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14

“准律句”是古风的残余吗?(问题回复)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3-18 13: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18 13:25 编辑

“准律句”是古风的残余吗?
   翻看旧帖,有的说法很有趣。比如有人说:“韵脚为仄的句子就没有孤平之说?这意思等于是说只要不失粘,这种句子就可以随便写了?也不用拗救,那律诗的标准也太宽松了。唐代是一个从永明体向律诗过渡的时期,唐玄宗时代是一个分水岭。王维,杜甫写的这些,什么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应视为是永明体或古风的残留,不能算作是律诗。
   所谓律诗,望文生义,是指讲求有规律的诗。声韵有规律,对仗有规律。这种规律用常用那几式表达了出来。有孤平肯定是破坏了声韵规律的,所以原则上也应该都去拗救。
   拗救都视为是一种变通,如果再不去拗救,整个诗句就失去了“规律”,不应再称为是律诗。
   既然平水韵都是后人总结的,那么律诗的最终定义也可以是后人来拟定。它的“参照物”当然还仍然是唐诗。但是不能因为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写了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等诗句,我们就牵强地把它定为“准律体”,那只能视为是永明体的“残留物”。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永明体与律诗的分界点究竟在哪里?这也是需要诗词界尽早达成共识的问题。

------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但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今一一回复如下:

1  关于律诗定义。
   首先对律诗的定义就不正确。律诗不能望文生义为,“有规律的诗”,什么诗没有规律?律诗是唐代由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的唐近体诗的一体,遵守律诗的格律。律诗的句子包括律句和拗句。有拗句的诗不等于说就不是律诗了。
   任何诗都是有规律的。比如起码都是讲押韵的。古风也是有很多声律方面的要求的。这可以从赵执信董文焕的有关“声调图谱”著作中看到。
2,关于“残留物”之说:
有人说:“不能因为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写了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等诗句,我们就牵强地把它定为“准律体”,那只能视为是永明体的“残留物”。
------说拗句是“残留物”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广义上的,是因为即使律诗也是中华古代文化的“残留”。说不对,是因准律句是律诗中经常使用的句型之一,也就是说它出现在律诗中是合法的。
    王力在介绍格律诗时,使用了“标准律句”的概念。即平仄形式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提出这种标准句型目的只是便于解说律诗声律。实际上律诗没有完全使用标准律句的。王力把所有不符合标准律句的句子叫作拗句,比如小拗(半拗),大拗,古风句式等,若吧小拗(一三五不论处的变化)也算作拗句,如此说来绝大多数律诗都是由拗句组成的。难道它们都不是律诗了吗?
   准律句“平平仄平仄”是从古风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句型,并非出自李杜,也不存在“本应写平平平仄仄”,并非是先有了“平平平仄仄”句子,后故意改为“平平仄平仄”,这是误解。只是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自救句而已,即若平平平仄仄句型第四字若换平声字,即将第三字换成仄声字所得到的句型。
   平平仄平仄在“古诗十九首”(东汉)那时就有。那时没有律诗,也无人讲“拗救”,怎么还这么多“平平仄平仄”句子呢?可见是古风句型之一:
思君令人老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无为守贫贱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驰情整中带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忧愁不能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在永明体中更是多见,如在沈约几首诗中,就有很多:
山阴柳家女
羞言赵飞燕
高门列驺驾
还家问乡里
何惭鹿卢剑
开襟濯寒水。
相逢洛阳道
虽云万重岭
园禽与时变
西都富轩冕。
南宫溢才彦
方渠渐游殿
曲梁济危渚。
平皋骋悠眄。
清渊皎澄彻。
曾山郁葱蒨。
阳泉濯春藻。
阴丘聚寒霰。
云华乍明灭
登高眺京洛
齐童蹑朱履。
高窗仄余火。
时云霭空远
怀仁每多意
哀歌步梁甫。
微微市朝变。  
留欢恨奔箭。
循休拟回电。
年来苦心荐。
秋林岂停蒨。
宁思柏梁宴。
----说明“平平仄平仄”这一句型古代多见。在唐诗中同样很多,仅唐诗三百首五律中就有:
今看两楹奠   唐玄宗
情人怨遥夜   张九龄
无为在岐路   王勃
无人信高洁   骆宾王
谁能将旗鼓   沈佺期
明朝望乡处   宋之问
红颜弃轩冕   李白
仍怜故乡水   李白
明朝挂帆去   李白
遥怜小儿女   杜甫
何时倚虚幌   杜甫
明朝有封事   杜甫
无才日衰老   杜甫
江村独归处   杜甫
他乡复行役   杜甫
寒山转苍翠   王维
襄阳好风日   孟浩然
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
还将两行泪   孟浩然
溪花与禅意   刘长卿
谁怜一灯影   钱起
家僮扫罗径   钱起
何因不归去   韦应物
闲门向山路   刘昚虚
寒禽与衰草   司空曙
沧江好烟月   杜牧
烦君最相警   李商隐
芳心向春尽   李商隐
那堪正飘泊   崔涂
年年越溪女   杜荀鹤
-------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的标准的五律,无人称它们为“准律体”。

3,永明体与律诗的分界点究竟在哪里?这也是需要诗词界尽早达成共识的问题。
------北宋宋祁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宋之问传》有一段话赞扬沈佺期、宋之问对近体诗声律定格的贡献:“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我认为这就是永明体与唐律诗的分界点。永明体已经有律句和排律,但句数不定,联间也没有粘对规律。一直到唐初沈宋之前的诗人都是这种情况。直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时期才定型了五律七律绝句和排律。
4,律诗的最终定义也可以是后人来拟定。它的“参照物”当然还仍然是唐诗。


但是不能因为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写了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等诗句,我们就牵强地把它定为“准律体”,那只能视为是永明体的“残留物”。
--------律诗的格律只能体现在唐人的诗中,与后人的“定义”无关。现在学唐诗,只能学习唐人的诗,他们可不是“参照物”,而是主要内容。而不是学后人总结出来的“格律”。若后人的总结不完备甚至错误怎么办?学唐诗,其实主要就是学李杜:李白,杜甫,包括小李杜:李商隐,杜牧。也就是以唐诗人为范,这是坚定不移的。唐代诗人就是老师。他们的诗就是范文,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5,有人说:“有拗就必须要救,这是原则。”----回复是这不一定。
    有人说:拗是何意?是违逆的意思。是你违背了律诗的平仄分布规律。说的严重点,是你违了“诗礼”,是犯了错误,所以必须要改正错误,所以才要去“拗救”。小的“违律”可以通过“拗救”的方式来弥补,但是一些严重的“大拗”就不是可以通过“拗救”就能弥补的了,那就相当于是“犯罪”,要被抓进“监狱”里去才可。这种诗就不再是律诗,就会被逐出律诗的神圣殿堂。所以说,别小看律诗,他体现着政治哲学在里面,和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是挂钩的。一个人怎样写诗就可以观察出你的人品,在科考时就能考察出来。李白的诗就经常出律、出格,不按常规去写。所以从他的诗品就看出了人品,那些有阅历的大臣就能通过这一点观察出来。别以为如观是信口开河,我都是认真地在说。

-----拗不是错了错误,只是诗句平仄谱不符合标准律句平仄谱而已。前面说过,拗分为小拗大拗和特拗三种情况,都是律诗中允许出现的句型。其中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一般下句救,也有不救的。特拗是平平仄平仄句型,不需要下句救。后面的说法是危言耸听。


5,关于仄脚句无孤平之说。
    有人说:“凡是仄韵脚的句子就没有孤平之说,那样就太宽泛了,如果都象你这样一点一点地宽泛下去,“律不成律”,那律诗体系就被破坏了,这和《周礼》被废是一个道理。
------孤平也不能望文生义定义为“孤单的孤立的一个平声”,而是指律诗中一种病犯专有名词,是指平起平声收的律句中只有一个孤立的平声:仄平仄仄平。而仄声收尾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也不叫孤平,因为这是律句允许的,如仄平仄仄仄(小拗),仄仄仄平仄(小拗),平仄仄平仄(小拗)。平仄仄仄仄(大拗),仄仄平仄仄(大拗)。
孤平一旦出现,是不能救的。

6,有人说:李杜等人就是被一些盲目崇拜他们的人给惯坏了,什么都牵就他们。本来是明显出律的诗,非要“发明”一个“准律体”来为他们遮羞。今天发明一个词叫“准律体”,明天管没有拗救的句子也叫“拗句”,那律诗还有什么不可以“拗救”的?那把古风都叫作“准律体”不是更省事?
------定义错误。拗,只是不符合标准律句的意思,只记述一种状态,而非记述一个过程。和拗了以后就没救没有关系。这好像肚子痛怨灶王爷,责备李杜,毫无道理。写了一句“特拗句式”,和崇拜李杜有什么关系?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牵涉到很多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欢迎深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3-18 13:4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含义不是有规律的诗,而是法定规则的诗,唐代法律名称有律,令,格,式四种,称律诗,意即法律之诗,其指导书则称诗格,诗式。后代鉴于律诗讲求声韵,又将律诗别解为讲声律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6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7-3-18 13: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懂得不多,学习。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3-18 2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是“有规律的诗”是如观的一种通俗解释。前面如观概括过律诗的三要素,并且也说过律诗的标准是由官方来制定的。

古代除了统一文字外,也统一行文规范。就和现在一样,比如议论文怎样写、调查报告怎样写,请柬怎样写,这些都有规范。律诗也不例外有他官方规定的行文要求。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先不考察他的形成历史,不看成因,只凭概念与特征的推理就可以看出:真正成熟的律诗肯定是正格的律诗再加上一些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因为只有这些才符合律诗的音律特征,符合平仄变化的规律。

古代对人的生活的所有行为都有规范,为的是从思想上来约束你,让你成为顺民。对律诗的规范是礼制的组成部分。

律诗的正格体象征着国家严格的法律,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遵守不了或感觉遵守起来很困难。那么为了体现皇帝爱民,可以允许有变通,所以本句拗救就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变通又不可过多,过多就失去了法律的尊严。

所以,不管历朝历代对律诗是如何定义的,仅仅从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来推理,律诗就只应包括正格体和本句拗救的变格体。

因此,如观主张只要不合上述标准的全部剥离,具体那些算什么体再去重新斟酌厘定。

律诗的正格体,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平水韵,中间两句对仗。这些就可以明确律诗的基本定义。这相当于是人的头颅,神经中枢,是律诗的核心内容,不可更改。




点评

对律诗的规范是礼制的组成部分。 律诗的正格体象征着国家严格的法律,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遵守不了或感觉遵守起来很困难。那么为了体现皇帝爱民,可以允许有变通,所以本句拗救就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变通又不可过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8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3-18 21:58
律诗是“有规律的诗”是如观的一种通俗解释。前面如观概括过律诗的三要素,并且也说过律诗的标准是由官方来 ...

对律诗的规范是礼制的组成部分。

律诗的正格体象征着国家严格的法律,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遵守不了或感觉遵守起来很困难。那么为了体现皇帝爱民,可以允许有变通,所以本句拗救就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变通又不可过多,过多就失去了法律的尊严。

所以,不管历朝历代对律诗是如何定义的,仅仅从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来推理,律诗就只应包括正格体和本句拗救的变格体。

因此,如观主张只要不合上述标准的全部剥离,具体那些算什么体再去重新斟酌厘定。

律诗的正格体,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平水韵,中间两句对仗。这些就可以明确律诗的基本定义。这相当于是人的头颅,神经中枢,是律诗的核心内容,不可更改。

-----你所说的这些,有根据吗?是你自己定出来的吧?
你最好先说说什么是律诗的“正格体”,然后加上“本句拗救的变格体”,-----即先定义好核心内容,看看和唐近体律诗是否符合。否则,标准不同就没有共识。

点评

就是五言八式,七言六式,还有就是为了防孤平所进行的一些本句拗救。 根据就是两点,一是根据成熟律诗的特征,二是根据中国古代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的逻辑推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8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3-18 2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8 22:06
对律诗的规范是礼制的组成部分。

律诗的正格体象征着国家严格的法律,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遵守不了或感觉 ...

就是五言八式,七言六式,还有就是为了防孤平所进行的一些本句拗救。

根据就是两点,一是根据成熟律诗的特征,二是根据中国古代政治环境与意识形态的逻辑推理。


点评

根据你列出的平仄谱,解释标准格式。请问实际上有完全符合这种标准平仄谱的律诗吗?请举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8 2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3-18 22:15
就是五言八式,七言六式,还有就是为了防孤平所进行的一些本句拗救。

根据就是两点,一是根据成熟律诗的 ...

根据你列出的平仄谱,解释标准格式。请问实际上有完全符合这种标准平仄谱的律诗吗?请举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06: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20 20:40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18 23:22
总体看,感觉如观先生的理论,比较接近于清诗体系。

----猜测吧?清诗与唐诗有什么区别?清诗中无准律句?
且看清诗中的准律句例诗:


竹枝词(十首选二) 方文
侬家住在大江东,妾似船桅郎似篷。船桅一心在篷里,篷无定向只随风。
春水新添几尺波,泛舟小妇解吴歌。笑指侬如江上月,团圆时少缺时多。

观田家收获(三首选一) 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落花诗(十二首选一) 归庄
江南春老叹红稀,树底残英高下飞。燕蹴莺衔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归?
阑干晓露芳条冷,池馆斜阳绿荫肥。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芳草自菲菲。

江月 施闰章
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朝天峡 费密
一过朝天峡,巴山断入秦。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暮色愁过客,风光感榜人。明朝在何处,杯酒慰艰辛。

客发苕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江上 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荻港避风  宋荦
春风小市卖河豚,薄暮津亭水气昏。不住江涛崩荻岸,俄惊山月照松门。
渔樵有泪游兵过,钟磬无声古庙存。明发扬舲更东下,杜鹃啼处几家村。

秦淮竹枝词 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京东杂感  洪升
胜国巡游地,孤城有废宫。周垣春草外,园殿夕阳中。
狐搰沙翻雪,鸱蹲树啸风。唯余旧村落,鸡犬似新丰。

渡黄河 查慎行
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
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

放舟至下钟山 汤右曾
衔舻如山万商集

古北口中秋 曹寅
山苍水白卧牛城,三尺黄旗万马鸣。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过真州 沈德潜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感春口号 金农
春光门外半惊过,杏靥桃绯可奈何。莫怪撩衣懒轻出,满山荆棘较花多。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咏钱 袁枚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鸡毛房 蒋士铨
明日官来布恩德

后园居诗(六首选一) 赵翼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赤壁 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春兴 黄景仁
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杨花诗 舒位
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
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

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月夜闻纺织声  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灵泉寺 陈沆
流行与坎止,外内符自然。一杯且消渴,吾意不在禅。

秋心 【其一】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秋心【其三】龚自珍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
此有30首,选自“清诗三百首”,占比例10%。说明清代律诗允许准律句。
哪里来的“清诗体系”?

任何理论不能主观武断和想象。自唐近体诗律形成至今并无任何变化,小拗句大拗句准律句始终存在。欲将律诗“八股文化”(律诗中无拗句无准律句)可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07: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就只应包括正格体和本句拗救的变格体。
如观主张只要不合上述标准的全部剥离 。
就是五言八式,七言六式,还有就是为了防孤平所进行的一些本句拗救。
什么叫“五言八式七言 ...
五律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这就是如观的“正格体”。
------为了防孤平所进行的一些本句拗救:只有一种句型:仄平平仄平。
请问:这样的律诗存在吗?请举出几首例诗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二十二年二、三月间,乾隆帝在第二次南巡途中,以五言八韵试江宁士子,其自考题曰:

赋得鸿渐于陆(得“时”字五言八韵,江宁试士子题)
懿彼三同乌,玩兹上九辞。陵终莫之胜,羽可用为仪。
(北山钓者:乾隆帝增试五言八韵唐律史实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 )

“陵终莫之胜"一一特拗句(准律句"一说明清试律诗也允许准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21 11:52 编辑

定型了唐律的学士诗中的特拗句(准律句,红色字)占50%:
欣赏几首学士诗:
一,沈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 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二,苏颋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绝胜宜春苑, 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三,宋之问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宋之问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金鞍白马来从赵, 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四,苏味道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苏味道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隐暧源花迷近路, 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五,张说
【幽州新岁作】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 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六,崔融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崔融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龙旗画月中天下, 凤管披云此地迎。
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 今朝出豫临悬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七,阎朝隐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阎朝隐
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彩胜年年逢七日, 酴醿岁岁满千钟。
宫梅间雪祥光遍,城柳含烟淑气浓。 醉倒君前情未尽,愿因歌舞自为容。
八,韦光旦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韦元旦
九重楼阁半山霞,四望韶阳春未赊。侍跸妍歌临灞涘, 留觞艳舞出京华。
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 景色欢娱长若此,承恩不醉不还家。
九,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李適
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彩仗遥临丹壑里, 仙舆暂幸绿亭幽。
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十,刘宪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一作人日大明宫应制)】
禁苑韶年此日归,东郊道上转青旂。柳色梅芳何处所, 风前雪里觅芳菲。
开冰池内鱼新跃,剪彩花间燕始飞。欲识王游布阳气,为观天藻竞春晖。
十一,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夹道传呼翊翠虬,天回日转御芳洲。青潭晓霭笼仙跸, 红屿晴花隔彩旒。
香溢金杯环广坐,声传妓舸匝中流。 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十二,崔日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崔日用
乘时迎气正璿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 宫梅殿柳识天情。
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十三,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峤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桂吐半轮迎此夜, 蓂开七叶应今朝。
鱼猜水冻行犹涩,莺喜春熙弄欲娇。 愧奉登高摇彩翰,欣逢御气上丹霄。
十四,杜审言
【守岁侍宴应制】杜审言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 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注:红色字是特拗句(2017-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高启七律中的特拗句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明•高启)
每看摇落即成悲,况在漂零与别离。为客偶当鲈美处,思兄正值雁来时。
天边暝为秋阴早,江上寒因岁闰迟。莫把丰姿比杨柳,愁多萧飒恐先衰。

上巳有怀(明•高启)
春寒浑未减征衣,愁对佳辰坐掩扉。江上琴书留滞久,水边车马祓除稀。
闲园细雨梅花落,废苑平芜燕子飞。欲觅凉亭会中友,几人边谪未能归。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
野人何处是幽栖,闻在天随旧宅西。半屋图书春落蠹,一村花柳昼鸣鸡。
分泉自给烹茶水,待雨惟耕种药畦。日暮扁舟欲相访,恐惊鸥鸟过前溪。
春来(明•高启)
客愁拟向春来减,春到愁翻倍旧时。走马已无年少乐,听莺空有故园思。
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扬扬缓堕丝。辟历沟南酒家路,共谁来往问花枝。

其二(明•高启)七言律詩 押灰韻
秦金不厌气佳哉,紫盖黄旗此日开。残雪已销褵鹊观,浮云不隐凤凰台。
山如雊下层层出,江自巴中渺渺来。六代衣冠总尘土,幸逢昌运莫兴哀。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明•高启)七言律詩 押寒韻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其二(明•高启)七言律詩 押冬韻
故乡未解识清容,却在金陵阙下逢。中禁曾分斋钵饭,上方时叩讲筵钟。
一帆细雨迢迢浦,半塔斜阳霭霭峰。相送师归忽多感,飞云亦恋旧依松。

齐云楼(明•高启) 七言律詩 押齊韻  顯示自動注释
境临烟树万家迷,势压楼台众寺低。斗柄正垂高栋北,山形都聚曲栏西。
半空曾落佳人唱,千载犹传醉守题。劫火重经化平地,野乌飞上女垣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3: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拗句(准律句)总结:
1,指唐代近体诗中”平平仄平仄{}”(五言)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七言)句型;
2,在律诗中多出现在第七句;
3,自唐至清,准律句始终允许出现,而且始终占有很高比例。
这说明准律句是律诗的合法句型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