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2
注册时间2014-5-30
威望626
金钱4563
贡献3698
金牌会员
 
威望- 626 点
贡献- 3698 次
金钱- 4563 枚
|
简析楚如烟的《鹧鸪天》
江南春寒料峭的夜晚,迷离的细雨,让我再次想起了“江南细雨阻双飞?”的诗句.于是,沿着长短句,我再次走进了楚如烟的第二片“鹧鸪天”。
此词是因临窗候春、盼春而引出来的一束情思,应该也算是一首诉说“离愁别恨”的闺怨词。但其中那种凄惋、执著的情感,确实还是很能撩动人心弦的。
“静守云窗待雁回,江南细雨阻双飞?”前两句以待春引发诘问。“云窗”有两重意思,一是指词人的居所,二是指窗户云雾迷漫。这里的“云窗”既是对视点的定位,又是对室居环境的渲染。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窗”表示人物心情悒郁,百无聊奈。“静守云窗”四字,在意境的构建上有所超脱。闰房清静,云雾盈窗。在这种冷清寂静环境中的等待,人的情思自然更容易颤动。于是,“江南细雨阻双飞”的诘问,合时、合地,自然生发。“雁双飞”,既代表着春天的和谐景象,也暗示着恋人携手相游、比翼双飞的良辰美景。这种暗示,从后面接下来的词句中完全可以理悟。诘问意蕴双含,表面上看是在问江南细雨能否阻挡自然春光的来临,实质上是在问人世界间一些凡尘琐事能否阻挡有情人的团聚。
“揉搓眸底三年泪,化入眉间一点痴。”此句“揉搓”二字来得传神,很有创意,生动而又贴切地表达了词人心灵被思念缠绕,反复折磨的的无限纠结,相思之情回旋心底,悲伤的眼泪欲流还止。“三年”二字在写出时间跨度的同时,又以补叙的方式给“揉搓”作了一种合乎情理的注释。正因为时间长,所以思念才更显得凄苦,更为磨人。“化入眉间一点痴”,是词人情感的一种浓缩和凝结。在对“情人”深深的思恋中,情感万千,意念复杂,而最终却只全部化作一种静倚云窗,望穿秋水的长期的守候。上片“一点痴”的结句在结构上不仅和起句的“静待”遥相呼应,而且把长期的守望写得生动形象,唯妙唯肖,活画了一个女性在云雾缭绕的窗户前守候着“春”的到来的执着形态。
“依旧约,算花期。柳梢又拂绿沙堤。”在这里,“依”、“算”应分别理解为“按照”、“估计”的意思;“花期”同上面的“雁双飞”一样,同样含有表里两层意,表面指植物开花的时间,实质象征着“情人”相逢的时态。整句的词意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独白:在长久的期盼中,“我只能”依照从前的盟约,一次又一次地估计着“花”什么时间开放。后一句,词人以写景的方式间接性地回答了“江南细雨阴双飞”表层意思的诘问。自然界的优美春光,尽管步履姗姗,但决不会因为江南的料峭春寒和斜飞的细雨而飘然远逝:你看,而今,那昔日的沙堤,嫩草新发,柳丝迎风飘垂,枝梢轻轻地低拂着那一抹嫩绿的草地。其中所内含的深层意思,就是自然界优美的“春光”就要来临了。
“年年纵有春消息,怕又春归人不归。”这两句语言朴实,意思明白,看起来貌似平淡而毫不经意,但却激情迸发,感伤袭人。前句紧承“柳梢又拂绿沙堤”传递出的“春消息”,通过“纵有”一转,以电影的特写镜头,直接推出了深蕴深底的耽心和惶恐:自然界的春天年年都会如期而至,而今年也许又和往年一样,只怕春天回来了,而自己日夜思念、深情而长久期待的人可能又不会回来了。上片表里两层诘问,词人在此给出了一个明白的回答。结句的一个“怕”字,“担心”、“害怕”双意并兼,意味深重。春天,是最容易撩动人的情怀的季节。孤身一人,面对旖旎春光,“凝眸处”,定然是“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对于此意,词中并未点出,只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一任读者去自我揣摸。自我联想。我想于常人来讲,那种失落的情感应该是不难想象的。
从写作特征来讲,此词以问答结构全篇,组合严紧,期春盼人,双线意脉同步延伸;运笔自然,遣词淡雅,写景淡墨钩线,抒情精雕细刻,笔黑凝练,意蕴丰富,情景交融,浑然无痕。离愁别恨应该说人们心中一种亘古不变的永恒情愫,而此词传达出的信息虽然有着一种常态性的凄楚和哀惋,而其中所突兀和彰显的那份为”“爱”守候的执着,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我想是绝对应该值得弘扬的。正基于此,作为一个滥竽充数的“评委”,我依然不后悔把“春思”笔会中自已给出的唯一的一个最高分给判给了楚如烟的第二只“鹧鸪”。
附原作:楚如烟《鹧鸪天》
静守云窗待雁回,江南细雨阻双飞?揉搓眸底三年泪,化入眉间一点痴。
依旧约,算花期。柳梢又拂绿沙堤。年年纵有春消息,怕又春归人不归。
2014年3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