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9

关于《切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7 2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科学论断都是对假设的求证和证伪,在音韵上,同样需要如此。现在对《切韵》系的依据有一种假设:《切韵》是隋朝的官话标准,那么在《切韵》的序中已经否认。其序曰“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如果是一时一地的语音,就无需论什么南北和古今。那么这个假设就被证伪。
那么真相是什么?《切韵》依据“南北”和“古今”,是官话还是方言?先要清楚所谓“官话”,读书音是不是官话?《切韵》成书时代有没有读书音?事实上,读书音本身就带有地方口音,这个找那些上过私塾的老人,可以考证。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7 2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音应该就是当时的官话,是官方制定的标准语。(注意官话一般不同于标准语,因为官府在某些方言区的官话可能还是方言)。若不是标准语,官方推它作甚?自秦始皇开始历朝皇帝都把统一语言文字放在第一位,因为是大统的标志。切韵正是这样一部韵书。至于推广效果如何,恐怕不如现在的普通话。

点评

就《切韵》成书后,只是陆法言作为自家弟子中文章用韵的工具。在序言的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法言并不没有指望她成为后来历代韵表的源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21
我更加倾向当时没有读书音这个概念。当时读书人都是世家,还没科举。但当时的南北世家语言是不妨碍沟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7 22:06
读书音应该就是当时的官话,是官方制定的标准语。(注意官话一般不同于标准语,因为官府在某些方言区的官话 ...

我更加倾向当时没有读书音这个概念。当时读书人都是世家,还没科举。但当时的南北世家语言是不妨碍沟通的。

点评

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世家大族之间的沟通是没问题的。百姓之间倒很成问题,但当时的老百姓是不会走很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闲人 发表于 2017-4-7 22:10
我更加倾向当时没有读书音这个概念。当时读书人都是世家,还没科举。但当时的南北世家语言是不妨碍沟通的 ...

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世家大族之间的沟通是没问题的。百姓之间倒很成问题,但当时的老百姓是不会走很远的。

点评

但并不是说世家之间的语言没有差异,只是较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闲人 发表于 2017-4-7 22:13
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世家大族之间的沟通是没问题的。百姓之间倒很成问题,但当时的老百姓是不会走很远的 ...

但并不是说世家之间的语言没有差异,只是较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7 22: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音这个提法是怎么出现的?什么叫读书音?似乎吟者帖子里多见。

点评

其实读书音和方言区别不大,老一辈上过私塾的都知道,各地读书音都不一样。但读书音更接近统一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7 22:06
读书音应该就是当时的官话,是官方制定的标准语。(注意官话一般不同于标准语,因为官府在某些方言区的官话 ...

就《切韵》成书后,只是陆法言作为自家弟子中文章用韵的工具。在序言的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法言并不没有指望她成为后来历代韵表的源头。

点评

似乎是私人聚会议定的课题。但其历史意义是他们本人始料不及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7 2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闲人 发表于 2017-4-7 22:21
就《切韵》成书后,只是陆法言作为自家弟子中文章用韵的工具。在序言的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法言并不没有指 ...

似乎是私人聚会议定的课题。但其历史意义是他们本人始料不及的。

点评

对,无意中成就不朽功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2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7 22:16
读书音这个提法是怎么出现的?什么叫读书音?似乎吟者帖子里多见。

其实读书音和方言区别不大,老一辈上过私塾的都知道,各地读书音都不一样。但读书音更接近统一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40

帖子

2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8
贡献
810
金钱
1039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7 22:23
似乎是私人聚会议定的课题。但其历史意义是他们本人始料不及的。

对,无意中成就不朽功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