多可能的断句,但是上下句要一致,不然对称的美感一样会破坏。
节奏可以根据词组或者意节来划分,上下联节奏要一致
因为平音和缓,仄音短促,所以连续平或仄太多都会造成语调枯燥缺乏抑扬顿挫。
总之第二层就是对联声律的抑扬顿挫的要求。

第三层则是内容意境的要求
对联要 既对且联,不是光对称跟抑扬顿挫而已,更要内容的意相关联。如果隔景隔意,就已经不算对联了,除非是无情对。
有了这六个要素(跟引申的规则),才能成为好的对联。
古风学院主要以意境流水对为特色。下面我们看看流水对的特征:
流水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它与一般的对仗迥然不同。一般的对仗,上下两句各自表达一个意思,能够各自独立成文,两句之间互不依存,是并列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是一个意思由上下两句连贯起来才表达清楚的;
从语法角度看,上下两句或者就是一个单句(一个单句拆成形式上的两句),或者是一个复句中的两个分句。
上下两句在表意的流程中构成对仗,是流动中的对仗。
它能够克服一般对仗的呆板、凝滞,具有生动、流转的特征
在动态中实现了匀齐美,有如让静止的双峰对峙变成流动的前波对后浪, 让纸剪的鸳鸯化作游动的情侣,从而把对仗的美学效应推向极至。
对联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可以赠人,可以题境,也可以在特定场合增加气氛,比如婚联,可以抒发对新人的祝福鼓励愿望,增加喜庆的气氛。

成联:
一遇东风成雅客【诗音敏儿】
百思流水晓新知【诗音敏儿】


浅谈对句出句和成联
诗音敏儿

对句:
我们看到一个处出句的时候,就得先析联。这个联,是什么色调,是什么季节景语?然后再附合六要素去考虑,注意要和上联内容相关,在上联的物像继去找同一个画面的物像,注意不能隔景隔意,附合色调。我们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美感,不要写成大白话。
对句,是在两个人合作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来的作品。好的对句,就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对联。

出句:
出句首先要立意,要写什么,为什么写这个,然后再根据立意选择合适的物像,注意避免不要隔景隔意,色调要一致,然后再来组积言语,要附合六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
成联时要考虑到前四后三不能断裂,前四得给后三铺垫,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润色,留有余味,不能把话和气势都说尽了,让对句的人有对这个句的欲望。
对句是要在出句的范围内进行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出句的影响以及约束,并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才华。最重要的一点是,出句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随意性很大。而对句呢,则相应地会比较发散,更加飘忽不定。两者相加,经常会出现茫然不知所云的情况。

成联:
成联,就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对联作品。在具备对句的一切艺术特点之外,还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以及个人艺术特点。当然,也得附合上面所说的对句出句的要求,必须附合六要素,色调一致,不能隔景隔意。

古风循序渐进,初级学对句,中级学出句,高级学成联
初级刚接触对联,从基础上,要求熟悉运用达到六要素要求,这个基础打好了,才学习出句,自己立意,跳出模仿的圈子。等对句出句都过关了,再来自己创作一副成联,就比较容易。
成联则是有着明确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指向。在能够充分表达主题的前提下,作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完整的艺术创作。
相对于对句而言,成联其实并不是更有难度,而是写作的空间更加开阔,创作的技法更加自由,艺术的表现更加成熟。

成联
幸有机缘,觅得东风圆夙愿【诗音敏儿】
愧无悟性,难明流水慰师心【诗音敏儿】

铺导:无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1

帖子

14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2
贡献
373
金钱
520
发表于 2017-5-4 19:1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池莲荷 于 2017-5-4 19:21 编辑

画-07西安,杨东 补充作业一: 浅谈对联六要素
对联的六要素是什么呢,为何要设置这些个框框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对联的六要素指的是: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节律对拍,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指的是上下联的字数要一致,多几字少几字就不是对联了,诙谐的除外。如:
出句:窗外鸟鸣春色好【杨东】
对句:院中蝶舞百花香【杨东】
2:平仄相谐,说的是要按马蹄律两两相对,这个相对即指的是本句也指上下联,为的就是一个节奏有美的感觉。当然合适的话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前提是不构成三平尾和三仄尾,还有孤平。 如:
一朝春去花如梦【杨东】   
  仄平平仄平平仄      
明日风回柳似烟【杨东】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指的是上下联之间相对的词组词性一致。词性分为:名词,数词,动词,代词,形容词,量词,同时他们又属于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拟声词,同时他们又属于虚词。细说就是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虚对虚,实对实等等,但古时候把动词和形容词纳入虚词,和现代汉语词性不一致。比如
情 深 最是 那 轮 月=联友
名 形 副动 代 量 名
实 虚 虚 实 实 实 实
缘 浅 难逃 昨 日 风=杨东
名 形 副动 代 量 名
实 虚 虚 实 实 实 实
四,结构相称 谓之结构,指的是上下联之间的词组结构一致,结构分为:主谓,并列,动宾,偏正,动补。其中偏正结构又分为名词性偏正和动词性偏正。例如
几瓣 桃花 流水 去=转
偏正 偏正 偏正 谓 偏正
                     主谓
一声 叹息 暮春 来=杨东
偏正 偏正 偏正 谓 偏正
                     主谓  
五,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指的是音步和意步。音步是按马蹄律去划分,两字一节,2,4,6的位置叫做音步,余下一个字也为一拍。意步就按照语意去划分,有时和音步重合,有时不能按照二字而节为一拍,意思就是说有的两个字不适宜划分在一起,必须分开来,这样节奏也就发生了变化。例如
相知蝴蝶怜芳草=转
音步:相知/蝴蝶/怜芳/草
意步:相知/蝴蝶/怜/芳草  
解意鸳鸯叹落花=杨东
音步:解意/鸳鸯/叹落/花
意步:解意/鸳鸯/叹/落花  
六,内容相关 句意关联就是说上下联之间要有关联,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不能各说各的事,上联暖色下联冷色,或者不在同一个画面里,总之要找到一个共同点。关联的方式有 1,景物关联 相同画面相同季节。 比如:
燕穿烟柳清波上=杨东
蝶舞飞花幽院中=杨东  
2,情感相融
一雁横空去=杨东
无端愁绪生=杨东
上下联之间各说各的是,看起来不关联,但实际上是见景生情。  
3,修辞相协 红烛更深空落泪=杨东 素笺情重独思人=杨东 上下联修辞手法相同,都是拟人。
4,风格相称
月明幽古寺=杨东
山静朗禅音=杨东  
对联跟散文诗的区别:
对联篇幅短小凝炼,意在內情在外,想象空间大。散文字数多,它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对联的意义:
对联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个风俗,它在各个领域都受到百姓的喜爱,不管是婚庆,做寿还是做生意哪怕是逝世等等,人们都要借助对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它有热情洋溢的赞叹,也有使人奋进的激励,还有美化环境的雅致等等。 对联的分类:春联,专用联,婚庆联,挽联,行业联,励志联,贺联,赠联,自勉联等。
流水对的特质:
所谓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 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补充作业二
对句,出句,成联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 对句:
由出句者画好了圆圈,对句就是在圆圈里涂上颜色。对句首先要分析出句的立意,修辞手法等,划分结构节拍才能顺着出句来对句。 出句:由自己单独出句,而不是顺着别人的立意去组织语言。首先要立意,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布局,如何把自己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成联:由自己单独完成上下联,再也没有人来帮你出句或是对句了。同样,首先要立意,把自己要写什么表达什么想好,接下来布局,选择什么样的场景来表达你的中心思想,最后谋篇,上联先写什么,下联如何来承接上联,用什么方法去完成,比如用流水,递进还是转折等等。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划分意义 初级阶段是为了给学对联打下基础,首先学习平仄,格律,还有结构等,了解入声字以及通用字等。 中级阶段,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对句,学习对句的技巧。首先学习析联,分析出句者的立意,划分结构,修辞手法,色调等,然后在对句的基础上再学习出句,循序渐进。 高级阶段,熟悉怎么析联和对句出句后,再学习独立创作对联,也就是勾勒一幅完整的风景。怎样去立意,谋篇,布局,在前面的基础上更容易上手。 这就是如何要划分三个学习阶段的原因。
题一,六要素总结
出句:两边蹄步千年稳 =【杨东】
对句:一朵联花六瓣香  =【杨东】
题二,初中高三阶段总结
出句:应求学对逐级上=【杨东】
对句:不可胡联随意来=【杨东】
辅导老师:无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18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482
金钱
692
发表于 2017-5-5 16: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楹联十期画组补充作业帖
画26-芳草
补充作业第一:
一,对联和诗词是有区别的,诗的句子最少为四言绝句,以起承转合来抒发诗人的心里感受,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情景交融。联仅是上下两个句子,用很短的几个字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这就是对联的独到之处,要学好对联必须要知道对联的规则,就是对联的六要素。(指流水对)六要素分别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节奏相应和内容相关。流水对是由上下关系所关联产生对联,如:目的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连惯关系……,把一件事物(景物)分两句话来完成的,上承下接,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离的美感。如果不按六要素和上下关系,就失去了流水对的意义性了,比如平仄相谐,对联是以马蹄韵为题材艺术,两两交替,读起来抑扬顿挫,如果不按平仄相谐,就失去了马蹄韵的意义了(不包括变格和其它韵律)。比如:
轻摇/小橹/绕/云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笑顶/青荷/载/雨归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是按马蹄韵正格不违于六要素,连愦关系流水对。
这样读起来就很自然,又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如果平仄不相谐,就失去了马蹄韵的意义了,如:
归来唯有山如旧,
平平仄仄平平仄
醉后不晓我是谁
仄仄仄仄仄仄平

这副联是上下联明显的平仄错误,并且下联孤平了,读起来还会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吗?

注:其它不再另举例说明。

二,对句,是以出句为意跟着走的,把不完整的出句补充完整,‘是在两个人合作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
而出句则是抓住一个意,用物象来修辞转为意象,然后遣词造句,给对句做个铺陈,所以比对句有些难度。成联: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抓住某一物像,再立意,谋篇。再选词,造句,效仿马蹄格式而成。

成联:初学格律须严谨,
        多对关联 要记劳


          作业二:
十期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快毕业了,我将对我这一年的学习总结下:
古风学校的教学方式是循序渐进的,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分步,教学,指导的,初级是基础知识,只是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才知道一个好的对句,出句,他的基本条件,如意境,词汇,平仄等,
如:联能果腹何需饭===

既应了景,也活跃了气氛,让我们最真切的感觉到联的源头所在
这就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必须要把握的一个技巧:就地取材,随机应变。有了好的出句,有了闪亮点,这就为对句添了光彩,哪么 就与上联有了相应对。也就是要有关联,以及切入。关联 的方式就要把我们的基础知识,对联的六要素掌握和任用了,内容相关是六要素之一,就是对联上下要相互关。
如:入夜东风闲种雨=回门紫燕正携春。

这副联的上下句就是以东风、紫燕都是春天的物象为关联的。关联点是指句子的关联之处,很多句子的关联点都不是一个的,有的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关联点。

如:烟笼苍山迷倦鸟=谁吹玉笛向黄昏 。

  句子里的倦鸟、黄昏是以相同时段为关联点,上下句的画面是以苍凉的场景为关联点,对句以倦鸟的归乡之意为切入点,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场景,上下句合起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意。
提起对句的切入,先简单如何切入也就是找到合适主题的一个点,来拓展上联现有的情、景、人、物,从而让联句成为整体。这个点必须能够使上下句衔接起来,可以是互相映衬、主题说明、承接流转、对比选择等衔接形式。

如:望眼处秋风渐起=举杯时雁字初横

对句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切入点。切入点的不同,也决定了主题表达是否稳妥
“望眼处”就是切入点,也可以从“秋风起”的愁绪切入,也可以从“秋风起”的愁绪切入,如何选择取决于你想表达的主题。
对句不仅能熟练掌握出句的平仄规律,更能在对句的过程中体会到出句所指向的意义所在,体会出句者的出句目的,以及每个词的词性,一般要注意对句的递进同时拓展开思维,要方便日后学习出句打基础
在对出句和对句有了相应的判断和认识后,要进一步学习的提高升自己了,哪么必须对成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成联与对句是有区别的,对句,是在两个人合作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成联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对联作品。在具备对句的一切艺术特点之外,还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以及个人艺术特点。自己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才华。最重要的一点是,出句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随意性很大。而对句呢,则相应地会比较发散,更加飘忽不定。两者相加,经常会出现茫然不知所云的情况。对句是要在出句的范围内进行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出句的影响以及约束,并不能充分展示分展示。
成联则是有着明确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指向。在能够充分表达主题的前提下,作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完整的艺术创作。
相对于对句而言,成联其实并不是更有难度,而是写作的空间更加开阔,创作的技法更加自由,艺术的表现更加成熟。,
所谓的成联大致分为
1.实用联——春联。
2.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座右铭联等
3.交际联——赠联,题答联

这就要充分整理资料和如何立意了。
一:整合资料:   充分收集,认真整理,详加分析一切与题目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去伪存真。了解所题写对象的详尽资料很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你对所题写对象的判断以及依照判断所得出的结论。
收集资料的时候,范围不妨扩大,眼界不妨放宽。
二基本立意: 建立在充分阅读,理解,以及思考之后的基本立意。也就是说,你要决定你到底想写什么,向哪个方向写。褒贬毁誉。
比如清联三百的第一联:
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开宗明义,一个夜,一个晓,两个字就定下了基调。夜晚的景色,白天的景色,分而述之。
三:初步构架:      有了基本的立意之后,就要在基本立意的前提下,对上下联的写作角度进行分析谋划了。上联着重于哪个角度?下联着重于哪个角度?
我们知道,对联的上下联无非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比如写景观,你可以一比写历史人文,一比写山水楼台。
比如: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上比摹声下比状景。一个琴字,一个画字,各自分明。
四:细化构思,形成文字。 有了基本的立意,有了上下联基本的构架,接下来就需要用你的文字,把你的立意表达出来。那么,文字从哪里来?这时候,你先前所作的阅读笔记就派上了用场。

总之要想学好对联,除了自己多对多练外,平时要把好的出句,对句收集起来,闲时看看,加深记忆,好的词汇为自己所用。

辅导老师无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3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34
金钱
52
发表于 2017-5-6 17: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筱媚! 于 2017-5-6 18:12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画组补充作业帖
画组02-筱媚

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怎么体现出对联的特质。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中国楹联协会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联律通则》(试行稿)和(修订稿),其中第一章 基本规则中规定了对联的六大要素分别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 形成意联。这六个要素是对联最权威的学术定论,所以说,只要是对联,就离不开这六要素,缺一不可。个人认为:对联对联,既对又联。
我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就像是中国的建筑一样,讲究对称美。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风情-合作-湖山-主
            歌吹-宁虚-花月-辰
       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总之一句话,上下两行平仄字,冥思苦想左右难。
      我们现在所说的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其实每个文体都是慢慢演变来的。中华文化最早的诗集来自于《诗经》,形式是自由的,即使到了隋唐的“古体诗”,相对格律也比较松散,重点是凝炼委婉,加上押韵的声律美感。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词曲其实也是另一种诗的形式。 词也叫长短句, 就是相对于绝句律诗来的。对仗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不拘文体的,在律诗跟词曲中也都有运用,但是格式上的要求都跟对联不同。尤其今日楹联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文体,更有完整的准则(如:六要素)更显出对联的独特性。
      具体的差别如下:
1.对联不是韵文,不押韵;诗词曲等韵文需要押韵。
2.对联的字数长短没有限制,诗词曲有一定的格式跟字句限制。
3.对联在平仄的要求上更为严格,因为对联就是二句上下相对的句子,要透过平仄相对的声调来产生抑扬顿挫的声律美感。
对联最早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最简单的对偶:天 对 地, 云 对 雨, 乾坤 对 宇宙,。。。最后发展到有完整 起承转合的成联。
以现在眼光去看 清联三百副, 有许多都是出律或是不符合标准的, 但是并不减损它们的艺术成就;因为那时的发展还不成熟。五代隋唐的古体诗,也不会因为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而被抹杀。但是在我们学习的时候, 不该走回头路,去模仿不合律的古联。因为前人的摸索,才提炼出宝贵的规律准则,帮助我们更容易写出有艺术价值的对联。除非有更大胆创新的突破支持,比如像李白对音律的拿捏,让他写出许多“出律”的好诗。我们学习古联,重在吸收他们的立意跟修辞。个人认为对联的语言要比诗词更加的精炼而浓缩。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涉及学科甚广,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抒情怀,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予景,有的借古喻今。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七彩人生,画笔轻描青壮老;
            百般回味,楹联巧对苦酸甜。


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我个人认为古风采取对句、出句、成联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并以此来划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这种方式方法是循序渐进,是由易到难的教学程序。
      对句,就是将一个单独的句子补充成为一副完整对联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要熟练地掌握平仄、对仗等格律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把握对联的意境,娴熟地运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大量地进行对句练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记得刚学对联的时候,自己连平仄什么的都不知道,即使学了《联律通则》也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看着人家对句很流利,一会一个,一会一个的,真是羡慕啊!可是自己就是不知道该咋办,后来经过老师简单明了的讲解后,才知道对联原来是讲究六要素的,说起来简单,可是要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着同学们天天在群里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就常常想:自己啥时候也能这样呢?特别是遇到今平古仄字就更分辨不清了,后来自己就用了一个拙办法,因为我们现在都是普通话比较流利,我就把句子先按照现代汉语的形式读,读通的不失替的就是今音,当不通的就换成古仄试试,比如:“那年一别终成忆”,初看这个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读不通啊,二四六的位置怎么都是平?那么“别”字就可能是古仄字,一查今平古仄字表,果然如此。后来好容易整明白了,对联的精髓所在,可是自己不是很敢尝试着去对,慢慢的通过学习,发现自己也能对上那么几句之后,心中还是蛮窃喜滴。我觉得要对好句要进行这么三步:第一步:解读出句,找准主题;第二步:构思对句,确定主题;第三步:运用文字,表达主题。
      相对于对句而言,出句要自由一些,好像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对联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可以凑,从这点上来看,我觉得出句更难些。出句是对句的更高形式了。这个可是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做到的,出句有三点讲究,一是要善于观察。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春天,有人注重春天的颜色,红花绿叶;有人注重春天的气象,柔风细雨;还有人注意春天的变化,春暖花开……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可以写的东西是很多的。第二点是要善于联想。咱们出去旅行,受到环境变化的刺激,很容易就自然地产生了灵感;可是作为酬唱吟和之作,并不一定能现场看到所要描述的景物,就得善于运用联想了。还是拿刚才举过的春天来说。写到春色,可不可以联想起春声?又可不可以联想到春意?春山、春水、春树、春草、春花、春日、春风、春雨……一层层地展开去,能写的东西就多了。第三点讲究是要注意轮廓的勾勒和细节的刻画。看来真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啊!
       如何成联?老师们给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创作成联的过程中,一般是从先到后涉及到以下几个要素:一、审题。二、切题。三、立意。四、架构。五、对仗。六、气脉。七、总览。基本上这七个步骤完成了,一副联也就算写好了。我觉得对于成联更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不仅立意和结构都需要沉厚的文学基础,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说的简单点就是:立意要明确,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行文要丰富,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要能融会贯通还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运用。
       就对句、出句、成联而言,出句要自由一些,好像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对联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可以凑,从这点上来看,我觉得出句更难些。出句是对句的更高形式了。相对而言,出句要自由一些,好像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出句"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有上联来做引导,从这点上来看,我觉得出句更难些,出句比对句需要更多的磨练。
        古风的教学正是按照这样有的放矢的,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风格传授楹联的知识的同时,做到教师随时辅导,让学生能够把教案上提纲挈领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点带面,稳扎稳打,充实有效的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领悟。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的闲言碎语。
   
         悠悠书香情,两行平仄字。
         漫漫学海路,四季苦寒心


                                                                                                                                                      辅导教师:风清扬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32

帖子

25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14
贡献
642
金钱
964
发表于 2017-5-6 2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如烟 于 2017-5-6 21:39 编辑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眼看学习接近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简单做个总结。算不上心得,只能算一些学习感悟。

先来回顾一下对联的基本要素。

对联讲究对称性,音律美感以及内容相关联的特质。一副对联要达到完美,必须符合这三个层面。这就涉及到对联基本六要素。

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称、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达到并符合六个要素呢?
举例说明:
如:月入/蓬窗/怜/客子==烟
    溪临/野店/涨/秋声==烟
大家看看,上下句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 上下词性主谓,偏正,动宾。也相当。节奏划分也是一样。平仄相谐,上: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平平仄仄仄平平。内容 ,秋夜客居野店,看到月亮时的心情。所以内容也是相关联。


对联忌讳里,三平尾是大忌,绝对避免。孤平,也应尽量避免,但在意境前且以意为主,可略宽。其它忌讳,要求不是太严,均以不影响声律美感为佳。

246平仄的交替,能使对联音律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对联因有六要素的约束,才具备了它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

我们初学者如何营造对联独特艺术,预期达到完美呢?

我认为,除了要熟练文字的运用,掌握意象,意境的准确表达,还要努力凝聚词汇量。在立意上力求出新,别出心裁。

对联分类:

字数分短、中、长。用途分:春联、寿联、挽联、风景名胜联、行业联、增联以及自题联等。对句形式分:工对、宽对、流水。。


流水对的特质:

气脉顺畅,意相连贯,上下结合紧密,句子灵动,意境丰盈。上流下接如行云流水,妙韵自成。

对联与诗词散文的差别:

对联讲究对仗,格律,但不押韵。诗词对称性没有对联强。但也讲究格律且押韵。它们都讲究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散文是自由式文体,以上特点都不具备。

对联的意义:

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对联的价值:

很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目录,留存许多著述和典籍。起着继承,传播以及弘扬优秀传统国学作用。

成联:对联

文章短小襟怀大
笔墨新奇雅趣多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各写一篇300~600字的心得报告。


再来说说对句,出句,成联。

对句是指拿别人的出句自己对。但所对之句一定要符合对联格律要求。

如何对好句?

先要搞懂出句的主题。还有句中所包含的具体物象。弄清句子冷暖色调。搞懂出句立意及意境的铺呈。以此来揣摩出句者情感的延伸以及出句的表现手法。 然后根据出句所给的信息来立意对句。

当然对句的物象、色调、意境、表现手法以及情感的铺成延伸都要与出句相辅相成,这样才不会产生隔的问题。一个好的对句我们应极力要求做到工、稳、贴、切、新、奇。

举个例子:

出句:剔尽灯花无一梦—

物象灯花,时间晚上,色调冷色。主题是无眠的人在灯下剔着灯花。
剔尽一词,给人感觉有着一种无奈。它是表达情感的关键词。结合后面的无一梦,是否能感觉到深深的无奈在扰人无梦呢?这潜藏的无奈里,有淡淡的愁,浓浓的思。。。。
根据出句给出的这些信息再结合对联要素就延伸出了对句:
出句:剔尽灯花无一梦—
对句:斟空浊酒惹千愁

出句:

是针对对句而言。

怎样出好一个出句?出句有些什么要求?

个人认为,刚学出句还是以浅显易懂为佳,但是立意格调一定要高远,力求做到文平意妙。这个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好还是有一定难度。
出句也跟对句一样,需要以景融情的方式来表达意境。所谓有景无情显得苍白,有情无景又显得虚空。情景交融才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感觉。

为了达到意境的丰满,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文字的修辞。修辞不但能丰满意境,还能给句子赋予生命性的灵动。

出句物象选择,最好选取身边的事物,于熟悉中取得佳境。出句顺畅,立意新颖都能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

留白是出句的重中之重。出句意不能太满,要给对句留有想象空间。意太满,对句就没有了发挥的空间,就算勉强对上,也会显得格格不入,头重脚轻。

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出句的形成需要经过立意,谋篇,打磨才能最终完美展现。

成联:

成联,我认为是初,中,高三个级别中最难的一个。

不知道是因为资质浅薄,还是因为接触时间短暂,迄今为止我也没有整出一个像样的成联来。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成联?

成联,是通过自己独立立意,谋篇布局,在符合对联要素要求下进行的一种创作手法。它与对联有本质的差别。

不管是对句,还是出句,最初的模型都是半个意,出句需要对句补充才能完美体现全部意境和主题。成联则全程独立完成。

怎样创作出一副意境深远的成联?

立意,谋篇是主要脉络。起承转合是创作过程。先要确立所要表达的主题,在主题上找出新颖的点,以此展开起承的铺述。转要在意上宕开一笔,但又不能离了主题。起承一般指成联上比,转合就是下比。上比可意成独立,下比则要回扣上比,紧靠主题让意境更加丰盈,上下比要凝而不近为最佳。

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高级班?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对古风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初,中,高级的划分,是一环扣一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循序渐进,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对联,成联的创作。从不懂慢慢到懂到会创作。

最后,真心说一句:一直以来真的很感谢古风所有老师的煞费苦心以及不求回报的辛苦付出,谢谢所有老师!!!

作业成联:学联
为承国学,小字勤敲流水韵      
感谢恩师,苦心教育对联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30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