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4-29 00:29 编辑
《中原音韻》是元代戲曲家周德清所著的記錄北曲音系的韻書,也是自《切韻》後第一個脫離《切韻》框架,記錄現實語音的韻書。 《中原音韻》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韻書的形式,分爲十九韻,每個韻內又分平聲陰、平聲陽、上聲、去聲、入聲作平聲、入聲作上 聲、入聲作去聲,按小韻編排,不註反切。後一部分是關於韻譜編制體例、審音原則的說明,介紹了北曲的體制、音律、語言以及創 作方法。 由於《中原音韻》與傳統韻書體系大異,四庫全書沒有將它像其他韻書一樣收入經部小學類,而收入了集部詞曲類。《中原音韻》在 後世的詞曲創作中被奉爲圭臬,明代戲曲家沈寵綏在《度曲須知》卷首「詞學先賢姓氏」一節將周德清名列第一,駕於關漢卿、王實 甫之上。
聲母系統 《中原音韻》的聲母系統與現代官話相比,有若干特點:一、微母獨立存在,尚未與影母合口呼合流。二、見溪曉母細音尚未齶化, 與精組保持對立。三、疑母殘存若干小韻,大部分與影母合流。四、知二莊(外加章母止攝)、知三章形成互補的音位變體,沒有對 立的存在。據此共擬爲二十一聲母,分幫非、端來、見影、精心、照知五類: 韻母系統 《中原音韻》除了蕭豪韻以外,均祗有一個主元音,根據介音的不同可分爲開合齊撮四呼。 | | | | | |
| 東鍾合 |
| 東鍾撮 | | | | |
| 支思 | |
| |
| 齊微 |
| 齊微合 | |
| 魚模 |
| 魚模合 |
| 魚模撮 | | | | |
| 真文 | | | | | | | | |
| 桓歡 |
| 桓歡合 |
| | |
| | | | | |
| 蕭豪齊一蕭豪齊二 |
| 歌戈 | | |
| 歌戈撮 | | | | |
| 車遮 |
| | | | | | | | | | |
| 尤侯齊 |
| 侵尋 | |
| 侵尋齊 |
| 監咸 | |
| 監咸齊 |
| 廉纖 |
| | | |
聲調系統 《中原音韻》平聲分陰陽,入聲派三聲。具體來說,全濁入聲歸陽平,次濁入聲歸去聲,清聲入聲歸上聲。入聲不單獨設立韻部,但 在陰聲韻韻部內單獨設立小韻。周德清語: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者,以廣其押韻,爲作詞而設耳。然呼吸言語之間還有入聲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