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3-4 22:14 编辑
搞诗词理论切忌主观武断(驳金筑子) 我的一篇科学论文《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触动了一个人的神经。这个人就是坚持十年今古混用的大雾诗作者金筑子。这位老先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岁数不小,但特别敢说话,特别敢谩骂,特别能战斗!他对唐代近体诗的产生也有高论,说是唐代人们从永明体中“挑选”出来的,沈宋相当于育种专家。 为此,我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阐述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指出了沈宋等人对定型律诗的贡献,说明沈宋等人是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创建的近体律诗,开创了诗歌史上的新时代! “金筑子坐不住了,近日又不甘寂寞,故伎重演,隔山放炮,发表帖子《奇文何妨于共赏 》:
今有奇文,何妨共赏!文曰《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什么叫五律?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的近体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它已经是律了,又如何“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既然是混合又如何成得了律?
什么叫永明体?永明体的特征是句子的成份讲四声搭配、句数从四句到多数双句、首联尾联之间的上下句讲对仗、句间不讲粘对与偶讲粘对。初唐选择了永明体中的“四言八句、句间粘对”一种提倡推广而已,哪来“突变”?!”
------哪来突变?问题问的蹊跷。金筑子眼睛估计有问题了。我的文章中诗例和数字都在,看不懂吗?沈宋之前的诗人们如李世民王绩虞世南等写的五言八句是不是五律?他们的五律与沈宋的五律有无区别?区别在哪里?金筑子你能否回答? 金筑子按照当代人们已经熟知的格律,在永明体诗中挑选了几首诗,就胡说是沈宋挑选出“最好的样板”,让大家“照着写就是,那有什么创造?”-----似乎唐代沈宋没有花费任何劳动,这是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问题是当时沈宋选诗的“标准”有吗?标准是谁定的?既然“粘式律律诗是最好的”,为什么沈宋还有折腰式律诗,还有古风?可见金筑子是先入为主,故意贬低沈宋的劳动而已!
|