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9|回复: 9

古风楹联十期书组补充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96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1
贡献
1459
金钱
10091
发表于 2017-5-3 1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楹联十期书组补充作业帖

0

主题

173

帖子

18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9
贡献
432
金钱
704
发表于 2017-5-3 14: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探索古风 于 2017-5-3 14:16 编辑

对联六要素及流水对的心得体会
书15探索古风

作业1:
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慕东风老师之名,来古风学习几个月了我个人理解,学习对联体会
一。1.前提首现掌握拼音平仄,和入声字。
   很简单:今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古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2.是会辨别古音和今音字;古今联,二句不能同用
   对联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 基础: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字数相等

  例. 出句1:一砚乡愁萦笔底【再嫁东风】

       对句1:经年别绪在心头【梦曦】
         例.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2. 音律: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例, 春日寻芳桃正艳==Z
              群山染翠水流香  
          例: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
一个句子可能有很多可能的断句,但是上下句要一致,不然对称的美感一样会破坏。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对立。
3. 内容: 内容相关,意境对等
对联对联,就是既“对”又“联”的两句话,不是光对称跟抑扬顿挫而已,更要内容的意相关联。如果隔景隔意,就已经不算对联了。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如、觉行圆满
       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二、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1)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对联 用二个句子体现汉字独特的对称美感。上下联就象一副画。
(2.)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而诗,律,绝,有规定的字数,而且句脚押韵,对散文而言,散文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限字体和文字,
三、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A.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有
1、春联 、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依对仗要求:工对 宽对
其他:诗钟 七唱 回文联 机关联 。。。
依性质:正对 反对 流水对
其他: 诗钟 七唱 回文联 机关联 。。
B.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对联对联,既对又联,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分成两部分来说。前一部分,就是联的上比,后一部分,就是联的下比。上下比之间要互相连贯。这互相连贯,就是说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或顺承(也叫连贯关系),或递进,或条件,或假设,或转折,或选择,或因果,或目的,有了这些关系,才会形成流水对。。。
如.连贯关系
例1 已过半程临古渡===
     还差一宿见新娘【东风】
例2.递进关系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例3.条件关系
幸把功名随手放=
才将山水一肩挑【东风】

  例 4:假设关 系
若能杯水如名淡 =
应信村茶比酒香。

5. 转折关系
例:跌入深山云绊脚==
       拾来美景月陪人【东风】

例6:选择关系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例7.因果关系
  一纸幽怀燃到痛==
  经年苦楚立成崖  【东风】
例8.目的关系
为补疏篱忙种句===
  却嫌拙笔不生花【东风】

三、流水对禁忌
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
5,忌同位重字或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7,忌上下联无关(隔景隔意)
8,忌失替失对

最后成联
联坛幸有贤师教=探索
学识才无俗世埋
幸有贤师严谨教=探索
才能学识认真听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一、对句
进古风时根本不会对,通过老师讲解,体会应该从这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要首先要审题,琢磨出句的意境,构思、节奏、风格、最重要的是析联,把别人的句子当成是自己写的,拿到一个出句后,先仔细读读出句,只有读懂出句,才能对句。明确出句的立意、意境、构思、将自己置于那个情景中去,然后找出句中的节奏明确出句的1:找准出句节奏、风格、词性、意境就可以组织对句了。
应对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如:
撑天翠竹破云势==
探海轻风揽月心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句:不知楼上千年月=联友
对句:欲去乡关第几桥【听琴

对句时,要从意境出发,避免对字,不要让你的思维被某个字或词给羁绊了。另外,作业不要看成负担。互相评阅,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多练,包括“练笔”和“炼字”,是提高对联水平唯一有效的途径,绝不能懒惰。
二、1.出句,可以出上联,上仄,下平,别一种相反,但不提倡,
2. 出句一定要一定要言简意赅、人以想象力的出句,联意来自生活,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出句所营造的境中去,把自己当成是出句的参与者,多融入自己的感情,把出句转化为你对句的铺垫,虽然是联,也同样有转承, 出句对句,就是一问一答间进行的一个故事,思维的流转,要顺势而为。
3.如果出句景语丰满的话,那么,你的对句,最好流转为情语!做到情景相融,别依旧停留在出句的景语之中,那样这幅联即使写得再美,也没有多大的意思!
例 幽径闻香随路转==联友
   山家酿酒让人馋--东风
三,成联
说实话,到现在成联还是晕的但应该知道,1.
成联成联,就是自己独立的完成上下句的一幅完整的联
2.关系到一个立意,谋篇的问题了。明白,写什么好,表达什么,是开宗明意还是借物言情,或者是托物抒怀,就就需要谋篇,找好立足点,根据想表达的意,组织语言布局

例,写我们校长的联成联一副

酒开滑舌,雅俗勤耕流水句=
笔点成联   风骚独领杏坛师

四、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答,1..古风初级班以打好基础为前题,掌握最基本对联要素,和流水对的要求,古风着重学生流水对
        2.中级阶段接触了解对联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的学习析联,出句、应景,造意,布局,谋篇,关联,结构,修辞等等  断句,和炼意,理好的把握节奏点;把握词性;把握语境
      3.高级班,初部了解成联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偱序淅进的学习和巩固,联的学习是一慢长的积累过程,感谢古风老师的良苦用心

最后成联一副
心得
言简意赅敲新句=
提纲挈领对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18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9
贡献
432
金钱
704
发表于 2017-5-3 15: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探索古风 于 2017-5-3 17:09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书组补充作业帖


书20雨夜听箫扬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一.意境联流水对的基础是六要素
六要素是什麽呢?
1.字数相等  2.平仄相替  3.结构相称 4.
词性对品  5.内容相关6.节律合拍  这些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的  不然你的意再好  平仄 词性结构节律都不对  也不算对联  在这里一一举例说明一下吧
1.字数相等  这个咱们就不说了 谁还不会数数  上联明明是七言  你不能对五言句吧  字数怎麽也的相等吧
2.平仄相替古风提倡出句仄收尾 对句平收尾 上下句节奏点(所谓的二四六点)上的平仄相互交替 例如:
爱此湖山无染墨(联友)
仄仄平平平仄仄
抛他名利有何妨(东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
3.结构相称  就是说动宾对动宾  偏正对偏正   例如:
半窗 梅影 入 诗眼(联友)
偏正 偏正 动  偏正
一砚 春风 到 我家(东风)
偏正  偏正 动 偏正
4.词性对品是指上下句对等的词必须相同词性 例如:
春风入案寻香句(联友)
名名动名动形名
青鸟临窗递好音(东风)
名名动名动形名
5.内容相关就是隔与合 冷与暖的问题上句说秋天 你不能对春天  上句是高兴的事  你不能对悲伤的事
例如:雁上青天排一字(联友)
            愁来眉宇刻三川 (箫扬)
雁这是秋天的物象 秋天 本是一个萧瑟凄凉的意境 再加雁的意境 说明上句是冷色  你不能对暖色  春天啊 花朵啊  快乐啊什麽的
6.节律合拍 指上下联语句在节奏上保持一致 例如:
误把  春色  诗中  锁(联友)
错将  桃花  梦里  开
不能对成
错将  桃花  开  梦里 这样节奏就乱了

二.对联与诗词的差别  
诗词 是指近体诗和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诗歌,而对联也称之为诗中之诗 但又不同于诗  它只有上联和下联  比诗更精炼句式更灵活 可长可短  总之 篇幅和内容的精炼性是对联的重要艺术特征 对联的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节日里增添气氛 同时也彰显汉语博大精深的标志 对仗平仄等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也是古诗词入门之道 对联还可以表达一定事物的象征意义  同时也是个人修养的象征
三.对联分为春联  喜联 寿联 挽联 行业联等等 .不一一列举了

流水对有哪些特质呢  流水对就是把自己情感融入到出句人的思想意境中  使得上下句融为一体 对句时多问几个为什麽怎麽样 之后呢  这样 整个句子连贯起来 如行云
流水般  一气呵成  我们用流水对的八种逻辑关系来一一举个例子吧
1.因果:因为这情况,引起那种结果。幸有佳联消永夜(联友)
才无块垒乱心菲(听琴)
2.条件:需要如何做,才能得到啥。

幸有书香常伴我(联友)
才能拙笔尽生花(听琴)

3.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得到啥结果。

抽身欲做逃命客(联友)
从此甘为采菊翁(听琴)
4.假设:假如这样做(或这种情况),会引起啥结果发生。

若我如花开一朵(东风)
留香伴你度三春(听琴)
5.选择:想这样做,不那样做。

宁择东篱开寂寞(老师)
不留宦海钓功名(箫扬)
6.转折:现在是这样,却变成那样。
              虽为豪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7.顺承:上联动作产生.接下来会做什麽动作
                登上云梯偷小月(联友
                抱回寒舍赠娇妻
8.递进:在上联的情景下 接下来会发生什麽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以上这些就是流水对的魅力 用恰当的连词串连起来  把一句话分俩句说 使上下句紧密结合至此关系不可分割 离开谁都不完整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对句 : 首先把别人给出的上联进行解析  延伸  完全理解之后建立主题  考虑怎麽流转才能不脱离上句本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找出切入点  使得上下句紧密关联,切入点有了  思路就来了 有很多种  如  :因果思路 递进思路  假设思路 等等
例如
出句 :幸有梅花常伴左—(箫扬)
对句 :免教俗气再熏心—(箫扬)
对句 :才无俗累总缠身—(箫扬
这思路我从梅花的气节来切入, 因为有梅花伴左 所以没有俗累缠身, 因果思路。

为听燕子传春讯 (陌上花开)
才约东风到我家(箫扬)
  条件思路

不与青山争境界(对月)
安居草舍著文章(箫扬)
转折思路

行于高处牵云角(对月)
望向凡尘笑俗人(箫扬)
顺承思路
就例举这些吧,箫扬流水学的不好  让老师们失望了.。总之上下句步调要一致 冷色对冷色、暖色对暖色  情景融合 使之脉搏顺畅不能断 给上句一个旺盛的生命力  

出句  不同于对句  出句是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情感 把看到的  想到的  用最精炼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想象力无限延伸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给下句一个流转的空间  立意要明确. 再用修辞手法来造景生情 前四用实景给后三做个铺垫   平仄交替 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如 雨夜  多多少少让人感觉到孤独凄凉寂寞 于是我就来了一句
雨夜箫声听到寂—(箫扬)
前四是后三的铺垫  物象 意象 意境 进行组装后  充分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成联  太难  我还没有像样的成联出炉  可能悟性太差吧  所以简单说说我对成联的看法  成联得有个主题  让人知道你的联说的是什麽  想表达什麽样的思想感情  或褒或贬 但绝不能脱离主题  确立主题后脑袋里基本形成一个框架 把这框架深加工到最精细  那好的成联估计也就出炉了  箫扬笨 就悟出这些

学校用以上三个步骤分:初级班.中级班 .高级班的理由很简单  就是让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的从基础练起 稳扎稳打巩固对联知识 至此感谢古风全体老师们辛苦付出  谢谢 !遗憾的事我没有好的成联来报答 以后会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

帖子

9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8
贡献
250
金钱
350
发表于 2017-5-3 16: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期 补充作业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跟 高级班?
各写一篇300~600字的心得报告。
 
作业1:心得报告
书26-春天花会开
    我来古风学习对联也快有一年了,什么是对联?进古风前我一知半解。经过学习,我知道了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讲究对称性,协调性和关联性。它与诗词曲等文体不同,它不讲究押韵,但追求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
    对联根据字数多与少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根据功用与内容可以分春联、喜联、 挽联、行业联、胜迹联、言志联、故事联。对联的种类繁多,对句的形式也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但不管何种类型的对联,都必须符合对仗要求。即必须符合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它们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还要关联"——这告诉我们,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也就必然成为最基础的对联要素。字数相等是指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例如上联五言,下联也五言。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或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为“正对”;或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反对”。
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听琴会得檀郎意【相忘】     对镜描成闭月颜(春天花会开)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例如:
挑担柴薪吆早市【白衣】
提支墨笔赋梅花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此为内容不相关也。若是换成:挑担柴薪吆早市【白衣】。        买些课本送娇儿
这样是不是好多了?当然,对联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无情对”,它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词性相当和结构相称,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等。如:
出句: 四时烟雨一竿外【再嫁东风】
对句:半世功名抔土中(春天花会开)
四、半都是数词,烟雨、功名都是名词,外、中都是方位名词,时、世都是量词。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这里是指在联律中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不能上联2212,下联2221。平仄相谐,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这就说明平仄与节奏音节的关糸重大。只有联中平仄做到两两交替,上下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再加上结构,断句等基本一致,才可以对出前后呼应,顺畅而有节律美感。总之,我们在对联时,应综合考虑对联六要素,做到对出色调统一,格局一致,上下既对仗,又关联"好对联。
    对联中的流水对有三个特质,1.上下联衔接自然,下联是上联的补充或解答。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2.上下联区分明显。一眼便能看出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上下联不可逆转。3.上下联有动感。虽然未必上下联一定要写一个动作,但上下联一定要有连接,而又有变化的感觉。 
    我发现对联它是个很奇怪的文体:集诗,词,曲,赋万千宠爱于一身。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虽短小精悍,所要表达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它可俗可雅,又不拘泥于诗词的诸多章法所限,短短七言而及十四字,道尽天下无穷事、物。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
值得我们认真的去学习。




作业2学习心得
书26-春天花会开
  ( 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一、 理解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一)对句的要求
   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要求简单总结为: 工、稳、贴、切、新、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
(二)出句的要求
    出句时要尽量考虑到为对句者留下尽可能多的写作余地,不能一下子就将资源占尽用光。
1.在立意取象上应是更为广博、更为精妙之意。2.谋篇布局也要结构精严。长联贵在气脉,短联贵在精神。一副好的对联,必定有一佳句为支柱。 3.还要索句炼字,字、词要准确、形象、生动。诗句有诗眼,联句也有联眼。所谓眼,即是最关键的字词,要“好得连其它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三)成联的要求
    成联,就是作者独立的完成上下句的一幅完整的联。
    成联要注意立意、谋篇、起、承、转、合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打造。
立意、谋篇,是成联创作的前期工作。通过立意、再谋篇即考虑写什么,如何把自已的意最好的表达出来。
   起、承、转、合,才是成联创作的真正环节。起、承要在上联完成,转、合则在下联进行。起要直奔主题,或交代因,或点明果。承不能忽视给出的条件,应顺延而下,起承相辅相成。转一定要宕开而且不离主题,要情景呼应,情景交融,凝而不近。
   成联,还须言之有物,融情入句。始终围绕核心(你想表达的意)来写。注意气脉通畅,格调要高,要耐品。
二、为什么古风以对句、出句、成联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为什么先从对句开始入门,作为古风初级班的学习呢?
   因为对句,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而完成另外一半联句。这就相当于给初学者好的模版,通过析联,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半联的主题思想,再构思对句。好处有:1.立意出句的主题思想,或者是出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对句只要与出句和谐即可,2.选材更有目标,只要选取能够表现主题的物象即可。3.构句也有方向,只要抓住出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用与出句相称的形式组织句子即可。4.炼字也有参照,对句中的个别字如何推敲、筛选可以依据"对联六要素"和"对联九忌"的规范,来炼出最恰当的字。
    在对句练习中,我们可以找准出句节奏,把握出句风格,体会出句意境。在了解了出句节奏、风格、意境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组织好对句,从而摸着了一点对联的方法,体会到对联的妙处。所以,古风初级班将对句作为学习对联的入门,是很好的引领方式。
    对句入门后,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一句好联句的结构,意的营造,炼字的方法,这时进入出句的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唯独我们还缺乏主动立意的眼光。即不会抓住生活中的事情来立意,来出句。这就需要更多的出句知识和方法来指引。中级班将怎么抓出句的原点,如何炼意,如何给对句留有余地等进行全面的教学。这样我们就有了立意,谋篇布局,炼字炼意的全面知识。也经过了初级班,中级班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这样就为高级班学习成联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风老师精心的安排教程,按对句-出句-成联顺序来教学,让我们的学联系统而循序渐进。我认为是很科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再加上每日的早晚领读,讲义复习,针对当次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等巩固,使学习更扎实牢固。老师们随时临屏指导,也使学员学习更加积极和练习更为准确。
     在此,我非常感谢所有古风教师的引领!结识到优秀的古风学校我感到非常幸运。

   



古风十期高级班䃼充作业。成联.

作业1心得成联:
 
书26-春天花会开
学联心得一 成联
初入古风 不谙格律 行文若幼童移步
善教评阅 通识楹联 引路如严父待娃


学联心得2 成联
初晓理 后炼文 依序通联技
始谋篇 方磨句 用心悟道行


勤练笔 潜修文 尊师博学倾囊授
巧构思 方达意 古韵奇风沥血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0

帖子

22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8
贡献
556
金钱
846
发表于 2017-5-3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组长-不懂和尚,补充作业
作业1心得:平仄是衡量对联的标尺,阴阳(一二声)为平,上去(三四声)入为仄。弄懂对联的六要素是学好对联的前提。对联的六要素要求我们做到: 1字数相等 2词性对品 3结构对应 4节率对拍 5平仄对立 6形成意联。
一、字数相等:要求上下联无论长短句,字数一一对应相等。否则不能叫名副其实的对联。
例句:
1当年一诺藏心底(冷月清秋)
  此刻无言置酒中(不懂和尚)
2举世奇湖,天成玛珥为年鉴(不懂和尚)
  闻名古刹,人造楞严作史碑(不懂和尚)
二、词性对应:上下联在同等位置的词性要求一致,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一一对应。
例句:
一叶渔舟歇暮色【益清】
数量形名动形名
满堤翠柳钓斜阳(安然)
数量形名动形名
三、结构相当:上下联词组的结构要求一致,偏正,并列,动宾,动补……一一对应。
例句:
为情一字囚心久(再嫁东风)
动宾偏正+动补
累我三更入梦迟(别院听琴)
动宾偏正+动补
四、节奏对拍:上下联的节奏(也就是停顿、断句)要求一致。
例句:
唯爱/春风/杨不悔(不懂和尚)
独怜/溪柳/燕相随(冷月清秋)
五、平仄相反:上下联同一位置的字平仄要求相反。
例句:
回眸一笑春无色[子衿]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乱绪无穷梦有谁[东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六、形成意联:上下联要求内容相关,意境和谐。所谓对联,要求做到既对亦联,上下联形成流水对。体现出一幅画或者一件完整的事。
例句:
已过半程临古渡===(联友)
还差一宿见新娘【东风】
学会对联的六要素后,我们明白了对联有哪些分类。对联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学会对联的分类后,我们又明白了什么叫做流水对。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流水的的逻辑关系有有连贯、递进、条件、假设、转折、选择、因果、目等。最后根据学习对联的六要素基础知识后,我为大家成联一幅:
敢耕平仄三分地
直道对联一片天

作业2心得:
对句:何以对联?对联,对联,既对又联。如何对,对句又要注意什么?自从到古风学习流水对之后,我们明白了在对句之前,首先要学会析联。析联就是要求弄懂出句究竟在说什么。写景还是说情,意境如何?感情色彩冷还是热?是否用典?出句的六要素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在对句出句之前要弄懂的。比如说,出句写的是春天的景色,那我们对句也只能写春天的景色,否则隔景或者隔意。出句 是冷色调,那对句也要一致,否则色调就不协调了。出句用典,那我们的对句也最好用典。同时,对句的六要素要与出句的相对应。所以要求我们对句要学会析联,学会判断。才能做到既对亦联。
出句:相对而言,出句比对句更难。因为对句可以根据出句的六要素的相同或者相对以及意境、色调进行写作,而出句要求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像小学生造句一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添上你的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按照对联的的格律表达出来。同时,出句还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入境,造境。要做到以下五点:1、自然合理,就是说写出的句子符合常理现象或事物状态特点。2、言之有物,就是说不能有龙洞,出句要让对句者明白,理解。3、句子流畅,要求词组在结构与组合上流畅通顺,切记不能生造新词。4、贵在出新,切合自身实际,用新颖思维创造美好的意境。5、副有余味,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做到让对句者为出句激发想象力,回味无穷。
学会了对句,出句,那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成联了。
成联:成联跟对联是有区别的,成联要同时兼顾出对句的所有特点。成联是根据自己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然后按自己的构思将出对句描绘、表达出来。要成联,就要懂得如何立意,谋篇。立意特别重要,宛如我们的心血脉,又如流水,贯通上下联。只有立意完善,才能把成联做到完美无瑕。题人、题物皆如此。相对而言,成联比单边出对句都难。这也就是我们古风院校为什么将对句、出句、成联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班来学习的原因了。因为我们古风的教学系统比较完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我们做为学习的一个过程。只有在初级班学会了对联的基础知识,对联的六要素,对联的禁忌,入声字以及对联中对句的注意事项等,我们才能在中级班更好地学习如何出句,才能弄懂出句需要注意什么,在无形中为成联做了铺垫。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成联便可妙笔生花,势如破竹。这就是我们这样古风教学的宗旨。既然感概如此之多,何不成联一幅,岂不快哉!
成联:古苑求知联做伴
            东风助力笔生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18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9
贡献
432
金钱
704
发表于 2017-5-3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探索古风 于 2017-5-3 17:10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书组补充作业帖
书03-我是沙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跟 高级班?
各写一篇300~600字的心得报告。
对联的六要素可分做三个层次:
1. 结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句有对称美。
2. 音律: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3. 内容: 内容相关,意境相合。
第一层是体裁格式的对称,包括各分句分别字数都要相等,每个分句的句尾都要相对,才符合对称的要求;
第二层就是对联声律的抑扬顿挫的要求,音律的美感。因为平音和缓,仄音短促,所以连续平或仄太多都会造成语调单调缺乏抑扬顿挫。节奏就是断句,一个句子可能有很多可能的断句,但是上下句要一致,不然对称的美感会破坏。对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第三层则是内容意境的要求对联要既对且联,不是光对称跟抑扬顿挫而已,更要内容的意相关联,不能隔景隔意。
有了这六个要素,才能成为好的对联。

对联是从骈文腓赋而来,最后从律诗的对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文体。那么它的内容与形式自然有律诗的影子,但我觉得对联比其他诗体文更精微、短小。对联的文学艺术特质有它的独特性,从文字的空间感来说,对联的结构更具对称美与节奏美。中国文字是图像化文字,中国文字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古人运用它的图像化思维创作出来的过程。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此后种种艺术形式。对联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之一也具有视觉化艺术的特点,中国艺术的表达也常常是从图像化思维而来的,思维方式上也常用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说的是物象吗?不是,它说的是一种苍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明月吗?不是。而是看明月的那个人。是创作者把内心的心境意境融入到物象中去,通过对“象”的模拟与构造来营造出一种境,来表达“意”。而为了在方块尺幅之间更好的表情达意,就需要在对联的布景、造境、谋局、炼字等方面下更深的功夫。

对联的艺术生命非常活跃,它可以入王谢堂前,也可以入寻常百姓家。民风、时政、逸事、节庆、喜丧、览胜、情怀等等皆可入联,可抒怀可讽喻可言志,所以,凡有人有文化生活的地方,都可以有联。小但纳天地,微但生锦绣,名迹、厅室、书斋、庙堂、匾扇、赠物等等都可以入形见影,其他艺术形式恐怕很难像联这样铺天盖地,八面玲珑。

流水对指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顺承、递进、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关系。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所以,流水对以思维流转自然,语势贯通流畅而出名。

成联:未登联校襟怀小
         才入古风视界宽



作业2
我是在写成联的时候才发现古风的教程按对句-出句-成联的步骤来授课是非常用心良苦的安排。

首先,对初学者来说,对什么是对联的感性认知是很有限的。从“做”中来获得更为成熟的经验无疑是最好的途径。所以,来对句吧。对句是由上句到下句的一个再创作过程,是从揣摩上句的体式和到模仿性的自己构建来入手的,除了熟悉六要素的规则如何具体运用外,同时还进行析联赏联的入门初始训练,几百几百联的积累识记与老师针对性很强的初级讲课,一环扣一环,让我们很顺利地从一无所知到开始摇摇晃晃地上路。

对句最关键的几步是:
1、析联。析联是为了解读上句的意和情感,因为对句的关键在于意的契合,而不仅仅是字词的工整。只有领会出句字面背后的意和情感,才能对出合拍的下联。
2、找到切入点和关联点。没有切入点的发散的思维过程,就不能找出最合适的那个下句,思路就开阔不了。而明确了关联点,上下句才会既对又联。
3、确定语体风格。
对联就像双掌合十时的对合,讲究上下句的对称与相当、相协。比如上联含蓄婉约下联直接奔放,上联口语俚俗下联文辞雅正,这样的联对犹如焦大娶了黛玉,是不能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
4、除了平仄的符合之外,声律的色调与意境的和谐统一也很重要。比如明媚清朗的意境就要清扬愉悦的律调去搭配,不能是浊重顿挫的律调来配。

出句的几个要点:
1、要有足够的留白
这里的留白指的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品味的空间。缺少留白的句子象白开水一样,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应对的欲望。所以,出句的时候不要把句意写满了,留了一半才会引来另一半的精彩。
2、句子的冷暖色调要鲜明。
出句的时候,主题可以不点明,但句子的色调要明朗,这里的色调指的是情感的基调冷暖。色调含混不清或冷暖穿插的句子,会让人很难应对。

成联创作的步骤:
成联的创作和对联赏析是相反的过程:我们在赏析对联时,先看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规则如:平仄、词性、对仗、结构;然后是联中技巧的运用,最后是看整联的立意。而创作成联则是先立意,然后是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意象最好的表达出来,最后是通过调整,使之符合对联所具备的各种要素。
成联中的立意是灵魂是统帅,立意角度新,立意高远决定了联对的品质。所以,好的立意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成联的布景很关键,“以景化境,以境化意”,如何布景决定了意境的营造,而意境满了,铺垫够了足够的张力,才能更好的为“意”服务。
先对句,再出句,再成联,这是最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规律的学法,因为成联才是真正独立的创作,没有前两个阶段的铺垫,成联是很难成功的。

识得百家联对妙
修成一笔点睛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5

帖子

43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32
贡献
1087
金钱
1625
发表于 2017-5-4 06: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香淡雅 于 2017-5-4 06:32 编辑


   初级阶段学联小结
书21-兰香淡雅

    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我知道了对联和诗词散文不同,对联是独特的文学艺术,用两个句子体现汉字的对称美。对联讲究对称性跟相对性,上下要有关联,在表达时得按照六要素来,而诗词没有对联强,诗词有押韵,而对联不用。学习对联可以修心养性,传承国粹。
  对联有多种类型,1,按上下联句意的关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2,按词性和结构相对的程度可分为:工对,邻对和宽对;3,按用途可分为: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言志联,行业联,景物联。
   在古风是以流水对为主要内容,流水对就是上下联除了一般对联的对仗之外,还有语意的流转,典型的流水对上下联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用连词串接,就像行云流水,上流下接,不能截断,上下联紧密结合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思就不完整了。
不管怎么分类,只要是对联都得遵循六要素的原则,否则就不是联。我把对六要素的理解总结如下:
1.【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例如:世味一杯宜细品(东风)  
         心田半亩要勤耕(润龙)  

清联206: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对联的上下句都是七言(七个字)   ,第二副对联的上下句分别是由四言,四言,七言三个分句构成,即每个分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                       
2、【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例如:竹隐山家闻犬吠(东风)    名 动名名动名动
           客扶藜杖讨茶喝(小手)    名 动名名动名动
这是一副词性非常工整的联,但是在宽对中有些词性是可以放宽互对的。
例如:江山不老
           松柏长春
这里的“春”      名词作形容词和老相对。

3.【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
例如:透纸伤痕频触目(东风)   
         敲窗夜雨不怜人(蓝朵朵)  
“透纸”对“敲窗”,动宾对动宾,“伤痕” 对“夜雨”,  偏正对偏正;“触目”     对“怜人” ,动宾对动宾,“频”    “不”  皆为副词。

4.【节奏相应】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例如:心门/一角/留/春驻(东风)   
           花下/何时/有/蝶来(醉春烟)     
这个例句的节奏上下联都是2212划分的,节奏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上联是2212.下联是2221.就存在节奏不相应的问题了。                    
5.〔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它一些平仄问题。平仄相谐应用于对联中就是:单句节奏发音的平仄交替,上下句节奏点对应位置平仄相对。
例如:小舍初晴风细细(东风)
          黄莺百啭柳依依(梦曦)
我们来看一下节奏点发音:舍,晴,细,平仄交替而成;对应下联的节奏点发音:莺,啭,依,本联是交替而与上联是相对的。于此同时要注意对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出现三平尾,否则一三五要论的。

6.【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其次,内容虽相关也不能太接近。
例如:柳色初开莺掠影
           杨花乍放燕留情
这个例句不仅景隔而且合掌了,上联初春,下联暮春了,跨越太大。柳色即杨花,初开等同乍放,莺燕又是同类物,掠影与留情意重,所以合掌的嫌疑大,给人累赘的感觉,没有拓展开。
例如:昨日松边依月醉
           今朝溪畔叹春残
这个例句中色调不一致,上暖下冷,属于意隔,也是不合格的。
  总之,不管是隔景隔意,还是合掌,都会使人感觉别扭,则也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附:成联一副
     独霸鳌头流水对
     主攻要素众人心



中级小结(关于对句出句及成联)
书21-兰香淡雅

通过中级班的学习,我对出句对句有了大概的理解,由原来的一窍不通到现在能简单的对句和出句了,在这里得感谢古风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下面我浅显地谈谈自己对出句以及对句和成联的理解:
一,对句是由两个人或多人去完成一个主题,根据上联,确定整副联的色调。因为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思路就不同,出发点也不同,切入点也不同,对出的下联也不同,但是不管怎么样,上下联的感情色彩得一致。其次,我再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句的:对句之前首先得析联, 析联是为了解读上句的意和情感。 因为对句的关键在于意的契合,而不仅仅是字词的工整。只有领会出句字面背后的意和情感,才能对出合拍的下联。充分解读上联之后就要找出切入点,确定关联,一个上联可以有多个切入点。例如:
檐下蛛丝初结网=(联友)
窗前怨女久凝眉(星辰)
空间八卦待开张(润龙)
眉间心事又成团(星辰)
以上三个对句是各不相同,第一个对句是由檐下的蛛丝想到了窗前的怨女(从檐下切入);第二个对句由结网想到是为了干什么的,很自然的引出下联;第三个对句由蛛丝切入,联想到了满腹心事。这几个对句都很自然流畅,切入点也各不相同。对句是不妨多问“为什么”“然后呢”。除此之外,
找到切入点之后在对句时还要考虑立意。 立意指的是首先明确你想应对啥。有的上联只是一个意或情绪的框架,而没有点明具体的主题,这类句子就需要下联来点明。立意必须要新、雅、高,不能太俗。太俗就失去了对联的意义了。对句完成后还要认真检查一下是否符合对联的六要素(关于六要素初级班已讲过,这里就不累赘了),违反其中之一都是不可以的。
例如: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这联乍一看似乎字都对上了,我们来细细检查下,这里“回春”与上联的“永逸”结构不相同词性也不相类,再看上下联的内容也不相关,隔了。所以这个对句是不合格的,只好“咔嚓”了。
二,再来谈谈出句。 出句和对句是有很大区别的,出句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想画什么想怎么画你可以随心而作。但是,你可以天马行空,却不可率性而为,所取之物一定得合情合理。对于出句的要点,我主要感悟到以下几点:
1、要有意的留白
这里的留白指的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品味的空间。缺少留白的句子象白开水一样,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应对的欲望。所以,出句的时候不要把句意写满了。写满了别人就无法进行对句了,该说的你说了,该写的你写了,那让别人干嘛去?
2、句子的情感色彩要明确
出句的时候,主题可以不点明,但句子的色调要明朗,这里的色调指的是情感的基调冷暖。色调含混不清或冷暖穿插的句子,会让人很难应对。
3.把握好句子的流畅性(前四后三的衔接)。
4.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言心声,合实际)
5.贵在出新,标新立异。
6.富有余味,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在学会了如何对句,如何出句的基础上,于是高级班就学习了成联。 进入了高级阶段,主攻成联, 一开始的时候,以为成联就是自己出个上联,然后再应对个下联。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如此,成联更注重意的整体性和表达的章法。
1、成联的立意要深远一些
大部分的成联都属于命题作品,即使是偶然有感而抒,也是需要先确立好主题、立意是什么。成联的上下句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和谐统一性。
成联在立意过程中不妨深远
一些,你的视角不同,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有巨大差别。
立意的过程中需要切题,你可以根据题目进行延展,但不能抛开命题自立为王。
2、表达要有章法
有了好的立意,再用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好的作品才会形成。大家都知道诗讲究起承转结的,其实成联也是如此。
起:可以是开宗明义,即起首点明立意。也可以叙述式的引领全局,但不破题。不管是哪一种,起句一定要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理,让其有读下去的欲望。
承:顾名思义承句是起句的顺势而为,进而展开故事的情节或意的深度。
转:转句是要在已叙述的部分为基础,进行转折,让人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与期待。转句的部分需要转得合理才行,不能跳脱出整副联的意。
结:结是收尾,一定要精彩、漂亮。

古风以对句、出句和成联这三个阶段来划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为了循序渐进、稳打稳实地掌握对句出句成联的技巧,这三者都是有关联的,它们是层层深入,化难为易。感谢古风,感谢老师们的用心良苦!

附上成联一副:
      学联心得
初入古风,冥思苦想无佳句
渐通流水,细琢慢敲润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8

帖子

13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9
贡献
337
金钱
500
发表于 2017-5-6 2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导老师相忘老师

大家好.我是益清,来古风时什么也不会.学了半年多了吧.也对对联有了初步认识

 对联基本格律是六要素:: 一、相等 二、平仄相谐 三、词性相当 四、结构相称 五、节奏相应 六、内容相关
六要素呢 一、 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

例句: 时鸟回门传好曲【益清】
             佳人含笑看花开【益清】
都是七个字的上下联
二、 平仄相谐 ,是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平仄相谐应用于对联中就是平仄交替,上下句节奏点对应位置平仄相对。

例句: 凭栏/问月/相思/寄【益清】
            横笛/凝眸/寂寞/生【益清】
节奏点发音:栏,月,思,寄平仄平仄交替而成。对应下联的、笛,眸,寞,生,仄,平,仄,平,而对应

三、 词性相当 .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出句,东风院内传花信
          名名名名动名名
对句;小妹窗前听雨声
          形名名名动名名
   
四、 结构相称 ,就是上下联词组的组成结构应尽可能一样
烟雨/频频/催客步【相忘】

偏正          动宾
春风/淡淡/解罗衣【七米】

偏正       动宾
我们练习中的断句,就是在划分联句的节奏。节奏相应,上下联在节奏上应当保持一致。 

例句: 雁声/远在/斜阳/外【七米】
           心事/深藏/浊酒/中【相忘
六、 内容相关是说你这个句子是否说的同一个季节的事。 

例句:
风戏桃花香小院(益清)
燕裁绿柳翠长堤(益清)
这个是上下句都在描写春天的场景,进行互相关联的。 ,

对联有长联和短联
对联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等等

从严谨程度上,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对应关系呢,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流水对是上下联共同说一件事,流水对有八种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因果关系、以上是我初步认识,要想学好,是个漫长的一段路,只要坚持就行

第二心得

作业2: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心得 300~600字 加一副成联总结。

 学习了六要素,也知道了六要素的重要性,就该学习对句出句和成联了

看到出句呢,首先要认真析联,是不是符合平仄要求.判断色调,找出他的切入点,琢磨出句的意境.,使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是写景还是叙事的,了解出句者的真实意图,并根据出句者意图做出回应,
比如:
梅开不与争春色[相忘]
香冷尤能报好音[再嫁东风]
对句就是准确抓住了这个出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意图,用梅花的品质来回应的对句,读起来,上下联浑如一体,让人感觉就是一个人写的。
而出句,就需要自己来立意,根据一个物像,一个画面来做延伸,而且出句尽量做到新,奇,特

例如

未必春花无寂寞【七米】

别看表面很风光【相忘】

我特喜欢这个联


出句:如果给出你一副图让你出句,你必须把自己融入图中,你就是图中主人翁。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发挥出来。例如:那个图,雪天家门口有灯的那副图 例如;

雪夜微光传暖信【相忘】

这个联是说在一个雪天夜里看到前面不远家里的灯光,倍感心里温暖

 成联呢. 成联呢.是懂得了平仄掌握了六要素,并能完成出句对句时候就该成联了,成联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对联作品

.当人们面对题目呢该如何下笔呢.首先呢.要养成收集资料习惯,充分收集,平时大量阅读好词好句,会有好的立意,这,好词立意都有了,那框架也就出来了

例如;心向梅花开到寂【相忘】

笺中小字尽为思【益清
          

 

三个阶段是相铺相承的,循序渐进的,只有初级阶段的基础打好.才能有中级对句的进步。高级班才能更好的学习成联上课时跟着老师思路走,平时呢阅读诗词诗句,好的句子记本子上.脑子是记不住那么多的

最后感谢古风的老师们辛勤付出,尤其相忘老师和杨柳老师耐心讲解

最后成联一副

一载古风,期不负先生厚望(益清)
两行拙笔,亦能窥国学渊源(益清)

 

 

 

点评

  发表于 2017-5-6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368

帖子

727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
贡献
421
金钱
6031
发表于 2017-5-12 16: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答:对联的六要素是:
1、 字数相等:就是上下联字数要一致,可短可长,但是上下联必须一致。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七字联
2、 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名词对名词,介词对介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是相对的。
3、 结构相应: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组的结构要相同:就是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等等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家山对父母,每在对常于,诗中近对梦里亲都非常的工整。
4、 节奏相谐:就是大断句、小断句的时候,上下联要一致,上联2221下联也要2221,大断句也要一致。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都是2221结构
5、 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的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反,意节律位置可以不是二四六,要看节奏来。
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山对母,在对于,中对里,的平仄都是相对的。
6、 内容相关:对联对联就是既要对又要联,联就是紧密联系,上下联要有共性,要像亲戚似的相处,比如:季节要对一致(春季对春季、秋季对秋季等),情感要一致(也就是色调要一致,冷色调对冷色调,暖色调对暖色调)
比如:家山每在诗中近(东风校长)
      父母常于梦里亲(东风校长)
上下联行云流水,流水对。

对联的意义和价值:
       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中国的汉字,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潜在的内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着东方文化的外观之美,无论是汉字之音,还是汉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对联艺术的精工奇巧是这种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它具有体裁精练、内容丰富、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对联就是动人两字行,用短小精干的字眼表达最丰富的情感,为什么对联这么招人喜欢,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联表达自己的内心,一对可以百对,对联不是固定不变得,可以通过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对出五彩缤纷的对联。
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流水对特质:
流水对属近体诗中的一种,是上下联共同说一件事,下联是上联的补充或者衔接,上下联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唯美,流水对有八种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因果关系:
不识桃源迷汉姓【联友】
只因小隐效陶公【东风】
递进关系:
出句:不知楼上千年月=联友
对句:欲去乡关第几桥【听琴】

假设关系
出句:如若今生缘未尽=【冰梅】
对句:还期转世手相牵【听琴】

承接关系
出句:残雪未消新涨绿【东风】

对句:春风渐暖又催红【听琴】
选择关系:
宁在书中消永夜
不于宦海钓虚名
条件关系:
出句:不是池中物=联友
对句:好为梁父吟【听琴
目的关系:
出句:遥向吴刚赊桂酒==联友
对句:好陪知己醉今宵【听琴】

         题东风校长
十载乘东风,引领联坛流水域(安然)
此生奉古苑,传承学子造极文(安然)


理解对句,出句,成联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对句:拿到对句,首先要析联,就是要弄懂出句的意思,老师说了,要走进出句人的心里去思考,只有读懂了出句  才能对句,要注意季节、色调、场景,一般都要一致,场景不能跑太远,可以景对景,也可以景对情,也可以情对情,就是要像谈恋爱似的相互关联着,相互依偎着,哈 ,如果遇到含典故的句子,一定要清楚典故的内容以及在本句中的作用,上面含典,下联最好也含典,上下一致,所以要弄懂典故的意思,你才好构思对句,构思好对句以后要注意炼字,一字精华,全联生花,还要注意平仄  词性  结构以及上下联的搭配……

出句:出句,就是用短小精干的几个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可以表达当时的心情,可以褒贬当下的时事,可以题物,也可以看图题联,总之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首次要把想抒发的题材写下来,如果是看图出句,你可以把图中看到的景物写下来,然后取重点,再想想这幅图你想表达什么,然后立意  ,造景,立意要明确,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一般出句都是前四后三,前四是后三的铺垫,不能前四说春后三说秋,而且,语句读起来要流畅,出句要让对句者看懂  看明白   如果是多分句,那么分句间一定要存在逻辑性,还有注意句脚的平仄,要符合马蹄韵。


成联:成联,最难的一课,就是你得独立完成一幅对联,不需要按别人的框框去走,那么该如何成联  成意呢,一般情况下,有这几种步骤:
一、审题:审题,其实就是看所写题目的类型
二、切题:审完题以后,就要考虑切题的事了。我怎么写,从哪方面去切入到所要写的题目呢?
比如说,写寿联,就是说祝人寿辰的,一般是从时间、人物关系、地点、岁数等等这些方面去切,那么 到底是选哪几个方面,就要看你自己掌握的素材或者是你觉得那些方面比较有可写之处了。
三、立意:找到切题点以后,就要考虑立意了。立意这件事,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好立意是啥就能够实现,因为立意是一个虚的东西,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写作文的“中心思想”。而不同之处在于,写作文你可以洋洋洒洒写好多,稍微偏一点还可以拉回来到中心思想上。
。四、架构。五、对仗。六、气脉。七、总览。四、架构:这三个要素可以放在一起说,在心里基本想好了切入点,大致考虑好立意后,就要动手写联了。到底从哪里入手?这个也因人而异,因联而异。比如我,我一般是先根据前面的思考,想到一两个句子,然后根据句子,再去补充完整上联或者下联的整句话。
基本上这七个步骤完成了,一副联也就算写好了,最难的一课。


学校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是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慢慢的盖高楼,也就是所谓的骨架,初级班让我知道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六要素,对联的禁忌,了解了楹联的历史以及楹联的悠久文化。
中级班我们学了如何对句,有了骨架,我们要去造血和添加肌肉,如何去和出句人谈恋爱,如何去走进出句人的内心,拿到一个出句如何去对句,对句组织好了又如何去检查、练字,推敲,直到对出自己满意的对句。
高级班是学习如何成联 ,骨架有了,血液也造了,现在要添加肌肉,打造内心,要有灵魂, 成联,是最难的,也是最有趣的,因为是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不要在别人画的圆里舞动,是初级中级知识的的彻底应用,没有初级中级的铺垫也达不到高级的独舞,总之,学联是个慢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古风学院所有的老师们,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也曾想放弃过,纵被一句话所折服,“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在此深深感谢,
Love  you  forever  
            学联有感
一朝来古苑,潜心学,为求妙句 人难寐
是日遇良师,倾力教,尽任三更语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