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但是佛门与道家有真正的衣钵传承“实体”,佛门有《大藏经》,道家有道藏,唯独儒门没有。
建立“实体”传承机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教义传承的不变质,并拥有“最终解释权”。而儒门由于没有真正“实体”的衣钵传承,所以才会经常有把“思无邪”解释为“思无耶”这样的情形出现。
在这个方面佛门的做法最完善、最严格。在佛门中对译经资格、宣法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佛教中规定具有译经资格的法师必须是经、律、论全面精通的法师,我们称之为“三藏法师”,比如象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他们都要有在古印度与中国生活的经历,对两国的文化背景都有深入的了解。宣法资格至少要达到乾慧地,真正的乾慧地是指在世间的一切言行与佛陀住世时无异,相当于是“俗地意义上”的佛。但是现在已经很稀有了,一般是指“准乾慧地”,至少要在讲经宣法上不可宣错一字。
儒门只是在孔门家族上保持了繁衍,但是儒门学说(教义)并没有一个不间断的衣钵传承。所以现在编撰一部《儒藏》十分有必要,比照佛门《大藏经》中的经律论分类,儒门中的“经”就是孔子亲说、亲编的“四书五经”,“律”就应该是指《周礼》,可以单独列出,“论”可以收录儒门中的一些后学孟子、子思、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儒门中的“四书五经”也不是可以随便乱解释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标准化,不要乱译。它的传承“实体”应是现在的“孔子学院”。
以上就是如观个人顺便对编修《儒藏》及构建儒门的“实体”传承机制的一些设想,顺便提出来。诗门可以视为儒门的一个小分支,也可单独列一个门派,也要有自己的“开山祖师”,如观个人建议立唐太宗李世民。诗词概念、诗词分类要标准化。另外近现代诗词的收录与筛选也是一门学问,这个“大编辑”不好当。虽然现代网络的“云计算”与网盘存储的大容量为我们收录诗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便利,但是也要有所筛选。
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建立的目的都是要恢复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共识,为将来的国家统一打下基础。
诸君,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千斤重担落在了当代文人的肩上。趁着一些前辈还健在,要抓紧时间去做,刻不容缓。不可背负致使中华传统文化断代的骂名。不赞同一些诗友的言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盛世”还远没有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