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4

兵法鼻祖——释《师》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7-4-1 09: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法鼻祖——释《师》
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战争经验总结。文章从军律、作战、军权、统帅选择等方面论述战争胜负之道,又反过来作为战争律令颁布于军旅,为周师胜利之本。特别是建立了对君王(或国家)负责的军事一长制,予军帅以绝对指挥权。应该是现存最早的一篇军事著作,称为兵法鼻祖,或曰文王兵法,不为过。它对春秋、战国的军事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主题词:
贞(军静如山)  大人帅师  小人勿用   师出以律  尸——监军  中  左次  一长制
1.0 名词解释

1.1  师
師,字的重要构件是“帀”,现代汉语读zā,《甲骨金文字典》认为,乃“师”字之省。是什么时候将“师”字之省变为周帀之帀的,无从查考。总之,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字。
帀,《说文》曰:“从反止(之)而帀(师)也”。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反止(之)就是帀(师)”。
止与帀(师)的甲金文互为正反字。它们以“一”为参照物,止(之)字的脚指头向上向外,帀(师)字的脚指头向下向内。我们不难看出,帀(师)和止(之)字的“一”,就是边界——“冂”之省略或直化,止(之)就是走出边界,“反止(之)之帀(师)”就是侵略者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之象。所以,古代的师就是“被侵略”,引伸为出征、侵伐。
可以认为,止(之)、帀(师)的造字均是军事行为的表意文字,动词。在读音上,止(之)、帀(师)读音亦大致相同,动词。
但是,后来将执行侵入行为的军队叫师,成了名词。師,《说文》曰:“二千五百人为师”。中国古代成建制师的时间很早,卜辞《粹·五九七》:“丁酉贞:王作三师,又(右)、中、左。”可见军事组织已经很标准化了。
《周易·师》之師,根据文意,应该理解为军事行为。
1.2  尸
尸,《诗经》里面有多处。
《国风·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牗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一下就是:“在什么地方祭奠?祠堂里边!什么人妆扮祖先?齐家四妹”。大约是家族之祭;
《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巫)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钟鼓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第,备言燕私。”
是祭祖盛典场面的描绘。代表祖宗享受祭祀的“尸”已经酒足饭饱,乘车走了(皇尸载起),庄严神圣的祭祖盛典于是结束了。厨师和妇女们迫不及待地撤出祭台上的祭品,摆上饭桌,叔伯兄弟们狼吞虎咽,喊叫骈阗,大快朵颐;
《诗·大雅·扳》:“天之方懠(qí怒),无为夸毗(pí)。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揆)。”
这是周大夫讽劝同僚的一首诗。是说天子正在胡作非为,人民大量饿死,老天都在发怒,实在不敢保证人民不造反(葵、揆)。而你却奴颜婢膝,就像坐在车子上接受祭祀的“尸”一样,高矮不说话,失尽了大臣应有的职责与威仪。
可见,“尸”字的古代含义不是尸体。


2.0《师》篇翻译
【原文】《师》: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师》:师者,鼎也,定也,不移也。静如鼎定,止如山稳。以德才兼备的人为统帅,吉祥无咎。
师,前面我们已经做过解释,就是军事行动之意,动词。后来以执行军事行动的聚落为师,是名词。《师.卦辞》里的“师”为动词,军事行动之谓。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指军事行为当如鼎之稳沉、山之不摇之意。是比喻。
丈人,当为大人。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集解》引《子夏传》作‘大人’,是也。”大人,指才能出众,品德高尚、通观全局的人。
【原文】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文】初六,行军作战,律令至上。律令不严,致败之道。
律,纪律、律令。此处除了说纪律之外,兼说军令、军法。
《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当时,郑国背叛楚国投降晋国,楚国于是兴师问罪。在楚国大军压境之下郑国又投降楚国。
当时,晋国出兵救郑。因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失去了救郑的最佳政治时机。在此形势下,晋国三军统帅荀林父准备退军,另待时机。而副帅先榖反对,坚决救郑。并不顾统帅命令,率先带领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与楚军对垒,要挟军帅。荀林父怕先榖孤军为战,失去先榖一军,也只好过河。
下军大夫(相当于政委吧?)荀首引用《师·初六》爻辞议论,认为这次战争必然败绩,说:“在师之临(指《师·初六》爻)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有帅而不从,临(侵凌统帅、居高临下藐视统帅)孰盛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
后来,两军对战,果然败绩。这则故事是“师出以律,否臧凶”的绝好注释。
臧,《说文》曰:“善也。从臣,戕声”。“否”,读如fǒu。“否臧”,不善之谓。“否臧凶”,因军纪不善而招致凶厄之谓。
【原文】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文】九二,领军作战,不可偏激。中行稳健,终无灾祸。按此领军,君王会再三嘉奖的。
在师,于师,领军作战之意。
中,行为稳健适中、不偏激之谓。发生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晋楚邲之战,比起先糓的急躁冒进来,楚国君臣在军事上则显得从容不迫,稳健适中,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读者不妨读一下《左传·宣公十二年》,用以诠释“中”之含义。
锡,赐。“王三锡命”,君王再三嘉奖之意。
【原文】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文】六三,帅外另设监军,取败之道。
“舆尸”,就是载尸,前已作过解释。
问题是,在《师·六三》中,这个“尸”代表谁?根据《师·六五》的“长子帅师,弟子舆尸”一句,长子是哥哥,弟子是弟弟(弟子不是孔子“亦弟亦子”的学生称谓)。长子率领军队,职务是明确的,是军帅。弟子是谁的代表?根据文意显然是君王的代表,是在军中代表君王、传递君王旨意的人,是君王的偶像——尸,职务大约是监军。
师长之外另设监军,取败之道,所以凶。这是长期战争的经验总结。可见,中国的军事科学,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了。
【原文】六四,师左次,无咎。
【译文】六四,行师稳健,一无灾祸。
左,卑下。古代以右为上,以左为次。次,《说文》曰:“不前不精也。”在这里“左”与“次”同义。军事上的不急躁冒进、稳健从容为“次”的主要含义。
【原文】六五,田有禽,利[埶(yì)](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文】六五,破敌之策,须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不有灾祸。哥哥帅师,弟弟又代表君王掣肘军事,取败之道。
田,就是田猎。古代的田猎是在收割后进行,是大规模的军事围猎行动。目标虽然是野兽,实际是军事演练。是将乌合之众(农奴)演练成有纪律、听指挥的军事团体的练兵行动。目的是在国家有事时,组织农奴成军,对付军事来犯者。所以,“田”也就具有打猎和是军事行动的双重含义。
“田有禽”,田地里有野兽,但在这里是指战场上有敌人的意思。
执,埶(艺)之误。埶之甲骨文、金文,象植苗于土,建树之意甚为明显。
埶(艺)与执之繁写体“執”,太相像了。认错与传抄失误,似在情理之中。
“利执言”实乃“利埶(艺)言”之误,就是建言、畅所欲言之意。军事上的畅所欲言,起到统一意志、集思广益的效果。在战争之前统一意志,是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如果军帅要北击,弟弟又代表君王意志要东向,这场战争就注定是失败的了。前面所举《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是将帅不能统一意志而致败的典型战例。所以,畅所欲言,统一意志,显然无咎。
本篇规定了统帅对军事的绝对指挥权。后世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应该在这里找到其理论源头。
【原文】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上六,君王有命,无论是开创国邑还是壮大国本,不可任用凭血气之勇指挥军事的人。
本爻辞并没有疑难名词影响我们对爻辞的正确理解。只有“小人”一词,有些模糊。现代意义的小人,就是贪图小便宜、当“小三”、拨弄是非的屑小之徒。显然是狭隘的。文王在这里所说的小人,照应全篇文章理解之,应该是没有政治素养、没有政治阅历、没有全局观念、凭血气之勇处理国事的人。特别是凭血气之勇处理军事事务的人。



3.0《师》中所论述的兵法要点
总结一下《师》中所罗列的军法要点,有如下几条。
1、慎重选帅
《卦辞》说,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为军事统帅;《师·上六》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无论是开创国邑还是壮大国本,不能使用目光短浅、无全局观念、凭血气之勇的人。显然,军帅,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
2、师出以律
《师·六二》说,师出以律,无律则败;
3、行军作战,稳健第一
《卦辞》说,师者,鼎也,定也,不移动也。定如鼎重,止如山稳,不急躁冒进,是战争胜利之本;《师·九二》又说,行军作战,须中行稳健。这是君王的命令;《师·六四》又说,行军稳健,殆无灾祸。可见对急躁冒进的防范程度。
4、建立军事一长制
建立对君王(国家)负责的军事一长制,确立军帅的绝对指挥权。《师·六五》说:“长子帅师,弟弟又作为天子的代表掣肘军事,不改变就会有灾难”。军中军令划一,乃至于“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5、建立军事民主集中制
对于军事,核心集团必须畅所欲言,但不是各行其政。军令必须由军帅统一发布。要严禁军帅发布了军令,又有人以君王旨意干扰军令。所以,《师·六五》曰,“长子帅师,爱子又代表君王掣肘军事,取败之道。”
我们称之为“文王兵法”或“姬周军典”,应该是我国兵法之祖。它对春秋、战国的军事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军事准则,恐怕今天也是适用的。


2010/09/25  于贵阳甲秀楼
2017/3/29    修改于遵义石佛山庄
附:因《国学纵横》不支持甲骨文、金文,故在解释文字时,少了文字的直观形象,说理就比较囫囵。有更深研究的读者,可在“新浪网.重建的博客”上,查阅《兵法鼻祖——释〈师〉》。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716594869



图像 (99).jpg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希望有行家赏识!

点评

老金应该把版面上那些垃圾清理干净,整天搞那些鸡零狗碎的破玩意儿,与国学毫无干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 2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5
贡献
28042
金钱
347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 23: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很好。国学,就该如此。观点对错无妨,态度老实这才是关键。希望这个版块多些这样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65
贡献
28042
金钱
3471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4-1 23: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4-1 09:27
太专业了,希望有行家赏识!

老金应该把版面上那些垃圾清理干净,整天搞那些鸡零狗碎的破玩意儿,与国学毫无干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0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包含的内容很宽。六经研究可以说是国学的重点,肯定不能以“鸡零狗碎”来评价。老童在“新思读书会”将《周易》,很受欢迎,有专门讲坛的。当然,唐诗宋词也是国学内容之一。但不能代替“国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