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14

八言诗的归宿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5-3 11: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5-3 11:32 编辑

      八言实字在佛经译作中最先出现。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贤劫经》卷第八“千佛发意品第二十二”,有长篇的八言偈颂,八十句颂长达640字。通篇八言,句式整齐,字字为实,是完整的八言偈颂。梁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出贤劫经记第七”言:“《贤劫经》永康元年(晋惠帝年号,公元300年)七月二十一日,月支菩萨竺法护从宾沙门得是《贤劫三昧》,手执口宣。时竺法友从洛寄来,笔受者赵文龙。”即为公元300年左右出现的译经作品,是由一人口诵,一人笔录记下来的。

       北周流行的佛经《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的《第二色戒魔王之章》有八言实字14句,《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有六句。但此书有很多版本以四言点断。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敦煌本(底本出于敦煌P.2606号抄本。)。有四大段落的八言句,有一段有57句。

      但文人的实字体的八言诗很少,最早的似乎是北周庾信所作《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中的角调二首。第一首16句,第二首14句。在今人的点校本中,此两诗多被断为四、八言掺和的杂言诗,仅逯钦立断为八言诗,从句式与押韵看应是八言诗。正如其《商调曲》四首在《诗家全体》中选入九言诗,也多被断为四、五言互间的杂体诗一样。

      唐朝王维《酬诸公见过》15句,句句押韵,三句一转韵。但读读仍是四言味道。 长句诗忌折腰,而八言诗偏偏如此。李之用已指出其不免间流为四言对扇,故造句比九言为尤难的特点。清《竹林答问》言:诗至八言冗长缓,不可以成句矣,又最忌折腰。”“流为四言对扇最忌折腰,正说明八言诗易与四言诗交叉的体式特点,许多八言诗都可44点断。

       其次,长句诗声调阐缓,八言诗又有偶字句式韵律呆板的缺点。

       唐人已体会到“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之时,他们已感觉到齐言句式至七言已达致接受者与创作者的双重局限。由于八言句易折腰为两个四言句,兼之其偶数字句式韵律呆板和“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不便记诵的长句体弱点,在创作与接受上被逐渐淘汰。因此,中、晚唐时期七言诗体格律成熟后,八言等长句诗发展不下去,促成了长短句词体的发展。

      清朝翟灏《春闱榜后偶作八言十韵柬姚舜磬毛睿中》进行了节奏上的改革,并且很成功,但为时已晚矣。清朝翟灏《春闱榜后偶作八言十韵柬姚舜磬毛睿中》,点明是八言十韵,句式尽量避免“流为四言对扇”,区别于此前的偈颂、乐府诗和道教歌章,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述怀诗。比如“君不用/频击/玉唾壶,亦不用/改调/齐门竽。”“人生失意事/常八九,买臣主父偃/亦饥驱。”“天生材/岂置/无用地,特不欲/轻出/其魁殊。”

       在四五七言已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七言成为极致,人们不愿再探讨七言以上的诗体,因此后续无人。网络上偶有人为之,也只不过是天上飘下一滴雨而已。

      但是八言诗并没有停止它的前进脚步,在诗词界遭到挫折后转向戏曲界却获得了成功,成为以323为格式的八言诗体。首先是在元杂剧中,有几种常见的用法,一题目正名各用一句八言诗

如《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题目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正名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题目   王阿三子母两团圆

正名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用得多的是35(可细分为323),35节奏的成功使用为八言诗进入杂剧打下了基础。节奏上有时把44读成314(可细分为3122),如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题目  长眉仙遣梅菊荷桃

正名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题目  张善友告土地阎神

正名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二是题目正名各用两句八言诗,便成为整首的八言诗。如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题目   韩解元轻负花月约,老虔婆故阻燕莺期

正名   石好问复任济南府,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题目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这种八言诗的节奏大都是323。

        三是在元杂剧中用诗云词云等形式插入八言诗,节奏一般为323。如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诗云)拣选下锦绣红妆女,付与你银鞍白面郎。

《说鱄诸伍员吹

(词云)

楚平公听信费无忌,任忠良一旦全家毙。

伍子胥单骑走樊城,携芈胜千里投吴地。

在中途遇着两贤人,赴江心誓死无回避。

丹阳市生计托吹箫,说鱄诸共吐虹霓气。

借军兵破楚凯歌回,杀奸臣亲把冤魂祭。

芈公子事定送还都,鱄将军爵赏应如例。

浣婆婆给养尽终身,村厮儿救郑功非细。

报恩仇从此快平生,堪留作千古英雄记。

       四是元杂剧中八言诗有时与题目正名相结合。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词云)想为人禀命生于世,但做事不可瞒天地。

贫与富前定不能移,笑愚夫枉使欺心计。

周秀才卖子受艰难,贾员外悭吝贪财贿。

题目  穷秀才卖嫡亲儿男

正名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这首八言诗的节奏是323。题目正名节奏则为332。

       明清时的戏曲剧本中八言诗或八言句为主的诗也常见,如华阴老腔的《渑池关》、《破洪州》、《苟家滩》中都有八言诗,其他戏曲剧本如《周仁回府》(秦腔)第八场夜祭、《打銮驾》、《八件衣》、《红鬃烈马》、《打镇台》、《探窑》、《三回头》、《辕门斩子》、《三上轿》、《粉妆楼》、《拾黄金》、《遗翠花》、《小上坟》、《御碑亭》、鼓词《小两口争灯》等,其中《游龟山》中八言诗的唱段特别多,有上十首。

      八言诗没有消亡,在民俗文学中扎根了。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3 14: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这方面的,个人感觉像语句,不大像诗句。但将八言简化为五言时,就有诗味。

楚平公听信费无忌,任忠良一旦全家毙。
伍子胥单骑走樊城,携芈胜千里投吴地。
在中途遇着两贤人,赴江心誓死无回避。
丹阳市生计托吹箫,说鱄诸共吐虹霓气。
借军兵破楚凯歌回,杀奸臣亲把冤魂祭。
芈公子事定送还都,鱄将军爵赏应如例。
浣婆婆给养尽终身,村厮儿救郑功非细。
报恩仇从此快平生,堪留作千古英雄记。

听信费无忌,一旦全家毙。
单骑走樊城,千里投吴地。
遇着两贤人,誓死无回避。
生计托吹箫,共吐虹霓气。
破楚凯歌回,亲把冤魂祭。
事定送还都,爵赏应如例。
给养尽终身,救郑功非细。
从此快平生,千古英雄记。

点评

35节奏的,省主语时可这样处理。但前提是无歧义 戏剧中多数八言诗不能这样简单化处理。而且八言诗成为戏剧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这个我没有去研究,留给戏曲研究家去破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3 14:53
不懂这方面的,个人感觉像语句,不大像诗句。但将八言简化为五言时,就有诗味。

楚平公听信费无忌,任忠良 ...

35节奏的,省主语时可这样处理。但前提是无歧义
戏剧中多数八言诗不能这样简单化处理。而且八言诗成为戏剧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这个我没有去研究,留给戏曲研究家去破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4 0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3 14:53
不懂这方面的,个人感觉像语句,不大像诗句。但将八言简化为五言时,就有诗味。

楚平公听信费无忌,任忠良 ...

非诗也。乃曲词。说唱文学中常见。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4 1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4 07:12
非诗也。乃曲词。说唱文学中常见。遥握。

曲词是笼统言之。诗词曲三者中,这里所列的例子只能属于诗的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4 11:4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言、八言诗翻不起浪来,还是因为在节奏上玩砸了。

点评

是不是节奏值得研究,也许未必呢  发表于 2017-5-4 14: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4 12: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4 11:40
六言、八言诗翻不起浪来,还是因为在节奏上玩砸了。

诗是需要有回味的。然许先生所列的,都是总结性类词句,与方头歌诀类同。实乃有韵之文,非诗也。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4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4 10:40
曲词是笼统言之。诗词曲三者中,这里所列的例子只能属于诗的范畴。

写诗不是写总结。先生所列的,有哪句不是总结。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4: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5-4 14:48 编辑

你没看懂?我这写的就是总结呀。每种诗体的兴衰史,研究他们兴衰的原因,以及历史的归宿。靠的是历代大量例子收集,然后归纳。所收例子另外成集(见我们编撰的《杂体大全》)我所研究的是杂体诗词,以前专家学者少有人研究的领域,甚至是空白的角落。对于它们的意义,一般诗词爱好者是不甚了了的,也领会不了的

点评

他说你举例子的诗句像总结。并非是文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4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4 14:5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5-4 14:40
你没看懂?我这写的就是总结呀。每种诗体的兴衰史,研究他们兴衰的原因,以及历史的归宿。靠的是历代大量例 ...

他说你举例子的诗句像总结。并非是文章

点评

没搞懂,请细说  发表于 2017-5-4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5: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正名部分,确实是喜剧的总结,把戏剧的题目放在最后。与我们今天先题后文不一样。但题目是两句诗,而且是对偶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