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楼主人评联
[论坛公告] 第四届两月一题活动前十名荣誉榜
| 为了宣扬楹联文化,激发大家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论坛组织了以楹联为征稿体裁的“两月一题”诗会。并将主题定为“秋”,征稿期限为2016年9月1日—2016年9月15日。截稿后,即进入评选日程.2016年9月27日评选完成,诗会圆满结束。
以下为终评前十名的作品,从第一名到第十名依次排列。
1 .作者:秋夜明 白露为霜,一卷飘零堪作赋; 红枫化蝶,几分惆怅亦成诗。 半山楼主人评:秋夜明先生为"中华楹联"首席高级顾问,编辑有<诗联图书馆>等楹联专著,此联造句机灵,用词文秀,位占鳌头,当之无愧矣;白露转结为霜,红枫叶落飘摇如蝶,谐趣无边,<诗经>上有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此联首句用"白露为霜",起兴而题秋,既能切题,犹显文采;红枫化蝶,是为对仗上联而来,枫叶经霜而红,落叶飘揺,望之似红蝶在飞.并不违背时序."一卷","几分",是联中常用的修辞语气,毋需交涉.为何发愁呢?古人(宋玉)赋中有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是所有学习<国学>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句,所以题联人便借此抒怀.
此联对仗工巧,飘零作赋,惆怅成诗云云,寄秋兴也;联中用"飘零'对仗"惆怅",系用连綿词作对,初学者,宜仔细揣摩; 2 .作者:半山楼主人 菊赏重阳. 依然抖擞开三径; 月怀七夕. 何必团圆到十分。 半山楼主人案:此联为笔者拙作,不便评论,以避王婆卖瓜之嫌 ,为填补空白,特将大有同人先生之[精美客评]髙掛於案前,借此为拙帖增光也; 大有同人
两月一题管理专员兼诗品首版
|
作者:半山楼主人
菊赏重阳. 依然抖擞开三径;
月怀七夕. 何必团圆到十分。
我不太懂联,但可以谈一点观感。这幅对联抓住了秋天的两个重要节点,重阳和七夕来做文章。重阳节邀友赏菊,所以有“依然”、“三径”之说;七夕时月亮半圆,而牛女亦只每年相会一次,所以有“何必”、“十分”之说。两处皆精当恰切,工整有味。 |
|
3 .作者:紫燕凌波 霜遣青梅,菊提彩礼,谁捧黄花敲桂殿? 露调墨韵,枫着丹妆,诗题红叶嫁金风。 半山楼主人评:此联用"白露,黄菊,红枫,"等事物以切"征联题秋"之主旨;色彩纷呈:"白,青,彩,黄,墨,丹,红",其中用墨对青,借对也;上联用拟人句法设问,下联用彩绘句法作答,有诗情画意在此间矣;金风即秋风也.作品中的动词(遣,提,捧,敲,调,着,题,嫁.)用得都很精准,其中"敲","嫁"二字犹为出彩.
4 .作者:撼岳[书山平仄]
黄菊无争,千芳去后花才艳; 丹枫有彩,万木萧时叶正雄。
本帖最后由 书山平仄 于 2016-10-11 05:02 编辑
出句:黄菊无争,千芳去后花才艳,
对句:金枫有意,万木凋时叶正红。 |
半山楼主人评:此联原署名有误,现慎重复查更正.原有资料中,姓名讹传,(査为剽窃);留下张冠李戴的笑柄.也为联坛留下一段奇闻轶事,"庄生化蝶.蝶化庄生".也不失为美谈.上午,我查找到书山平仄先生之<联坛旧帖>,正在打字时.突然断电,至使<中华楹联>栏中的此帖清除消失,等到下午六点多,才抢修完成并通上电,至使诸友疑窦丛生,特作解释并致歉意. 书山平仄先生此联亦以"黄菊","丹枫"来切合题秋之主题,但其遣词琢句,颇具匠心: 一曰无争,复曰有彩;菊以无争之心待到千芳落地;枫以有彩之姿迎来万木霜天;对仗工巧而惜墨如金,不事铺陈,可见题联者驾驭文字之功力非常.原联下一句:"金枫有意,万木凋时叶正红".用词更为工妥,"彩", "萧","雄",三字看似新奇华丽,实则流于浮泛,不及:{意,凋,红}三字贴切.
5 .作者:鄂东一剑 垅上辉煌,风吹稻谷流金海; 枝头灿烂,雨浥高粱吐玉珠。 半山楼主人评:此联仗对还属工稳,以"五谷丰登"之景,点明题秋日联句之主题,亦属正格;唯觉"风吹稻谷","雨浥高粱"有点生硬设景,且"稻谷"属并列结构,"高粱"为偏正结构,失对,微疵也;
6. 作者:杨柳菁青 天气新晴,看鹤举云飞,引一襟诗兴; 枫林正艳,约霜浓露重,赶九月花朝。 半山楼主人评:杨柳菁青联友,是<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素来以善题楹联而享誉联坛.此联或抒情,或状物,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刘禹锡<秋词>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联上句即是化用刘禹锡的诗意."花朝",二月之称谓,此联标出"九月花朝"颇具创新,九月重阳赏菊,亦属"九月花朝".联中借"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吟枫林名句,而又影射着"二月花朝",不失为造句之机灵者也;
7 .作者:一夫黔首 荷塘败叶,新圃黄花,两鬓霜飘多故事; 晚笛孤烟,断桥疏柳,一行雁过几乡音。 半山楼主人按: 一夫黔首,善为对句,久享联名.此联最具风情,由枯荷,新菊,引来了许多往事,从孤烟,老柳,回忆起几许乡音;秋季是一个令人"多愁善感"的时节,所谓"多事之秋".读一夫之联时,我不由得记起前人旧句:"鬓为霜,又何妨"?"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多."此联遣词俊秀,设景多情.允为佳对.
8 .作者:苏砚斋 翾风对菊 万里乡情 情思万缕凭风解; 惠我垂光 千年故月 月色千畴为我开。 半山楼主人评: 苏君者,<中华楹联>新晋版主也,自然善于题联.吾观此联 ,婉转回环,屈曲成章,且顶针合律,妙趣横生,乍一念,宛若绕口令,实则构思见巧; 唯觉"翾风"一词生辟,无非是回旋之风,用在此处,有些故作玄虚之嫌;且用"翾风"对仗"惠我",有些欠工稳.以"菊"对"光",用"花卉"对"天文",也略显宽泛.一孔之见,不知当否?
9 .作者:天之缘
一曲秋声,叶落寒阶风逐客; 半窗月色,心怀挚友梦归乡。 半山楼主人评:此联为四,七联句;作句有声有色,"一叶落而知秋",由秋月而望月怀远"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景交融,颇符合题秋之正旨;唯觉"一曲秋声"中的"秋"字犯题面,"风"(天文)对应"梦"(生理),亦略嫌牵強,小疵也;
10. 作者:独孤行吟FA
皆好风流,万树繁花全结果; 莫言肃杀,千山红叶可题诗。 半山楼主人评:此联琢句老成 ,风流文采,不同凡响,独得佳构.允为妙联;其中"好"字,作动词用,读音如"靠",爱也; "言",名词作动词用,谈论也;故将"好"对"言",都是动词相对,对属工稳而具灵巧;用"果实纍纍"对应"都爱风流",用"红叶题诗"来呼应"莫谈肃杀";一气呵成,或有神来之笔之妙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