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8
威望199
金钱615
贡献416
高级会员

威望- 199 点
贡献- 416 次
金钱- 615 枚
|
发表于 2017-5-6 1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园疏影 于 2017-5-6 10:33 编辑
古风楹联十期补充作业1:棋03---梅园疏影 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也就是说明六要素的要求具体体现出对联的特质。心得300---600字加一副成联总结。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又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 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例句:
一诺囚心从别后
无缘携手在花前
二、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就像马跑步时,马的前蹄子刚起,后蹄子落地,我们称为“马蹄律”|用这个格律的作用,在于读对联时抑扬顿挫,有音律上的美感。
平仄相谐应用于对联中就是:单句节奏点发音的平仄交替,上下句节奏点对应位置平仄相对
例句:
人情/未必/薄如/纸
往事/何妨/淡作/烟
情、必、如、纸,平仄平仄交替而成。对应下联的情事、必妨、如作、纸烟,则是相对而成。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出句:门过千帆应有讯
名动数名副动名
对句:檐归双燕岂无春
名动数名副动名
四、结构相称
结构相称,指的是上下联词组的组成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即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例句:
写尽芳华诗句瘦==
流干浊泪雁声空
此联的“写尽芳华”“流干浊泪”都是动宾结构;“诗句瘦”“雁声空”都是主谓结构。 动宾也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动+宾,宾,我们可以理解为客人那样的,由此可见,宾语是对某个事或者物起附属作用的。也就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的结构就是动宾结构
五 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这里的节奏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音节或者叫节拍。上联节拍的停顿处,决定了下联也要在这个位置上停顿。也就是说节拍要一致。
例句:
不觉/青丝/堆满/雪
何堪/往事/化成/灰
这个例句的节奏,上下联都是2221划分的,节奏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上联2212,下联2221就是存在节奏不相应的问题了。
六、内容相关
对联的本质就是对而且连的。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承接流转的效果。
例句:
从来无我方开境
自古修心始有容
这个例句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说明修身、修心 这个主题的的。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对联的禁忌1 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或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7忌上下联无关(隔景隔意)8忌失替失对
作业1成联总结:
因缘聚会 网海逢来春季季
赋墨相知 诗山醉笔意篇篇
古风楹联十期补充作业2:棋03----梅园疏影 理解对句;出句;成联三个不同的要求,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心得300---600字加一副成联总结。
对句的要点
1、析联
析联是为了解读上句的意和情感,因为对句的关键在于意的契合,而不仅仅是字词的工整。只有领会出句字面背后的意和情感,才能对出合拍的下联。析联的目的也是为了判断句子的色调、精准地解读句意,从而应对出契合的下联,避免出现景隔、时隔、意隔、情隔的状况。
例句:
秋窗露冷啼莺少=[白衣]
析联:秋窗露冷啼莺少,构成了一种意境:清秋寂寥的感伤。秋风起,秋窗寂,落叶飘零,霜浓露冷。曾经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都已渐渐远去。。。。上联句中有三个物象:窗,露,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意向:秋窗,露冷,啼莺。物象和意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向群,画面凄清寂寥,表达出作者孤独萧瑟感伤之情。
出句:秋窗露冷啼莺少=[白衣]
对句:客舍灯残孑影长
2、立意
立意指的是首先明确你想应对啥。有的上联只是一个意或情绪的框架,而没有点明具体的主题,这类句子就需要下联来点明。
例句:
那片汪洋不是海【再嫁东风】
千般别绪捻成愁【子墨】
上联中的“汪洋”在句子中,是指人的心潮起伏,泛滥成灾。这个喻指,是用后三“不是海”表达出来的。
那么,这起伏的心潮,是为何而生的呢?这就是笔者留给观者的品味空间,同时也是留给下联应对的空间。所以,我在下联交代清楚那是别愁。
3、确定表达方式
对联是最讲究门当户对的文学体裁,表达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联句的不妥。比如上联含蓄委婉下联直接,上联口语化下联大雅。这样是表达手法的不般配造成句子不协调。
例句:
挑担柴薪吆早市【白衣】
提支墨笔赋梅花
挑担柴薪吆早市【白衣】
买些课本送娇儿
第一个对句很不协调,而第二个对句就很般配。
关于如何出句
出句和对句是有很大区别的,出句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想画什么想怎么画你说了算。但是,你可以天马行空,却不可率性而为。对于出句的要点,我主要感悟到以下几点:
1、要有意的留白
这里的留白指的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品味的空间。缺少留白的句子象白开水一样,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应对的欲望。所以,出句的时候不要把句意写满了。
例句:
立到春深花积冢【子墨】
这个句子营造的画面是:(我)久久地伫立于花前,直到春天老去、落花成冢。我在守望什么呢?还是在怀念什么呢?为啥如此失落?为啥如此孤单寂寞呢?这些在句子中都没有讲,这就属于意的留白。像这样充分地去挑逗读者的情绪,却不要把所有的东西呈现出来,而是留给读者去品味。
2、句子的情感色彩要明确
出句的时候,主题可以不点明,但句子的色调要明朗,这里的色调指的是情感的基调冷暖。色调含混不清或冷暖穿插的句子,会让人很难应对。
例句:
渐暖长亭归紫燕=
这个句意讲的是天气变暖,小燕子也飞回来了,整个句子是一种欢快的基调。虽然句子中有个“归”字,但和长亭的离别之意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冷暖穿插式的句子就是极不妥当的。
3、把握好句子的流畅性
不管你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或情感,都要注意句子的流畅性。流畅性包括语感和意的表达过程,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遣词造句上。
成联的创作要点
在创作成联的过程中,一般是从先到后涉及到以下几个要素:一、审题。二、切题。三、立意。四、架构。五、对仗。六、气脉。七、总览。基本上这七个步骤完成了,一副联也就算写好了。
一、审题。
审题,其实就是看所写题目的类型。这牵扯到对联的分类了。有关对联分类可以参考《对联入门》、《闲话写对联》等书的介绍。
对联一般分应用类和文学类。所谓应用类包括春联、喜联、贺联、挽联、赠联、寿联、书房联、亭台楼阁悬挂联等等,文学类包括抒情联、咏物联、游记联等等。审题很重要,跟我们写作文写诗词一样,看到题目,首先分析它是哪一类型,类型确定了,我们才能往下进行。
二、切题。
审完题以后,就要考虑切题的事了。我怎么写,从哪方面去切入到所要写的题目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因为不同类型的联,切题可用的点不一样。
比如说,写寿联,就是说祝人寿辰的,一般是从时间、人物关系、地点、岁数等等这些方面去切,那么 到底是选哪几个方面,就要看你自己掌握的素材或者是你觉得那些方面比较有可写之处了。
三、立意。
找到切题点以后,就要考虑立意了。立意这件事,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好立意是啥就能够实现,因为立意是一个虚的东西,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写作文的“中心思想”。而不同之处在于,写作文你可以洋洋洒洒写好多,稍微偏一点还可以拉回来到中心思想上。
而写联本来就两行内容,几句话,要求字字不废,并不好把握。只有结合了切入点、架构、气脉、对仗等等这一些因素,才能实现立意的表达。也就是说,所有的其他要素都是为立意服务的。
因此,一开始考虑立意,并不用考虑得太细,只要大致确定一个方向就行。你认为你写这个联是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是褒扬还是贬损,是出奇制胜还是稳中求胜,是针砭时弊还是单纯怀古,等等。大致确定好立意,然后就开始动笔写,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对仗、架构等等,最后完成联作。
四、架构。五、对仗。六、气脉。
这三个要素可以放在一起说。在心里基本想好了切入点,大致考虑好立意后,就要动手写联了。到底从哪里入手?这个也因人而异,因联而异。
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句式的安排。通过补充,把一句话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联的“对仗”这个特点,去考虑另一半(上联或者下联)的内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时不时地调整字句、结构、对仗、立意、切入点的选择等等。
架构和对仗都是在写的过程中要随手考虑和调整的。而气脉,就如同写诗的“起承转合”一样,这要分别体现在上下联中,同时也要体现在上下联的转换和联系中。在写的时候,要让你的联写出来不能是顺口溜,也不能艰涩难懂,要读着顺畅,但又不能一顺到底。要有起有伏,有收有放,有因有果。气脉的把握,也是贯穿在你成联的整个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立意和切入点都只能是微调,不能偏离你一开始确定的基调,因为如果偏离了,那么你就等于是在进行一个不同的创作了。在这些内容都调好以后,达到一个平衡了,基本联的雏形就出来了。
作业2成联总结:
人生苦短 风华谢落尘中客
岁月悠长 碎玉吟空案底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