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蘇醒 于 2014-10-28 14:07 编辑
(前言) 纳西族认为人和自然是兄弟,这种生态伦理观念奠定了东巴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教和哲学基础,表现出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环境保护理念。因为他们有着对自然界“欠债”、“还债”的观念,认为,人既然得到大自然的恩惠,就更应该感激和回报并善待大自然,这都反映了纳西人的生存状态取决于大自然并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关爱环境的教育与启示意义。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而人类恰恰需要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纳西族对本土“署神”的信仰与外来龙信仰,经过差异和整合,以及社会生态保护习俗,都反映在这种生态伦理观念中。
一、东巴教的形成 纳西人是氐羌人南迁后,从早期的巫术文化基础上发展成原始的东巴教,而后融合了以藏族为信仰主体的本教,加上“喜马拉雅周边文化带”的一些萨满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从而形成了流传至今、独具特色的东巴教。东巴教之原始宗教意义有着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鬼魂崇拜等。在这些崇拜中,对自然和自然神以及精灵的崇拜思想特别突出。
二、东巴教崇拜自然的观念 由于自然与人的生存攸关,所以人就存在与生俱来的对自然力的恐惧感,从而把自然奉为神灵进行崇拜,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另外,自然万物创生的奇妙和天体运行的壮观和永恒,都给人一种惊奇感,所以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崇拜。东巴教基于这种意识,则更突出了对自然崇拜,教义中就更加重视自然观和生态观。
东巴教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中,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同体合一的思想。东巴教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以及人的生命最初都起源于蛋卵,也就将大自然和人视为有深切生命血缘关系的。东巴教还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一含义深沉的人与自然朝夕相处得出的生存经验,是在长期的磨难中得到的领悟,这无疑是在最初将人与自然万物视为同源生命体的观念,体现出纳西族最原始朴素的环境保护理念和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解释。
三、关于祭署 鉴于纳西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而产生了泛灵观,概括出了自然界化身的超灵——“署”,形成了东巴教规模庞大的“祭署”仪式。
东巴经《署的来历》的传说中,人类与署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掌盘田庄稼、放牧家畜;署掌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兄弟间各司其职。后来人类日益贪婪,向大自然兄弟巧取豪夺、乱砍滥伐、滥捕野兽、污染河流水源,导致人与自然反目,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灾难频繁。后来人类意识到自己虐待自然的错误,便请东巴教祖师定巴辛罗和大鹏鸟等神灵来调解。最终达成人类与自然兄弟的约法三章:人类可以适当开垦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过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适当狩猎一些野兽,但不可过多;人类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在此前提下,人类与自然两兄弟才重续旧好。
四、东巴文化对自然界“欠债”和“还债”的观念 东巴经《超度放牧牦牛、马和绵羊的人·燃灯和迎接畜种》中说:“死者上去时,偿还曾抚育他(她)的树木、流水、山谷、道路、桥梁、田坝、沟渠等的欠债”、“你曾放牧绵羊的牧场上,你曾骑着马跑过的地方,用锄挖过土地的地方,用脚才过的地方,用于折过青枝的地方,用斧砍过柴的地方,用桶提过水的山谷里……这些地方你都要一一偿还欠债”。通过东巴经的叙述,可见纳西人把自然视为人一生赖以生存的恩惠之源,是大自然抚育了人类,人的一生欠着大自然很多债。从这种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传统思想中,反映了纳西先民是将大自然的一切都视为像人一样的生命体,因此要尊重它、呵护它,不能过分盘剥它。
五、纳西族的生态保护习俗 东巴教这种将人与自然视为兄弟的观念(或教义)成为一种纳西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准则,并由此产生种种益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禁律,它以习惯法的形式,或以乡规民约的方式,规范和制约着人们开发利用自然的生产活动。纳西族很多保护山林水泉及野生动物的制度性措施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教这种基本的自然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