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筑子的“诗写个性” 金筑子是一个固执且睚眦必报的人,而且在学术观点上也是依人划线。凡是批驳过他的错误的人,说什么都反对。十年前的2006年金筑子写了一首“昆明大雾诗”,声明用的是古音,却在韵脚中用“滑”字作平声用。因而被多人批评今古混用。从此金筑子创造出“今古混用N论”,与中诗学会的“双轨制”相对抗,至今仍在坚持。他的坚持方法是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诗中,故意用古入声和今声混用,用方言和今声混用,写古音律诗故意押邻韵,以显示他在用韵上的“个性”。 例如: 朴槿惠已被逮捕 父母早忘兄弟远,无夫无子一孤人。 四年总统为韩选,三代金家是继承。 受贿天文有何用?斗争派系找原因。 大洋彼岸扶桑海,半岛风云连雨晴。-----上平十一真、下平十蒸、下平八庚混押。 还有故意押邻韵式的混押: 偶 诌 桃花自比李花娇,夭艳勾人色眼抛。
流水无情春去也,红颜命薄失新招。------二萧三肴混押 同情朴槿惠 凄风苦雨大洋潮,家国山河一梦遙。
青瓦台前挥别泪,三成洞后冷怜嬌。
政坛多变必伤体,撒得远来难做袍。
应记东倭百年恨,九州生气共波涛!-----二萧四豪混押 感 怀 风雨艰难八十年,沧桑几度乱中看。
山河破碎高台下,人事昏盲短视前。
孔孟已经居二线,马恩说可壮千官。
如何面对大洋鬼,刀剑锐坚加有钱。-----一先十四寒混押 小区早晨
西岭月圆坠,东山日上明。 清晨惊蛰后,细雨晓风停。 年老醒人早,城春催柳青。 步轻穿曲径,桃李复芳坪。-----八庚九青混押 河老柏临终语 曾经枝干与天齐,金汁河沿初护堤。
村落千家披绿荫,田园万亩注清溪。 百年风雨身边过,几度沧桑眼底时。 今至官商描特色,水枯农废我无皮。----四支五微八齐混押 丁酉新春彩云南
昆明春节通高铁,游客如飞涌彩云。
脱掉雾霾轻负赘,顿将清气洗周身。
滇池争诵长联句,洱海频临蝴蝶滨。
我住昆明已长久,公园不往挤人群。----十一真十二文混押 -----这种故意混押比比皆是。 金筑子这样作的目的仍然是推销他的今古混用论,即:“百年来平水韵随着清朝的灭亡已经死亡。“”句中平仄用古音千年不变,押韵可以用词韵、方言或今音即普通话音。” 这就是金筑子在押韵问题上的个性。 可见金筑子的个性论不是哲学上的个性与共性的概念,而是俗语中的“与众不同”。比如用古音写律诗,押韵的共性是要按统一的韵书,古音按平水韵,今音按十四韵。体现个性可以是用今韵或平水韵、用古韵可以是首句入韵、或飞雁出群或入群、选择某一韵部如偏爱用险韵 等都可以显示个性。但这些个性,都是在律诗格律允许的范围内。如果你的个性是今古混用,比如金筑子的大雾诗,就在押韵允许的范围这一共性之外了。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所有诗人押韵就是共性。人的共性都有五官。如果你说你有三只眼,这是超出了共性范围的个性。花是美的,香的,这是花的共性。所以你赞赏花美,是因花的共性,引起读者的共鸣。你若脱离这一共性,写一臭的黑色的难看的花,个性有了,能引起读者共鸣吗?金筑子拿着口头俗语当作遮哲学术语来理论,所以产生逻辑错误。一般人说:这人有个性,是说他有自己的特点,绝非说他异于常人。同样,说诗写的有新意,是说有创意,意境新颖,绝非说这诗只写了某事物的个性没有共性。诗要感人,必须写包含在共性中的个性,而不能只强调个性。比如写战马,必须是健康的名马,才符合读者对战马的经验和印象。你若只写三条腿的瘸马,个性有了,还能引起共鸣吗?在文学作品中,只强调写个性是错误的。这就是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一条基本文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