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
威望2486
金钱9920
贡献6411
金牌会员
 
威望- 2486 点
贡献- 6411 次
金钱- 9920 枚
 
|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之年。各省举子于年初陆续云集京城,准备参加三月份由礼部主持的考试。抵达京城之后,他们才得到通知:他们将在考场上面对有清一代近四十场礼闱考试中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五言八韵试帖诗。
以诗取士本是唐代科举的重要特征,北宋前期,诗也是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进士科的考试不再考诗,神宗驾崩之后,科举几度更改,不过考试用诗,还是限于进士一科。元、明两代科举考试,都不考诗。清初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之前,科考用诗,只是偶尔行之,没有形成定制。乾隆二十二年则明确规定“嗣后会试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并“以本年丁丑科会试为始”。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谕旨曰:
嗣后会试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夫诗虽易学而难工。然宋之司马光尚自谓不能四六。所有能赋诗,而不能作表之人,断无表文华瞻可观,而转不能成五字试帖者。况篇什既简,司试事者得从容检阅,其工拙尤为易见。其即以本年丁丑科会试为始。[18]
考虑到士子对五言八韵诗素无训练,“边方北省,声律未谐,骤押官韵,恐不能合有司程序”,乾隆在二月癸亥(初一)诏谕主考及分校各官:“今科各就省分酌量节取,不必绳以一律;至下科会试时,则三年之功,自宜研熟,不妨严其去取矣。”[19]
三月丁酉(初六),乾隆在二次南巡途中驻跸扬州,正式任命礼部左侍郎徐以炬为会试知贡举,刑部尚书刘统勋为正考官,礼部左侍郎介福、右侍郎金德瑛为副主考官。旋因召刘统勋筹议河工之务,故命介福赍旨及御拟诗题,驰至京师宣旨,并担任正考官。[20]是科五言八韵诗题目是《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四月二十日礼部议准御史袁芳松疏请,乡试自乾隆己卯科为始,于第二场经文之外试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照会试一体办理。[21]
乾隆二十二年二、三月间,乾隆帝在第二次南巡途中,以五言八韵试江宁士子,其自考题曰:
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江宁试士子题)
懿彼三同乌,玩兹上九辞。陵终莫之胜,羽可用为仪。
胎产则成幻,天冲或有时。去容郭瑀指,来必季卿随。
凫乙任呼耳,毳毛岂恃其。稻粱原得致,矰缴底须施。
薄汉雁斯后,载旌骑早知。寄言观国者,尚励贲来思。[22]
三月二日,乾隆帝巡至浙省,又以《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试浙省士子,并自考。题曰:
名实曾何谓,应如宾主然。底须名是尚,当以实为先。
沐浴文章海,菑畬经训田。淮南倡正议,说苑着良诠。
修已若乖术,治人宁有缘。要非沽可得,讵籍养因传。
循欲诚无忝,责期伪尽蠲。春官新定制,所冀获真贤。[23]
实则,乾隆二十二年二甲16名进士吉梦兰在乡试、殿试中都考了五言八韵排律。其春闱试帖之诗作曰:
赋得循名责实(限“田”字五言八韵)
圣代抡才切,晶明宝鉴悬。虚声求一雪,实行责维专。
郑璞宁同鼠,江茅漫混荃。分阴陶侃甓,前路祖生鞭。
只取力行耳,从知道闇然。培基如作室,殖学等稽田。
莫倚朝华早,常将夕秀传。草庐名士业,器识最宜先。[24]
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金德瑛也“风雨”一篇,曰:
丁丑会闱拟作钦命诗题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五言八韵
名实期相副,如农务力田。须知勤播种,始许兆丰年。
冈植梧桐秀,文居雁雉先。纶音千里至,丝网暮春牵。
美帨徒矜饰,朝华定谢妍。按之中有物,信矣爱斯传。
如水心方净,当空鉴共悬。得人王国庆,五色望云天。[25]
又据法式善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召试浙江诸生题目,黄屋非尧心赋;明通公溥论;赋得蚕月条桑,得“留”字,五言八韵。阅卷大臣大学士蒋溥、工部尙书秦蕙田、戸部左侍郞刘纶。乾隆二十二年,召试江南诸生题目,精理亦道心赋;经义制事异同论;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阅卷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尙书梁诗正、兵部尙书两江总督尹继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窦光鼐”可知,此年浙省、江南诸生会试的的确确考到五言八韵排律。此说皆与张宜泉“丁丑礼部试,我皇上钦定乡会小考,增试五言排律八韵”相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