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谢朓的五言八句平韵诗看永明体与律诗的区别》(旧帖重发) 南朝齐武帝萧赜(zé)永明年间 (482年—493年)所形成的诗体。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诗又名“新体诗”。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应避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规避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8位文学家: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是唐近体诗的基础和前奏。谢朓是永明体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现从他的诗集(198首)中挑出五言八句押平韵诗共23首(约占12%),按唐代五律标准来看看与唐代五律有何不同,以观察近体诗发展的足迹。(说明:唐代五律标准是指:字数五言八句40字、中间二联对偶、声律平仄粘对。) 1、秋竹曲 便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古风句。平头。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对偶。三仄尾,三平尾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对偶。三仄尾,三平尾。 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律句。平头。 2、曲池之水 缓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风。律句 芙蕖舞轻带,苞笋出芳丛。对偶,特拗句 浮云自西北,江海思无穷。失粘,特拗句 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平头 8、十四、 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三仄尾,三平尾 风入芳帷散,缸华兰殿明。对偶 ,律句 想折中园草,共知千里情。律句。蜂腰句 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特殊拗句,基本对偶。 9、十五、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三仄尾。律句。对。 新萍时合水,羽草未胜风。折腰。律句,对偶 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折腰。三仄尾。律句,对偶 春物广余照,兰萱佩未穷。律句。联间2处未沾。 11、赠王主簿诗二首 二、 清吹要碧玉,调弦命绿珠。平头,三仄尾,律句,二平头,对偶 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三仄尾,律句,对偶 余曲讵几许,高驾且踟蹰。平头,失对, 徘徊韶景暮,惟有洛城隅。律句,联间未粘对 12、离夜诗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古风句。 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三平尾。对偶。【上声】鹤膝。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特拗句。律句。对偶。 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三仄尾,律句。重“尽”。声律不合。 13、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特拗。 陵高迟关近,眺迥风云多。古风句,平头,三平尾,对偶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特拗,三平尾,对偶,近岫【去】鹤膝 归飞无羽翼,其如离别何。平头 14、二、 上客光四座,佳丽直千金。大拗, 挂钗报缨绝,堕珥答琴心。古风,对偶 蛾眉已共笑,清香复入襟。三仄尾,基本对偶 欢乐夜方静,翠帐垂沉沉。平头,三平尾 15、咏蔷薇诗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平头 发萼初攒紫,余采尚霏红。对偶,律句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对偶,三仄尾,“叶日”隔句鹤膝 参差不俱曜,谁肯盻薇丛。三仄尾。粘对声律不合 16、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特拗+古风句 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特拗+三平尾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三仄尾+律句,对偶,(客发)【入】鹤膝 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声律不合 17、咏蒲诗 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律句 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雏。大拗+三平尾,对偶 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涂。特拗,律句,对偶,(萏,俎)【上】鹤膝 所悲塘上曲,遂铄黄金躯。三平尾 3、同谢谘议咏铜爵台 穗帏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干,树)【去】鹤膝, 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平头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不粘对,不对偶,声律不合。属于古风诗。犯平头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五韵10首、四韵6首) 七、 玄冬寂修夜,天围静且开。平头 亭皋霜气怆,松宇清风来。三平尾,对偶 高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平头,(夜,怆, 思)【去】连续鹤膝。 幸藉汾阳想,岭首正徘徊。古风。【去】平头 十、 清房洞已静,闲风伊夜来。三仄尾,平头 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特拗,律句,对偶 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对偶。静远饮【上】连续鹤膝 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特拗。对偶。声律不合。平头 十二、 浮云西北起,飞来下高堂。平头 合散轻帷表,飘舞桂台阳。(散舞)【上】平头, (散,表)【上】蜂腰 遥阶收委羽,平地如夜光。(起,表,羽)【上】连续鹤膝 眷言金玉照,顾惭兰蕙芳。对偶。 十三、 炎光缺独雅,宗霸拯时伦。三仄尾, 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对偶。(雾,思)【去】鹤膝, 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特拗,。平头 和王中丞闻琴诗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律句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特拗,平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特拗句。平头,(听,与)【去】鹤膝 游东堂咏桐诗 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特拗。平头 叶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对偶 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不对偶 裁为珪与瑞,足可命参墟。 杂咏三首20灯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特拗句。平头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平头。(里,掌,绕)【上】连续鹤膝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对,照)【去】平头 20、烛 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沉。平头 暧色轻帏里,低光照宝琴。对偶。(散,里)【上】【去】鹤膝 徘徊云髻影,灼烁绮疏金。对偶 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 21、同咏乐器得琴 洞庭风雨干,龙门生死枝。平头 雕刻纷布濩,冲响郁清危。对偶(干,濩)【去】鹤膝 春风摇蕙草,秋月满华池。对偶 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 未粘对 22、同咏坐上玩器得乌皮隐几 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律句 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律句 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古风句,不对偶,平头 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23、同咏坐上所见一物得席 本生潮汐池,落景照参差。蜂腰 汀洲蔽杜若,幽渚夺江蓠。对偶 遇君时采撷,玉座奉金卮。不对偶。 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律句。粘对不合。( 若撷拂)【入】连续鹤膝 由上可见: 1, 每句语法结构全部使用上二下三句式。内容清新凝练,篇幅短小精悍。 2, 永明体诗有意讲究四声合理搭配,但远未规范。实际并未遵守“八病”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随处可见; 3, 大量使用律句,但也随处可见三仄尾、三平尾、古风句、大拗、特拗句,但未见拗救句和孤平句。 4, 对偶句式用得很多,特别在中二联多用,这与唐五律一致。占比例一半左右。 5, 基本不遵守粘对规则,无一首符合五律声律者。 结论:永明体出现唐近体诗的雏形,特别是多用律句和对偶,但与规范的近体诗相比还有距离。只有到了初唐沈宋,才确定了五律的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