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河湖海 于 2017-3-25 10:55 编辑
七律·为岳母娘扫社墓
大雨倾盆路水滨,婉如儿女泣娘亲。 丙申端午寿终寝,丁酉社春坟墓新。 笑貌英容仍旧在,欢声妙语似犹巡。 祈福仙境享天乐,万代嗣贤多俊臣。
说明:感谢诗友们对本诗的点评。黄花河叉子老师评“丙申端午魂圆寂”为孤仄句,泉水潺湲 老师认为不是。为感谢大家不吝赐教,本人修正为“丙申端午寿终寝”,特作说明。
什么是孤平句?孤平是指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句、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除了韵脚外,沒有兩個平聲字相連。犯孤平只有三種形式:“仄平仄仄平”(原第一字平改了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原第三字平改了仄)和“平仄仄平仄仄平”(原第三字平改了仄)。《全唐詩》雖然有收錄犯孤平的作品,但比例上是微乎其微。《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的律詩和絕句完全沒有孤平句。古人認為:孤平破壞了原律詩的音律,讀起來失去鏗鏘之韻。有關孤平,最早見於清朝李汝襄的《廣聲調譜》。近代學者王力在《詩詞格律》中有如下的論述“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句子的時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孤平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受所謂“一三五不論”的影響。其實“一三五不論”的說法是不全面的,嚴格地說,應該是“當詩句不會出現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時,一三五可以不論”。 孤平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病句,必須加以糾正。糾正孤平的方法是本句自救。“仄平仄仄平”改為“仄平平仄平”,如杜甫的《重題》首聯對句“哭君餘白頭”。“仄仄仄平仄仄平” 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第四句“笑問客從何處來”。“平仄仄平仄仄平”改為“平仄仄平平仄平”,如許渾的《咸陽城東樓》頷聯對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孤平句在國內、台灣、香港的格律詩比賽中是不允許的,往往在第一輪的評選中被淘汰;在民間的唱和中亦很少出現。犯孤平乃詩家大忌,應該避免。
诚谢泉水潺湲老师悉心指教!!!
依愚人学浅的见解认为不能有孤平就也不能有孤仄,菰平影响韵律节奏,孤仄同样影响节奏美,在唐诗和现代写得好的诗中很少见到有孤仄句,只不过在学习法则上没有讲出耒而已.这只是愚个人的看法,请共斟酌.(河汊子)
谢河叉子老师悉心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