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8
威望112
金钱509
贡献394
高级会员

威望- 112 点
贡献- 394 次
金钱- 509 枚
|
发表于 2017-5-4 16: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期 补充作业 琴-18 有女如玉(辅导:云烟)
本帖最后由 有女如玉 于 2017-5-4 16:52 编辑
作业一:理解对联六要素的要求,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说明对联的意义跟价值, 以及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流水对又有哪些特质。
作业一:夯实基础,学好对联
(一)、对联六要素的要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对联的六要素,是学联的基本功。以下我就举例说明一下对联的六要素: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在这副对联中,体现了对联的六个要素: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 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应 5、平仄相谐 6、内容相关。
(二)、如何营造对联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质(跟诗词散文的差别)
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是诗词的敲门砖,诗,词,曲,赋很多都离不开联的早期模式的核心所在----对仗,偶句。对联一般上下联的内容有关联,而诗中对仗可以是互不关联的两组内容。对联和近体诗的对仗都讲究平仄,不过对联不用押韵,而诗需要押韵。对联跟诗中对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联的两比独立成文成意,而诗中对仗却是为诗中的起承转合服务,这说明一个本质:对联厚重,诗中对仗单薄。
散文是一种可以随意发挥的文体,只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就可以,没有对平仄和对仗有任何要求,这是散文与对联的最大不同点,而且散文句式可长可短,也无六要素的管束,所以行文比较自由。
(三)、对联的意义和价值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雅俗共赏,楹联还很有实际使用意义,悬挂后能烘托氛围。对联不但可娱己娱人,同时精妙的对联还能流传千古,给人启发。所以我们有必要有责任为普及对联知识,推动对联发展,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略尽微薄之力。
(四)、对联有哪些分类方式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中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5、【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五)、流水对有哪些特质
答: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一气呵成。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以下是9种流水对关系列表:
1、连贯关系 2、递进关系 3、条件关系 4、假设关系 5、转折关系 6、选择关系 7、因果关系 8、目的关系 9、组句关系(新学的)。
作业一之总结成联一副:
学对联(今)
于小处夯实基础;
在古风学好对联。
作业二:理解 对句;出句;成联 三个阶段不同的要求, 以及为何古风以这三个阶段划分初级班 中级班 跟 高级班?
作业二:在意不在形
――浅谈出句、对句、成联之心得
(一)对句
新手上路,多对句是学好对联的最好方法,在训练中慢慢地夯实自己的基础,为以后的出句和成联打好基础。对句中,一开始上手总是用到很多物象,在初学时,往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柳就是柳,雁只是雁,南山对北海,长亭对高阁,看不见物象背后所包含的含义,对出的句子,和上联不是意隔就是景隔。但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体会到了物象和意象间的联系,体会到了哪些物象该用于暖色调,哪些物象该用于冷色调。于是慢慢地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柳也非柳,雁实非雁,将形化用于意之中,让形为我意所用。出句若春天,对句则会从春的物象比如莺燕柳花中去匹配;出句冷色调,对句则会从雨秋雁烛中寻找相关色调。读通了出句的意之后,对句在意境上或情景上的合围或呼应也就能相应地匹配上了,很少再会出现各种“隔”了。
以下就结合我自己的对句,来解析一下在意不在形:
出句:春叩柴门呼小朵【轻尘】
对句:莺藏叶底试新簧【有女如玉】
自评:春至乡间,小朵欲开,莺藏叶底,初试新簧,早春之景盎然。对句以莺声回扣春景,不纠结于门对底,朵对簧的宽,而追求意的合围。
(二)出句
初级班毕业后,基础也比较扎实了,此时对句一般已经不容易在六要素上犯错了。一到了中级班,课程主要以出句为主,这个可是我的弱项,但我也有办法,那就是多看古诗词,从中化用前人先贤的意,为己所用。能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的物和意的匹配往往都已很精妙了,我们只要认真感悟,就不难从中找到好的出句。在出句中,所有的物象均要为我的意服务,前四的铺垫也要服务于后三的主旨,前四后三揉在一起之后就是一个完美的组合,这之中不要太去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要去追求意的契合,在意不在形之精髓正在于此。
以下就结合我自己的出句,来解析一下在意不在形:
出句:笳吹暮雪榆关冷【有女如玉】
自评:以笳、雪、榆关等物象来表示边关的凄冷,三个物象的取意均为主题所用,互相结合呼应。
(三)成联
我学联的一个很大的目的是想写出好的成联,不求娱人,但求娱己,能给自己的生活能带来些许快乐则足矣。进入高级班,学完了对句出句,就为我写好成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联不管长短,立意为先,形式和行文为辅,这是不容置疑的。
唐杜牧《答庄元书》:“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词,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这里说的意思是说,以意取胜,只要立意准确,即使你的文字很普通,也能吸引人,如果你立意不好,即使是堆砌华丽的辞藻,也只能说明你的文字没有可取之处。所以,意是能弥补辞藻的普通的,而华丽的辞藻是不能弥补意的普通的,这是写诗填词对联者所必须抱有的为文宗旨(以上借用了校长的课件)。
小班凌泽曾转述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便你写牛粪,你也要把它当成有益于社会的肥料来写,要把立意拔高。所以每次写成联,我总是要从表象中去寻找更深层的含义,从立意上先着手,有了满意的想法了之后再去行文润色,再去修饰组织。而且在成联写作中,我也尝使用各种句式和写作方法,犹其爱用那些句内自对的写作手法,它相对来说可以在上下联的对仗形式上更加宽泛些,这也就更能适合我去灵活地表达自己立意了。成联的方法多种多样,上下联之间脉络是否清晰,意是否互相呼应也很关键,有时为了一个立意的合围可能要牺牲格律对仗,牺牲妙句佳词,那也只能忍痛而为之,要么就再重新组织语言来写。在成联中,在意不在形始终是我写作的宗旨。
以下就结合我自己的成联,来解析一下在意不在形:
伞(有女如玉)
舍身挡住四时雨;
为我撑开一片天。
自评:咏物联的题写更见立意之重要,意好则易引起共鸣,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字也会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只囿于对物外形的描写,那就是白开水一杯了。此联的立意拔高了伞的境界,把被动的行为夸耀为主动的行为,也是一种在意不在形的渲泄。
总之,从以上三个阶段自己的学习心得来看,古风在对句阶段其实是要求我们夯实基础,出句阶段要我们领会物象、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这样就为我们最后的成联阶段做好了铺垫,只有认真体会到了在意不在形的精髓,提高立意,让物象为意象所用,为意境所用,那么我们写出的成联才耐品,才有回味。
以上就是我在古风的学联心得。
作业二之总结成联一副:
在意不在形(成联)
踏雪无痕,着相一如破相;
窥形知意,看花还似非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