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12-9
威望326
金钱1862
贡献1306
金牌会员
 
威望- 326 点
贡献- 1306 次
金钱- 1862 枚
|
化用是否抄袭何须讨论?
笔者在“漫谈读写——与格那丁先生商榷”中有言:“若无意外,这个应是笔者近期最后一帖了。”话音未落,这意外就一个接着一个纷至沓来,以致笔者不得不再发一帖,以正视听。鉴于“谁来顾及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脸面”仍未解锁以及其它一些原因,此后就算有些小意外,笔者也得云游去了。
看到穿越梅岭副站长的“化用算不算抄袭?”后,本来未感意外,意外的是竟有恁多跟帖就此展开讨论。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用不着讨论,化用当然不算抄袭。这是早有定论的事情,还连篇累牍地讨论它作甚?倒是什么才叫化用应该界定一下,如何化用也可研讨一下,这样才有切磋交流价值。
另外,整句、整段地拿来已经不属化用范畴,而是引用。比如毛泽东就曾整句引用过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传为多人作品的咏蛙诗中“春来我不先开口,哪儿虫儿敢作声”亦属引用。
方才在某论坛看到的这样一组对话中也涉及到引用与化用问题,帖主却说“借句凑个”,此处究竟属于引用还是化用倒是可以争鸣一下:
【诗友甲嵌入诗友乙名屏间打趣】
读帖有感
问罢南窝询北叶,道称俱懂宋唐声。
者般骚客知多少,言伪居然不脸红。
注:南窝北叶已并称多时,堪称一时瑜亮。
南窝——资深诗词评论家学堂窝人先生。
北叶——资深诗词评论家针叶林先生。
【诗友乙另类嵌入诗友甲名打趣】
诗联已共前贤死,何必总裁空挂怀。
一代新风吹旧雨,骚坛局面又重开。
现在的旧体诗,不过是一小群爱好者聚在一起玩玩而已,想再次出现唐宋的盛况,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必要。我们没有了唐宋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所以不可能。我们有了新的好玩的东西,比如新诗、小说,所以没必要。
【诗友乙接下来的回帖中便涉及到了引用与化用,几乎成集句了,各位若有兴致,就围绕“招贤榜“展开争鸣吧】
哈,有趣!此处旧雨可是指代朋友?
难得先生作如是观!哦,借句凑个:
招贤榜
蜃楼无处觅长才,吟雨欲来风满怀。
谁挽狂澜于既倒,龙门今始为君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