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7-2-11
威望844
金钱6700
贡献5681
金牌会员
 
威望- 844 点
贡献- 5681 次
金钱- 6700 枚
|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3-14 12:39 编辑
挽彭德怀元帅
铁马金戈百战馀,苍凉晚节月同孤。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先厘清名词释义:
晚节,【释义】晚年的节操。
晚景,汉语词汇。拼音:wǎn jǐng释义:1. 傍晚时的景色。2. 夜晚的情景。3. 晚年的景遇。
晚节与晚景,一个说的是节操,一个说的是境遇,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唐朝的徐寅在《雅道机要》中说:‘’明六义:歌事日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功成曰颂。‘’
先来说说此诗的诗体,所谓歌事日风,风体也。诗之六义,所谓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用,再来说说此诗的章法,铁马金戈百战馀,朱熹说,直言曰赋,此以赋起也;苍凉晚节月同孤,取类曰比,此承比句也,何谓,【雅道机要】云:‘’明物象,如日月比君臣明也,‘’,以月喻贤臣也,月同孤者,非关婚也,谓同光辉也,月同孤,是同孤月之倒装。千古明月只有一个,不二之象也,即无有争其光者也;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兴象也,诗词不是说明文,不是应用文,兴象而联意者也,”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言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这一段话很能说明言、象、意的辩证关系,得其意者为上。冢上,兴象也,言其身后之事也;深,言其冢草茂也,反喻其冢之荒凉貌也;三者,多也,宿者,陈也,指前一年的,隔年的,《汉书·武帝纪》之‘’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月水灾郡种宿麦之宿麦‘’之意是也,借指为岁;草者,意象象征意义为兴衰,三宿草言其时久也,又岂三年矣;人间始重万言书,万言书,指彭德怀元帅之所上之书,喻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感物曰兴,此两句,兴句也,一衰一兴,彰显了诗语之张力,总的来说,全诗以赋起笔,以比承接,以兴作转结,赋比兴三义错综而用,手法娴熟、老到。
挽彭德怀元帅
铁马金戈百战馀,苍凉晚节月同孤。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此诗为折腰体,无碍格律之嫌,或是作者有意为之,隐喻为天下臣民竞折腰。
最后简说一下此诗的基本格调,苍凉沉郁,赞而不媚,哀而不伤,颇得温柔敦厚之旨。至于改作稿:横刀立马战功殊,敢为人民鼓与呼。老干体语,不足言矣。
【说明,不大懂打符号,凑合着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