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24

春天,沁人心脾的诗篇(跟帖议抝和救抝)

[复制链接]

541

主题

1934

帖子

92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7
贡献
1238
金钱
429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4-7 15: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华光 于 2017-4-13 09:24 编辑

春天,沁人心脾的诗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不是要求人人当诗人也不是要求读者都变成诗人,中华诗词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接受<<浙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华诗词学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诗教。我们不可能让人人都写诗,但可以要求每个人都接受诗的教育,从诗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心灵。”。学习古典诗词的根本目的是进行诗教;这才是重心。吟诵、赏读、评鉴和传授优秀的古典诗词,我们除了将它作为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1..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像诗人心头流出的晶莹透彻的泉水,跳跃着春天的节奏与生命,显得悠远而深厚。
   此诗的写作,从早晨醍来的听觉开始,写到回忆,并展开想象。反映诗人喜春、惜春的情怀。
2..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运用了想象。它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江南风光的欣赏与赞美。看千里江南:一边莺啼、花红树绿、村庄傍水、城郭依山、春风习习、酒旗飘飘。另一边则是春雨潇潇、岚烟蒙蒙、佛寺庄严,颇有丰富的意象。有人说,怎么一会儿春光明媚,一会儿烟雨濛濛呢?须知千里之地的春天,当然可能“东边日出西边晴”。也有人挑剔说“四百八十寺”有两字不合七絕平仄,抝了一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算不了什么事儿。
3..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的对象是春雨,完全将春雨人格化了,“润物细无声”,是很可爱的。这已是警句。 “润物细无声”,给人温馨之感。“花重锦官城” ,乃是“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杜甫笔下的“好雨”,原来 是催开百花的幕后英雄!
4.唐.韩愈《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笔法细腻。“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从早春的时令特点中创造出的艺术形象。一阵蒙蒙细雨浸湿了京城的泥土,稀稀疏疏的草芽破土而出了,远远望去,看不见草芽的间距,只见连成一大片,并呈淡淡的青色,走近-瞧,从上至下,又看不见那一片片秀色了,草之间有距离,因而不见整体-片片青色了。
5.宋.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等闲识得”就是轻易可见之意。春风是什么面貌呢?这可难描绘啊!作者弃万取一,曰“万紫千红”,这是写眼前实景还是写心中的向往呢?也许兼而有之吧,任人去遐想。最感兴趣的是“万紫千红”这话,此诗一出,从此它就成为春天的代名词了。
6..王令《春晚》: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中子规只是心中的艺术形象。子规啼得岀血犹不罢休,支撑着它的是什么力量呢?这就是“不信东风唤不回” 坚強信念。这首诗其实歌颂一种执著的精神。
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说过: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____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我们乐于看到描写时代之春的更多华章。
下面是我学写的两首。
        解冻(五律)
东君方解冻,泉水便弹琴。
雪尽千山绿,笋抽一地针。
花开蜂亮翅,水暖鸭开心。
更喜春雷响,甘霖入纵深。
      金粉家园
谁洒金粉落昊天,精心巧饰菜花田。
江南岭北皆纯粹,富丽堂皇更灿然。
(纯粹,纯正不杂;精纯完美。《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7 16: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两字不合七絕平仄~~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该句式为半独立句,拗句有三种之多。均可由联内下句补救。多少楼台烟雨中,烟,为平,救了上句。

点评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7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7 16: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4-7 16:05
“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两字不合七絕平仄~~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该句式为半独立句,拗句有三种之多。均可由联 ...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934

帖子

92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7
贡献
1238
金钱
4293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2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华光 于 2017-4-9 21:52 编辑

本人光打一个比方,衣服破了一个洞,请人补了补丁,这能说没有破?救抝,欲救越抝,只要拿“格律”作尺子量一量,就知欲救越抝这结论一点不假!!自欺欺人。也可说为了把“不合格”的句子生硬地说成“合格”打掩护,也是为格律的先天不绝挽回面子,使之正当性不使别人怀疑。格律是后人(明或清)从唐诗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统计出来的,自然有一批诗不符合其结论,这种归纳法也是格律的先天不足。使用者把这种游戏规则理想化、教条化,看成金科玉律,不准越雷池半步,毫无必要!怎样救抝,不要信烦琐哲学。说穿了,唐诗怎么破格或违规了了(按:这是习惯性的不科学的说法)_____您只要跟着照旧破格(或违规)一下,就救抝了。说哪首唐诗违格其实本末倒置。唐诗好比祖先,制定格律的人好比是祖先孙子的孙子。____怎好意思说祖先违犯了孙子的孙子规定的规则呢??为什么不怀疑这套规则不完美(有改造的空间呢??它不可能完全适用唐诗(包括江南春)。这就是实质。要相信救抝“理论”我不干涉。我一点不相信它是什么理论有什么价值。本身就抝了,救抝乃挖肉补疮,折东墙补西墙,不是越救越抝把“格律”弄得面目全非。科学的态度,老实的态度,最好是宣布1.抝了就抝了。2.格律规则只是理想化模式不适用于各种四句,八句的唐诗。

点评

说得有理,岂有祖父违反孙子的规矩之理。何况第四句也没有救第三句。 我看到有人研究说“十”字古时已可读平声,举了很多例子,可惜忘记了是谁写的,供你参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05:54
格律是后人(明或清)从唐诗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统计出来的 …… 好多人都这么说,其实清代归纳的是古体诗的平仄和近体诗的拗救,而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是从唐代延传下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4-9 22: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凌华光 发表于 2017-4-9 21:50
本人光打一个比方,衣服破了一个洞,请人补了补丁,这能说没有破?救抝,欲救越抝,只要拿“格律”作尺子量 ...

格律是后人(明或清)从唐诗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统计出来的
……
好多人都这么说,其实清代归纳的是古体诗的平仄和近体诗的拗救,而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是从唐代延传下来的。

点评

理论性的东西,肯定是越总结越完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4-9 22:1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4-9 22:10
格律是后人(明或清)从唐诗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统计出来的
……
好多人都这么说,其实清代归纳的是古体诗的平 ...

理论性的东西,肯定是越总结越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3
贡献
13136
金钱
1556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9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皆入声,可视为以入代平。

点评

唐代不可能存在入代平的概念。这句就是五连仄的大拗句,下句烟字救拗。 金筑子反对拗救理论就是说“左手断了,再打断右手”。 拗救理论是科学的总结,很好滴解释了唐近体诗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现象,使程式化的格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439

帖子

52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6
贡献
1306
金钱
1862
发表于 2017-4-9 22: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4-9 22:44
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皆入声,可视为以入代平。

不能乱代吧?现今某地方言能代中古平水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4-9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4-9 23:39 编辑
凌华光 发表于 2017-4-9 21:50
本人光打一个比方,衣服破了一个洞,请人补了补丁,这能说没有破?救抝,欲救越抝,只要拿“格律”作尺子量 ...

在涂宗涛的诗词格律理论中,有平仄格律不要过死的提法,即“大体遵守,绝对则非”的意思。如一首绝句只要是律句多于拗句,则还是可以当律绝看的。本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问题,何需用什么拗救理论来撑门面?讲拗救的其实是不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罢了。杜牡的绝句只有一句拗,其它三句都是律句,故可视为律绝。现在有些版主,只要发现有一处拗了,就判定有违律绝,倒是在闹笑话呢。他们不知小拗有“可救可不救”、大拗也有“有救有不救”之说呢。问好版版,遥握。

点评

诗词理论版的目的就是学习或探讨一些现象的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研究,归纳,或总结。这种研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像金筑子三羊一样否定一切,没有格律没有韵律,那还理论的什么劲呢?大家爱怎么写怎么写吧,还理论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9 2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9 23: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7-4-9 22:44
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皆入声,可视为以入代平。

唐代不可能存在入代平的概念。这句就是五连仄的大拗句,下句烟字救拗。
金筑子反对拗救理论就是说“左手断了,再打断右手”。
拗救理论是科学的总结,很好滴解释了唐近体诗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现象,使程式化的格律的灵活性大大增加。这也使作者拓宽了写作方法的限制。金筑子的说法是荒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9 2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4-9 23:29
在涂宗涛的诗词格律理论中,有平仄格律不要过死的提法,即“大体遵守,绝对则非”的意思。如一首绝句只要 ...

诗词理论版的目的就是学习或探讨一些现象的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研究,归纳,或总结。这种研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像金筑子三羊一样否定一切,没有格律没有韵律,那还理论的什么劲呢?大家爱怎么写怎么写吧,还理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4-10 05: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4-10 06:05 编辑
凌华光 发表于 2017-4-9 21:50
本人光打一个比方,衣服破了一个洞,请人补了补丁,这能说没有破?救抝,欲救越抝,只要拿“格律”作尺子量 ...

说得有理,岂有祖父违反孙子的规矩之理。何况第四句也没有救第三句。

我看到有人研究说“十”字古时已可读平声,举了很多例子,可惜忘记了是谁写的,供你参考
唐朝的格律诗没定形,不必拿严格的格律要求去评论。同样也不要把唐诗当攻击后代格律诗工具。二者都是穿越时空的做法,令人啼笑皆非的。

本句救小拗是科学的。救大抝是没道理的,越救越拗,大病变成了病危,不能把古人的垃圾也当宝,应分析是否合理,合理的才能继承

点评

孙子的规矩要符合并能合理解释祖父的玩意才是正确的。否则只能认为孙子的总结不对或者有偏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0 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0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4-10 05:54
说得有理,岂有祖父违反孙子的规矩之理。何况第四句也没有救第三句。

我看到有人研究说“十”字古时已可 ...

孙子的规矩要符合并能合理解释祖父的玩意才是正确的。否则只能认为孙子的总结不对或者有偏差。

点评

有熊孩子和英雄出少年之分,一般站在祖父的肩膀上应该比祖父高  发表于 2017-4-10 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0 1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4-10 18:46 编辑

比如拗救理论,赵执信,王力就是对祖父诗的一种合理解释:
五言律诗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

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

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

系马緑杨枝【不对格而实对】。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

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

惆怅桂花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934

帖子

92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7
贡献
1238
金钱
4293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7: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谢谢各学人和诗爱好者的关心和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934

帖子

92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7
贡献
1238
金钱
4293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略修改了原帖可能说得清楚一些故重发一次跟帖)中心问题仍是抝和救抝。本人光打一个比方,衣服破了一个洞,请人补了补丁,这能说没有破?救抝,欲救越抝,只要拿“格律”作尺子量一量,就知欲救越抝这个结论一点不假!!自欺欺人。也可说为了把“不合格”的句子生硬地说成“合格”打掩护,也是为格律的先天不绝挽回面子,使之正当性权威性不使别人产生怀疑。格律是后人(明或清)从唐诗之中用不完全归纳法统计出来的,自然适用于一批诗,同时自然或必然不符合与不全符合另一批近体诗,这种归纳法也是一套格律规则的先天不足。使用者把这种游戏规则过于理想化、教条化,看成了金科玉律,不准越雷池半步,把其它看成不合格毫无必要也没真正的价值!怎样救抝,不要信烦琐哲学。说穿了,唐诗怎么破格或违规了了(按:这是习惯性的不科学的说法)_____您只要跟着照旧破格(或违规)一下,就叫“救”了,相当于发放一张“通行证”—准您通过,否则不准过关。殊不知宏观一看是越救越抝。由一句抝变成二句至三句抝!!至于平常说哪首唐诗违了格律,其实是本末倒置,不过成了习惯。唐诗好比祖先,制定格律的人好比是祖先孙子的孙子。____怎好意思说祖先违犯了孙子的孙子规定的规则呢??为什么不怀疑这套规则不完美(有改造的空间呢??)为什么不怀疑这套规则不可能完全适用唐诗(包括<<江南春>>)。这就是实质性问题。唐人是只做不说,没有讲格律应如何如何,实际较松宽,更没有把它典型化、片面化、绝对化。谁要相信救抝“理论”,我不干涉。我呢?我一点不相信它是什么理论和有什么价值,甚至不能自圆其说。本身就抝了,救抝乃“挖肉补疮”,“折东墙补西墙”,这不是越救越抝扩大了“抝”点吗?甚至只会把“格律”弄得面目全非。科学的态度,老实的态度,最好是宣布1.抝了就抝了,。2.格律规则只是理想化的模式,而不完全适应复杂的局面,不适用于各种四句,八句的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