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14

乾隆帝增试五言八韵唐律史实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3-21 09:1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之年。各省举子于年初陆续云集京城,准备参加三月份由礼部主持的考试。抵达京城之后,他们才得到通知:他们将在考场上面对有清一代近四十场礼闱考试中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五言八韵试帖诗。
以诗取士本是唐代科举的重要特征,北宋前期,诗也是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进士科的考试不再考诗,神宗驾崩之后,科举几度更改,不过考试用诗,还是限于进士一科。元、明两代科举考试,都不考诗。清初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之前,科考用诗,只是偶尔行之,没有形成定制。乾隆二十二年则明确规定“嗣后会试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并“以本年丁丑科会试为始”。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谕旨曰:

嗣后会试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夫诗虽易学而难工。然宋之司马光尚自谓不能四六。所有能赋诗,而不能作表之人,断无表文华瞻可观,而转不能成五字试帖者。况篇什既简,司试事者得从容检阅,其工拙尤为易见。其即以本年丁丑科会试为始。[18]

考虑到士子对五言八韵诗素无训练,“边方北省,声律未谐,骤押官韵,恐不能合有司程序”,乾隆在二月癸亥(初一)诏谕主考及分校各官:“今科各就省分酌量节取,不必绳以一律;至下科会试时,则三年之功,自宜研熟,不妨严其去取矣。”[19]
三月丁酉(初六),乾隆在二次南巡途中驻跸扬州,正式任命礼部左侍郎徐以炬为会试知贡举,刑部尚书刘统勋为正考官,礼部左侍郎介福、右侍郎金德瑛为副主考官。旋因召刘统勋筹议河工之务,故命介福赍旨及御拟诗题,驰至京师宣旨,并担任正考官。[20]是科五言八韵诗题目是《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四月二十日礼部议准御史袁芳松疏请,乡试自乾隆己卯科为始,于第二场经文之外试以五言八韵唐律一首,照会试一体办理。[21]
乾隆二十二年二、三月间,乾隆帝在第二次南巡途中,以五言八韵试江宁士子,其自考题曰:

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江宁试士子题)
懿彼三同乌,玩兹上九辞。陵终莫之胜,羽可用为仪。
胎产则成幻,天冲或有时。去容郭瑀指,来必季卿随。
凫乙任呼耳,毳毛岂恃其。稻粱原得致,矰缴底须施。
薄汉雁斯后,载旌骑早知。寄言观国者,尚励贲来思。[22]

三月二日,乾隆帝巡至浙省,又以《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试浙省士子,并自考。题曰:

名实曾何谓,应如宾主然。底须名是尚,当以实为先。
沐浴文章海,菑畬经训田。淮南倡正议,说苑着良诠。
修已若乖术,治人宁有缘。要非沽可得,讵籍养因传。
循欲诚无忝,责期伪尽蠲。春官新定制,所冀获真贤。[23]

实则,乾隆二十二年二甲16名进士吉梦兰在乡试、殿试中都考了五言八韵排律。其春闱试帖之诗作曰:

赋得循名责实(限“田”字五言八韵)
圣代抡才切,晶明宝鉴悬。虚声求一雪,实行责维专。
郑璞宁同鼠,江茅漫混荃。分阴陶侃甓,前路祖生鞭。
只取力行耳,从知道闇然。培基如作室,殖学等稽田。
莫倚朝华早,常将夕秀传。草庐名士业,器识最宜先。[24]

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金德瑛也“风雨”一篇,曰:

丁丑会闱拟作钦命诗题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五言八韵
名实期相副,如农务力田。须知勤播种,始许兆丰年。
冈植梧桐秀,文居雁雉先。纶音千里至,丝网暮春牵。
美帨徒矜饰,朝华定谢妍。按之中有物,信矣爱斯传。
如水心方净,当空鉴共悬。得人王国庆,五色望云天。[25]

又据法式善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召试浙江诸生题目,黄屋非尧心赋;明通公溥论;赋得蚕月条桑,得“留”字,五言八韵。阅卷大臣大学士蒋溥、工部尙书秦蕙田、戸部左侍郞刘纶。乾隆二十二年,召试江南诸生题目,精理亦道心赋;经义制事异同论;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阅卷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尙书梁诗正、兵部尙书两江总督尹继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窦光鼐”可知,此年浙省、江南诸生会试的的确确考到五言八韵排律。此说皆与张宜泉“丁丑礼部试,我皇上钦定乡会小考,增试五言排律八韵”相符。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1 0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3-21 09:47 编辑

乾隆二十二年二、三月间,乾隆帝在第二次南巡途中,以五言八韵试江宁士子,其自考题曰:

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江宁试士子题)
懿彼三同乌,玩兹上九辞。陵终莫之胜,羽可用为仪。【玩兹上九辞,仄平仄仄平
胎产则成幻,天冲或有时。去容郭瑀指,来必季卿随。
凫乙任呼耳,毳毛岂恃其。稻粱原得致,矰缴底须施。
薄汉雁斯后,载旌骑早知。寄言观国者,尚励贲来思。【载旌骑早知,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乌/辞,同平犯上尾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通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通?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通仄仄?仄仄平平通?

三月二日,乾隆帝巡至浙省,又以《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试浙省士子,并自考。题曰:

名实曾何谓,应如宾主然。底须名是尚,当以实为先。
沐浴文章海,菑畬经训田。淮南倡正议,说苑着良诠。
修已若乖术,治人宁有缘。要非沽可得,讵籍养因传。
循欲诚无忝,责期伪尽蠲。春官新定制,所冀获真贤。【责期伪尽蠲,仄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通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通?
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平平通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通平通仄通?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实则,乾隆二十二年二甲16名进士吉梦兰在乡试、殿试中都考了五言八韵排律。其春闱试帖之诗作曰:

赋得循名责实(限“田”字五言八韵)
圣代抡才切,晶明宝鉴悬。虚声求一雪,实行责维专。
郑璞宁同鼠,江茅漫混荃。分阴陶侃甓,前路祖生鞭。
只取力行耳,从知道闇然。培基如作室,殖学等稽田。
莫倚朝华早,常将夕秀传。草庐名士业,器识最宜先。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通仄平平?
仄仄通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通仄?通平仄?平?通平通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通仄仄通?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金德瑛也“风雨”一篇,曰:

丁丑会闱拟作钦命诗题赋得循名责实得“田”字五言八韵

名实期相副,如农务力田。须知勤播种,始许兆丰年。
冈植梧桐秀,文居雁雉先。纶音千里至,丝网暮春牵。
美帨徒矜饰,朝华定谢妍。按之中有物,信矣爱斯传。
如水心方净,当空鉴共悬。得人王国庆,五色望云天。

平仄平通仄?通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通?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通仄仄?仄仄仄平通?
通仄平平仄?通通仄通平?仄平通仄通?仄仄通平平?
================================

或传抄、或编辑、或雕刻错误吗?
假如不是,则是清朝试律诗,并不忌讳【孤平】!


点评

赵执信《声调谱》说:“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也,此格人多不知”,说明赵执信之后才注意到孤平问题,丁丑年初试试律诗,不严究格律,文中说的明白:“考虑到士子对五言八韵诗素无训练,“边方北省,声律未谐,骤押官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0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9:5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1 09:46
乾隆二十二年二、三月间,乾隆帝在第二次南巡途中,以五言八韵试江宁士子,其自考题曰:

赋得鸿渐于陆(得 ...

赵执信《声调谱》说:“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也,此格人多不知”,说明赵执信之后才注意到孤平问题,丁丑年初试试律诗,不严究格律,文中说的明白:“考虑到士子对五言八韵诗素无训练,“边方北省,声律未谐,骤押官韵,恐不能合有司程序”,乾隆在二月癸亥(初一)诏谕主考及分校各官:“今科各就省分酌量节取,不必绳以一律;至下科会试时,则三年之功,自宜研熟,不妨严其去取矣。”

点评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即是赵执信《声调谱》成书的至少30年以上了! 赵执信的声调谱,其成书当在康熙五十年(1711)渔洋卒后至雍正元年(1723)之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1 1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21 09:58
赵执信《声调谱》说:“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也,此格人多不知”,说明赵执信之后才注意到孤平问题,丁丑年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即是赵执信《声调谱》成书的至少30年以上了!

赵执信的声调谱,其成书当在康熙五十年(1711)渔洋卒后至雍正元年(1723)之间。

点评

赵执信是开创,其后还有翁方纲,董文焕的继续研究,何时试贴诗孤平为大忌,还须考证。 乾隆二十二年官方说初次考,不以格律严判。 再说你的平仄判断的对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3-21 10:3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陵终莫之胜"一一特拗句(准律句"一说明清试律诗也允许准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3-21 1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乾隆23年才复考诗赋么

点评

这是一个红学家今天发于微信群的考证,乾隆23年有资料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4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1 10:27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即是赵执信《声调谱》成书的至少30年以上了!

赵执信的声调谱,其成书当在康熙五十 ...

赵执信是开创,其后还有翁方纲,董文焕的继续研究,何时试贴诗孤平为大忌,还须考证。
乾隆二十二年官方说初次考,不以格律严判。
再说你的平仄判断的对不对?

点评

你主帖的这个资料,是从哪里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4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3-21 10:39
不是乾隆23年才复考诗赋么

这是一个红学家今天发于微信群的考证,乾隆23年有资料吗?

点评

有的,清史稿记载的是乾隆23年复诗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3-21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21 10:43
这是一个红学家今天发于微信群的考证,乾隆23年有资料吗?

有的,清史稿记载的是乾隆23年复诗赋

点评

问了一下顾斌先生,他说: 很抱歉!我引用文献没有关注到清史稿。我是从《高宗实录》和《会典则例》中引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3-21 1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代诗、赋,而皆试策三道。大和八年,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文宗从内出题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乃诏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是时,文宗好学嗜古,郑覃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文宗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因得不罢。。。

【新唐书/选举志上】

既而中书门下又言:“古之取士,皆本学校,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今欲追复古制,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专意经术,以俟朝廷兴建学校,然后讲求三代所以教育选举之法,施于天下,则庶几可以复古矣。”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 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

绍圣初,议者益多,乃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廷对仍试策。初,神宗念字学废缺,诏儒臣探讨,而王安石乃进其说,学者习焉。元佑禁勿用。至是,除其禁。四年,诏礼部,凡内外试题悉集以为籍,遇试,颁付考官,以防复出。罢《春秋》科,凡试,优取二《礼》,两经许占全额之半,而以其半及他经。既而复立《春秋》博士,崇宁又罢之。

----宋史/选举/一

神宗以进士试策,与制科无异,遂诏罢之。试馆职则罢诗、赋,更以策、论。

----宋史/选举二/科目下



继而许衡亦议学校科举之法,罢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事虽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
----元史/选举/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二


。。。乾隆十七年,经文改经解。二十三年,增五言八韵诗。。。

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孝经题少,又以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命题。嗣定正试四书文二,覆试四书文、小学论各一。雍正初,科试加经文。冬月晷短,书一、经一。寻定科试四书、经文外,增策论题,仍用孝经。乾隆初,覆试兼用小学论。中叶以后,试书艺、经艺各一。增五言六韵诗。

【清史稿/志八十一/选举一】

以上为正史材料,从正史上可见的是,自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仍偶有复考诗赋的,但多遭有识之士罢议废除,短命而终;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其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制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玉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具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

宋神宗赵顼(zhào xǖ),英宗长子,是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乾隆二十二年(1757),近七百年间中国科举几乎不考诗赋;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科举诗赋大致如此,隋朝的未查

点评

好资料,我转给顾斌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5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3-21 10:46
有的,清史稿记载的是乾隆23年复诗赋

问了一下顾斌先生,他说:
很抱歉!我引用文献没有关注到清史稿。我是从《高宗实录》和《会典则例》中引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5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3-21 10:51
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代诗、 ...

好资料,我转给顾斌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1 1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21 10:41
赵执信是开创,其后还有翁方纲,董文焕的继续研究,何时试贴诗孤平为大忌,还须考证。
乾隆二十二年官方 ...

你主帖的这个资料,是从哪里来的?

点评

是个红学家顾斌先生的考证文章《张宜泉生活时代考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1: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3-21 11:11
你主帖的这个资料,是从哪里来的?

是个红学家顾斌先生的考证文章《张宜泉生活时代考辨》

点评

也不算是声律专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1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21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3-21 11:21
是个红学家顾斌先生的考证文章《张宜泉生活时代考辨》

也不算是声律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